你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

哲学思想中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期盼与恐惧——没有发生的盼望着早一点到来;
已经到了的,又巴不得早点离去。
但是,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离去;
为什么来,为什么走,却不可预测,因而无人知晓。
世界就是如此这般循环往返。
佛教中的“色”,并非是我们熟悉的“色”;
更不是“好色之徒”的“色”。
佛学词典中的“色”,指的是一切物质,世间万物一切“有色、有形、有相”的东西。
佛学中的“空”比较好理解;
来自于梵语,词根就是印度人发明的“零”;
空,反义词是“有”;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于“空”的解释不尽相同。
佛教所说的空意思多样;
说到底,不外乎“人空、法空“。
人空又称生空、我空;
法空;
打破主张诸法恒存不变的迷执,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生,并无实体存在。
简单说,佛教的“空”就是“假”和“不实”;
空与色的关系,相当于“有”和“无”,阴阳的轮回。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都是视觉感知的对象——这也是认识的辩证统一。
佛家认为,世间看到的空,它是空也不是空;
佛家认为,空中有实,循环再循环。
重复再重复,无实无空。

参考:
“色”一般是指眼能见到的物质。
譬如说一个大元宝。
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拿在手里,怎么能说是“空”的呢?
“空”并不是没有它不存在!是指“空性”。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如下:金元宝是有原子构成。
再向下分解有原子核,再向下分解就是夸克。
再向下分解,就是振动的“弦”了!目前,科学水平就能分到这里了。
那就是“能量”。
能量目前科学仪器是看不到的。
这并不代表不存在它没有!这种能量态就是“空性”。
物质与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参考:
色,不要只把它理解为颜色。
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从广义上说,色可以指一切物质,一切的人和事,指法。
叫色法。
颜色只是一种衬托,它不一定有形体,如花是红色的。
这红只是色彩,辉映在花上,就成红花。
有形有体有像的可触摸的是那朵花。
花就是一个物体。
由因缘可以生出很多的物质来。
这叫缘生法。
世间所有的法都是从缘而建立起来的。
但缘生之法无体性,体是空寂的。
不可常恒而久住。
是有生成就有坏灭的。
所以才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参考:
【原创】色就是可见有颜色的可见物。
万物都有颜色。
包括淡色、杂色、无色(比如水)、美色。
而他她它牠们都会在一定时间(从几十年到几亿几十亿年)不存在。
他她它牠们,也就是空。
宇宙再咋么变(大爆炸、塌缩),宇宙是永恒的。

参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面上看,是佛按照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或感知手段,把人类能感知到的和不能感知到的一切,进行总结分类后的结果。
而实际上,我觉得佛是在告诉我们,“色和空”在终极的属性上是相同的,两者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
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按照现有感受搞不明白而已。
也有大师,用“有和无”来解释“色和空”。
有对应色,无对应空。
这样解释,可以使我们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一些。
说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不能不说《心经》。
我们注意“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前一段里,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行深。
二是,舍利子。
行深,表示修习佛法达到层次和境界。
这里我们只所以要说这一点,是因为没有达到这个修学境界,我们就不能切身感受到佛所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舍利子是修学之人,按照戒定慧的法门修习之后取得的成就结晶,另一方面也是表示修习取得的成果和层次。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理解,我觉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修学佛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取得的
因此,也有大师说《心经》是修学佛法达到一定层次的人,才能够正确理解的经论。
普通人是理解不了的,这个“理解不了”就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切身感受,没有亲身实证。
佛经是佛入“大寂定”,有了切身感受之后的言说。
就像一
站在地面上的人,往往理解不了身在太空之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而佛就是那个站在“太空”之人,我们就是站在地面上的人。
所以,佛所言说的也是我们不能理解的。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层次”。
也就是说,我们的“层次”与佛比较要差的很远很远。
所以,我们也理解不了佛之所说。

参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最佛家育人的常用语言,能深刻理的人并不多。
这里色是知道看到的的色,不沾才是空,要朝高竟界走,只有忘掉它空就要了。
空即是色呢?
你己做到以的

参考: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无,色即是无。
五色使人目盲,盲非盲,眼花缭乱之乱也!物虽失色,物仍原物。
色存物非,其色空也!此乃以俗物寓俗理,俗人知此足矣。
佛之所言,言与同人。
非同人,须同人而后,方可知同人之所言。
博士与博士言无须解释,博士与小学生言,虽解释,小学生仍不明。
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待与老博士为同人时,定使老博士言:后生可畏!乃常道!佛法,人法也!佛,无论何名,不改人之实。
和尚者,欲和于高尚者也!尔若欲和于高尚者,亦和尚也!欲和未和,或因机缘未到,或因我执碍目。
观尚者不能识,只因自我感觉比尚者更尚!对古圣先贤不屑一顾,根本原因在于此!不知谦谦君子之真意,只以谦虚解。
(网络
万物若真有、实有,应自生自有,不赖外缘而有;
应常有永有,不随外缘而灭。
然而万物皆依缘而起,无恒有自性,缘来则生、缘离则灭,刹那即变,生灭无常。
况万物之名号亦非与生俱来,而全由人类安立。
抽离人之心识,万物无名可得。
由是观之,万物不可谓之真有,一如梦幻泡影,终是一空。
故曰: “色即是空”。
然则此“空”之义,非“什么都没有”之空,而是无自性、无实有之空。
非在“色”外另有一空,亦非消灭此“色”而后得空。
此“色”当体即空。
此“空”义当体即色而显。
故曰“空即是色”
参考:
道德经已经把这事说的很明白,“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参考:
人,都会有执念,是贪嗔痴集一体成欲望,所以色则是执念形成。
修心唸佛皈依放下是破除执念才能六根清净,才会有圣人无梦的无我境界,已近空无。
但是圣人还有一个无的执念,空的欲望。
悟道成佛,跳出五行则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地。

参考:
帮你用科学方式分析一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谓色就是物质,就是你眼里看到的物体。
空就是无就是啥都没有。
如果把你看到的物体用高倍放大镜看,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分子,这时就看不到这个物体了。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许多空隙。
你在逮住一个分子在放大观察他 你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原子,原子之间充满空隙,这样一步一步放大,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空和色相互转换。
也就是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了。
物质形态的变化需要能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这个能量,那你就可以控制你自己的形态了,也就是可以随意变化,就像孙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随是佛家语言,但实际是哲学思想。
可不要太执着。
[呲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