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古代爵位分王、公、候、伯等,其中王爵最高,非开国一般异性不得封王,乱世有大功老者可以封王。
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进为魏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据汉中,于是蜀中大臣向汉献帝上表,请进刘备为汉中王。
据《三国志》记载:上表写道:“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等一百二十人”。
在这份请求封官的名单中,马超第一、诸葛亮第五、关羽第六、张飞第七、黄忠第八。
在上表八强中,第一:马超是世代公卿,名将马援的后人,汉献帝亲封的都亭候,名望最大。
第二:许靖早在汉灵帝的时候就在朝中为官做尚书郎,资格最老。
第三:庞羲是益州土著,拥护刘备有功,排第三是给益州官员看的。
第四:射援是朝中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女婿,官职中郎将,官职最高!第六:关羽在打董卓的时候就名声鹊起,跟曹操那段时间里,被汉献帝亲封为汉寿亭侯,第七张飞也是打董卓的时候就名声鹊起,可惜跟着刘备乱跑,没有爵位。
第八:黄忠,是知名老将,可惜名声只在长沙那一片。
所以诸葛亮能排在第五,已经很不错了。
可以说在刘备的荆州集团里面,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了。

参考:
这张表还是很玄妙的,是刘备的统一战线。
听知常容详细分析。
这里涉及到的人名有: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诸葛亮排在第五个,很多人都不满意,认为诸葛亮怎么可以排在第五个,应该排在第一个,因为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就是二把手。
以诸葛亮为分界线,你会发现前面四个和后面的人完全不一样。
用一句话说排在前面的是外人,排在后面的是自己人。
马超当过一方诸侯,他在反曹操的时候曾经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在之前曾受封过偏将军、都亭侯,这是官职是正宗的东汉皇室授予的,所以论资历,他纵横天下之时,刘备还寄居他人之下,排第一所有人应该没有意见。
马超什么结局?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马超到了刘备这一方实际上每天过的胆战心惊的日子,他的早逝和这种强大心理压力是很有关系的。
他听到彭羕说刘备的坏话就去举报了,最后彭羕被杀,这说明什么?
排在第二个叫许靖,许靖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许靖是名士,与许邵一同成名,而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
许邵就是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那
刘备对许靖是什么态度?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
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
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
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
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先主於是乃厚待靖。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刘备围成都的时候,蜀郡太守许靖想投降结果被发现无果,刘备很看不起许靖。
因为许靖是看到刘璋要亡才想到投降,完全投机主义,不像张松和法正是看中刘备的才华才投降。
刘备很看不起许靖,但法正劝他许靖名声太大,你对他不好,对你的名声有害,所以刘备才重用许靖,但内心是鄙视的。
用许靖实际上是向天下人展开刘备重贤之名。
庞羲的份量是很重,他是东州集团的首脑之一,在汉灵帝时期就担任过官职,是刘焉托孤重臣。
他的女儿庞氏嫁予刘璋长子刘循为妻。
不过后来他和刘璋有些不好。
以资历排在第三显然有安抚东州人的意思在,显然庞羲是用来平衡势力的。
射援是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的女婿,皇甫嵩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光从这一点你可以想象出皇甫嵩的份量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
所以射援位列之前显然也有用意,因为关于射援的记载很少,所以很难猜测出刘备的真实用途。
从诸葛亮开始,这些人都是自己人了,关、张、李严、法正等等。
有人说赖恭呢?
