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由李自成处置崇祯的手法,可见其败亡的原因。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1644年三月十九日,走投无路的崇祯,在景山山腰周赏亭下边一颗歪斜的老槐树上自缢而死。
当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身边。
随即,王承恩也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自尽了。
由于崇祯是在混乱中临时找了自尽之地,而唯一陪伴的王承恩也自尽了,因此,一时间没有人知道崇祯下落。
李自成入宫后,急切询问崇祯下落,又在宫中大索,但怎么都找不到人。
李自成的尚玺卿黎某表示:崇祯一定藏到了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能找到找到。
这可是大事!李自成遂下令:献出崇祯的,赏万金,封伯爵;
藏匿崇祯者夷族!四处搜索、重赏严诛之下,没有人找到崇祯,但找到了太子和定王。
李自成遂亲自接见太子。
见面时,太子坚决不跪,李自成没有为难他,只是急问:你爹呢?
太子表示:在寿宁宫死了。
宫中早已经搜过了。
显然,太子也不知道崇祯具体位置。
随即,李自成询问太子对于大明丢掉天下的看法,太子则要求李自成不要侵犯大明祖宗陵寝,以皇礼安葬崇祯及皇后,不许杀戮百姓。
聊完之后,李自成表示太子无罪,封为宋王,交由刘宗敏收视。
至于崇祯下落?
接着找!找到崇祯尸体经过反复搜索,终于还是找到了崇祯尸体。
崇祯的尸体,以发覆面,穿着白袷短蓝衣,元色镶边白锦绵紬背心,白紬裤,左脚光着,右脚有绫袜。
崇祯的衣前有御笔血诏:朕登基十七年,敌人四次入内地,逆贼直逼京师,是朕德薄,也是诸臣误朕。
朕没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的尸体,不要伤害百姓一人!又有墨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算是指定接班人吧···不过,太子已经被李自成控制了。
对于崇祯遗书,还有其他版本,不过意思差不多,大致都是百官误朕,朕没脸见祖宗之类。
处置崇祯尸体李自成见到崇祯尸体后,先干了一件事:杀朱纯臣。
原来,崇祯遗书,下令百官跟随东宫太子。
而在崇祯死前,曾托朱纯臣辅佐太子。
当时的朱纯臣,已经开门迎闯王了。
不过,见到崇祯墨诏,李自成还是“立命诛之,籍其家”。
旋即,李自成发钱两贯,让太监去买柳木棺材,以安置崇祯。
随后,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棺移到东华们,请了两个和尚念经,安排了老太监四五人陪伴在侧,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旁边。
当时,旧明百官多不敢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三人大哭。
李国祯等人请求以帝礼安葬崇祯。
李自成决定:以帝礼安葬崇祯,以王礼(类似周朝封殷商遗民宋国)祭崇祯。
随后,依帝王之礼,给崇祯戴上翼善冠,衮玉渗金靴。
又设祭一坛,李自成亲自往祭,四拜垂泪。
至于安葬之处,则选在田贵妃墓。
当时,田贵妃墓的地面建筑尚未完工,又需要合葬崇祯、周皇后,因此需要再修。
经过募捐,共从十人处募得350千文(合银233.6两)。
几乎就靠着就这么点钱,完成崇祯的葬仪···到安葬时,农民军只安排了二三十人抬柩,以数骑从德胜门送出,将崇祯、周皇后草草安葬到田贵妃墓中。
一些旧明官吏去哭拜,农民军也不制止。
然而,去哭拜者很少。
只有30人哭拜,另有69人拜而不哭,其余人都无视。
满清重新安葬崇祯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失利,旋即退出北京。
清军进入北京后,决定重新安葬崇祯。
入京后第三天,清廷给故明官吏、遗老、兵民下旨:李自成这个流贼,弑主暴尸,酷刑肆虐,天人共愤,法不容诛!我们虽然是敌国,但也看不过去!现在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礼部、太常寺负责以帝礼安葬!满清将崇祯帝后、妃子的坟命名为“思陵”,营建陵园建筑,改葬崇祯帝后。
旋即,设崇祯神位于帝王庙,给崇祯庙号“怀宗”,谥号“端”皇帝。
满清此举,赢得了明官吏赞服。
“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
”远在南京的史可法也感激不已,在给多尔衮的信中称“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
显然,这个举动,使初入关,立足未稳的清廷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心,也蒙蔽了南明君臣,使其得以专心先讨李自成。
闯王之失对前朝君主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前朝统治者的态度。
所以,如何处置前朝亡国之君(或尸体),对新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对前明官吏来说,处置崇祯的态度,其实就是新朝对他们的态度。
当时,李自成虽已攻破北京,但广大地区,仍然由明朝官吏统治,李自成要想“传檄而定”,自然就要获得这些官吏的支持。
李自成的处置思路是:“帝礼葬,王礼祭”。
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毛病。
然而,在具体作法上,则完全失控。
李自成不制止前明官员拜崇祯,却长时间没有正式表明态度。
李自成要以帝礼安葬崇祯,但却没有拨款做出实质安排,最后甚至只是让人草草安葬。
其实,由于前明官员集体投降,当时的李自成既有现成的人才可以办理此事,又由于追赃获得大批银两,李自成也有足够的金钱去办理此事。
可是,由于确实实际安排,“帝礼葬,王礼祭”成了一句空话,最后只是草草安葬收场。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几乎所有大事都与之类似。
李自成入北京后:安民,但初期尚可,很快就军纪混乱;
招抚地方官,试
周军见纣王尸体欲裂之,周公制止,表示一定要周武王来统一处理!周武王到后,无论是攻击纣王尸,斩纣王头悬于大白旗,还是后续对殷商遗民的安排,都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周武王、顺治能坐稳天下,李自成却只有42日退出北京,非惟天时,仰亦人谋也。

参考: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军破城,崇祯将后宫女子尽数杀死,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杀。
由于当时形式非常混乱,李自成占领皇宫后并没有发现崇祯的踪影,因此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
