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宋朝皇帝是谁

唯一被史书抹去的宋朝皇帝,正是在位仅26天,不满3周岁便被吓死的简宗赵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从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始,到少帝赵昺在崖山跳海殉国结束,宋朝立国共319年,按照史书的说法则是经历18位皇帝。
不过在此期间还真实存在过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纪太小、在位时间极短,且又是叛将扶立的傀儡,所以一直不被史学家承认。
此人,便是在位仅仅26天的简宗赵旉。
赵旉生于“靖康之变”的当年,其父正是宋朝最有名的“逃跑皇帝”-高宗赵构。
赵旉降生还不到三个月,便被册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虽然还没有太子的名号,但却是实际上的储君。
赵旉是高宗的独生子,所以从降生之日起,便受到他的无比疼爱、呵护。
高宗畏敌如虎,在面对金兵南侵时没有别的本事,只知道一味地逃跑,这种行为,大约是受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所刺激,不想步二者的后尘。
所以等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时,高宗一路南逃,竟然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一直跑到杭州。
结果在此地,高宗遭遇兵变,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赵旉。
这场兵变的起因,在于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对高宗纵容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横征暴敛不满,再加上从扬州撤往杭州时,王渊居然用战船运送自己的私财,以致数万宋兵无船过江而被歼灭,这种巨大而无耻的过失让留在杭州的宋军愤慨。
同时,负责杭州守卫事宜的,只有苗傅、刘正彦两支部队,这多重“利好”,给了野心勃勃的他们发动政变的机会。
当年三月五日,苗傅、刘正彦正式发动兵变,一面捕杀王渊、康履等人,一面胁迫高宗传位于2岁的皇子赵旉。
面对着杀红眼的叛军和王渊、康履的人头,高宗被吓得魂飞魄散,无奈接受对方的请求,退位自称太上皇,并敦请隆佑太后(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垂帘听政,这便是史上著名的“苗刘兵变”。
元懿太子讳旉,高宗子也,母潘贤妃。
建炎元年六月,生于南京。
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
金人侵淮南,帝幸临安,会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旉,改元明受。
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
隆佑太后执政后,为了安定局势,经与宰相朱胜非商议,一方面传旨让赵旉即位、改元,一方面则假意笼络、提拔苗刘二人,但暗地里却跟驻守在外地的大将张浚、吕颐浩等人联络,要求他们火速勤王,帮助高宗复位。
在获悉政变的消息后,张浚、吕颐浩等人又联络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人举兵勤王。
四月初,苗刘在听闻诸将勤王的消息后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的提议,率百官奏请高宗复辟。
高宗复位后,隆祐太后撤帘归政,小皇帝赵旉则以太子身份退位,距离他被扶立上台,才不过26天的时间。
在先期抵达的韩世忠、张浚等人入城前,自知兵力不敌的苗刘二人便已畏罪潜逃,并在路上烧杀劫掠,祸害过不少的郡县。
但不久,刘正彦在浦城被韩世忠擒获,苗傅则被建阳地方团练擒获后献给韩世忠。
苗刘二人归案后,被处以凌迟极刑。
同年五月,金兵暂时北撤,高宗遂携带赵旉离开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市)。
赵旉由年纪太小,加上一路上舟车劳顿,所以在进入建康后不久便生了疟疾。
当年七月,在赵旉于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宫女因为走路时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轰天巨响,竟把这个三岁不到的幼儿给活活吓死。
既而傅等伏诛,帝复位,乃以旉为皇太子,从幸建康。
太子立,属疾,宫人误蹴地上金炉有声,太子惊悸,疾转剧,薨,谥元懿。
引文同上。