赖恭也是刘备的自己人,他担任过刘表的交州剌史,为人忠勇刚直,才华杰出,与刘备在荆州相识并且直接支持的。
不要在意诸葛亮排名,要看诸葛亮排名在关羽的前面,就说明诸葛亮已经取代关羽成为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之前第二号人物是关羽。

参考:
排名诸葛亮之前的四
这四
比如马超本来是西北军阀,被曹操击败后才投奔了刘备。
庞羲、射援都是刘璋旧部。
许靖是闻名天下的名士。
这四
这其实是一种统一战线的做法。
这些人不是刘备嫡系,忠诚度有限,所以是不能给他们实权、给予重用的。
但是这些人对于稳定刘备的统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在其它方面补偿他们。
比如给他们地位高却没实权的职位,给他们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等。
像许靖,之后就被封为太傅,这蜀汉最大的官,但却是毫无实权的。
这次的劝进也是类似。
这是给他们以虚名、尊荣,以拉拢他们。

参考:
公元219年,刘备在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这是刘备第一次在大型战役中的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曹操,几个月后,刘备在群臣的劝说下,自立为汉中王,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自立汉中王呢?
第一个原因:与曹操地位对等。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经被封为魏王,这是东汉的第一个异姓王,曹操的封王行为预示着夺权篡位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下一步就是禅让称帝了,而作为曹操一生敌人的刘备,自然在政治上不能输给曹操,为了与曹操政治地位对等,所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第二个原因:为之后建立政权做准备。
刘备的志向一直就是建立政权当皇帝,他从小的理想就是乘坐“羽葆盖车”,这可是皇帝的车驾,刘备在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中,一直坚信的理想就是建立政权并称帝,但是,建立政权是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的。
刘备刘备在公元198年开始,就被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 ,刘备一直是个左将军,左将军是不能直接称帝的,需要先称王,所以刘备要自立为汉中王,打好基础,为称帝做好准备。
第三个原因:模仿当年刘邦建立政权的流程。
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就是定都汉中,然后从汉中出发先攻打三秦,然后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的,这是一条成功的路线,也是一条幸运的路线,刘备之所以选在汉中称王,就是想沾沾当年刘邦的好运气,这也显示了刘备的野心就是统一天下。
第四个原因:笼络人心。
刘备只有先把自己的地位提上去了,然后才能封赏他人,只有封赏他人才能拉拢人才跟随自己创业,刘备当了20几年的左将军,左将军只能开府治事,离建立政权尚远,刘备只有自己先称王,然后再封赏手下笼络人心。
诸葛亮但是,自立为汉中王也不是自己做做样子就行了,有一套流程,同时得让天下人服你,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手下来劝他进位汉中王,对,你没看错,必须得别人来劝才行,而且还得劝三次拒绝三次才行,显示出谦虚,然后还要给当时的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上一份表章,由刘备部下联名所写的一封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表章。
这就是三国历史上的《汉中王劝进表》,是以刘备手下群臣的口吻写的,这份表章的大致内容是:曹操篡权、陛下蒙冤,刘备是汉室后裔,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现在汉室倾危,我们将仿造古制,拥立刘备为汉中王,封大司马,统帅天下兵马讨伐曹操这个逆贼!当然了,这份表文也不可能会送到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手上,只是刘备以昭告天下的形式把内容传达出去,这份劝进表上联名的群臣一共有120人,其中排在前十一位分别是:马超第一名: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第二名: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臣许靖第三名:营司马臣庞羲第四名: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第五名:军师将军臣诸葛亮第六名: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第七名: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第八名:征西将军臣黄忠第九名:镇远将军臣赖恭第十名:扬武将军臣法正第十一名:兴业将军臣李严这里是按官职+爵位+姓名来排列的,为什么马超排第一名?
诸葛亮排第五名?
关羽排第六名?
排名的依据是什么?
