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你家床上冬天被子下面垫的是什么

我在江西农村出生、长大。
那个年代,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挑选一捆一捆粗壮的、比较长的稻草,拿到太阳下暴,除霉除潮,而后摊平整辅在蓆子底下,用于保暖,床的两头还要扎两个圆圆的稻草枕头。
小时候,晚上睡觉早,脱了袜子、裤子钻进被窝,冰冷的脚接触到冰的被窝、冰的蓆子,直喊冷。
这个时候,母亲或姐姐她们会用火笼缽放进被窝里,把被窝烤热,我们再钻到被窝就很暖和了。
到了八十年代,陆续用破旧的棉絮代替了稻草,小孩再钻到被窝就不会喊冷了,还觉得很幸福。
那个年代,你家垫的是什么呢?

参考:
棉褥子,棉褥子下面是草垫子(外面用旧被单、旧毯子包一下)
参考:
六七十年代,咱东北冬天特别冷,O下2O多度,甚30多度,天气太冷,又没有多少棉衣穿,根本出不了门。
尤其是小孩子,七八岁了光屁股,那时很正常。
咱东北是火炕,全靠火烧热。
因为天冷,东北柴火多,所以把炕烧得很热很热,有钱人家炕上铺褥子,没钱人家就睡光板炕席。
由于炕烧得太热,晚上睡觉躺在光板炕上,盖被子烙得慌,不盖被子上边身上冻得慌,真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滋味。
尤其是穷人,一家几口人,只有一床破被子,那日子真难熬的。

参考:
稻草加棉被
参考:
稻草!晒干后软软的,有点草香味,但易潮。
稻草厚厚的,上面一床薄棉絮,再加布毯子,就过冬了!
参考:
那时,很简单的。
厚厚的干稻草,稻草上再铺不厚的破旧棉絮,棉絮上再铺缀满补丁的粗棉布单被。
三兄妹跟奶奶挤在这床上过冬,非常暖和。

参考:
六七十年代,冬天是被褥下是竹席还者草席,竹席下面就铺稻草,人睡竹席还草席上面,身上盖的才是被子,一床被子可不是一
顺便说下解放前,那是我没经历过,听老一辈的讲过,冬天没被子,就是包谷壳(玉米棒的叶子,主要是用于牛羊冬天的饲料),把它晒干,堆好扎紧,睡觉时就往包谷壳中间钻,钻进去差不多再把口用包谷壳给堵上,很舒服的,多冷的天气睡到一定时候还会发热冒汗。
还有就是在没有玉米壳的情况下,就在火坑烧柴火烤,这叫烤撞火,什么叫烤撞火?
就是前面烤糊了,烤痛了,后面还是象冷水在泼,那就转来转去的烤,但又无法打瞌睡,那日子多难受?
无法想象,所以六十年代就盖一床被子,睡竹席,铺稻草,那比解放前强多了🙏🙏🙏
参考:
我和绝大多数百姓一样用厚厚的稻草,既暖和又柔软。
那时由于美西帝禁运制裁,物资匮乏,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比旧社会好许多,也不觉得苦,革命干劲十足,社会风气很好!
参考:
稻草。

参考:
都是床底下補的稻草,枕头也是稻草做的,也感觉很暖和的,以前小时候的日子让我们去怀念,现在的好日子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大家的[赞][赞][赞]
参考:
提起这事,感觉就是一声叹息,太穷,一床棉毡,下面草垫,再下面铺散稻香。
[流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