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军事能力比麦克阿瑟强

杜鲁门为什么要用李奇微换下麦克阿瑟?
是因为李奇微的军事指挥能力比麦克阿瑟更加出众吗?
并不是!撇开彼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言,麦克阿瑟“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的设想其实是没有什么毛病的。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总量和军事实力与美国更加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如果战火烧到中国境内,中国将被迫、不得不与彼时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自家的国土上打持久战。
就算中国打赢了,也会成为一片焦土,经济复苏更加无从谈起。
这对于彼时刚刚从战火中安定下来的中国而言,是及其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中国坚定不移、一定要抗美援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麦克阿瑟忽略了政治,彼时美苏两国的冷战已经拉开了铁幕。
中国不仅是彼时红色阵营的一分子,而且还是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重要战略缓冲地带。
一旦美国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前苏联将不得不直接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很显然,这不是前苏联和斯大林愿意看到的。
彼时,一旦美国对中国本土动武,前苏联很难置身事外。
如果前苏联介入了,那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这是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根本分歧,无法调和。
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军人,与艾森豪威尔那种军人出身的政客不同,他更注重的是军事层面的东西,对政治层面的东西往往嗅觉没有那么灵敏。
杜鲁门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职业政客,他首先必须
宁可不打、小打,甚至打输了,也不能与前苏联和国会山上的“老爷”们彻底撕破脸……很显然,麦克阿瑟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又或者看到了也只当没看见……杜鲁门为何要换下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这
但是,同样是因为二战中积累的威望,让麦克阿瑟有些“飘飘然”了,甚至忘了,彼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才是美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态度相当简单粗暴——“我要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你批一下吧,我的总统先生!”此举已经让杜鲁门相当不爽了:“到底你是我的上级,还是
最后,杜鲁门不得不亲自出面,去帮麦克阿瑟“擦屁股”!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了。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总统制共和制宪政国家,“军人不得干政”是铁律。
麦克阿瑟的行为已经等于是半公开地以军事向政治施压了,严重破坏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平衡!离“军人干政”差不多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这已经不是杜鲁门能不能容得下他的问题,而且美国国会山上的“老爷”们答不答应的问题了!就算杜鲁门不撸了麦克阿瑟,国会山上的“老爷”们也不会放过他。
当然,麦克阿瑟在美国军界和民众中的威望太高,杜鲁门也不便强行出头。
最终,老杜同志学着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在解除麦克阿瑟兵权的同时对他进行授勋、“充分肯定”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麦大帅”还能说什么?
乖乖回家养老吧,再折腾那就是不识抬举了……杜鲁门为何会选择李奇微杜鲁门之所以选择李奇微,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这一点,在二战中也已经得到了证明,李奇微绝不是泛泛之辈!“礼拜攻势”就是李奇微搞出来的,让咱们志愿军着实吃了不小的亏。
但是,这并不是杜鲁门唯一的目的,毕竟美国军中军事指挥能力强悍的将领彼时还是不少的。
之所以选择李奇微,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他是接替因车祸丧命的沃克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
身处朝鲜战场的李奇微对战场局势比较了解,便于接手。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李奇微这
在李奇微的任期内,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美国最高层的战略意
综上所述,杜鲁门之所以用李奇微换下麦克阿瑟,并不是因为李奇微比麦克阿瑟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加出众,而是因为李奇微比麦克阿瑟“听话”!当然,军事指挥能力出众是必须的,作为二战名将之一,李奇微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否则杜鲁门也不可能看上他,不是吗?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奇微的性格因素,这

参考:
历史真相是,早在韩军和美第八集团军被人民军赶到洛东江一线时,美军高层就有遣李奇微入朝的动议,以替换当时的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那还是1950年的8月间。
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巴顿将军曾经的部下,“虎头狗”沃克在作战中的勇气可嘉,但机敏度远远不足,属于那种直来直去正面硬刚的悍将,然而在地形多山的半岛战场上,美军的战术发挥极不理想,不过李奇微婉拒了这项任命。
(李奇微中将)作为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同僚,李奇微顾忌这么干会有损声誉,也会让沃克非常难堪。
然而在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沃克稀里糊涂翻车挂了,这个障碍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1950年的最后几天里,在几乎不存在第二个候选人的情况下,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将走马上任,出任美军在半岛最重要的地面部队职务:第八集团军司令官。
所以要注意,问题中是存在暇疵的,李奇微最初赴朝并非接替麦克阿瑟的职务(老麦的总部在东京),而是就任麦克阿瑟辖下的集团军司令。
志愿军入朝参战时,美军在朝鲜有两大陆军作战单位,即西线的第八集团军(辖第1军和第9军)和东线的第10军(首任军长阿尔蒙德是老麦的参谋长),分别对东京总司令部负责,因此李奇微甚至都不是所有美军地面部队的总司令,不过第八集团军兵力最多、压力最大,司令官份量也更重, 那为什么会选择李奇微呢?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方方面面”他都是最合适的。
(第八集团军司令任上)第一,李奇微曾经与麦克阿瑟有过交集并深得后者欣赏。
这一点很重要,毕竟第八集团军隶属于“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而那个70多岁的五星上将眼高于顶,甚至不把参谋长联席会议放在眼里,一般人就任此职,很难得到麦克阿瑟的认可和支持。
而早在李奇微担任西点军校上尉教官的第二年(1919年),校长就换成了麦克阿瑟,所以两人属于老相识,1930年李奇微还担任过菲律宾总督顾问,而麦克阿瑟时任驻菲美军司令,二战后也曾经在亚洲成为过上下级。
因此麦克阿瑟对李奇微那是既了解也认可,李奇微赴朝就职前当然要先到东京拜谒总司令,而麦克阿瑟给予了他完全的信任和权力下放,这也是李奇微得以施展拳脚的重要保证,否则的话,仅仅放弃汉城一节,弄不好李奇微就得成为背锅侠。
1951年4月,当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职与李奇微进行职务和工作交接时,曾经当面说道:“他们选择你来接替我的职务是非常正确的,即便他们没有这样的选择,我也会推荐你来接任我的职务”。
(左为沃克中将)第二、李奇微还是马歇尔器重的建制派将领。
他们指的是谁呢?