由于此前因受惊吓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在得知独子夭折的消息后,高宗伤心至极,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即使将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也难以消除他的悲伤。
事后,高宗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
由于高宗此后再无生子,所以最终只能将皇位传给太祖之后、宗室成员赵昚,也即宋孝宗。
由于赵旉在位时间太短,且是叛军所扶立,再加上没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所以不被史书载为是宋朝真正的皇帝。
不过在元末红巾军起事时,冒充宋朝皇室之后的韩林儿还是把赵旉尊为正式的皇帝,并追尊他的庙号为简宗。
史料来源:《宋史》
参考:
这位皇帝就是南宋高宗赵构唯一的亲子,仅仅只当了21天皇帝的宋简宗赵旉。
赵旉,又名赵敷,他是宋高宗赵构与潘贤妃所生,于1127年7月23日出生于应天府。
作为赵构的独子,赵旉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出生不到3个月,就被册封为魏国公。
当然,赵旉虽享受到了无尽的荣华富贵,可出生的时间却不是时候。
这一年,北宋刚被金国所灭,宋王室几乎被金国全部俘虏。
此时,在外仅存的赵氏皇子赵构,就理所当然的于应天府登基为帝,是为宋高宗。
但是赵构这位宋皇,实在是太过于软弱,前几年在金国敌营的被软禁生涯,似乎让赵构对金国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
于是即位不久的赵构,在投降派的唆使下,及本身恐惧的支配下,在1127年10月,他就带着宋廷剩下的文武百官全部逃往扬州。
而此时,不到一岁的赵旉就这样只能无奈的跟着自己的父皇赵构四处逃亡。
1129年2月,从扬州逃到镇州不久的赵构,眼见金兵又再次来袭,惊慌失措的赵构又在枢密使王渊的建议下,急急忙忙的又从镇州逃往杭州,随之已2岁的赵旉也就跟着来到了杭州。
也就是在杭州,发生了一件南宋建国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宫廷政变,即“苗刘兵变”。
此次兵变也最终让赵旉与他的父皇赵构天人两隔。
“苗刘兵变”的起因就是苗傅、刘正彦二人认为高宗赏罚不公,他们自认自己有再造社稷之公,可是得到的封赏却只是微不足道的金银财宝。
而王渊这等奸诈之徒,没有丝毫战功,只知阿谀奉承,却能得到高官厚禄。
所以相互比较下来,也就让苗刘二人的心里失去了平衡。
再加上此时守卫杭州行营的就只有苗傅的军队,最终苗傅决定联合刘正彦举兵造反。
3月26日,在苗傅、刘正彦二人在百官参加朝会的时候,让手下将士埋伏于城北桥下,而后在王渊退朝后,刘正彦亲手斩杀了王渊。
在处死王渊后,苗傅军队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的口号兵临皇城下。
这个时候,因整个杭州大部分的军队被苗傅所控制,赵构手中只掌握少量的禁卫军,所以赵构无力平定苗刘叛乱,只得与城下的苗傅等人谈判。
此时,苗傅提出了自己的条件:1.杀掉康履、蓝圭、曾择三位赵构宠信的宦官。
2.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3.同金国议和。
4.策立赵旉为帝,赵构退居太上皇。
而后在苗傅提出
他先是将身边的宠宦康履用竹篮吊下城下,后康履就被苗傅腰斩而死。
之后赵构又让人请来了隆祐太后支持日后的军政大事。
而对于退位一事,赵构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1.赵构退位后,朝廷一定要像之前对待宋徽宗那样对待赵构,一切用度需充足供应。
2.退位后,全国军政大事都需由太后及即位的赵旉做决定,苗傅、刘正彦等人不得插手。
3.下诏完毕后,苗傅的军队必须回到营区。
4.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傅在听到这些条件后,随即答应。
而后,赵构下诏逊位,赵旉被立为帝,改元明受。
本来苗傅是打算让赵旉及宋廷迁都于金陵的,只是在太后和朱胜等人的“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的借口给回绝了。
就这样,年仅2岁的赵旉就被苗傅等人推上了帝位,成了大宋第十一皇帝。
但是赵旉的皇帝生涯只是只有26天的时间,在苗傅等人兵变不久,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人得知真相后,就纷纷从各地赶到杭州勤王,随后在各地勤王大军纷纷齐聚杭州后,苗傅、刘正彦等人的叛乱也随之宣告失败。
而后随着“苗刘兵变”的失败,赵旉的皇帝也就做到了头。
1129年4月20日,“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赵构复位,赵旉退位,重新做回了太子。
当然不管赵旉的皇帝做了几天,也不管他是谁推上去的,他的皇帝身份总是不假的。
那为何赵旉这位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会被大多数史书所忽略呢?
