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英美对德国的德累斯顿城市大规模轰炸是否具有军事价值

从盟军方面的资料看起来,德累斯顿怎么也算个交通枢纽中心了,炸那地方是为了破坏铁路之类的交通网络,以防止德军往东调遣或者撤退。
然并卵的是炸High的英军炸B们估计自己夹私货的为了报伦敦轰炸的仇反正炸弹不长眼睛,德累斯顿火车站离市区又不远,而且这地方确实有一些战争物资工厂,比如卡尔蔡司的光学仪器厂就被炸的他爹都认不出来。
另外...除了英军炸,美军本来有一票B17打算去轰炸莱比锡的炼油厂,结果那边天气不好,本着上天了就必须把炸弹丢下来的原则...这票美军带着炸弹又去轮了一遍德累斯顿。
总的来说,德累斯顿轰炸到现在都还有争议,到底反不反人类。

尤其比起德国其他城市,德累斯顿被下的蛋总吨位是不大的。
毕竟你想,德累斯顿本身军工产业不多,更多的是瓷器、帽子、玻璃这类民用品,所以当时德国人普遍觉得这地方不容易被炸,因此也有大量难民涌入这儿。
再加上德累斯顿本身也觉得自己不容易挨炸,所以没什么必要的防空武器和民间防空避难措施。
而且这地方木质结构屋子也多,英军也不像美军炸本子时候先发传单再下蛋,而且英国是吃过德国人轰炸苦头的,夹带私仇的瞎JB炸也可以理解了。

参考:

