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什么人

少年李治像初登皇位的李治影视像中年李治影视像李治当然是李世民的儿子,还能是什么人?
李世民的元配夫人是长孙氏,后来的长孙皇后。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都是隋朝的高官,关系密切。
长孙皇后七、八岁时,就出落得端庄秀丽,才貌双全。
李世民比长孙皇后大3岁,十岁左右已是文武兼备,被长孙晟看中,认为此子前途无量,主动向李渊提亲。
李渊也知道长孙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了娃娃亲。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此后成了李世民的玩伴和密友。
不幸的是长孙晟不久病逝,长孙兄妹失去了父亲这个靠山,在家难免受庻母及异母兄弟的欺凌。
是舅舅高士廉将长孙兄妹接至家中抚养教育 ,长孙皇后14岁时与李世民完婚。
隋末农民大起义时,李渊任太原留守。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力劝李渊顺应时势,举兵反隋。
李渊起兵后,经几年征战,统一了天下,公元618年,坐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唐王朝。
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虽然李世民战功赫赫 ,但由于是李渊次子,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长孙氏顺理成章为秦王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皇帝,长孙氏被封为皇后。
长孙皇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贤后,其事迹这里不多讲。
他和李世民共养育三男一女,长子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次子李泰封为魏王,三子李治被封为晋王,女儿被封为长乐公主。
李渊共有14个儿子,李治在嫡子中是老三,在14个兄弟中排第九。
按常规,李治的位次做梦也是当不上皇太子的。
但机缘巧合,他前面的两个嫡兄李承乾和李泰,互争太子之位,李承乾害怕被李泰夺去太子位,竟然铤而走险,企
加之掌握朝廷实权的舅舅长孙无忌的竭力举荐,嫡三子李治坐收渔翁之利,顺利当上了太子。
五年后,李世民驾崩,李治坐上了皇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是不假的。
你提出李治和李世民什么关系,难道对他们的父子关系还有怀疑吗?

参考:
第九个儿子,第三个嫡子,最终的继承人。

参考: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参考:
首先感谢
你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这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了。
但我相信你心中想要的答案,绝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展开来说一说。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二儿子,被封为“秦王”,曾在统一战争中立下过不朽功勋,后天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能武能文,又知人善任,所以在他的励精
他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小名雉奴,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于公元649年7月15日即位,至公元683年12月27日驾崩,在位34年。
他开创的“永徽之治”被认为有“贞观之遗风”。
死后葬于陕西乾县,他的陵墓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陵。
李治廷版李治剧照其实,李治和李世民的关系有两层,一层为明,一层为暗,明的为“父子”,暗的为“情敌”。
想要理清这两层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两个至关重要的女人。
女人一:皇后楷模 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大名不详,小字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大宰相长孙无忌的亲妹妹,更是千古一帝唐太宗的正牌皇后,还是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影视剧中的长孙皇后这个女人智慧而美丽,有胆又有识,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一面重要的“镜子”。
她13岁就嫁给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为家为国操劳一生,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更是古代皇后学习的楷模和古今女性追慕的完美女人。
她三十六岁去世,短暂的一生为李世民生育了三子四女。
大儿子李承乾,曾被封为太子,风光一时,后被废。
二子李泰,受封魏王,后在争夺太子的过程中失利被废。
三子李治,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
六年后,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就是唐高宗。
女人二:一代女皇武则天范冰冰版武媚剧照武则天,山西文水人,荆州都督武士彠的次女,又称武曌、武媚、武后等。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千姿百态,极具争议性、极富传奇色彩。
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但在成为皇帝之前的之前,她不但是“民”的女人,也是“治”的女人。
这个“民”,当然就是李治他亲爸李世民。
虽然武媚只是一个低级的“五品才人”,但名义上他就是李治的小妈。
在讲究纲常伦理的古代,小妈也是妈,也是要拿来尊重和孝敬的,而不是自己拿来“享用”的。
范冰冰版武媚剧照但来自西北、具有一半胡人血统的李姓皇族,似乎从来都不把中原汉人的这些伦理道德当回事儿。
弟抢嫂、子抢母、父抢媳的大戏,在大唐盛世屡屡上演,以至于后人提到唐朝,除了感叹它的伟大,也往往会感叹它的不堪,故而称之为“脏唐”。
那既然他皇帝老爸可以享用兄弟们的女人,甚至是表叔的女人,那他李治同样是皇帝,为什么就不能继承他老爸的女人呢?