当然是华盛顿的陆军中央,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的重要将领,几乎都是马歇尔一手提拔起来的,李奇微也不例外。
战前李奇微仅仅是一名上校助理参谋长(先后在第2军、第4军和第6军任职),逐渐进入马歇尔的视野并被记在小本子上,二战爆发不久,即调入陆军中央担任战争计划处处长,成为陆军参谋长的重要幕僚。
1942年晋升准将外放第82师师长,而前任正是布莱德雷。
然后参加西西里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再晋升第18空降军军长,自然也就是艾森豪威尔的下属,所以李奇微在马歇尔的提携下,跟艾森豪威尔、布来德雷、柯林斯(二战时期的军长、集团军司令,朝鲜战争爆发时任陆军参谋长)都有共事的经历,共同属于二战结束后得势的一批将领,并且还是传统的建制派将领,比较守规矩,而不似麦克阿瑟那样桀骜不训。
所以李奇微在人事上的优势在于,能够得到杜鲁门总统、华盛顿陆军中央和远东美军总司令部同时的信任与认可,人事关系的复杂性,哪个国家军界都存在。
(李奇微和麦克阿瑟)第三,李奇微是当时享誉美国陆军的战术家。
在狭窄的半岛上作战,在美国对战争的整体战略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尤其是跟战术灵活多变的志愿军交手,其实美军在战场上需要的是优秀战术家,而李奇微从接手第82步兵师,然后将其改造成为空降师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他比大多数美军将领思想更为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推出新战法,毕竟空降师在二战期间还属于全新的兵种,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李奇微曾指挥第82空降师,实施了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
阿登战役期间,担任战略预备队的第18空降军紧急增援前线,为战役的最终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时任军长李奇微遂以战术机敏、行动果断享誉美国陆军。
比较难得的是,李奇微不似那些喜欢呆在后方司令部的将军们,而是喜欢亲临前线掌握第一手情况,这对于他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特点和士气大有脾益,所以李奇微能够最早发现志愿军的弱点,提振美军濒临崩溃的士气并发动反攻。
军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正是李奇微把美国第八集团军从失败、濒临崩溃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并最终阻止了志愿军的攻势,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必须承认,这家伙确实是个挺难缠的对手。
(李奇微在前线)第四、李奇微的资历和战功使其成为麦克阿瑟的接班人。
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不满由来已久,一方面是这个老家伙极不尊重总统的权威和陆军中央,另一方面是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理念与美国政府完全格格不入,在杜鲁门和亲信们看来,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美国的重心仍然在欧洲,不可能在远东投入全部的力量,差不多时见好就収。
而麦克阿瑟站在军人的立场,拼命鼓吹要把战争扩大化,并且经常自作主张发表与美国政府态度相左的言论,终于被忍无可忍的杜鲁门拿下。
李奇微在1944年就已经晋升三星中将,所以资历是蛮够的,再加上朝鲜战场上的不俗表现,由他接替麦克阿瑟的全部职务是非常合适的,也难说杜鲁门、马歇尔(国防部长)、布莱德雷(参联会主席)、柯林斯(陆军参谋长)早有此心。
李奇微到任第八集团军是1950年12月26日,仅仅四个多月后就飞往东京接任联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明显是有点预谋的。
再过一个月以后的1951年5月,李奇微顺理成章晋升陆军四星上将,职衔正式配套。
(在威克岛,杜鲁门就已经起了杀心)
参考: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李奇微和麦克阿瑟各有优劣,长短都很明显,不好简单粗暴地直接比较两人的高下。
麦克阿瑟到朝鲜战场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是东亚地区名副其实的太上皇,不光日本和韩国要他麾下的联合国军罩着,台湾实际上也是。
所以,他自视甚高,不仅不把朝鲜和中国放在眼里,美国国内的一帮后生晚辈他也没有放在眼里,无论是杜鲁门、布莱德利还是柯林斯,在他眼里都是一句话,你还是个娃娃,懂个什么?