笔者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弄清盟国为什么要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对德累斯顿发动大规模空袭。
1945年2月遭到空袭严重破坏的德累斯顿,这幅照片是关于英美战略轰炸最著名的影像之一。
1945年初,德国在东西两线都濒临崩溃,在西线德军输掉了阿登战役,盟军正向莱茵河一线推进;
在东线,苏军已经攻入德国东部,正向奥德河-易北河一线推进,目标指向东波美拉尼亚、柏林和西里西亚工业区。
1月下旬,英国情报部门向丘吉尔提交了一份形势评估报告,这份报告仅限首相本人阅读,报告认为德国在苏军的攻击下最快在4月中旬就会投降,但同时也指出,假如德军能够阻止苏军占领西里西亚,德国有可能坚持到11月,而对苏军行动的任何支援都有助于缩短战争。
另外一些情报显示,德军正将大量部队由西线调往东线以抵御苏军进攻。
基于上述情报,丘吉尔要求皇家空军研究并实施对德国东部城市的空袭行动,以阻止德军部队的调动。
英国首相丘吉尔(左)是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幕后决策者,而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右)是执行者。
无独有偶,在皇家空军内部也有人提议对德国东部实施空袭。
在此之前,受到轰炸机航程的限制,英美战略轰炸的重点集中在德国西部的主要工业区,如汉堡、科隆和鲁尔,而德国东部城市较少受到大规模空袭,德累斯顿是德国尚未受到空袭严重破坏的德国城市中最大的。
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阿瑟·哈里斯支持对德累斯顿、开姆尼茨和莱比锡等城市展开轰炸。
在首相的授意下,皇家空军参谋部于1月27日经研究后得出结论,对德国东部城市的空袭将造成交通运输的混乱,从而阻碍德国东部平民向西部撤退,也将阻挠德军部队向东线的调动。
1月31日,空军大臣正式授权皇家空军对德累斯顿等德国东部城市实施空袭。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4日的雅尔塔会议上,苏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向英美代表提出,对柏林、莱比锡等交通枢纽进行空袭,以阻碍德军向东线增兵。
四天后,苏军就发动了对西里西亚的进攻战役。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对于德累斯顿的轰炸,东西方首脑们都持赞同态度。
显而易见,在战争最后阶段,无论英美还是苏联,都支持对德国东部实施大规模空袭,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打击交通枢纽破坏德国的兵力调动和平民疏散,支援苏军在东线的攻势,加速战争进程。
从军事意义上考虑,这一作战目的是无可厚非的,而德累斯顿的确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作为萨克森首府,这座坐落在易北河畔的城市是多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包括柏林至维也纳、汉堡至莱比锡,慕尼黑至布雷斯劳等铁路线都经过德累斯顿。
同时,德累斯顿也是一座工业重镇,在1944年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德累斯顿有127座大中型工厂进行军需生产。
不过,大部分工厂都集中在城市郊区。
从当时的局势和决策过程分析,德累斯顿作为一个交通枢纽,遭受大规模空袭并不值得奇怪。
战争期间盟国对德累斯顿的空袭行动列表,其中仅有一次以城区为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战争末期,盟国对于德累斯顿的工业价值并不看重,这一点可以从该城遭受空袭的全部情况得到证明。
有资料显示,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4月,英美盟军总共向德累斯顿发动了8次空袭,其中7次由美国第8航空队实施,1次由英国皇家空军实施,8次中有6次的目标是铁路编组站,仅有1次是针对城郊工业区,而且仅有8架飞机投弹28吨,而唯一对城区的轰炸就是2月14日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空袭,这次空袭是所有针对德累斯顿的轰炸中出动飞机最多,投弹数量最大,造成伤亡和破坏最严重的一次。
这一结果恐怕还要归结于英美空军在战略轰炸上不同的战术选择,英国皇家空军奉行的是对城市中心实施无差别的夜间面积轰炸,而美国陆航更倾向于对特定目标实施昼间精确轰炸。
这种区别在德累斯顿的空袭中得到充分体现。
空袭后化为废墟的德累斯顿中心城区,至今具体死亡人数仍不能确定,在2.5万到50万人之间,变动极大。
可以说,英国皇家空军正如过去三年对柏林、汉堡、科隆等德国城市所做的那样,以破坏城市本身作为轰炸的目标,制造混乱和恐慌。
由于德累斯顿此前未受大规模空袭,城市难免疏于防范,而且大量来自东部的难民涌入,城市人口激增,十分拥挤,疏散不易,从而导致此次空袭出现了大量平民伤亡,加上德国宣传机构的夸大渲染,使得德累斯顿大轰炸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1945年时的德国科隆,在二战中被盟国空军炸成废墟的德国城市绝不止德累斯顿。
综上所述,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有军事价值的,但是英国皇家空军在战争末期仍坚持无差别夜间轰炸的做法应该受到指责。
耐人寻味的是,在空袭当日皇家空军向参战机组成员的指示中有这样的说法:“让即将来到(德累斯顿)的俄国人见识一下(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所作所为。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英国人是在向未来潜在的东方对手进行示威。
今日德累斯顿的美景,虽然早已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但那场悲剧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参考:
德累斯顿虽然是德国四大都会区之一,但是它的军事价值真的不算高!德累斯顿是欧洲少有的文化中心,这里的古建筑和艺术设施相当丰富,也因此被英国皇家空军看作报复德军轰炸考文垂的袭击目标。
要说德累斯顿的军事价值应该是当地的科研机构和光学设备生产企业了,这里拥有最早的科技大学和蔡司公司的工厂,又因为在整个二战期间一直远离盟军轰炸机打击范围,德国有意将很多军工设施转移到德累斯顿来,因此说它还是有一定军事价值的。
但是1945年时期德国败局已定,不管是东线苏军还是西线盟军都赢得毫无压力,美英轰炸机部队在此时还要地毯式轰炸德累斯顿多少有些让人不理解了,似乎并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事实却是另一回事,笔者猜测美英联军对德累斯顿的几百万难民下毒手,最根本的目的还是遏制苏军向德国更深的腹地推进,一方面阻止苏军在战后争取更多占领区,另一方面保护遍布德国西部的军工科研基地和工厂不被苏军洗劫。
德累斯顿和上述阻止苏军推进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座城市是柏林之后又一个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是链接波兰平原和德国腹地的交通要道,苏军很有可能在不拿下柏林的前提下,取道德累斯顿向西部德国腹地急行军,从而夺取更多的军事工业基地和军工企业,也为击败德国后更多地占领德国领土做准备,越过德累斯顿的苏军冲到法兰克福是没有问题的。
柏林可以让给斯大林但是莱茵河和鲁尔河地区绝对不行,这里有珍贵的科研人员和设施。
盟军动员了超过1595架战略轰炸机血洗了德累斯顿的火车站和其它城市设施,导致这里不可能服务于苏联红军的高速推进,从而制止了苏军的进攻。