更何况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才人!白冰版萧太后剧照客观的讲,如果在他们西北老家,父王去世后,作为世子的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继承除了他生母以外的,所有他父王的女人。
但这是在长安,满朝文武有的是孔孟子弟,所以李治也不得不顾及一下脸面。
他虽然敢于在先帝的灵位前扑倒了迷人的小妈武媚,却也不敢直接娶小妈过门吧!但办法总会有的,更何况是皇帝,自然不乏愿意出谋划策之人。
于是,做了12年的才人都没能晋升的武媚,在感业寺并未真正出家(按制,先帝死后,他的没有子女的妃嫔应该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而是在此镀了镀金,进修了三年后,就被高宗李治接到了后宫,并堂而皇之地封为了昭仪。
从此时起,武曌的人生才真正步入正轨。
感业寺她先是设计排挤掉了受宠的萧淑妃,然后又一步步让李治废掉了王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曌终于荣登皇后宝座,并逐渐开始临朝听政,最后登基称帝,开创一代盛世。
这样看来,李治和李世民就是“情敌”的关系,李治踏踏实实地给老爸送了一顶绿色的帽子,只是李世民看不到罢了。
虽然武媚已不怎么受太宗待见,但身为男人,怎么可以允许别的男人跟自己的女人眉来眼去、互通有无?
更何况
但谁让人家命好,哥哥们鹬蚌相争,结果让他这个小渔翁得了利。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但不管怎样,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早已成为历史,对也好、错也罢,只能任后人评说了。
而不管是唐高宗李治,还是唐太宗李世民,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就足以让人万世敬仰了。
唐太宗昭陵六骏之一
参考: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1-2] -683年12月27日 [3]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
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版
唐朝在李治的带领下,上接贞观之治,下启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时代。
李治在位的数十年,唐朝的国力不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李治这位唐朝皇帝,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公元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长安。
就在李治出生两年之前,他的父亲李世民刚刚发动了那场玄武门事变,通过政变当上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在李治出生之前,李世民已经有了八个儿子,而且这八个儿子当中,有两个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所生的嫡子,李治则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嫡子。
前面有两个嫡亲大哥,照理来说,按照古代的宗法继承制,李治是无论如何都没机会当上皇帝的。
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了巧合,原本没机会当皇帝的李治,最后偏偏就当了皇帝。
李治9岁那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因病去世。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李治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但同时,也给李治带来了一个机会。
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但打仗厉害,一生基本没打过败仗,在治国方面更是有大才。
然而就是这样的李世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狼爸。
李世民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带入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特别的优秀才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世民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施行了所谓的‘狼爸式’教育。
在物质生活上,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环境,但是在人生发展方面,坚决要求儿子遵从自己的意见。
尤其是对于太子李承乾,也就是李治的嫡亲大哥,更是极为苛刻。
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和李承乾这对父子之间,有长孙皇后作为沟通的桥梁,尚且还能友好沟通。
但是等到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断了。
李世民偏执地认为,只要给自己的儿子,多找优秀的老师,就一定能把李承乾教导成最优秀的储君。
但李世民忘了,任何一最开始的时候,李承乾表现得十分出色。
但很快,随着李世民的要求越来越高,李承乾的那些古板老师们对他的要求,更是十分苛刻,李承乾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所以到了公元643年这一年,李承乾干脆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通过谋反抢夺李世民的皇位,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
然而最后,李承乾的造反行动还没有开始,就被李世民发现,并且被提前粉碎了。
对于自己的嫡长子造反这件事,李世民当时表现得极为痛苦。
作为父亲,李世民显然很爱李承乾这个儿子。
但同时,造反是古代十恶不赦的大罪,就算是太子也不行。
所以最后,李世民只能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李承乾流放黔州。
李承乾被废了之后,接下来立谁为太子,就成了李世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既然李承乾这个嫡长子被废了,那么接下来就该由嫡次子李泰做太子。
但问题是,之前李承乾做太子的时候,李泰曾和李承乾产生过一些矛盾,有意争夺储君之位。
李世民担心,如果立李泰为太子的话,李泰将来登基之后,会去找李承乾的麻烦。
所以思来想去之后,李世民决定放弃李泰,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就这样,原本绝对没机会做太子的李治,偏偏阴差阳错地成了太子。
这一年,李治刚刚16岁。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开始竭尽全力培养李治,想要把李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大概是李世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所以对待李治,李世民也不再那么严苛。
而李治也是竭尽全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李治同时即位,成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李治即位之初,虽然资历尚浅,很难服众,但在李世民留下的一批贞观老臣的辅佐下,还是很快坐稳了皇位。
尤其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更是昔日贞观年间的第一功臣,尽一切力量辅佐李治。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西突厥侵犯唐朝边境,长安城内也发生了一场荆王谋反案,但这些事情,都没有动摇李治的帝位。