而且,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席卷而下,韩军一溃千里,眼看着红旗就要插遍朝鲜半岛了,麦克阿瑟大胆实施了仁川登陆计划。
虽然在二战后期,美军就已经开始谋划这种作战方式,并且试
仁川登陆是一个战略上非常大胆的计划,因为这需要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优劣,并且需要精心谋划才能实施。
他一举成功,立刻扭转了朝鲜半岛战局,韩国转危为安,马上让他的声望又上一层楼,更加不可一世。
加上他此时完全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认为中国不可能出兵干预,才给之后一次战役和二次战役联合国军惨败埋下了伏笔。
李奇微到朝鲜战场来的时候,是接替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因为沃克死于车祸了,李奇微临时被抓差,派到朝鲜战场上来了。
虽然他来之前就知道,杜鲁门、布莱德利和柯林斯等人都对麦克阿瑟极度不满,有走马换将的意思,但究竟什么时候换,换谁,都还不一定,李奇微并没有接手的准备,他想的首先是稳住局面,把军心涣散、士气低迷的第八集团军先从低谷里带出来。
结果李奇微刚一到朝鲜,就赶上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他还没来得及调整战线和部署,就不得不带着第八集团军仓皇撤退。
不过,相比于之前沃克不敢违抗麦克阿瑟的命令,明知道前进有很大危险,也只能磨洋工而不敢明确拒绝,李奇微还是比较果断的。
志愿军摆出要进攻汉城的姿态,李奇微就直接一路撤退到了三七线。
也是在这个第一次交手的过程中,李奇微对志愿军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并且发现了志愿军星期攻势的秘密,接着就制订了磁性战术,发现志愿军攻势已经力竭的时候,大胆判断志愿军后勤不继,开始组织联合国军反攻,也就是第四次战役。
此次战役第一阶段李奇微发扬美军火力优势,给志愿军造成比较大的伤亡,但第二阶段横城反击战又吃了亏,被迫停止了攻势。
最能体现出李奇微作为美军中知名的战术专家才能的,则是第五次战役。
前三次战役中,尤其是前两次战役,志愿军大胆穿插、分割、包围,把美军搞得叫苦连天,一看到志愿军抄自己后路,美军就开始撤退。
到了第五次战役,李奇微让美军以一个加强营为单位,从志愿军各部队的间隙进行穿插,打乱了志愿军的战线,并且让志愿军遭受了180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损失。
所以,美军在第三次战役之后扭转颓势,开始反攻,一般都被视为李奇微接手第八集团军之后带来的变化。
但从客观上来说,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攻敌不备,利用了美军的麻痹大意,第二次战役是美军调整战线之后重新进攻,志愿军仍然是以逸待劳的姿态,而且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兵力等情况仍然一头雾水,毫不了解。
到第三次战役的时候,麦克阿瑟已经开始认识到,他的对手并不简单,非常强大,所以他才会继续要求美国国内向朝鲜增兵,否则美军无法取胜。
作为一个已经70岁的老将,麦克阿瑟前两次战役吃亏是因为他自己麻痹大意,骄傲自满,但第三次战役之后,他开始重视对手了,就会有所变化,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会有所调整,不见得非得李奇微来了才会变。
到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朝方和中方发生激烈争吵,彭总坚决拒绝继续大举追击,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他担心过分深入,补给线太长,麦克阿瑟再来一次仁川登陆。
但这之后麦克阿瑟还没来得及再策划一次仁川登陆,就被免职回国了。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虽然第五次战役战术上很成功,但在战略上再没有什么大动作了。
尤其是志愿军放弃一次战役全歼美、韩军两三个师的目标之后,李奇微也无能为力。
所以,总体来看,麦克阿瑟长于战略,但对具体的战术方面不够重视,却也不能说他战术方面就是短板;
李奇微确实发现了星期攻势、提出了磁性战术,第五次战役大胆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大获成功,但当志愿军改变战略战术之后,他在战略上也并没有提出什么高明的想法,直到最后调任欧洲,朝鲜半岛的战线始终比较稳定。

参考: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强?
当然,起码有好几个百分点吧!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不服会说,麦克阿瑟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什么彩虹师,什么太平洋战争等等。
咱也不想反驳,毕竟这一反驳就没法回答
首先太平洋战争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人都提醒麦克阿瑟要注意他的菲律宾,结果麦克阿瑟吼的号子到是震天响,什么固若金汤啦,什么铁桶一般啦等等,结果呢?
仗还没打完,自己就先跑了,留下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咋说呢?
这调子真真的熟悉。
结果丢下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候补队员温莱特少将,因为少将这个身份带不了菲律宾的部队,还给温莱特提了一阶变成中将。
后来的事,大家伙也就知道,日本人给美国俘虏来了一个巴丹死亡行军。
光走路就被日本人给弄死了一万五还多,去了集中营,他也不好过。
再往后就是朝鲜战争,牛皮到是吹的震天响,说什么要在圣诞节的前夜将战争结束,让他的小伙子们回家吃火鸡,啃玉米饼。
结果咱三场战役打下来,麦克阿瑟的傲气彻底打没了。
就这?
说真格的,朝鲜战场上美国人换了三个将领,一个是麦克阿瑟,一个是李奇微,最后一个就是克拉克,就最后签字承认失败的那个。

别人不知道,给小编的感觉,麦克阿瑟反而是最容易打的。
别的不说,三次战役结束之后,不仅麦克阿瑟本人的傲气被打没了,就连美国人也被打怕了。
回家就成为了美国大兵唯一一个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其他的压根就谈不上感兴趣了。
至于南朝鲜那帮子家伙,当初靠着美国人的余威幸运的摸到鸭绿江边,把他们嘚瑟的,就敢往咱家里放枪放炮,结果只要干过这事的,一个挨着一个的都没有离开过鸭绿江畔。
所以后来南朝鲜的军队,一听到咱家的小喇叭声响直接就跑,拦都拦不住,在李奇微的眼里这压根就称不上军队这俩字。
就是这种摊子,在李奇微接手麦克阿瑟之后,把美国人的士气给提升了起来,作为一个将领李奇微绝对合格,至少比麦克阿瑟合格,您说呢?
当然作为敌人,咱的佩服李奇微的勇气。
所以李奇微要比麦克阿瑟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说了:“人家麦克阿瑟是五星的,李奇微是四星的!”咋说呢?