甚至是直接不承认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其一、赵旉上位的方式就不对。
他是苗傅等人兵变而推上去的,简单的说就是傀儡皇帝,名不正,自然就是言不顺。
其二、赵旉的登基很仓促,他没有经过严格的登基仪式,也没有上祭天地下告祖宗,所以根本就不算是真正的宋皇。
其三、在位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仅仅只有26天的时间,连一个月都没有。
也就是如此,基于

参考:
这位大宋皇帝叫做赵旉,是宋高宗赵构的独子。
说到这个皇帝,就必须得说说他爹宋高宗,以及一起著名的事变——苗刘兵变。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位为高宗皇帝。
但是这个皇帝从来没想过怎么北伐恢复故土,反倒是一路南逃,并且放任手下的宦官掠夺民财,给江南一带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甚至不亚于北方的金军。
在这个时候,作为赵构身边唯一护卫力量的苗傅和刘正彦觉得这个赵家皇帝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应该换掉重新立一个。
于是他们以郊外有兵将禁军调到天竺寺,而自己带着手下的军队直接开到宫前,逼迫宋高宗禅让给皇太子赵旉,由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并将宦官几乎诛杀殆尽。
但是这些大兵们的政治斗争经验还是不足,不久就被宰相朱胜非给骗的团团转,放弃了控制在外大将的家人。
而此时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已经起兵勤王,苗刘见大势已去,又昏招跌出,居然恭请赵构复位。
小皇帝赵旉自然也就做回太子了。
不久,苗刘被诛杀,兵变平息。
由于苗刘兵变的极坏影响,所以宋室是不可能承认这个兵变具有任何合法性。
因此上台的小皇帝赵旉自然也就不可能被承认是宋朝皇帝,实际上,不久以后他就夭折了,年仅两岁。

参考:
这位宋朝皇帝的地位的确有点尴尬,不过史书还是将其作为宋朝君主给记录了下来。
要说这位宋朝皇帝为何不被承认,那就要先说他的父亲宋高宗赵构。
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皆被金军所掳。
国不能一日无主,徽宗第九子、钦宗的弟弟赵构,得到了李纲、宗泽等抗金大臣的拥立,在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年号建炎。
赵构登基后,倾向于投降派所提的建议,三月后就罢免了主战派李纲的丞相之职;
再两个月后,赵构从应天府逃往了临近长江的扬州城。
金人得到了赵构称帝的消息,大举南侵,追杀赵构。
不管是赵构被吓破了胆也好,亦或是他懂得撤退的战略也好,赵构一听到金军南侵的消息,都没来的及通知扬州城内的文武百官,自己撒开脚丫就跑了。
赵构渡过了长江,一路狂奔,跑到了杭州。
赵构早在继位之时,就开始宠幸康履等宦官。
而向德军节度使王渊与宦官勾结,也非常得赵构的宠幸。
康履、王渊等人骄横不法,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
康履作为宦官,虽然没有兵权,却也是作威作福,逃跑的路上强占民宅、财物,民怨颇多。
而王渊手握重兵,在大逃亡时,竟然以负责断后的名义,将大批战船用来运送自己搜刮来的财宝,导致数万宋军来不及渡江,被金军击溃。
而王渊的这些财宝,也都是在平定民乱时,肆意屠杀富户抢来的。
跟随并护卫高宗的军队,当时以苗傅军为主,其他诸如韩世忠、张俊等军都分别把守金军南侵的要害。
苗傅看到康履、王渊等人的行为,非常愤恨,加上早已不满王渊升迁过快,就让手下的张逵散播消息,激起士卒的愤怒,准备杀死王渊和以康履为首的多名太监。
时任武功大夫、威州刺史的刘正彦,也非常不满于王渊随意征召他麾下的士兵。
同恶相党,苗傅、刘正彦两人一拍即和,趁杭州没有其他将领的军队之时,发动了“苗刘兵变”。
兵变的消息泄露,为康履所获,并报告给了高宗。
高宗自然不愿让王渊、康履死于非命,就让王渊派兵,在苗、刘经常出没的天竺寺附近埋伏二人。
惊人的是,苗、刘两人不按常理出牌,在第三天下朝时,直接将王渊拽下马来,当场砍死。
随后,苗、刘率军大肆捕杀宦官,并包围了皇宫,迫使高宗交出并腰斩了康履。
苗、刘逼迫高宗禅位,由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并立年仅两岁的高宗之子赵旉为帝。
这位赵旉就是那位地位比较尴尬的宋朝皇帝。
之所以说赵旉比较尴尬,是因为他从1129年3月26日继位,到当年4月20日高宗复辟,满打满算,仅仅做了26天的皇帝。
最主要的是,赵旉当时才两岁,根本就不知道发生过什么。
在他看来,他也就是被一群人给换了一套新衣服,又被抱来抱去而已。
苗、刘兵变事发之后,隆佑太后下谕旨改年号建炎为明受,并大赦天下。