许靖排名的依据就是地位,这里的地位就是指官职和爵位,官职和爵位是两个概念,官职表示在朝廷所担任的职务,比如平西将军、左将军长史、营司马这些是官职,爵位表示获得封赐的封建等级,都亭侯、汉寿亭侯、新亭侯这些是爵位,上面的十一人中,只有马超、关羽和张飞三
官职大小的排名有个原则,就是汉朝官职>刘备的左将军府属官>刘备手下的直属部将。
爵位则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马超排第一就是因为他的地位最高,刘备在没有称汉中王之前,与马超的地位相当,马超的官职可是汉朝廷所封的偏将军兼并州牧,这是正宗的汉官,包括刘备本人的左将军也是汉朝的官职,汉朝的官职含金量是最高的,所以排第一。
而马超的爵位是都亭侯,与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一样大的,比张飞的新亭侯有含金量,因为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封的,不是汉朝封的。
庞羲在这十一
除了马超之外,诸葛亮的前面还有许靖、庞羲、射援三
许靖的这个官职相当于是刘备左将军府的首席秘书长兼职三品的镇军将军,官职在刘备的左将军府中算是最高的了,许靖一是因为名气大,二是因为官职高,所以排在马超之后,在汉中王劝进表中排名第二。
刘备与关羽、张飞庞羲曾经担任过汉朝的议郎,而且在益州身份特殊,庞羲既是刘璋嫂子的族人,又与刘璋是儿女亲家,同时庞羲手下少数有实权的官员之一,曾经帮助刘璋平定赵韪的叛乱,刘备主政益州,为了团结益州力量,极力拉拢庞羲和原刘璋家族及外戚,任命庞羲为营司马。
这个官职相当于刘备手下直接领兵的将领之一,刘备是左将军,左将军并不直接领兵,要任命五个司马分别帮助刘备领兵,庞羲的营司马应该是五个司马之首,也是刘备手下级别较高的军事将领,其级别高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军师将军是参谋级别的虚职将军,并没有兵权,只有参谋权,所以以官职级别来看,营司马位列第三。
射援是当时的名士,是刘璋手下的重臣,被刘备任命为议曹从事中郎与军议中郎将,这是两个官职,前一个相当于刘备的近身侍卫官,后一个相当于刘备手下直属的领兵将官,这两个官职与刘备的关系都比较亲近,相当于刘备的副官一样。
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一比,射援的官职也比诸葛亮的高,所以排在诸葛亮的前面,位列第四。
刘备与诸葛亮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将军,相当于参谋级别的虚职将军,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诸葛亮是有实权的,负责处理刘备左将军府的一切政事,所以诸葛亮在劝进表中排名第五。
这些官职的地位可以打个比方来形容:刘备在前线打仗,可能随身带着射援,在身边传达命令或者处理刘备身边事务,同时带着庞羲,为他率领一支军队打仗,然后诸葛亮在后方为刘备管理左将军府一切事务以及筹措粮食、兵员,保证后勤,而许靖只是一具牌位,虚名高,刘备打仗也不会带,只是供奉起来。
马超则有可能随刘备一起参战,有可能镇守地方,官职虽高,但没有实权,没有兵权,只是象征意义上的高官。

参考:
看这类排名,要分析人物背景和历史时期,并不是简单从顺序看的官大官小。
刘备占领西川后,自立为汉中王,但名义上还要给汉献帝打报告,表达是西川群臣强烈建议的。
《三国志·先主传》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 等一百二十人....有四
马腾曾被朝廷封为征西将军。
后来马超继承了父亲的部队,即“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 而马超与韩遂闹翻,又与曹操作战,“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 战败后,又被刘璋拉拢。
“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所以马超是外来户,但有出身,且原来就有职务。
这个平西将军高于后面那些人的杂号将军。
刘备对他也很好。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犁乡侯,”2、许靖这是一位老干部了。
早年“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
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
”刘备很尊重他,也将他作为西川本地干部的模范。
“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
因为当时刘备的职务就是左将军,这个长史的位置很重要了,负责左将军府的日常管理。
“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
及即尊号,靖为司徒。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
”3、另外两人“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也都是刘璋的旧臣,这两
这次上表之后就默默无闻了。
应该也是年龄比较大了吧。
资格老,放在前面表示尊重,也是平衡荆州和益州山头的表示。
综上,这份排名在诸葛亮前面几个,马超属于带队伍来加盟的,其他三位应该都是西川老臣的牌子。
都是短期政治性平衡,所以后面的人也不计较。
三国志中有一段描述才是透彻: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有志之士。
无不竞劝。

参考:
(一)众臣劝进 名列第五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在汉中争夺战中历时近两年,最终一举击败宿敌曹操,而后成功夺取汉中郡,而后又派遣副军中郎将刘封与宜都太守孟达夺取上庸、房陵、西城等东三郡,至此,刘备集团的文治武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因此,同年七月,心情大好的刘备在集团众文武大臣的劝进下,正式上表汉献帝,请求进位为汉中王。
此后,刘备集团文武大臣急忙在沔阳设立祭祀天地的坛场,此坛方圆九里,按照五方方位不知,每一个方向都有照应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明的颜色的旌旗仪仗,而后刘备集团众将率领精锐士兵整齐列队,文武重臣也是相当肃穆,陪同刘备共同祭天、宣读表文。
至此,刘备成功进位汉中王,而在这里,便是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的汉中王表文中,为什么诸葛亮只排在第五呢?