反倒是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久,李治的皇帝宝座也越来越稳。
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两件事情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唐朝。
第一件事情,是后宫内部的事情。
李治即位之初,宠爱自己的妃子萧氏。
眼见萧妃得宠,李治的皇后王氏,开始大为恼火。
为了和萧氏争宠,王皇后把当时正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接入宫中。
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所以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必须出家为尼。
但是王皇后为了争宠,则是让武则天还俗入宫,做了李治的妃子。
然而王皇后怎么都没想到,武则天入宫之后,不光分去了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而且还威胁到了王皇后自己的地位。
李治甚至已经开始动了废后的念头,想要改立武则天为后。
第二件事,则是李治和舅舅长孙无忌的关系。
长孙无忌是贞观老臣,更是昔日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功臣,同时还是李治的舅舅。
当年李治能够当上太子,就是因为长孙无忌的支持。
然而随着李治逐渐坐稳的皇位,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却逐渐成了李治的障碍。
尤其是在那桩荆王谋反案之后,长孙无忌接着这桩谋反案,大肆除掉政敌,俨然在朝堂上一家独大,这就让李治更加难受了。
这两件事,在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当中,逐渐成了一件事情。
李治打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但想要完成这件事,就必须得征得大臣们的同意,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同意。
为了让长孙无忌支持他,李治甚至主动带着金银珠宝,亲自来到长孙家,以赏赐的名义给长孙无忌行贿。
然而结果,长孙无忌对李治带来的金银珠宝照单全收,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却依然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这件事情,让李治深刻认识到长孙无忌的威胁,同时也让武则天彻底走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
为了达成立后的目标,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的政治盟友,帮助李治打压老臣集团。
再之后,李治得到了军方老臣李绩的支持,最终顺利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了原皇后王氏。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后人称作‘废王立武’事件。
废王立武事件,严重打压了老臣集团的权势,标志着李治可以逐渐摆脱老臣集团的束缚,独自做出一些决定。
而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在朝堂上大肆扶持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和老臣集团争权。
不久之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们,开始被疯狂打压。
就连长孙无忌本人,最后都被流放黔州,而后被武则天派去的官员,逼迫自杀。
凭心而论,李治或许并没有想过要杀长孙无忌,但在政治斗争当中,就算是亲舅舅挡了路,同样也不能宽容。
所以武则天除掉了长孙无忌之后,李治也没有对武则天如何责罚,这就让武则天在朝中的权势更大了。
打倒了老臣集团之后,李治开始真正行使自己的皇帝权力。
在李治的治理下,唐朝也开始延续贞观年间蒸蒸日上的局面,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元657年,李治下诏将洛阳升为东都,以此摆脱传统关陇集团的束缚,唐朝自此开始实行两京制。
同年,李治任命唐军将领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
最终,苏定方一战灭掉了西突厥,将整个西域纳入了唐朝的掌控当中。
公元659年,李治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次前往西域征讨几个叛乱的国家。
后来,苏定方横扫西域,最远打到了今天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将叛乱小国直接灭国。
一年之后,唐军再次东征,彻底灭掉了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李治亲自在洛阳接受主帅苏定方的献降。
公元661年,唐朝对原属西突厥的诸多属国,重新进行整编,彻底稳固了唐朝在西域的控制。
至此,唐朝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咸海附近,唐朝版
公元668年,唐军将领李绩,攻破高丽,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
至此,唐朝周围的所有强敌,基本上都被打服了。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虽然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但李治本人的头疼病,却越来越严重。
后来甚至到了根本无法过问朝政,只能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的地步。
这也为后来武则天彻底把持朝政,并且废帝自立,埋下了伏笔。
在此期间,李治也曾怀疑过武则天,认为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皇帝宝座,甚至动了废后的心思。
但最后,念在夫妻之情,再加上李治当时处理朝政确实离不开武则天,所以还是没有真正废后。
公元683年,李治病逝于洛阳,终年56岁。
此后,武则天全面把持了朝政,并且在几年之后,逼迫儿子李旦禅位,终成一代女帝。
总得来说,李治在位期间,唐朝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军事上,李治在位期间,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彻底打服了周围的几个强大政权,为唐朝的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唐朝的版
政治上,李治大范围启用寒门官员,彻底制约了传统关陇集团,为唐朝内部政治的稳定,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在文化方面,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音乐、诗歌、绘画等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要说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让武则天顺利掌权,为后来李唐皇室惨遭屠戮,埋下了伏笔。
不过,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管怎么说,李治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进一步发展,国力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李治本人也成了历史上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完成了当年李世民都没完成的目标,这也是一个事实。

参考:
儿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