宋朝的名臣、名将,都不是徒有虚名的。
后来主持孝宗北伐的张浚接到了大赦天下的命令,立刻就明白了朝廷有变,派人通知张俊(两个不是一
张浚、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联名传檄天下勤王,苗、刘两人得到消息,很快就怂了,主动奏请高宗复辟。
韩世忠等勤王大军也在高宗复辟的当天杀入了杭州城,苗傅、刘正彦二人仓皇逃跑。
刘正彦、苗傅两人先后被韩世忠所获,皆被磔于建康,并枭首示众。
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再来说做了26天皇帝的赵旉。
高宗复辟后,册立赵旉为皇太子。
不久,年幼的赵旉生病。
侍奉赵旉的宫人不小心踢到了金炉,发出了比较大的声响,年幼的赵旉受到惊吓,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病死了。
而赵构在赵旉死后,又受到了金军的追杀,甚至长期躲避于海上,也受到了惊吓,从此不育,再也没有子嗣诞生。
赵旉的皇帝地位,在宋朝本朝的确是不被承认的。
一是因为这关系到赵构的地位。
二是赵旉是由叛军拥立的,而隆佑太后及当时的大臣,仅仅是为了安抚叛军才答应让不满两岁的赵旉做皇帝,并没有把赵旉当做实际的皇帝。
三是赵旉死后,谥号元懿太子,对宋朝廷而言,赵旉就是太子,不是皇帝。
但是,赵旉的皇帝地位,在历史上是被承认的。
因为赵旉的确做过皇帝,而且建有年号明受。
这种情况下,不管宋朝廷认可不认可,这件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那么就应该被客观的对待。
在有必要的时候,就要特别的指出,宋朝还有一位不到两岁就登基,做了26天皇帝就退位,数月后就夭折了的小皇帝赵旉。

参考:
元懿太子赵旉,宋朝最尴尬的太子。
赵旉的尴尬不是在于身为宋高宗独子三岁而早夭,而是在于在他短暂的三年生命之中,曾经被叛军拥立当了二十余天的傀儡皇帝。
死后二百多年以后又被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追尊为宋简宗。
赵旉的尴尬问题在于他的皇帝身份到底成立不成立。
毫无疑问是不成立的。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道说道。
首先就生前的情况我们先大概了解对比一下。
赵旉是宋高宗赵构的独生子,在他还是婴儿之时,建炎三年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打着清君侧口号杀了赵构身边信任的太监还有权臣,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独生子赵旉。
史称苗刘之变。
三月五日赵旉被立为皇帝,到了四月一日,这场叛乱或者说闹剧就被勤王兵马平息了,赵构重新为帝,赵旉恢复了皇太子身份。
这就暴露了三个问题。
一是赵旉是被叛军拥立上位的婴儿皇帝,并非走的合法程序。
当然形式上叛军是逼迫赵构禅位的,勉强说得过去。
二是不管赵旉皇位来的合法不合法,只要他坐稳了也算,可是他才当了二十余天的皇帝,最后又被官方重新恢复为皇太子,时间太短了。
三是赵旉当时是个婴儿什么都不知道。
再说说身后追尊之事。
赵旉死后宋朝的官方认可为:元懿太子。
二百多年后,元末起义军之一的红巾军是打着恢复宋朝的名义起义的,甚至建国号“大宋”。
(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所以对于之前宋朝皇帝自然是多多追尊,以示一家之意。
于是红巾军领袖韩林儿追谥赵旉为“宋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
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宋朝官方认可赵旉为元懿太子。
元末红巾军属于起义军性质,并非正统政权,所以追尊赵旉为皇帝,也没有正统性。
所以按照正史论,赵旉生前当皇帝是被叛军拥立的,法统性不足,而且只有二十余天。
死后被本朝政权追封的是元懿太子,二百多年后被一个起义军领袖并非正统政权追尊为皇帝。
无论是以生前或者生前的情况来看,都不足以让人承认这个皇帝正统性的。
所以赵旉的皇帝身份并非是被史书抹去和不承认的,而是条件达不到。

但是赵旉的命实在不好,一出生就赶上“靖康之变”,随着逃跑天子一路颠沛流离,从应天府逃到杭州。
或许是水土不服,一直身体多病,三岁的时候宫女不小心打翻了炉火,赵旉竟然惊吓过度,没几天就死了!赵旉才三岁就夭折了,但是短暂的人生中竟然也坐了26天的皇帝宝座。
这场折腾得益于他的父亲赵构。
赵构被金人吓破了胆,一路南逃,还纵容宠信的王渊、宦官康履等沿路横征暴敛,使得怨声载道。