这是为什么呢?
汉中王劝进表文的原文,小司徒节录一段如下:“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可以看到,在这份表文中,一向被视为刘备集团大管家、实权第一位的诸葛亮,的确排在第五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说明诸葛亮的地位、权力不如之前那四人吗?
当然并非如此,您且听小司徒为诸位一一道来。
(二)一方诸侯 招徕象征可以看到,诸葛亮在汉中王劝进表中的地位,还要排在关羽与张飞的前面,关张二人作为刘备集团的股肱班底,其重要性、实权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他们二人尚且要排在诸葛亮的后面,这不就恰恰证明了诸葛亮的地位与权力吗?
所以说,实际上,这份上表排名,是刘备刻意安排或者说蜀汉集团刻意安排的,先来看第一位,马超。
按照官职顺位来说,当时的马超是四平将军之一,位次的确要高于关羽、张飞的杂号将军,也要超过黄忠的四征将军,因此,作为武将第一顺位,这个排名,不过分。
可是,如果真的只按照官位来排名,却又说不过去,因为黄忠的四征将军也要强于杂号将军,可是他却是排在一众杂号将军之后,故而,很显然,这份表文的排名,并非只单纯的考虑到了实际官职。
那么,马超排在第一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出身,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前,便是接替其父马腾作为一方诸侯,并且自封为征西将军、凉州牧,而且还曾在潼关联合十部联军十万人大战曹操,其作战规模甚至都超过了刘备集团此前历次交战的作战规模,名动天下!所以,马超作为一方诸侯,在投靠刘备后,其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因此给予马超的并非是过多地实权,而是更多荣宠以示象征,这一点来说,刘备集团的任何文武大臣,其地位都要远远不如马超的,事实也证明,马超投奔刘备的七年里,其官职一直是武将行列的第一人或者说尊位者。
例如,刘备称汉中王后,马超直接担任刘备之前的官职、左将军,丝毫没有因为避讳受限制,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称帝后,马超直接进位三公级别将军第一人、骠骑将军,还要在车骑将军张飞班位之前,便恰恰说明了一切。
所以,马超的位次第一,更多是刘备顾及到其一方诸侯以及自己招徕象征之意,这就不难理解了。
(三)平衡众利 名过于实排在第二位的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其官职还要在诸葛亮之上,因为当时刘备的职位就是左将军,其治事的主要核心机构便是左将军幕府,左将军幕府中,职位最高者,文臣之首为左将军长史,武将之首为左将军司马。
所以,当时的长史许靖与司马庞羲排在了第二与第三位,可是,事实上,这两人并不掌握最高实权,当时左将军府一切大小事务的实际权力属于军师将军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职务是“左将军府署府事”,也就是实际掌管一切大小事务的存在。
而许靖与庞羲,也不过是一个花瓶似的存在,是刘备为了平衡众利而利用其名的存在,许靖此人,与汝南许邵是堂兄弟,在东汉中后期形成的清议中,占有相当的话语权,因此虽然许靖没有什么实际才能,忠诚度也不够,刘备也不是很喜欢许靖,可是法正就曾对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就是如此。
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
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
”在这之后,刘备才开始对许靖有所改变,任命其担任左将军府长史,所以,看得出来,许靖的花瓶作用,比马超更明显,而在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后,许靖更是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太傅,刘备自然还是以此来笼络人心。
至于司马庞羲,这则是东州派的老班底,还有着益州派的成分,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璋的儿子刘循,所以此人在益州的地位不言而喻,并且庞羲专任巴西太守多年,势力雄厚,在地方盘根错节,蜀汉后期名臣程畿、邓芝等都是出自于他的门下,所以多这样的人物,刘备自然要将其标榜起来,再示笼络人心、不吝赏赐之意。