匿者,灭族”。
后来才发现崇祯已经吊死在煤山上,这个曾经的大明天子头发散乱,衣服沾满了泥浆和血迹,衣服上写着“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同样上吊自尽的周皇后,下身衣服用丝线层层缝死,令人动容。
农民军将崇祯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由于崇祯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只好将崇祯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贵妃的墓中,整个葬礼办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满汉关系,将田贵妃墓,命名为思陵,并进行了重修,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思陵旁边还有太监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忠贞殉主。

参考: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缢。
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书,意思是只要李自成放过其他人,自己的尸体任由处置,可见崇祯帝是一个真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连累其他人。
明朝传到崇祯帝的时候已是个烂摊子,外有清兵威胁,国库捉襟见肘。
崇祯帝十六岁登基,他非常勤政,节俭治国,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贫苦的老百姓横征暴敛,最终官逼民反,李自成的农民军迅速壮大。
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北边门户大开。
从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只好选择自杀来谢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祯的遗体,被太监们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旧臣们一个个避而远之,非常冷漠。
李自成买了棺木,设灵堂,还亲自去祭坛凭吊崇祯帝。
并以天子之礼安葬他。
可到处都找不到崇祯帝帝陵寝,因为他们不知道崇祯帝就没有为自己修过陵寝。
于是找到了崇祯帝曾经非常宠幸的田贵妃的陵寝,就把崇祯帝与田贵妃和葬了。
李自成也有大仁大义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对崇祯的子女没有搞殊杀,值得敬佩。
他对崇祯很仁慈,但对老百姓还是乱杀无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彻底失败。
崇祯帝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还能全身入土,他曾无数次的揣测“逆贼”李自成会将自己鞭尸,或者将自己的头砍下了挂在城门上。
他搞不懂仇敌李自成能这般的善待自己。
李自成也搞不懂从叛亲离的崇祯死得如此凄凉。
他们都应了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都遭到报应了。

参考: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侮辱”崇祯皇帝,而是将他草草安葬。
作为曾经的明朝子民,李自成算是给足了这位亡国之君面子。
一、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已经把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但李自成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派出使者和崇祯谈判,条件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虽然这只是一种作秀。
即便失去了谈判资本的崇祯依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下令攻城。
2天之后太监曹化淳从内打开了城门,李自成的部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明朝的国都北京城。
城破国亡。
鉴于李自成对待福王朱常洵的手段,崇祯帝为了避免家眷受辱,于是把太子、永王和定王分送出宫。
同时逼迫周皇后、袁贵妃自尽,砍死了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砍伤了15岁的长平公主。
然后崇祯一路砍杀自己的嫔妃,向煤山奔去。
到煤山后崇祯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死前,崇祯用血书在袍服上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立国277年的明朝正式灭亡。
二、李自成进城后,立即派人搜寻崇祯的下落,但他的部队正忙于搜刮财物和抢占美女田宅,没人愿意去管这份“闲事”,直到三天之后,崇祯的尸体才被发现。
得知崇祯已死,李自成长出了一口气,于是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了东华门旁,又花了20串钱买了棺材殓放,这一放就是三天。
这三天之内,有许多明朝官员路过东华门,但只有二三十人哭祭了崇祯,其余官员唯恐避之而不及。
李自成看到这些官员的丑恶嘴脸,顿时觉得崇祯非常可怜。
第四天,京城许多百姓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要求将崇祯安葬,李自成同意。
但由于崇祯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李自成只能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昌平的田贵妃墓中安葬。
虽然安葬过程十分简单,但崇祯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三、清军入关后,出于政治需要为崇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下葬的田贵妃墓进行了修缮,改名为“思陵”。
同时将崇祯自缢的歪脖子树保护起来,让后世子孙引以为戒。

参考: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令人安葬崇祯帝和周皇后,而没有暴尸荒野,或不闻不问。
我看其他答主,对李自成安葬崇祯帝的前前后后,已经讲的比较多了。
我这里重点说一说:草莽李自成,为什么会选择安葬崇祯帝?