不仅当过总统,还当过名将的艾森豪威尔,在说道给麦克阿瑟打下手的时候,他学到的技能,就是表演艺术。
说句中肯的话,麦克阿瑟很傲气,说句大白话,你说老天爷是老大,麦克阿瑟是第二,他会很生气的,如果把这个位置颠倒一下,估计他会很开心的接受。
俺觉得李奇微的强和不强的问题,应该解释清楚了,接下来咱要说说杜鲁门为嘛选李奇微。
首先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俩人就不可能蹲在一个马槽里舀食吃,思维都不在一条线上。
杜鲁门要求麦克阿瑟打一场有限的战争,而麦克阿瑟要求是全面开战,咋咋呼呼的都想攻入咱家地盘,还拿他们家核武器讹诈。
在杜鲁门看来,他们的重点是在欧洲,但麦克阿瑟作为亚洲的太上皇显然不会和杜鲁门唱一个调子。
所以美国在给麦克阿瑟搭配人员的就需要谨慎了。
当初美国高层想要给第八集团军找个头,因为沃克他们实在是看不上,沃克确实是一员悍将,但勇有余而谋不足的一
咋说呢?
李奇微这人心思是比较缜密的,别的不说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头对麦克阿瑟有着大段大段的褒奖。
沃克和李奇微是欧洲战场的战友,再说沃克和麦克阿瑟的关系那铁的很,这么做的话对他来说显然不合适。
结果沃克走霉运开个车都能翻车,把自己给弄挂了。
好吧,问题以及不存在了,李奇微才接替了沃克的职务,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从而成为这个时间点上美国地面部队的头。
请注意这个时候的麦克阿瑟依然是老大,毕竟美国不仅有空军,海军还有外加一大堆盟友。
说是这么个说,其实李奇微能控制的也就是他的第八集团军,东线的第十军是直接受麦克阿瑟管理的,因为这个军的第一个军长就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你懂得!咱把这个背景搞明白了,接着事就能说明白了。
为什么是李奇微过来,而不是其他人呢?
因为李奇微在西点军校当教员的时候,麦克阿瑟就是校长,你看俩人不仅是老相识,还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
而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二战结束后还保持着,所以他俩的关系不会太差,你比方说麦克阿瑟做他的菲律宾美军司令的时候,李奇微就是顾问。
也就是说李奇微过来的时候,最起码麦克阿瑟没有抵触的心里,要知道麦克阿瑟是个连他们家总统都看不上眼的人,他不顺心了,您晓得,上下级关系不畅通,那是灾难。
这也为后来接麦克阿瑟的活,能做好一个缓冲和铺垫。
那么李奇微和麦克阿瑟不对付的那些的关系如何?
李奇微是马歇尔一手提拔出来的,说是他的伯乐都不为过,二战那会李奇微也就是个上校助理参谋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就已经被马歇尔给惦记上了。
后来才有了机会和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等等这些人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再加上李奇微本人的性格,他是一个不会干出格事的人,方方面面都能照顾的到。
也就是说,李奇微至少和杜鲁门这些人没有撕破脸的机会。
最后一点,李奇微确实是一
关于这一点,别说是您了,就连很多史学家对这一点不会有任何怀疑。
其实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时候,他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要不然也不会让马歇尔把他看成千里马不是?
所以这么一比较,李奇微是最好接替麦克阿瑟的入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
麦克阿瑟这
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最高光的时刻是仁川登陆的成功,美军是一支背靠着自己祖国强大国力的军队,文明昌盛,科技发达,富裕高效,同时其民间还民风强悍武德充沛,这种社会状态下产生的军队其组织度和训练度都非常优秀,作为这种部队的指挥官,只要有中人之资,就能在参谋协助之下,吊打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军队。
那么美军真正的问题,多半只会出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仁川登陆,仁川登陆后来很多人都觉得朝鲜只在仁川留了一个营是问题,其实就算人民军留了一个军又能怎么样?
美军或者联合国军都不会会在乎,他们在乎的是仁川的水文条件会给部队造成的麻烦,大麻烦!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仁川登陆需要的自然条件,所以很大程度上麦克阿瑟拍板决定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与其说是依靠军事能力的抉择,不如说是在赌自己的人品,然而历史让麦克阿瑟赢得了这场人生抉择的赌博,在登陆那天,仁川无论海况还是天气,都出现该地少有的、最有利于登陆的条件,美军登陆成功,拦腰截断朝鲜蜂腰,原本已被人民军围于釜山一偶狂殴的局势瞬间翻盘!由命悬一线翻过身来大杀四方!这时的麦克阿瑟就是世界上最靓的仔!可也就是从这时起,麦克阿瑟开始整天醉心于跟记者们打交道,忙着作秀,再也没有过及格线
我们以前因政治需要,对朝鲜战争的官宣是美国要以日本为基地,朝鲜为跳板,侵略我们国家,不过现在不这么提了,默认正史美国当时没有直接侵略我们的意
但是,一但跨过了三八线,麦克阿瑟的好运结束了,迎头遇上彭大将军扇过来的大巴掌!跟前期的人民军一样,早一天还沉醉在胜利的前夜,趾高气扬饮马鸭绿江,一夜间又屁滚尿流朝釜山方向狼奔豕突,连第八集团军的沃克将军都在这场混乱逃亡中落得个军中陨大星!而麦克阿瑟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当然在记者们面前他继续叼着玉米芯烟斗,表演乱云飞渡仍从容,跟后来网上那些一提战争预测,拿不出干货久给你提核战争的嘴炮键盘侠一样,麦克阿瑟当着记者面,提出他对失败的挽救方式,淡然的在地
这时,朝鲜战场上,原接替沃克出任第八集团均司令的李奇微,被提升为麦克阿瑟的继任,接过了第三次战役的烂摊子,这是个传统的不问政治的美国军人,不出妖娥子,只认真的完成授命军事任务,迅速的在第四次战役战役中就总结出我军星期攻势的练门,针对性的设置出磁性战术,终于借助美军本身钢多的强悍,顶住了我军的气多,双方重新在三八线打成僵持,很难说李奇微军事才能有多高,最起码在他手里,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恢复成了没有什么漏洞可钻的美军。
同样一支美军,在麦克阿瑟手里,却是支在逃跑中跑过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一半国土的败军!