至于第四位射援,与其兄射坚原为三辅户籍,后入蜀投奔刘焉,所以也属于东州派,射坚曾在刘备统治时期相继担任广汉郡、蜀郡太守,足以看出其受重用程度,而除此之外,射援的岳父,也是鼎鼎大名,那就是汉末名臣名将皇甫嵩。
而此次上表,射援之所以排位第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职位,是为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这是个刘备首创的掌管参谋、议事、表文的职位,也就是说汉中王劝进表向朝廷上奏时,是由此人负责的,故而,他的位次更多是实际功用。
因此,通过

参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即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的2个月后,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当然不能自己任命自己,当时各地军阀通用的表奏、遥拜这些手段也不合适,刘备的称王形式是劝进。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手下的重要官员120人联名向远在许县的汉献帝刘协上了一份表,报告汉献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并兼任大司马。
排在这120人前面的几位主要包括: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
在这份名名单中,诸葛亮排在第5位。
这样的排法,并不是说明诸葛亮此时在刘备手下是第5号人物,因为这个排名并没有按照职务高低的顺序,比如排在诸葛亮前面的射援只是个中郎将,相当于师长,而诸葛亮是军师将军,相当于军长。
这样排,有的确实出于职务上的考虑,比如马超担任的平西将军相当于西部战区副司令,诸葛亮如果是个少将军的话,马超至少是中将,比诸葛亮职务更高,理应在前。
许靖的职务是镇军将军,也是军长,但他兼任着刘备左将军府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从职位上说也更重一些,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许靖是当时天下的名士,曹操年轻时都想竭力巴结、讨好的人,知名度极高,刘备劝进称王,要借用他的知名度,所以也排在了前面。
但另一个考虑是体现代表性,刘璋的旧部中庞羲以前地位最重,跟刘璋还有亲戚关系,虽然他现在只担任了营司马,职务未必高于诸葛亮,但他代表了刘璋的旧部,出于统战的需要排名也往前安排。
排在诸葛亮之前的人里,只有射援还比较陌生。
射援字文雄,是关中扶风郡人,跟法正、孟达、马超是同乡,所以有人把他以及他的弟弟射坚都归为蜀汉内部的扶风派,《三辅决录注》说射援年轻时就有不小的名气。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得要的原因是射援的身份,他除了是中郎将之外,还是前太尉皇甫嵩的女婿,皇甫嵩是汉末名将,是元帅级的人物,射援的这个身份是刘备也要借重的。
所以这个名单的排名是有讲究的,诸葛亮以及关、张等人是“自己人”,尽量往后排,而把更能体现统一战线色彩的人物往前排。

参考:
因为,那是跟朝廷要官,那得是朝中有地位有编制的权贵举荐才行。
汉朝实行的是举荐制,当官必须世家权贵推荐才行,想当王更不用说了。
这方面诸葛亮确实分量没那么重。
排在诸葛亮前边的那几位都是朝中有爵位有资历有编制的权贵,比如马超。
正经是朝廷封过侯的。
而诸葛亮只是刘备封的军师将军,说白了是刘备自家的重臣,在朝中并无地位。
给朝廷上表请王的时候并没有分量。
但是诸葛亮相对来讲排名第五已经很靠前了,在关羽张飞前边。
比如关羽正经是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有正式编制的,但排在诸葛军师后边。
这也能说明,刘备对诸葛亮以及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还是很重视的,排在能排的最高位置了。

参考:
刘备欲主汉中王,必先向汉献帝晋表,而为了拢络各方山头,就要平衡各方,不能全部用刘家军。
太明显,明眼人一看大鱼大肉全给了自家人,而他人只能喝汤,一不服气,二还能尽忠吗?