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不满王渊等靠溜须奉承得官,发动了“苗刘兵变”,杀了王渊、康履等,逼迫赵构退位太上皇,册立两岁的赵旉为帝,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就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这样赵旉被推上皇帝宝座,改元明受。
可惜苗、刘没有曹操的本事,仅仅26天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带领勤王大军平息了这场兵变,1129年4月20日,太后下诏还政,赵构恢复皇帝大位,赵旉被从皇位上抱下来回到原来的太子之位。
因为赵旉的皇位来路不正,也没有什么登基大典,时间也是如此的仓促,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根本不明白这26天发生了什么,对于宋朝也只是末了的一场闹剧。
可怜他三岁夭折,全不似父亲一样活到81岁。

参考:
通常都认为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以后皇帝皆出自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南宋自宋高宗赵构以后皇帝又皆出自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因此形成了两宋宋太祖一脉九位皇帝、宋太宗一脉九位皇帝的情况!那么,难道是因为历史学家也是强迫症患者吗,故意抹去了一位皇帝才保持对称的局面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两宋确实还存在这样一位皇帝,但是他却并没有被史书所抹去,他只是不被历史学家承认罢了。
说出来朋友们可能不信,他就是宋高宗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赵旉(又名赵敷)。
赵构对他可以说是宠爱有加,出生后不久就被封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魏国公!很多人看到这,脑子里可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赵构不是不能生育吗,要不然怎么会把皇位又还回了宋太祖一脉手中呢?
(赵构亲生儿子赵旉画像)其实赵构除了有这一个亲生儿子以外,他还有5个女儿,但是都在靖康之变中被掳走了。
赵构确实不能生育,但是那是靖康之变以后的事儿,他在金军的追击之下一路逃跑,很可能是因为受了惊吓而丧失了生育能力。
总之赵构从20岁之后一直到81岁去世再也没有一儿半女降生。
期间他也一直尝试各种办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在当了36年皇帝以后,赵构最终以“倦勤”为由将皇位禅让给了养子赵昚,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构影视形象)虽然赵构确实有这么一个儿子,但是他的亲生儿子赵旉却在刚刚满两岁的时候就因为一次惊吓而被活活吓死。
历史记载是赵旉得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病,结果一名宫女不小心打翻了地上的炉子,发出一声巨响,可怜这个两岁的幼儿竟因此被活活吓死。
也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赵旉的不幸夭折、靖康之变中宋太宗一脉几乎被一网打尽加上赵构绝嗣,最终都使得皇位又一次回到了赵匡胤的子孙手中!而说到赵旉曾经当皇帝则要说到一次重要的兵变了—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绘画)原来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构畏敌如虎,一路南逃到临安府(杭州),这时赵构身边只有苗傅的军队在杭州护卫赵构。
苗傅对赵构纵容宠臣王渊和宦官康履等人横征暴敛不满,而且再加上王渊居然用战船运送自己的私财导致数万宋兵无船过江被金兵歼灭这种重大过错的愤恨,于是联合威州刺史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退位当太上皇,改立不到两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改年号为明受,这就是苗刘兵变。
在外地的张浚得知此事后,于是召集各地将领勤王迅速击败了苗傅的军队并再次扶持赵构登基为帝,赵旉则仍为皇太子。
赵旉仅仅在位26天,比汉朝的刘贺在位还要少一天!虽然赵旉确实做过皇帝,但是首先他年纪太小,其实他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其次,赵旉在位时间太短,只有26天,也没有正式的登基仪式。
因此,赵旉也就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承认!