我们知道,古代不乏有胜利者,会义无反顾的对前朝的统治者或失势者进行报复,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也要来个挫骨扬灰,掘坟鞭尸,以此来大泄其愤。
我说几个著名人物的例子伍子胥。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伍子胥,被楚王追杀而狼狈逃到吴国,随后凭借自身才能成为吴国丞相。
伍子胥在帮助吴国大败楚国后,对已经死去的楚王的坟墓进行了掘坟鞭尸,以解当年受辱受迫害之愤!曾国藩。
在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后,清朝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对已死去的天王洪秀全的坟墓,来个掘坟挫骨,并命人将天王洪秀全的尸骨灰渣装进了一门红衣大炮里,随后点燃大炮,来了个冲天一响,魂飞魄散!顺治帝。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不仅马上列举多尔衮多款大罪,削去多尔衮的爵位和一切封号,还查抄了多尔衮的家,对多尔衮势力进行血洗清算,最后还掘开了多尔衮坟墓,来了鞭尸挫骨,以泄顺治多年之恨!李自成为何安葬崇祯帝?
草莽英雄李自成,为何偏偏要安葬崇祯帝?
让崇祯帝暴尸荒野,不是更解气吗?
难道是李自成有仁爱之心?
难道是杀人魔王良心发现要积点德?
难道李自成害怕了于心不安?
其实这些可能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政 治需要。
有人掘坟鞭尸,是当时政 治需要;
有人妥善安葬敌人,也是当时政 治需要。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同方式都为同一目的。
何谓政 治需要?
李自成安葬崇祯帝,是为了笼络明朝官员、士大夫以及遗老遗少们的人心,借此以示自己仁德。
胜利者总是有足够宽容的理由,或足够不宽容的理由,连死人也可以作为利用的“道具”。
因为统治者知道,无论怎么推崇死人(或黑化死人),死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与为敌。
后来,满清入关,打败闯王李自成大顺军后,也是上演了同一戏码。
满清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对已死去的崇祯帝也是做足了文章,甚至不惜夸赞之词,和李自成安葬崇祯帝一个套路,都是出于自己的政 治目的。
哭戏,致古代“影帝们”诸葛亮。
三国里的著名桥段,诸葛亮吊唁周公瑾,哭得“情真意切”,如丧考妣,像真的似的。
殊不知周瑜之死,和诸葛亮有着莫大关系。
曹睿。
汉献帝刘协死后,曹魏皇帝曹睿也是带着群臣,哭得稀里哗啦,做足了戏份。
朱元璋。
小明王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带领大臣同样哭得“悲痛欲绝”,说不但小明王的死与朱元璋也脱不了干系。
康熙帝。
清朝康熙帝,多次南下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还搞三跪九叩大礼,除了康熙可能确实有些敬佩朱元璋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笼络明朝遗民,但戏份每次做得很足。
这就是老道的政 治家们,心理素质过硬,脸皮够厚,超越一般感情之上,一切只是为了需要。
所以,千万不要用普通意义上的感情去衡量他们。
崇祯帝上吊自杀前,非常悲壮,写下血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是人都死了,被李自成“用”了一回,又被满清“用”了一回,可是没有一个是真心祭奠崇祯帝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猫哭耗子,下一句不言而喻。
【撰文:老朋友峰子哥,
19日凌晨,心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搀扶着出宫登上煤山。
煤山上有座寿皇殿,殿旁有棵歪脖子古树 ,崇祯令王承恩在树枝上搭上一根白绫,他自己将白绫套上了脖子。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眼睁睁看着崇祯死去,随即也吊死在他的对面。
差不多就在崇祯自缢煤山的同时,农民军打开了北京内城各门。
午后,闯王李自成、“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大队人马,由德胜门转大明门,浩浩荡荡进入了北京城。
至此,历16帝享276年国运的明王朝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载,农民军进京初期,纪律尚可,本已人心惶惶的京师秩序渐渐得以恢复。
不久,大顺军军纪崩坏,以刘宗敏为首的大顺军大小将官纵容士卒将京城女子玉帛劫掠一空,又将擒获、归降的明朝文武官员一个个剖腹挖心,灼肉折胫,用异常毒辣残暴的手段追索藏银。
明朝遗老遗少和京城缙绅世家、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相率出城逃亡者日众。
李自成和麾下将士进京后,享乐思想滋生,大小将官吃喝嫖赌,李自成则占据紫禁城,在里面做起了帝王美梦。
大顺军在城里抢人钱财,占人妻女,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闲心去管崇祯的尸首?