三汉献帝顾忌起来也不好对付啊!诸葛亮凭竟是布衣出身,还不到名震天下之时,况且心腹家将,可以完全理解。
还有手上大牌不要随便打出,伏虎藏龙,用在关键时候。
另外,平衡各个山头,互相制约,也是一门大学问。
不能像老蒋那样,嫡牌军趾高气扬,杂牌军一无所有,军心不定,关键时候,就会杂牌军三心二意,乱了方寸。
刘备还是特别注意示人以宽和和仁慈,善于收服人心,凡事不会像曹操任用曹家夏侯般强势。
诸葛亮直到白帝城托孤,才真正确立了一人之下丶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

参考:
这个问题是比较有意思的,问这个的应该对汉朝的名望影响力不太了解。
首先刘备为什么上表,因为他想要封王,他从始至终打的旗号是光复汉室,所以即使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依然是要走这么一个流程才能占据大义。
而上奏天子的表章是要论资排辈,那么现在看看是哪四位大神排在诸葛亮前面。
第一位是平西将军马超,马超大家都熟悉吧,这可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其父马腾曾封卫尉,这可是九卿之一阿,而且他祖上可是伏波将军马援,这么显赫的家世背景排在第一位不过分吧。
第二位是左将军许靖,说到许靖,光是一句与许劭共创月旦评这么一条足够彰显他的名望了,而且后来官至御史中丞,当这第二位名至实归。
第三位是庞羲,就略逊于前两位了,虽有点才学之名,但上榜主要是靠他在灵帝时期做过议郎,和蔡文姬的老爸同级了。
第四位就有点意思了,射援,相信没读过正史的人是根本没有听过这
在当时能被皇甫嵩选为女婿的人排在第四不过分吧。

参考:
刘备自少时就想当天子,自他从涿郡起兵开始,就带着关、张二人,到处流窜。
幸好,在依附荆州刘表之时,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得到了统一天下的大策,这才让他的事业突然开始好转。
先是赤壁之战,刘备联合孙权大败曹操,顺势得了荆州。
然后,又在法正、张松的内应下,迫降了刘璋,取了益州。
至此,刘备的好运还没到头。
他又率军出征汉中,先是杀了守将夏侯渊,接着又逼退了曹操大军,汉中也成了刘备的囊中之物。
曹军颓势,上庸也随之投降,成了刘备的地盘。
此时的刘备,达到了事业的巅峰,自然而然地就想在地位上也更上一层楼。
曹操早在三年前的216年已经获封魏王。
现在刘备还击败了曹操,自然不能比曹操差了。
于是乎,刘备就想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称“汉中王”。
不过,刘备如果自己直接称王,或者自己跟汉献帝要王位,那就有点太不儒家了,所以,必须展示自己的号召力跟威望,让众人推举。
于是乎,“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
表中共有一百二十人上言,“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皇帝呀,我们依照旧制,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大司马之职。
刘备洋洋得意啦,看吧,我刘备是众望所归,是大家让我当汉中王的,不是我自己要做的,所以,只能勉为其难了。
而实际上呢?
