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形弹威力那么大为什么最后却被美军放弃了

箭形弹?
美军没有放弃箭形弹,他们从历史上就没有对箭形弹死心,现在只不过是阶段性的冷却箭形弹发展罢了。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美国的高层老爷们痛斥美国陆军水平低下、效率渣渣、大战拉稀小战划水。
陆军大佬们恼羞成怒,在阿伯丁找了个靶位疯狂测试武器,然后将板砖厚的测试结果拍到老爷们的桌子上,这份板砖大致意思是:非我军无能,实是装备太渣!结果此事成为美军的心结,“装备太差综合征”贯穿了美军二战以后的装备史,一有机会,“Land Force”们就会强调装备不行。
没毛病嘛,装备不行我们都不会打仗了!又不是Air亲儿子,不哭不叫娘的奶再大也不给你吃。
当时美国的研究机构搞了个测试,发现实际轻武器战斗中95%的杀伤在300米距离上,且战斗中命中率与火力成正比,不瞄准和瞄准射击差别压根就没有,火力强的必然获胜。
这代表什么?
这不就是美国人最期望的答案吗?
碰到敌人费什么话?
直接拿弹雨淋就行了。
这些研究思想极大的影响到了当时的武器设计思路。
于是“齐射计划”(SALVO)在50年代早期启动,“Land Force”们的意见很简单——把现在这些个渣装备都换掉!标准呢?
命中不行密度换,威力不行速度换。
总结来说就是“射速、初速、命中率”统统都得提高,这样我们就没有“装备太差综合征”了。
但当时步枪还都是7.62x51mm的大果粒,你说火力密集了可以打赢,总不能把搞个双筒BAR这样的玩意儿蒙混呀?
整个“齐射计划”总体收获是巨大的,成果却寥寥可数。
一系列“箭形弹”就是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
当时的思路是这样的——不是嚷嚷要密度吗?
干脆步枪都淘汰,换霰弹枪,用12号霰弹包裹32枚箭形弹,撸子一喷,那叫一个暴雨梨花。
然后再把枪改成全自动的,暴雨梨花连绵不绝...那这样就产生个问题,暴雨没毛病,连绵不绝更没毛病,问题出在“梨花”上,这些小箭头跟缝衣针似的,连个树都射不穿,到时候对方顶个锅盖你不是束手无策?
最后的结果是制造出了一款独头箭形弹,弯子绕回来了。
后来搞“齐射2”,一帮兵工厂更是撒了欢的开脑洞,像温彻斯特厂还真拿出了多管武器。
柯尔特后来的双头弹就是这会儿让温彻斯特设计出来的。
最终整个计划在这种满地脑洞的环境中消失了,1957年,“齐射计划”停止。
结果是陆军在1957年装备了M14步枪,还在北约中推广了7.62x51mm为标准弹,从而展开了一段小口径与全威力、M14对M16的爱恨情仇。
但计划超多的美国人很快在1959年又整出个“Special Purpose Individual Weapon”(特种单兵武器)项目,简称SPIW。
这个项目可以看做是“齐射2”中一些项目的复活,尤其是“箭形弹”技术。
所谓“箭形弹”,就是被制造成小箭头式的子弹弹头。
通过枪弹发射药发射后,这些小箭因为空气阻力小、压力面小,所以能以非常快的速度飞行,以更高的穿透力杀伤目标。
根据美国弹道研究所的明胶测试,箭形弹一旦射入肌肉组织,因为长径比大,刚性脆弱,会迅速扭曲弯曲,并形成不可预测的运行轨迹,杀伤力超过当时的普通弹药。