之后,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塞,并在山海关一片石联合清军夹击前来讨伐的李自成大顺军,大破之。
李自成领溃兵逃回北京后,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仪式,然后押着数百车财物,仓惶出京,失魂落魄的往西北方向逃去。
李自成在京城里只待了短短42天,只做了42天帝王梦。
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杀入京城。
史载,为笼络中原人心,多尔衮下令将崇祯帝朱由检和周后的尸骸用柳木棺收敛,寄放在寺庙里。
后来又下令以礼安葬他,并允许明朝遗老官绅们哭拜祭祀。
祭奠完后,决定将崇祯夫妻殡入田妃的陵墓。
清廷从十三陵田租里拨出1500两银子,明归降太监曹化淳和前明文武们自筹1500两,共3000两用于开掘墓道、修筑碑亭。
1644年底,朱由检终于入土为安,和他的周后、田妃一起安息在地宫里了。
南明小朝廷建立后,给崇祯谥号“烈皇帝”,庙号思宗。
清廷给他谥为“庄烈愍皇帝”,没有庙号,只将他的陵墓赐名“思陵”。
从清廷和李自成对待崇祯遗体的态度与手段上看,李自成胸无点墨,毫无远见,其败亡早已注定。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
十八日晚上,崇祯第一次登上煤山,远远看见城外,以及闯军主攻的彰义门烽火连天,喊杀一片,人心惶惶,自知北京破城在即了。
遣散三个儿子,令后妃、公主自杀回到皇宫后,糊涂了一辈子,这时候脑子也是稍微清醒一点,但是眼光是真的瞎。
派人将太子送入成国公朱纯臣家中,希望他能够率领京营军队保护太子朱慈烺。
也是怕被人一锅端了,将另外两个儿子永王、定王送到了周奎、田弘遇府上。
没想到这三个全都投降了,最后的这一步也是崇祯这一生的写照,眼瞎得一逼,重用的每一个好货色,好人也是被他早早害死。
处理好了儿子的事情,转身对周皇后说,你是大明的国母,应当殉国,以免被敌人欺辱。
周皇后也是贞烈女子,告诉崇祯,这么多年,你没有听过我一次,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但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我听从你的意思。
周皇后回到寝宫后,自缢而死。
皇后死后,崇祯又命令袁贵妃自杀,然后挥剑砍死了15岁的长平公主和6岁的昭仁公主。
处理完这些后,又命人催促天启的张皇后自杀。
到此,宫中有身份的女眷全部死亡,算是保全了崇祯最后的颜面。
众叛亲离,突围无望,煤山自缢而死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率军攻克彰义门,杀入北京城。
此时周围无人的崇祯不用再装逼了,想突围而出了,手持三眼铳亲率数十名太监企
结果可能是闯军已经开始向东移动,也有可能是守军故意不放他走,应该是守军故意的可能性大。
转向齐化门,也就是后来的朝阳门,结果朱纯臣根本不接纳他。
最后逃向安定门,结果守军已经逃散,大门被锁住了,开不了,崇祯已经无路可逃了。
等到快天亮的时候,他没有办法,重返皇宫,这时候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想的,在前殿敲响鸣钟,想要召集群臣。
却没有一
”就这种人,就应该让魏忠贤早早掐死算求了,误国误民啊。
就他这变态的心理,召集群臣,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伙都死他前头罢了,结果没人陪他演这出。
眼看北京彻底陷落,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再次爬上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而死。
死时身穿蓝袍,光着左脚,在袍服上写下“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以礼葬崇祯,礼待太子朱慈烺闯军进入北京后,于三月二十一日发现崇祯的尸体,起初李自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和棺椁移出紫禁城,放在东华门外,前来祭拜的大臣寥寥无几。
“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之后又有当地百姓请求李自成安葬崇祯帝后,被李自成找到的太子朱慈烺也要求李自成“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于是李自成以礼将崇祯和周皇后安葬在已故的田贵妃墓中,三人合葬。
清军入关后,重新整修命名为思陵。
崇祯期望朱纯臣保护的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被献出来,朱慈烺问李自成为什么不杀他,李自成认为朱慈烺无罪。
然后将朱慈烺送入刘宗敏的军营中加以保护和看管,此后李自成东出与吴三桂、满清作战,据传朱慈烺也随军出征,到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烺至此失踪。
李自成为什么要厚待崇祯和朱慈烺,主要原因是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李自成还需要用他们的名号来逐步占领南方的土地。
另一方面虽然李自成已经打败了北方的主要明军,但是南方还有规模庞大的明军,控制着朱慈烺,还能让南方的明朝势力产生分裂,更有利于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这也是李自成要厚待崇祯和朱慈烺的原因。
诸臣真的有负崇祯吗?
京师的群臣听到崇祯死难的消息后,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及其妻妾投井而死;
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其一家十三口人,自杀而死;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坚守正阳门,死于城门之下,其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均自缢而死。
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左谕德马世奇并其妾朱氏、李氏等共赴国难的大臣有五十余家。
御史王章、赵撰城破后,痛骂闯贼,死于乱军之下。
大明朝到最后一刻,还有无数的重臣良将,但是却都未能获得崇祯的信任和重用,他的眼光甚至还不如妇道人家的周皇后。
而他重用和信任的却都是高起潜、杨嗣昌、魏德藻、田弘遇、左良玉、朱纯臣这种投降比吃饭都积极的货色。
在所有的选项中,他都能非常巧妙地选择最错误的那一个。
大同、宣府失陷后,范景文建议坚守北京,等待后援,又有人建议南撤南京,保存实力,结果他谁也不听,左右摇摆,错失战机,致使北京防御空虚,最终亡国!