曹操的魏王还是经过汉献帝同意,“进魏公操爵为王”。
而刘备虽然演了一场大戏,还是被史家毫不客气的记为“自称汉中王”。
想想也是,汉献帝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怎么可能同意晋封刘备为汉中王。
可是,刘备不管,自己玩得高兴就好,管你同意不同意。
不过,刘备还是对上表的一百二十名“群下”的排名,做了精心安排。
排在第一的是“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接着是“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而诸葛亮才仅仅排在第五个,关羽、张飞、黄忠则紧随其后。
如果论实际地位和功劳,诸葛亮、关羽、张飞排在前三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们却排在了马超、许靖、庞羲和射援之后,主要就是
马超的父亲马腾纵横西凉二十余载,后被曹操召入京城,马超则接替父亲继续镇守西凉,成了一方诸侯。
曹操为了安抚马超,加封其为偏将军,都亭侯。
马超的职务和爵位是东汉朝廷正式册封的,含金量十足。
再加上马超及其家族在西凉的影响力,自然要放到第一位。
这意思很明显,我刘备是得到了西凉拥护的。
同时,马超跟曹操打过仗,刘备估计也是有意挑逗一下曹操。
看吧,不服你曹操,不愿意跟随你曹操的人,却投靠了我刘备。
不但抢了你的汉中,还抢了你的人,刘备这个嘚瑟呀。
再看许靖,绝对是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士。
他和堂弟许劭(即许子将)同为评论当时重要人物的名士,主持过“月旦评”。
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就出自许劭之口。
许靖有名而无实,作为一名清流的代表,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大家都愿意收留他,把他作为一个招揽人才的标志。
而许靖本身也是一个墙头草,见势不妙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刘备进攻成都,许靖就想越城墙投降,被刘璋发现未能成功。
好在,当时形势不妙,刘璋也没处置他。
刘备对于许靖的行为颇为不屑,不过法正却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
正因为许靖声名太大,所以,如果正在用人之际不礼遇许靖,则会让“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刘备这才给了许靖一个左将军长史的虚职。
刘备重视许靖,其实跟重视马超一样,并非要用其才,都是为了用他们的名声而已。
可以说,许靖代表了当时的清流士人一派,自然要排名靠前了。
再看庞羲,这可是东州派的实力派首领人物。
他跟刘焉家族是世交,深受刘焉、刘璋父子二人的重用。
刘焉去世前,庞羲成了托孤重臣,地位堪比诸葛亮之于刘备。
刘璋时期,他担任巴西太守,防御汉中张鲁。
同时,庞羲的女儿还嫁给了刘璋的长子刘循。
庞羲好义士,邓芝就慕名投奔。
而且他手下兵强马壮,曾因私自招募刚猛善战的賨人为部曲,遭到刘璋的怀疑,意
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将其任命为左将军司马,地位仅次于许靖的左将军长史,即利用了庞羲在益州的影响力,又解除了庞羲的兵权,一举两得。
庞羲列在第三的位置,包括吴懿、李严这些人,也是没人敢反对的。
同样也是展示给曹操看,我刘备已经收服了刘焉、刘璋的东州旧部,得到他们支持了。
最后来看射援,同样是一位厉害人物。
他的先祖本姓谢,后来被赐姓射。
射援家族世居长安京畿,少时便很有名气,因此,太尉皇甫嵩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他的兄长射坚原本在朝中为官,后来因为三辅,即京畿地区,发生饥乱,兄弟两人才一起入蜀,投靠了刘璋。
射援是刘焉旧党中三辅移民一系的首领,也代表了一大批人,所以,被放在了第四位。
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都是刘备荆州派的人马,刘备是首领,他们是站在刘备身后的人,都只能代表他们
而马超代表了马氏家族,比如遗留的马岱等,还有西凉一系;
许靖代表了天下清流士人一系;
庞羲是刘焉东州派的代表;
而射援是刘焉旧部三辅一支的首领,他们都代表了身后的一批人,排名靠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从这个表中的排名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很明显是在依托荆州派,拉拢东州派及天下士人,形成自己的力量。
因为他占领的是益州,为了防止益州派的骄横反扑,故意冷落了益州一系的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