尽管有大笔资金撑腰,箭形弹和箭弹枪也没能真正实用化。

各家公司推出的“三效合一”武器堆了一箩筐,“箭形弹”项目拉着各个弹药公司整了一车皮,最终全都落得一场空。
呃,要不怎么说美国项目多呢,80年代初美国又推出了简称CAWS的“Close-range Assault Weapon System”(近距离突击武器系统)计划。
估计也看着前面惨烈的SPIW计划成果有点舍不得,或者也确实有些缩小步子养蛋的想法,他们这次把德国拉进坑,决定就研究个“超级霰弹枪”,“箭形弹”则是重要的弹药之一。
但CAWS的研究者显然认为自己站在SPIW这个死巨人肩膀上还是很有些高度的,他们打出了“挖掘霰弹枪潜能,0起点重新开发单兵武器”的口号,甚至梦想使用多种弹药,适应各种情况的霰弹枪将变成“超级武器”,一脚踹飞死板的突击步枪体系。
说实话,当时的美军确实被突击步枪弄的挺闹心,M16的装备猫腻太多,并不是一把皆大欢喜的武器,所以CAWS项目在某些大佬面前还是颇有些市场的。
于是不死心的AAI公司重新入局,奥林公司则拉着旗下温彻斯特一起,拖着德国新贵H&K公司下了水。
德国人的到来确实让很多事情有了起色,他们开发出与当时的G10无壳弹步枪外形有点类似的武器,奥林公司更是憋得温彻斯特都破产变卖的地步,造出了一系列的专用箭形弹。
但加工成本、高射速下的可靠性、射程、远射精度、远距离威力、散布面不固定等问题始终萦绕在箭形弹和这些专用枪支身上。
有些问题从“齐射计划”开始就从没得到过解决。
比如“弹托伤人”问题,这种通过“弹托”脱壳发射的方式与坦克如出一辙,然而坦克不用担心脱壳后的自伤问题,连发箭形弹的步兵却没坦克那么头铁。
后来实际成型的CAWS步枪性能没什么太大问题,起码作为战斗霰弹枪还是很好的,但80年代末正逐步迎来“小口径”和“枪族化”的呼声,军方大佬固执的认为CAWS的性能还未到“颠覆”的程度,士兵们也没那个必要拿个自动霰弹枪与冲锋枪比赛打近战。
所以部队只需要补充一部分便宜的泵动式霰弹枪就足够了。
于是CAWS项目下马,又留下了一地鸡皮与寂寞的箭形弹。
咳,那么...美国的又一个计划上马,这次叫“ACR”(先进战斗步枪)计划。
目的是从步枪着手,研发出怎样能颠覆武器性能的东西来。
对,就是“颠覆”,这个计划有点惊天地泣鬼神,可能是因为当年美帝正处把苏修按在地上打的时候,大家都有点膨胀,他们来干脆来了场投标竞标。
这种海选呢,本着“轻武器革命”的原则,开场六
哪四大呢?
H&K公司的——G11步枪 拥有钟表般的复杂度和跨时代的“无壳弹”。
柯尔特公司的——5.56mm双头弹步枪 一响双炮,30发弹匣打出60发的玩意儿。
无壳弹和双头弹与咱无关,然后就是两款“箭形弹”枪械:AAI的——AAI ACR 箭形弹步枪。
斯太尔的——斯太尔 ACR 塑料埋头箭形弹步枪。
“ACR”的核心就是“换枪”,美国当时对M16系列并不是太感冒,想用科技手段改变现有规格和原理的束缚,创造出颠覆式的步兵武器。
所以标书是:性能超过M16A2一倍、命中率提高100%。
前面破产了那么多项目,“SALVO”、“SPIW”、“CAWS”,从扯蛋到玩蛋、养蛋都做了一遍,为了不重蹈覆辙,这次的ACR计划主要强调“枪弹结合”,管你搞出啥,不怕你不颠覆,只要性能好就OK。
所以许多公司都把突破口放到了弹药上。
其实无论是柯尔特还是AAI,全都是旧瓶装老酒,这些东西他们都从建国研究到改...呃...都从杜鲁门主义研究到里根经济学了,早就是黔驴技穷花招用尽。
也就H&K这种没啥文化的新厂做梦想挣个NATO制式武器的牌子出来。
当时竞标的并不止4个,像麦道公司也提出了AIWS集束箭形弹,但被无情的否决,你一做飞机的不好好跟波音打架,跑轻武器堆里讨人嫌。

看口径,这干脆就是射钉枪了。
各国各厂费尽心机,却总也得不到什么彻底解决箭形弹痼疾的方法,但这次总算是老树能开新花,在弹药研发和枪械开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这东西单纯从外表上看,有点像坦克里面的脱壳穿甲弹,也拥有弹托、弹翼和外壳。
所以箭形弹也与坦克穿甲弹产生了差不多的稳定毛病。
因此枪膛的缠距被设计得非常大,在保证自转的情况下避免高转速带来的扰动,主要依靠尾翼进行稳定。
AAI ACR的特色是后坐力很低,比M16低的多,只是这种子弹虽然用了个NATO弹的壳子,却根本无法与5.56mm的北约小口径弹通用,士兵们还得学会分辨两种弹药。
为了避免当兵的手痒搞出事故,最后AAI设计了尺寸不一样的弹匣。
斯太尔的ACR据说能达到1450m/s(4750 fps)的枪口初速,600米时仍然拥有910m/s(2980 fps)的存速,防弹衣和钢盔是防不住的,已经解决了许多此前箭形弹的毛病,并且拥有一个近乎“激光枪”的平直弹道。
这两款箭形弹枪其实性能已经做到了技术的极致,这些箭形弹也比5.56mm弹药轻太多了。
但它们仍然悲惨的以落选收场——达不到招标合同上命中效率高出M16A2步枪100%的要求。
但箭形弹难以推广的原因绝不是命中率,以箭弹枪的多功能和性能,精度并非制约因素。
最主要的制约来自于弹药成本。
箭形弹加工困难,弹头结构远比普通子弹复杂,涉及的加工、流程、封装工艺需要精确到极点,否则本就不牢靠的箭头精度会更低。
目前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箭形弹一步步的走向成熟,配套的发射武器也在不断磨合完善,可以预见,要不了多久,美国又会不死心的出现一个箭形弹相关发展项目。