参考:
李自成对崇祯帝的处理办法失当,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崇祯帝与李自成的恩怨,那真是说来话长,当初崇祯帝派遣及十万大军把李自成往死里整,李自成最惨的时候,老婆孩子全丢了,只带着几十人躲在商洛山中苟延残喘,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对崇祯帝有多恨,后来李自成的报复就有多狠,他第二次创业之后,为了报复崇祯帝,对明朝诸王可以说是相当狠毒的,就拿万历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来说吧,李自成不但将他家给抢了,还搞了个福禄宴,将他给分食了!以朱常洵之死作为标志,李自成展开了对崇祯帝的全面反击,经过数年征战,有非常多的王爷死在他手上,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他就开始攻打崇祯帝的老巢北京了。
再说崇祯帝,李自成风尘仆仆地往北京赶来,一路上很少遇到激烈抵抗,大多数守军都投降了,北京几乎没什么抵抗力了,许多大臣就劝崇祯帝去南方暂避危险,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但崇祯帝不同意,因为这事在明朝历史上没有过,如果连首都北京都丢掉了,还怎么下去见祖先啊。
再者说了,当初永乐帝迁都北京,为的就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自尊心极强的崇祯帝宁愿去死,也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更不会选择投降。
所以,面对群臣的劝谏,崇祯帝表现得十分果决,结果招致了很多大臣的怨恨,后来李自成入北京之后,他们就选择了投降,这当然是后话了。
崇祯帝有骨气,不代表他就能守住北京,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中旬,李自成起义军已经打到北京城下了,仅仅花了一天时间,起义军就进入北京城了,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北京防守薄弱,二是因为有人主动投降,打开城门放起义军入城。
崇祯帝见北京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了,便开始安排后事,为了避免宫中女眷落入李自成之手,从而受到羞辱,崇祯帝要么让她们自杀,要么亲手将她们杀死;
对于自己几个年幼的儿子,崇祯帝对他们怀有一丝希望,也不忍心杀他们,便派人将他们送出宫交给臣子抚养。
在做完这些事之后,崇祯帝身边就没什么人,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了。
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帝带着王承恩及几十名太监骑着马准备出东华门,但被起义军乱箭射回,他便返回宫中,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但等了半天都没有一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帝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便带着王承恩来到了煤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他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了,王承恩也在旁边一颗树上吊死了,至此明朝算是彻底灭亡了。
当天中午,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入宫,并由承天门步入内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崇祯帝的下落,但没人能够回答他,他便派人在宫中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
李自成非常着急,他对左右说,到处都没找到崇祯,他肯定是逃到民间去了,你们要重金悬赏才能找到他,这是一件大事,你们一定要马上去办!李自成还不放心,于是下了一道手令,谁抓到崇祯帝,赏万金封万户侯,但谁如果敢藏匿崇祯帝,就灭他全族!就在李自成心神不安的时候,有人将太子朱慈烺给带来了,他便感到非常高兴。
原来,崇祯帝本来将朱慈烺托付给成国公朱纯臣,但朱纯臣最后投降了起义军,还将朱慈烺给交了出来。
李自成问朱慈烺,你父皇在哪里?
朱慈烺说,他已经在死在寿宁宫了。
很显然,朱慈烺也不知道崇祯帝去哪儿了,只是随口敷衍李自成而已。
李自成当然很生气了,就准备羞辱一下朱慈烺,就对他说,你们家为何失天下?
朱慈烺说,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只有百官才知道!他言外之意是百官导致明朝灭亡,这个观点倒是跟崇祯帝如出一辙。
李自成听完很无语,就没再多问,但朱慈烺要求他不要杀掠百姓,不要毁坏皇陵,还要用天子礼仪厚葬父皇和母后。
李自成不置可否,但他还是下诏封朱慈烺为宋王,交给刘宗敏看管。
至于说崇祯帝的尸体,当然是接着找了。
经过两三天寻找,终于有个太监在煤山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便带着人去看,发现崇祯帝十分狼狈,一只脚没穿鞋,另一只脚则穿着一直红鞋。
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帝从树上抬下来,发现崇祯帝身穿的蓝色袍服上写着字,脱下一看,原来上面是崇祯帝的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看到这些字,李自成感慨万千,之前他是那么痛恨崇祯帝,但崇祯帝在遗言中阐述了自己的罪过,还说任由李自成分裂他的尸体,也不要伤害百姓一人,李自成便觉得对他的恨少了一些。
不管怎么样,找到崇祯帝的尸体后,李自成悬着的心就放下了,随后他干了几件事,或许多少受到了崇祯帝遗言的影响。
第一件事,李自成派人将朱纯臣给杀掉了,之前崇祯帝将太子朱慈烺托付给他,还让他辅佐朱慈烺,这是对他的极大信任,但朱纯臣却开门投降,还将朱慈烺给交了出来,李自成觉得这样的人着实可恶,留下来迟早是个祸害,所
第二件事,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起义军的军纪还是很不错的,北京城内秩序开始逐渐转好,店铺也都陆续开业。
第三件事,李自成拿出一些钱交给太监,让他们去买了几口棺材,分别将崇祯帝、周皇后和王承恩的尸体安放进去,然后将棺椁运到东华门外举行公祭,还请了几个和尚过去念经超度。
公祭开始后,由于百官大多害怕李自成,所以人虽然都去了,但跪下来哭拜的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等三十余人,另有六十余人拜而不哭,其他人连跪都没跪,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崇祯帝的尸体。
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对于以何种礼仪将崇祯帝下葬,李国祯等人请求李自成以帝王礼仪葬之,李自成心里当然不愿意了,但为了安抚降臣,所以还是口头答应下来。
随后,李自成让人给崇祯帝戴上翼善冠,穿上衮玉渗金靴,并让人再设一祭坛,他亲自前往祭拜,但祭拜完之后,他就让人将崇祯帝的棺椁转移到紫禁城北面的河边,继而又运到一个寺庙中存放,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问了。
从李自成的表现来看,他给崇祯帝举行公祭,其实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安抚人心了,而他之所以没有以帝王之礼将崇祯帝安葬,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愿意花那么多钱。
李自成刚进入北京的时候,其实起义军的军饷是很匮乏的,并且他那时候还没有得到崇祯帝内帑中的钱财,也没有开始找百官索要军饷,所以他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崇祯帝举行帝王规格的葬礼。
而且,李自成也没啥心思给崇祯帝搞什么下葬仪式,因为他已经开始过上帝王般的生活了,他不但住进了皇宫,还将宫女窦美仪封为妃子,日子过得十分安逸,不太愿意去操那份闲心了。
再者,起义军多是穷苦百姓出身,他们饱受明王朝的压迫,对崇祯帝极为痛恨,李自成给他举行公祭已经是顶了巨大压力了,再以帝王之礼将其安葬,他的手下还不得造反?