参考:
1951年4月,声名显赫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课了,接替他的是李奇微。
难道李奇微更强?
非也,是麦克阿瑟的所作所为,杜鲁门等人无法忍受了。
一、看资历和过往,麦克阿瑟更强麦克阿瑟生于1880年,而李奇微生于1895年。
仅仅从年龄上来说,麦克阿瑟是前辈,李奇微是后辈。
麦克阿瑟的父亲是军中高层,最高级别到了中将。
而李奇微的家世,确实没有麦克阿瑟的强。
不同的家世,说明了不同的人脉关系。
麦克阿瑟在一战时发挥出色,从步兵师参谋长,升到准将旅长,又升到彩虹师师长,和表现,绝对可以给个大大的“A”。
而李奇微在一战时,正在美国西点军校上学,毕业后不久,开始在西点任教。
1919年,李奇微等老师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这就是当时风头正劲的麦克阿瑟。
到这里,可以做个第一阶段总结了,麦克阿瑟生得更早,出名更早,当时的李奇微无法相比。
从一战后起,李奇微的升迁之路,慢之又慢,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将军升迁本来就不容易。
而麦克阿瑟的表现依然不错,特别是,从三十年代初开始,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为美国的军队转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奇微)二战时,麦克阿瑟是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虽然,曾经被日本人狠揍,但麦克阿瑟一一还了回去,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巨大功勋。
而战后,麦克阿瑟作为驻日本的总司令,对于日本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战时,李奇微也是表现不错,步步高升,到战后的1950年时,李奇微已经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了。
如果把“一战后开始,到二战结束”算第二阶段,李奇微还是无法比肩校长麦克阿瑟,在麦克阿瑟面前,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讲,李奇微都是比不上的。
既然,从过往经历来看,李奇微不如麦克阿瑟能力强,那么,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后为什么被李奇微代替呢?
二、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干了什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开始了,美国率先参战,后来,联合国军队也参与了进来,而麦克阿瑟成为了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队总司令,可谓是位高权重。
但是,强大的美国还是遇到了麻烦,朝鲜人民军的战力不俗,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是,麦克阿瑟提出了“仁川港登陆计划”。
计划一出,反对无数,风险太大。
其中,李奇微就是反对最为坚决的人之一,李奇微说:“这计划的成功比率只有五千分之一!”这是对校长的不支持啊!但,不得不说,麦克阿瑟是富有极大魅力的,硬是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国防部、说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说服了李奇微。
校长还是有一套的啊!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的军队在仁川港成功登陆,接着两头夹击,把朝鲜人民军直接打溃了。
此时,正是麦克阿瑟的高光时刻。
麦克阿瑟本人也膨胀到了极点。
麦克阿瑟准备迈向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有意打过38线,统一朝鲜半岛。
本来,美国杜鲁门政府是拒绝的,但看到形势一片大好,又根据各种情况判断,苏联不出兵,那么就让麦克阿瑟放开了打吧!麦克阿瑟没有料到的是,中国参战了,并且在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中输给了中国军队,而且,第八集团军司令虎头沃克在第二次战役中死去了。
虎头沃克死后,李奇微当了第八集团军司令,发挥还是不错,特别是李奇微的“磁吸战术”,稳扎稳打,让美国和多国部队的颓势得以控制住了。
从这个阶段表现来看,好像麦克阿瑟的指挥能力好像一般,而李奇微的战术略微稳健一些。
那么,是因为指挥能力,麦克阿瑟得
1、麦克阿瑟太过膨胀,目空一切麦克阿瑟头上顶着五星的名头,一生给美国立了不少战功。
能力有没有?
有。
此人有一个大毛病,就是目空一切,极其虚荣。
他不仅看不上中国人,也不把各位领导放在眼中。
因为看不上中国人,在第一第二第三战役中,被中国彭德怀猛揍,搞得灰头土脸。
因为把杜鲁门等人不放到眼中,导致杜鲁门等人对其无好感。
于是,这成了麦克阿瑟后面下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2、麦克阿瑟动不动想扩大战争麦克阿瑟在仁川港登陆成功后,就启动了扩大战争的按钮。
本来,三八线应该是战争停止线,但麦克阿瑟利用胜利,裹挟着政府,继续扩大战争,就此过了三八线。
在被志愿军平推回到37线,麦克阿瑟再次提出了扩大战争,让蒋介石也参与战争中,并希望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等人对麦克阿瑟的提议非常反感,因为他们不希望把苏联拉入战局中,那样,第三次大战可能爆发。
3、麦克阿瑟单方面宣布:应该扩大战争最终导致麦克阿瑟下课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51年4月初,单方面宣布政府应该扩大战争,攻击中国沿海城市。
对于这样的举动,杜鲁门气坏了,和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碰头后,决定让麦克阿瑟下课。
于是,1951年4月12日,麦克阿瑟被单方面下课。
麦克阿瑟极度震惊,不久后接受了结果,知道自己有点出格,对妻子说道:“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综合来说,麦克阿瑟的能力当然不会比李奇微差,只是,年龄大了,成功太多,变得极其虚荣和膨胀,目空一切,一心想要扩大战争,还单方面胡乱宣布消息,如此麦克阿瑟,他不下课谁下课?