参考:
霉国人有毛病
参考:

箭形弹侵彻力极佳,但停止作用不好。
而且工序复杂,由于需要配合弹托使用,又造成了子弹结构复杂,对弹头的安装环节也有很高要求。
而即便
所以其作战效能相比传统弹药并无革命性的提升。

参考:
箭形弹,它的原理和坦克炮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相似,使用滑膛枪管,发射的箭形弹头直径比滑膛枪管口径小,由塑料弹托包裹,弹头出膛后,塑料弹托分裂脱离,箭形弹头由尾部的弹翼稳定方向,像一支高速飞行的箭,而不是像一般的弹头靠自身旋转来稳定飞行。
这些结构设计的特点造就了箭形弹的优势,也让其存在着很难改善的缺陷。
优点:1.枪管是滑膛的,制造时不用拉膛线,制造简单成本低,而且,可以使用高膛压弹药,使用高膛压弹时威力大,弹丸闭气效果好;
2.箭形弹初速高,普通5.56小口径弹初速900米/秒左右,箭形弹能达到1800米/秒左右,穿甲能力强;
3.比较适合设计成塑料弹壳埋头弹或是无壳埋头弹,减轻弹药重量,节省稀少昂贵的铜(制造弹壳和弹头)。
缺点:1.有效射程近,最多200米左右;
2.要新建弹药生产线,淘汰北约储存的百亿发天量老式弹药,建立新的天量弹药储备。
91年苏联解体,敌人突然土崩瓦解,西方一片狂欢,盲目乐观的认为历史终结了,许多针对华约集团的军事项目遭到削减经费甚至是直接取消,科曼奇武装侦查直升机、A12舰载隐形轰炸机、十字军155MM自行火炮等直接取消;
F-22原计划装备760架,削减到187架。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陆军更换自动步枪的计划被取消,再加上箭形弹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箭形弹项目被取消,已取得的成果转入技术储备。

参考:
美国为什么放弃箭形子弹
一、技术尚未成熟,一个技术 还不成熟的武器不可能换装的。
二、如果换装,那就不是单纯的换另一种子弹而已,还要建立其生产线,还要研发能适合发射那种子弹的步枪到时候还要得重新招标那种步枪到时候就是大换装,单单建立生产线就可以让部队换装一次了。
三、浪费钱啊,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没有了最害怕最忌惮的死对头成为了超级霸主后没有了对手,背后的国会大佬能削减一点军费就削减一点的心态,不可能让那个项目通过的,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买好了票,难道还要买别的电影院的票等下一场在看?
耗时耗力又浪费钱,美国国会大佬又不是傻子。
四、传统子弹库存量大,不能是换就换,如果小批量换装,部队国会等不可能会耗时耗力又浪费钱的研发完善这种子弹和研发新枪的,完全没有必要。

参考:
你如果指的是这玩意的话的确没什么意思这玩意学名EXACTO,又叫精确制导任务弹药,能够利用激光制导在飞行中克服一些导致子弹飞行偏离的影响从而达到飞行途中改变方向和路径的目的,俗称枪斗术必杀技:会拐弯的子弹不过这个项目基本上凉了。
第二个可能就是这货?
这货叫SPIW,但是ACR和FRS项目凉了后这个货也算凉凉了。
这两个玩意为什么被淘汰不是因为性能不行,主要是造价太高了,玩个炮弹还行,动辄用亿计算的子弹实在是力不从心。

参考:
60年代美军就尝试过箭形弹,失败了 。
80年代末期美军的“先进战斗步枪”(Advanced Combat Rifle, ACR)试验计划中,Steyr 和 AAI 两家厂商再次使用箭弹设计。
在试验中Steyr ACR拥有极高的弹速,0.66克的碳钢箭弹,枪口初速达到1450m/s,在600米时的存速仍然有910m/s,据说可穿透钢板和当时已有的防弹衣。
子弹打300m大约只需0.2s而且弹道十分平直,射手几乎已经不用顾及提前量和弹道高的计算,即使是高速运动的目标也很容易命中,而且拥有良好的杀伤和穿甲能力,后坐力也更能接受。
但是冷战结束,军备竞赛停止,军方以ACR没有达到M16A2命中率的两倍为借口,把项目砍了。
不过即使项目进入军用,现在也会面临5.56口径一样的问题,弹丸太轻,0.66克,虽然截面积小阻力小,但是存能效果估计比m193还差。
有效射程不够用是肯定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