因为种种原因,崇祯帝的尸体被李自成给遗忘了,一些百姓见崇祯帝可怜,便发起了募捐活动,最终募得白银二百三十余两银子,然后将崇祯帝安葬在了田贵妃的墓中。
百姓们之所以会将崇祯帝葬在一所妃子的墓中,是因为崇祯帝生前极为节俭,根本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所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尽管田贵妃墓那时候没有完工,尤其是地面建筑大多没有修建完成,但好在地宫是完全建好了的,田贵妃就埋葬在里面,还有空间容得下崇祯帝和周皇后的棺椁。
百姓们将崇祯帝葬入天贵妃墓之后,又将地面建筑简单修缮了一下,这件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在安葬崇祯帝的整个过程中,李自成其实都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横加阻止。
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一个多月,就在一片石之战中败于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他立马返回北京登基称帝,并怒杀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随后在北京抢掠了一番,还烧毁了许多宫殿和民房,然后带着军队离开了。
没过多久,清军就入关了,随即进入北京。
与李自成不同的是,清朝统治者更懂得对汉人实施怀柔政策,所以决定为崇祯帝举行盛大葬礼,以此来安抚汉人。
清军进入北京的第三天,清廷给前明遗老下达了一道诏令,大意是说李自成这个逆贼弑君暴尸,不得好死,朝廷决定让全民为崇祯帝举丧三日。
这当然是在演戏了,但清廷演得很逼真,不但满朝文武都为崇祯帝服丧,顺治帝还下令礼部、太常寺要以天子礼仪重新下葬崇祯帝。
这件事其实很为难,因为崇祯帝没有帝陵,田贵妃墓的规格也不够,怎么办呢,总不能重新建造一座皇陵吧,那费用可就大了去了。
最后,清朝官员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田妃墓改称为思陵,并将陵墓扩建,地面建筑也按照帝王规格修建,然后将崇祯帝和周皇后重新下葬,举行盛大的下葬仪式。
尽管如此,思陵也是明朝皇陵之中规模最小的,但最后取得的效果却非常好,许多前明遗老为此感到欣慰,纷纷夸赞清廷的做法深得人心。
南明小朝廷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对清廷也非常感激,史可法甚至给多尔衮写信说,“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
当然了,史可法并不是为了巴结多尔衮,这只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做法而已,他内心还是将清廷视为敌人的。
不管怎么说,清廷在处理崇祯帝这件事上,取得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这跟李自成的做法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李自成为何会失败了,尤其是在处理崇祯帝这件事上,李自成显示出了自身的局限性,这注定他最终将会失败,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明朝已经存在了二百七十多年了,朱家人作为统治者虽然过错很多,但依然被广大人民所承认,尤其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和官绅群体,以及影响力巨大的读书人,他们对朱家人也是极其拥护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崇祯帝的尸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李自成采取的办法是做做样子,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息事宁人了,其实大错特错。
要知道那时候很多地方还是明朝官员管辖的,李自成虽然派人去进行了劝降,但他如此对待崇祯帝,恐怕是很难让这些地方官投降的吧?
还有,南明小朝廷之所以对李自成的态度一直都不太好,除了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罪归祸首之外,还跟他没有善待崇祯帝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做法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从而无法合力对付清军。
反观清廷的做法,他们作为满人尚且能够做到善待崇祯帝,从而赢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人心,李自成这个汉人为什么就无法做到呢?