参考:
李奇微是尊循杜鲁门的意
当中国出兵援朝之后,麦克阿瑟一路南逃。
麦克阿瑟要求杜鲁门允许他轰炸中国,并要求台湾蒋介石岀兵参战朝鲜。
麦克阿瑟列岀轰炸中国各大城市的名单,陈交给杜鲁门,杜鲁门看后惊呃。
杜鲁门站在美国最高利益上感觉这个麦克阿瑟必然会引发世界大战。
因为,苏联的援助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苏联空军已经在中国防空并参战。
轰炸中国,必然会引起苏联直接公开的参战。
杜鲁门战略考虑,中国,苏联,占据地利优势,后勤保障没有问题。
美国后勤保障打小规律战争可以,打世界大战,美国必败。
虽然有日本作为后勤基地,但是,日本的军事工业大部分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炸毁。
日本最重要的军工制造基地,长崎,广岛已经一片废墟,不能短期恢复。
日本也无能力长期供应美军的军事制造,维持朝鲜战争。
日本的经济连日本都保障困难。
同时还要供应美军在日本的军政人员,家属。
美国必须扶持日本经济,工业,农业,军事工业。
这样美军才能在日本得到利益,用日本的资源维持朝鲜战争。
利用日本资源打朝鲜战争,可以,但是也不能支撑长久的朝鲜战争。
苏联的暗中参战,杜鲁门也明白苏联的意思,苏联也不想与美国面对面的打仗,也怕引发三次世界大战。
杜鲁门做出了选择,朝鲜战争只能限制在朝鲜,不能扩大到任何地区。
切断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也只能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朝鲜一端。
杜鲁门在日本不远的,太平洋威克岛,约见了麦克阿瑟,给他授意朝鲜战争的战略意
麦克阿瑟当场就拒绝杜鲁门的指旨。
麦克阿瑟讲,不轰炸中国,毁掉中国的战争能力,切断中国的粮,弹补给线,中国的兵源,苏联的武器弹药将源源不断的供给朝鲜战场,而美军的供给短期靠日本,长期还要从地球的另一端美国运来。
这个仗无法取胜,也无法进行下去。
麦克阿瑟强调,台湾蒋介石国民党也要岀兵,利用台湾的资源参予朝鲜战争。
杜鲁门严词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言论,杜鲁门讲,你只会打仗,你不懂政治。
麦克阿瑟讲,
麦克阿瑟不能执行杜鲁门的决定,麦克阿瑟撂下挑子不干了。
杜鲁门立即撤去麦克阿瑟的军事职位,任命李奇微负责朝鲜战争的全部事物。
李奇微接管了麦克阿瑟的全部权力,按照杜鲁门的指旨,从新制定朝鲜战争的战略战术。
李奇微制定的朝鲜战争的战略战术完全是杜鲁门的意

参考:
李奇微和麦克阿瑟比军事能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在整个二战中,麦克阿瑟的军衔都比李奇微高。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是远东美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
而李奇微只是他手下的第八集团军司令,两人不是一个级别的。
李奇微和麦克阿瑟关系也比较好,没有什么矛盾。
李奇微代替麦克阿瑟的主要原因,不是麦克阿瑟战场上失利,而是美国两党之间矛盾的激化。
也可以说是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矛盾,让他晚节不保。
早在194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麦克阿瑟就准备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杜鲁门争总统。
不过,杜鲁门的支持率比麦克阿瑟高很多,最后麦克阿瑟只能放弃。
如果说争夺总统的位置,是两人矛盾的开始。
那么,麦克阿瑟不把杜鲁门这个总统放在眼里,是最大的原因。
麦克阿瑟两次拒绝杜鲁门调他回美国的命令。
第一次以日本战区“形势复杂而闲难”为理由拒绝。
第二次以日本“非常危险和内部一触即发的局势”为理由,再次拒绝。
在公开场合,麦克阿瑟拒绝向总统杜鲁门敬礼,并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抽烟。
这些举动让杜鲁门认为,麦克阿瑟这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是没有打算扩大战争的。
美国打到三八线,将朝鲜人民军赶回去,继续维持雅尔塔协定中美苏的势力划分,是杜鲁门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美国正在集中精力和苏联争夺欧洲的控制权,根本不能分心在朝鲜半岛上。
可麦克阿瑟不这么认为,他想通过战争扩大化,将苏联和中国都卷入战争。
最后实现
他甚至考虑了扶持败退台湾的国民党,进行所谓的反攻计划,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而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冷战为主,世界范围的战争不符合美国利益。
就这样,麦克阿瑟被免职调回美国,接替他的就是李奇微。
李奇微这
他在和志愿军交战时,曾经看穿了志愿军后方补给困难的缺点,打了第四次战役重创了志愿军。
可以说,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比麦克阿瑟好。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李奇微比麦克阿瑟军事能力强。
因为麦克阿瑟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是打了不少漂亮仗的。
—End—
参考:
谈秦说汉(424)按照两人在朝鲜战争之前的经历来讲,麦克阿瑟的资历要比李奇微强很多。
朝鲜战争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替换为李奇微,主流的说法是麦克阿瑟狂妄自大桀骜不驯,不把总统杜鲁门放在眼里。
真正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只想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保留的“三八线”以南的韩国李承晚政权。
而将指挥官麦克阿瑟替换为李奇微,可能是美军作战时期最高指挥官的正常轮调,是美国政府对军队统帅的权力制衡策略。
麦克阿瑟彪悍的从军经历1880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军人的家庭;
23岁在西点军校以最高的成绩毕业进入军队服役;
26岁兼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31岁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
37岁担任“彩虹师”的师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9岁成为西点军校的校长;
45岁晋级为少将;
50岁接受胡佛总统的任命,担任陆军参谋长,被授为4星上将,并组建美国机械化部队。
57岁从美军退役担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
61岁被召回国担任美军远东军总司令,参加第二次战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不仅在61岁以前的履历十分彪悍,指挥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在西南太平洋以“跳岛战术”将日本海军打得丢盔弃甲。
1942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次年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5年,麦克阿瑟率军光复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雷吉多尔,被授权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日本投降后,杜鲁门又任命他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日本的占领与重建,成为日本人的“太上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打到了韩国的汉城,韩国总统李承晚向联合国紧急求救。