参考:
宋简宗赵旉,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不到三岁就夭折了,但是这三年时间这个幼儿经历了太多。
刘苗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皇室被劫掠一空,仅有赵构逃至南京即位为皇帝,建立了南宋政权。
继位之初赵构就将逃跑作为了主要任务,当年即放弃南京逃至扬州,1129年金兵再度南下,赵构无奈放弃扬州再次难逃至杭州。
当时朝中武官苗傅和刘正彦和王渊等人不和,于是挑动士兵对于局势不满的情绪,发动了政变,杀了王渊以及康履等宦官百余人,逼迫高宗退位,立不到三岁的赵旉为皇帝,请太后垂帘听政,史称“苗刘兵变”。
随后韩世忠等人起兵勤王,赵构复辟,赵旉仅仅当了26天皇帝。
苗刘兵变的影响“苗刘兵变”对于赵构的南逃行为,以及投降派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给宋高宗心里留下了阴影,后期手握兵权的岳飞提议立储,仿佛让赵构又看到了“苗刘兵变”,岳飞最终被杀也和“苗刘兵变”有一定的关系。
赵旉之死由于长期的逃跑经历,赵构在精神上高度紧张,慢慢的身体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赵构患上了不孕不育,所以唯一的儿子赵旉就是他全部的希望,可是上天仿佛故意捉弄赵构一般,因为宫女的疏忽,不小心碰倒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响,本来就有病的赵旉受到惊吓病情加剧,不久就夭折了,还不到三岁。
痛失爱子的赵构哭的死去活来,处死了宫女,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
亲生儿子死后赵构再未生育,最终不得不将皇位传于养子养子赵昚。
由于赵旉在位时间太短,前后加起来仅有26天,还没来得及举行登基大典,并且也是傀儡皇帝,所以在历史上并不被承认为皇帝。

参考:
唯一被抹去存在的皇帝正是宋高宗赵构之子,赵旉,也是宋简宗,他在位时间仅仅不到一个月,而他当上皇帝的时候,仅仅两岁大。
赵旉本就体弱多病,有一次在其熟睡之时,一名宫女不小心将炉火打翻,宋简宗被烧死了?
不,他被吓死了,本就体弱多病的赵旉,这时候也不过三岁大,受到惊吓以后更是久久卧病在床,没多久就去世了。
为什么年仅两岁的赵旉能当上两个多月的皇帝呢?
当初金军攻入北宋都城,俘虏了满朝文武百官,皇室宗亲,无数人因此受辱,也就是这一年赵旉出生了,当时的赵构,跑到南京建立了南宋,可能是被金人打怕了,赵构一路难逃,逃到了扬州,又想要往杭州逃。
赵构登基为南宋皇帝,拯救了本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宋江山,强行为大宋王朝续了一百多年的命。
而他登基为帝以后却并非一帆风顺。
朝中主和派已经基本在那一场灾难中死完了,赵构的逃跑行为受到了朝中主战派的一直反对,他们很不喜欢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皇帝统率整个南宋江山,而赵构在建立南宋以后又误用奸人,这让当时的实权派苗傅和刘正彦十分不满意,两者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杀死了朝中奸臣,并将宋高宗赶下了皇位,史称苗刘兵变。
赶下了赵构,赵构之子赵旉便成为了两人的傀儡皇帝,赵构为太上皇,而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当然,这场闹剧没持续太久时间,韩世忠等人便火速赶来勤王,而赵旉这时候刚当上不到一个月的皇帝,便以太子身份退位了。
为什么赵旉会不被众多史学家认可呢?