只能说,李自成的格局还是小了,思想太过于狭隘了,做事情也流于表面,这就导致他无法赢得人心。
还有两件事可以看出李自成的格局。
第一件事是李自成明明下令严肃军纪,但仅仅在他进入北京之后第八天,他就纵容刘宗敏等人勒索统治区的明朝官员,将索要来的几千万两白银融成银块运送到西安,一下子就让起义军的正义性荡然无存;
第二件事是对待吴三桂的态度,李自成知道他的重要性,但在拉拢他的时候诚意不足,还纵容刘宗敏将他的爱妾陈圆圆给霸占了,甚至还出兵攻打他,导致他最终倒向清廷,并合力将李自成击败。
也就是说,因为格局太小,让李自成既无法收获人心,也无法拉拢盟友,甚至还招致了许多人的怨恨,并最终走向灭亡。
如果李自成读过历史,就知道历史上新朝的开创者,对前朝皇帝大多都是尊重的,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前朝皇帝拥有大批追随者,如何处理前朝皇帝,两关乎到他的追随者对新朝皇帝的态度!顺治帝知道这个道理,但李自成一知半解,所以他最后被清军给消灭了。

参考:
1644年,大明朝的首都北京一片火海,这时候城外的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焦急的崇祯帝在紫禁城鸣金召唤大臣们,结果无一人前来,崇祯极度失望之余,跌跌撞撞的走向了故宫的后宫,因为他知道,这帮逆臣贼子是不会来了,城外的贼人马上就要攻进来了,他决定保存皇家最后的体面,绝不能让自己的妃子与公主被侮辱,于是他手持利剑把最爱的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砍杀,并命皇后贵妃自尽。
在做完这一切后,他走向了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后来李自成终于攻入了紫禁城,在叛徒的高密下很快的就发现了崇祯的尸体,根据正史《明史》的记载,李自成命人用门板从煤山抬了下来,并且装入到了棺材里面,放置在了东华门外,结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也就是说,那些大臣们大多数成为了看客,并且一度变现的非常厌恶这位大明皇帝,尔后,有一些忠贞之士恳请李自成善待崇祯后事,就这样李自成下令把崇祯葬到十三陵,但崇祯没有建造自己的陵寝,他们便打开了田贵妃的墓,把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庄进去。
至此,大明的崇祯皇帝才算有了个安身之地。

参考:
大家好,
《甲申传信录》记载:“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岁山,至巾帽局自缢。
”掀开历史的帷幔,一探历史的真面目。
崇祯向来刚愎自用,这一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投降,也不会轻易去死。
1644年3月18日,在李自成即将破城之时,崇祯派人将皇太子送出城后,自知眼前一切女眷面对农民军将在劫难逃,便发了疯一般地逼迫皇后悬梁自尽,又亲手将袁贵妃等女眷全部杀死。
然后,和秉笔太监王承恩一起取太监衣帽化装后,企
被逼无奈,崇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皇城内较偏僻的巾帽局(今东城区织染局胡同东端),在此休息,观察时局。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据皇宫,崇祯眼看大势已去,这才北出神武门,爬上景山东坡,撕下一块衣襟,咬破手指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后摘去缨冠,用头发遮住面孔上吊自尽,表示无脸去见祖宗,“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样子十分狼狈。
王承恩哭拜了崇祯,也自缢在对面的海棠树上。
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就下了通缉令:把皇帝交出来的封万户侯,赏金万镒;
首告也赏金千两。
两天后,三月二十一日,他的手下才找到偏僻的巾帽局,发现了后山树上垂挂的两具尸体。
李自成命人拿两张门板抬着皇帝和王承恩,放在东华门边,给钱二十串,买了柳木棺材殓之。
枕着土块,覆以蓬厂,而周后亦从东华门出,置龙文凳上,藉以锦缛,覆以锦被。
二十二日,崇祯尸体还暴露在外边,有人把锦被拿下来盖在上面,迁帝于茶庵。
二十三日,李自成用王德化的建议,用朱漆梓宫及皇后梓宫礼数对待帝后。
当时的崇祯穿着空靴,有人问内监是什么原因。
内监回答说:“凤不裹头,龙不裹脚”。
二十四日,东华门东北忽然哭声大震。
李自成问怎么回事。
回答说:诸位大臣、老百姓和太监们恳请您允许先葬了皇帝再说。
李自成这才答应以帝王的身份重新改殡,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合葬于思陵,明十三陵中的末建之陵,也是规模最小、最为简陋的一座陵园。
清军攻入北京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采取了很多绥靖政策,给崇祯举行国葬,建造陵寝,将吊死崇祯的槐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以示对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辙。
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把下马碑改为了“明思宗殉国处”纪念碑,上书“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故宫博物院敬立”字样。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铁链被盗走,不知所踪。
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小将把古槐当作“四旧”砍掉了。
现在,政府又在原址上新植了一棵槐树。

参考:
崇祯皇帝去世前,曾经留下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有骨气,宁可自己死,也不让闯贼伤害百姓。
可是我总觉得,他这是为自己争取点名声的作秀行为。
首先李自成所代表的,就是广大的穷苦农民。
崇祯皇帝这里所提到的百姓,难道是那些达官显贵们吗?
那些人真不要你操心,他们早就载歌载舞地
其次崇祯皇帝在世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善待百姓。
除了正常赋税,还要加征三饷,搞得民不聊生,要死了才想起来让李自成善待百姓,这有个毛线用?