于是,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总司令,率领联合国军队驰援韩国,指挥盟军在仁川登陆,轻松地将朝鲜人民军打得节节败退。
但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援助同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人民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总司令彭德怀的指挥下,将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打得一退再退,美军士气低落,抬不起头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终于棋逢对手。
麦克阿瑟少年成名,在军旅生涯中,职务升迁特别地顺利,这跟他的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分不开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日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他在朝鲜战场被彭德怀指挥的志愿军打败,但并影响他在美军中战神级别的地位。
因此,麦克阿瑟被调离朝鲜战场回国时,受到了万人空巷般的热情
甚至有四个州的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取消调回麦克阿瑟的命令。
李奇微军事阅历虽浅,却真正让志愿军很头痛1895年,马修·邦克·李奇微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
22岁在西点军校毕业,据说他毕业时的成绩是倒数几名之内,起跑线跟麦克阿瑟有很大的距离;
42岁毕业于陆军军事学校,进入陆军参谋部服役;
47岁担任第82步兵师师长,并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这一点跟麦克阿瑟组建机械化部队一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8岁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李奇微指挥82空降师大规模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
49岁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并任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了“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鲁尔战役。
二战结束后,李奇微担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
1948年,53岁的李奇微调任加勒比地区美军总司令,次年升任陆军部副参谋长。
这时,李奇微还只是一个中将,麦克阿瑟已经是五星上将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第八集团军的沃尔顿·沃克中将在车祸中丧生,李奇微接替沃克成为了指挥官,麦克阿瑟是李奇微的上级。
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杜鲁门解除了兵权调回国,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职务成为了“联合国军”的总司令。
李奇微对朝鲜战场情况研究很透,很快就发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礼拜天攻势”,也就是志愿军由于后勤补给不便,一场战役最多坚持一个星期就不得不停止作战。
因此,李奇微往往趁志愿军粮草及弹药供给不足时发动反攻,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李奇微在与志愿军作战的过程中,又发明了“磁性战术”,就是利用联合国军之机动性,将步兵与空降兵快速穿插到志愿军的后方,与主力正面部队形成两面夹攻,让志愿军十分头痛。
在李奇微的指挥下,联合国军很快推进到了三八线。
虽然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与志愿军作战获得了麦克阿瑟没有得到过的胜利,给志愿军造成了重创,但也不能说明李奇策的军事能力就真的比麦克阿瑟强。
而在朝鲜战争的下半场,联合国军与志愿军只能算是打成了平手,双方的伤亡都很大。
但也反过来说,李奇微在朝鲜战场大约一年的时间,能让被志愿军打得士气低沉的联合国军扭转局面,而且还偶尔打胜仗,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了。
杜鲁门将李奇微代替麦克阿瑟的原因虽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被彭德怀打败过,但我们也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麦克阿瑟与志愿军的第一场战役,败在联合国不知志愿军参战,志愿军胜在偷袭。
第二场战役,也只能算麦克阿瑟轻敌。
实际上可能麦克阿瑟的军事能力还是要比李奇微稍稍强些,毕竟麦克阿瑟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
麦克阿瑟被从朝鲜战场调走,当然有麦克阿瑟本身桀骜不驯的原因,但不是重要因素,那
按当时的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只是想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但麦克阿瑟却一心想打赢这场战争。
因此,麦克阿瑟提出了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并派飞机轰炸中国沿海城市的建议。
很显然这个方案不仅超过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政治构想,也不可能会在联合国获得通过。
但从军事的角度上看,如果麦克阿瑟的建议被真正执行的话,朝鲜战场的局势会立即被改变。
有很多人认为杜鲁门不敢与中国开战,怕躲在背后的苏联会参战帮助中国,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干脆把麦克阿瑟调回国,让李奇微接替了朝鲜战场的指挥权,缓和一下国际关系。
这种可能性当然是有,但也不绝对是。
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也不见得苏联真正会出兵,引起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也很小。
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的苏联,在没有绝对利益的前提下,会不会公开派兵参战与美国撕破脸皮,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本身目的是保住韩国,没有理由帮韩国占领朝鲜全境。
而且,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还是一穷二白,进攻中国对美国来讲也没有什么好处,美国更不会发善心帮助中国战后重建。
因此,麦克阿瑟想扩大战争与杜鲁门只想打“有限”的战争之冲突,虽然看起来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思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事实上杜鲁门否决麦克阿瑟的建议根本就不需要通过替换一个战场最高指挥官来实现,美军的等级森严,麦克阿瑟根本不可能自作主张。