赵旉当上皇帝的过程本就不一般,之所以苗刘二人选择发动兵变,跟赵构本人的软弱是脱不了干系的,若不是赵构软弱而又任用奸人,也不会发生这样的闹剧。
赵构即位以后,赵旉被其任命为太子,虽然赵旉年纪小,但他却是赵构的独子,可以说赵构对这名独子宠爱至极,而在赵旉以后,赵构也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再也没有生育过一男半女。
赵旉虽然做过一段时间的皇帝,但却是叛军所立,且他登基的时间真的很短,不被认可也是理所应当的,其实如果赵旉能活到赵构退位,当下一任皇帝的绝对是他,只是可惜如此身份尊贵之人却是早夭了。

参考:
他就是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刘苗之乱时被拥立为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26天,两百多年后,被元末大宋政权皇帝韩林儿追谥为宋简宗。
赵旉是刘正彦、苗傅发动叛乱后拥立的,又得到韩林儿的追谥,因此也并非不被任何人承认,但是在历史上,他显然不能称为合法的皇帝。
赵旉是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母亲为潘贤妃,高宗对这个宝贝独子极为疼爱,如果没有发生刘苗之乱,两岁的小皇子在高宗的呵护下应该可以长大成人。
刘苗之乱时,小皇子才两岁,还在襁褓之中,被强行扶立为皇帝后,这场叛乱很快为宰相张浚率勤王之师所平息。
高宗光复皇位,赵旉则则恢复为太子。
不久,因后宫奶妈的疏忽,赵旉受惊吓而死,高宗为此大哭三日,追封他为“元懿太子”。
宋高宗自偏安南方建立南宋以来,始终没有解除来自北方的金国的威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畏敌如虎,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一路从南京(今河南商丘)一路南逃至临安府(今杭州),将中原拱手送于金国。
高宗宠幸祸国殃民的奸臣枢密使王渊、内侍省押班宦官康履等人。
王渊不顾国家危亡,动用战船运送自己的私财,致使前方将士无船渡江而惨遭金军歼灭。
扈从统制苗傅、威州节度使刘从彦早就对高宗宠幸奸臣不满,因此决定发动兵变。
当时南宋正如临大敌,分兵以拒金兵。
只有苗傅的军队在临安护卫高宗,于是苗傅联合刘从彦,称着王渊上朝之机预做埋伏,顺利杀死了王渊。
派人包围康履府邸,大肆捕杀宦官,并顺势逼迫赵构退位为太上皇,以隆祐太后(宋哲宗皇后)垂帘听政,扶立年仅两岁的皇太子赵旉即位,改明年为“明受”元年,这就是南宋初期著名的“苗刘之乱”。
然而,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不过是蛮夫之勇,且力量又单薄,高宗被逼退位后,其遭遇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
宰相张浚知道临安发生叛乱后,即召集各地将领勤王平乱,知大事难为的苗、刘二人,又奏请高宗复位,懵懂无知的赵旉在当了26天皇帝后又恢复为皇太子。
苗傅、刘正彦二人最终难逃一死,叛乱得到了平息。
高宗还都建康后,太子赵旉水土不服得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疗期间,又因为一位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声震如洪,竟把两岁的小皇子活活给吓死了。
唯一的宝贝儿子无辜被吓死,高宗和潘贤妃伤心的死去活来,连哭了整整三天,把宫女和保姆全部处死,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
元懿太子赵旉因一场叛乱而被扶持为皇帝,缺乏法统上基础,因为叛乱本身就是一种胁迫,高宗退位是出于无奈。
赵旉连即位大典都没举行,年号也没用过,虽然是高宗的独子,但是并没有经过册封,因为他这短短26天的皇帝生涯,实际上是元祐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把持朝政,是一个傀儡。
因此不被承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参考:
实际上,这个宋朝皇帝并没有被史书完全抹去。
如果完全抹去了,现在我们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宋史只是刻意淡化,不承认这个皇帝罢了。
但后世明朝的韩林儿承认他,并追谥其为“宋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他就是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
宋高宗这
宋高宗被金人吓破了胆,是个主和派,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并不是他的本意。
宋高宗的软弱及纵容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横征暴敛,引起了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的严重不满,于是二人逼迫宋高宗禅让给儿子赵旉,退位当太上皇。
但赵旉此时年方两岁,司马昭之师,路人皆知,苗、刘兵变的目的,是要让赵旉当傀儡,自己说了算。
苗、刘杀了王渊和康履,吓得宋高宗当即答应了苗、刘的要求,于是赵旉登基为帝。
但苗、刘的阴谋并没有长久,二人也并没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与胆识。
面对韩世忠、刘光世等勤王大军,二人慌了手脚,竟然在赵旉登基二十六天后,被迫重新迎立宋高宗复位,二人因为怕死仓皇逃跑,最后被韩世忠所杀。
赵旉只当了二十六天皇帝,就又成为太子。
而且这么一折腾,生了一场大病,又因为一个宫女不慎踢翻了炉子,因为巨大的声响受到了惊吓,一命呜呼,年仅三岁。
因为年龄太小,又是叛将扶持上去的傀儡皇帝,亦没有什么事迹,所以宋史不承认这个皇帝。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