再者李自成是大顺军的领袖,是大明朝的敌对方,你写这么一封信给他,他能听你的吗?
作为对手,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偏做什么,这好像才是正常的思路吧。
最后你崇祯的江山是谁推翻的?
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多尔衮,正是你心心念念的那些百姓。
你没有善待人家,让数百万的百姓加入到大顺军中,你现在还好意思让李自成善待百姓?
其实崇祯就是想要找回点脸面来,毕竟自己已经是亡国之君了。
如果再留下个虐待百姓的恶名,就算死了,也是遗臭万年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李自成是怎么处置崇祯的尸首的呢?
李自成还算厚道,好歹把崇祯给安葬了。
李自成打到昌平的时候,其实已经停下了脚步。
他甚至派人去跟崇祯皇帝谈判,只要他愿意割让西北给他称王,那么李自成就不打下去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在作秀,其实从李自成后期的表现来看,这哥们压根就不想做天下之主,他的志向的确没有那么伟大。
所以我认为李自成是真心想要裂土封王,做个山大王,其实比做皇帝要轻松自在的多。
而且他这个山大王,可以不用听从任何皇帝的调遣。
李自成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崇祯跑路。
一旦崇祯南下,那么李自成就跟崇祯交换了一个位置。
李自成不仅要对付南方的崇祯,还要对付北方的多尔衮,腹背受敌的滋味他也得尝尝。
所以谈判如果能够进行,其实对崇祯和李自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可是崇祯严词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
李自成无奈只好带兵进入北京城。
这个时候的崇祯,回去把后宫的妃嫔和女儿都给杀了,将三个儿子放到了民间,自己则跑到煤山上上吊了。
跟随他上吊的,还有太监王承恩。
所以说太监其实不都是坏的,这就像是开奖游戏,有些太监坏到了极点,比如为李自成开门的曹化淳,有些太监比若干文臣都要忠心,比如王承恩。
李自成将崇祯夫妻俩的尸体给找来以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就先扔在了东华门旁,找了副简陋的棺材装着。
三天下来,京城1300多名官员中,只有二三十个官员曾经为崇祯吊唁哭泣。
李自成都不得不叹息,这样的王朝,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第四天李自成这才将崇祯夫妻俩给安葬了,只不过是安葬在了田贵妃的陵墓中。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可没有提前给自己修陵墓,主要是太忙了,又没有合适的地方。
要知道秦始皇从登基开始给自己修陵墓,修到死都没修全,还是儿子胡亥给他封顶放炮的。
一般皇帝也都是在生前就给自己修陵墓了,因为他们担心子孙后代会不够尽心,将来会委屈了自己。
多尔衮将崇祯风光大葬,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手江山。
不管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他是灭亡大明朝的元凶,这是没错的。
很多怀念明朝的人,其实对李自成是有恨意的。
但是这些人不包括朝廷命官,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怀念明朝的往往都是民间的仁人志士,而那些整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官员,一个个对李自成都是摇尾乞怜的状态。
在他们看来,只不过就是换了个皇帝,其他什么都不会变化。
效忠谁不是效忠呢?
只要保住我的乌纱帽,让干啥都行。
不光北京城内的官员们愿意顺从李自成,就连那些没有被李自成打下的地方官员们,也开始向李自成摇尾乞怜。
他们似乎很快就忘记了亡国之祸,原来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一点也不假。
可是这帮人很快就改变了态度,主要是因为李自成默许手下大将刘宗敏,严刑拷打敲诈北京城内的官员,虽然压榨到了8000万两白银,却让天下其他地方的明朝官员们开始后怕,于是他们大部分倒向了多尔衮。
当多尔衮入关以后,这帮明朝官员立刻倒向了多尔衮。
多尔衮也很会做人,为了尽快夺取政权,他让这帮人原来干什么职务,现在还干什么职务,迅速稳定了人心。
多尔衮还多此一举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崇祯皇帝再次风光大葬了一回,以表示自己对崇祯的哀思,并且扩建了田贵妃的陵墓,设立为思陵。
他认为这样可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其实那些真正的忠义之士,是不会被他的障眼法所蒙蔽,而那些摇尾乞怜者,压根就不在乎这种事情,哪怕你把崇祯挖出来碎尸万段了,他们也只会汪汪汪夸赞两声,随后该贪污的贪污,该渎职的渎职。
总结:崇祯死得虽然壮烈,但的确不值。
李自成其实是属于狗急跳墙抓住了机会。
本来他怎么都打不过潼关,是孙传庭主动出击,才给了他机会。
破了潼关以后,李自成的大军从河南北渡黄河,直奔山西而来。
李自成在山西其实他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在碰到周遇吉时,差点放弃了前进。
可惜这个时候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主动投降,这才给了李自成前进的勇气。
崇祯这个时候选择自杀,实在是不值得。
因为明朝还有百万大军枕戈待旦,他们就缺一个领袖来领导他们。
崇祯这么一死,他留下了个天子守国门的好名声,却把明朝变成了一盘散沙的状态。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