结语麦克阿瑟之所以被李奇微接替,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美国只想打一场“有限战争”,不需要一个重量级的僵化指挥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实施了最高指挥官轮调制度,目的是从制度上避免一线最高指挥官的权力尾大不掉。
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数据,1950年6月25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朝鲜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指挥仁川登陆,进入朝鲜;
1951年4月11日李奇微接替了朝鲜战场的指挥权;
1952年5月,马克·韦恩·克拉克接替了李奇微之朝鲜战场指挥权。
麦克阿瑟、李奇微、马克·韦恩·克拉克三位朝鲜战场最高指挥官都只任职一年左右,的确有点像定期轮调。
但美国政府频频临阵换将,杜鲁门是对这场“有限”战争有多大把握呀。
20201/3/27
参考:
不论李奇微还是麦克阿瑟美国名将,都是彭德怀元帅手下败将。

参考:
朝鲜战争初期的麦克阿瑟,在美国人心中是一位“坚忍不拔、风度翩翩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指挥与策划仁川登陆、扭转战场败局的战功卓著的五星上将,是美军军威和胜利的象征。
麦克阿瑟被罢免后,在美国引起了一场全国性大风波。
麦克阿瑟被解职回国后,仅在纽约就有750万人自发的为他 举行
每座建筑的楼顶,都挂满了麦克阿瑟的画像,有超过一百人因为见到麦克阿瑟后过于激动而昏倒——要知道当年艾森豪威尔荣归故里时,走上街头
麦克阿瑟是美国军事奇才,瑟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是驻日盟军和\"联合国军\"总司令,他的军事能力,岂是区区李奇微能比的。
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上,杜鲁门说:”麦克阿瑟使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再也不能容忍他的这种不服从领导的行为。
我认识到除了解除这位国家高级战地司令官的职权以外,我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麦克阿瑟到底哪里做错了,让一向温文尔雅的杜鲁门如此坚决的解除他的职务呢?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未经国会批准就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组建“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干涉,并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可以说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是了解和信任的。
在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上,麦克阿瑟与杜鲁门也是一致的。
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武力“拯救”韩国,遏制苏联。
因为朝鲜战争是一场由苏联策划的、共产主义向西方世界的战争,美国必须阻止苏联侵入自己势力范围。
但是在中国参战后,杜鲁门的想法起了变化。
他从战场形势及全球战略考虑,把朝鲜战争的战略目标定在局部战争上,要求战争只在朝鲜半岛进行;
而麦克阿瑟一直坚持消灭北朝鲜,并试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只当了十个月的总司令,却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悖美国国策的言论,还做出了不少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出格事情。
1950年 7月 31日,麦克阿瑟突然飞往台湾省会见蒋介石,与蒋介石商讨台湾派一个军驰援南朝鲜之事。
他还向国会建议,美国应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宣布建立了与蒋介石的”中美军事合作基础“,而不顾这一行动是否会刺激到新中国政权。
中国出兵朝鲜后,麦克阿瑟又几次想要国民党派军队参战,要求美国授权他将台湾的国民党部队编入联合国军,以增强在朝鲜的军事力量,并主张美国应对中国大陆采取轰炸等行动。
以在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并不想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因为一旦战争扩大化,苏联极可能乘机对欧洲展开军事行动,让美国陷于东西不能兼顾的境地。
美国的欧洲盟国也都是基于这种考虑,纷纷反对扩大朝鲜战争,不愿意因为美国的战略利益,陪着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让刚从二战废墟中走出来的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欧洲国家的担心,美国非常清楚。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甚至说,如果把朝鲜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美国将“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但是,固执的麦克阿瑟并不能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意
他心里想的,是如何击败中、朝两国军队,实现消灭亚洲共产主义的宏
所以,他才会下令轰炸鸭绿江上的国际桥梁,派飞机进入中国领空进行轰炸,企
1951 年 3 月,美国军方明确告诉麦克阿瑟,美国准备用谈判解决朝鲜问题,让他不要擅自开展行动。
麦克阿瑟却不听指挥,要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不要限制他的指挥权,公开提出”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本司令准备随时与敌军总司令在战场上举行会谈”。
他的声明,将正在努力中的中朝停火谈判化成了泡影,也在美国的盟国间引起极大的混乱。
惶惑不安的英、法等国纷纷质问杜鲁门:是不是美国改变政策了?
要是这样的话,你们自己一
杜鲁门不是没有提醒过麦克阿瑟。
早在1951年元月,他就写了一封长信给麦克阿瑟,对其提出的扩大战争的想法进行了否决,告诉麦克阿瑟,美国不能不顾盟国的态度扩大战争。
杜鲁门也提醒麦克阿瑟:扩大战争要考虑到来自苏联的威胁,考虑美国到时该如何应付这一巨大威胁”。
当时的情况是,中、美在三八线一带僵持,双方都无力向前推进;
美国国内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杜鲁门的设想是:军事和政治双管齐下,与中朝进行停战谈判,及早抽身。
但是麦克阿瑟顽固的反对停火,这不是与杜鲁门唱对台戏吗?
麦克阿瑟被解职冤不冤呢?
一点也不冤。
如果不是他想要国民党派军队参战,如果不是他想要在亚洲消灭共产主义,中国未必会那么快派兵入朝,朝鲜战争也未必会变成一场国际战争。
正是他的做法,让杜鲁门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全世界的质疑,破坏了美国与盟国的团结,并间接导致了民主党在1952年总统选举中的败北。
麦克阿瑟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的性格,是其被解职的根本原因。
杜鲁门罢免麦克阿瑟,也是为了保证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