参考:
1945年8月,米帝为啥要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他们不是已经攻克冲绳岛,扫荡了几乎所有的东瀛外岛吗?
当时米帝几乎完全掌握了东瀛制空权,可以说只有不想炸的,没有炸不到的,这个优势不比45年后在美索不达米亚殴打傻大木小。
谁都知道鬼子是秋后蚂蚱蹦达不了几天,胜利是明摆的事,不需要怀疑——因此空一格大人就躺倒拭目以待了。
在这样巨大优势下,杜大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决策投弹,你觉得他丧心病狂?
其实道理很简单,死掉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既然敌人还在顽抗,就应该继续给予打击。
大轰炸是强大的战略攻击手段,不仅能直接打击敌人战争潜力,还能有效震慑敌人,明显缩短战争时间。
为什么不做呢?
同样道理,德累斯顿大轰炸发生在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而在半个月前,德棍的阿登反击战才最终失败,之后还有3个月仗要打,盟军哪有绝对把握说小胡子不能再垂死挣扎一回?
即使从反战角度说,迅速结束战争的手段也是好手段。
原子弹下无冤魂,德累斯顿亦然。

参考:
二战末期,英美空军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地毯式轰炸,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反而引来较大争议。
原因是: 第一,从德累斯顿军事价值本身来看。
当时苏联红军和英美联军已经分别从东西部杀入德国境内,德国法西斯处于两线夹击困境,军事资源损耗速率远远大于再生速率哪怕德累斯顿是有重要的兵工厂和化学工厂。
第二 从英美企
即使英美盟军想抢在苏联红军占领德累斯顿前面摧毁德累斯顿的军事供应链以防止苏联获得这些军事武器对英美不利,但这种想法同样比较简单,苏联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初期几个五年计划集中发展经济的实力老底支撑,在苏德战争末期又恢复了军事装备制造能力,摧毁不摧毁德累斯顿这样的城市对苏联影响不大。
第三,从英美空袭德累斯顿巨大的负总作来看。
它毁坏了易北河边充满历史文化财富的老城不少古建筑,更为严重的是,它造成了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大灾难:整个德累斯顿内城(15平方千米)被彻底摧毁(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以及依哈哥摄影工厂)。
全城共计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毁,11000座严重受损, 70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 伤亡人数三百万,大部分是无辜老百姓。

参考:
盟军曾多次大规模空袭徳累斯顿。
最后一次是1945年4月17日,由美第8航空队出动572架飞机,投弹1,647吨。
对这些毫无战略意义的城市大规模轰炸,实际上就是屠杀平民。
盟军目的是用不断的昼夜空袭来摧毁徳军斗志与德国人的不屈。

参考:
累克斯顿是德国兵工厂所在地(生产飞机用的钢珠),所有兵工厂所在地的城市都炸,累克斯顿只是其中之一。
轰炸地面兵工厂的直接效果是令德国的军需生产转入地底下,而在地底下生产规模毕竞很有限,这使德国的损失大于补及,所以德国军方43年就认为(看生产和损失数字)“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此其一;
其二,“战略轰炸”是美空军司令发明的,“催毁敌国人民的抵抗意志”是其目的。
二战时英国负责轰炸德国,美国负责轰炸日本,“把日本炸回石器时代”就是当时的口号。

参考:
德国人认为德累斯顿轰炸是屠杀,戈培尔说死了二十万人。
德国人到处屠杀别国百姓却不说自己是屠杀,霉帝学的很好。
军事价值就是直接消灭人口就削弱德国人抵抗意识,直接减少能够补充军队的基础。

参考:
该轰炸没有多大的军事价值。
不轰炸德国也会失败,重要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生产资料的供应。
德累斯顿大轰炸几天后,德国就恢复了其百分之七、八十的生产能力,德国的军火生产并没有因为轰炸而减少。
德国人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更加顽强的抵抗盟军。
德国的军火生产,只到生产地区被从地面占领,才逐渐减少。
战争是要消耗的,而并不只有德国人在消耗,德累斯顿大轰炸,是必然的消耗,你破坏别人的,别人也要破坏你的。
苏联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其军工生产,甚至直接就在战场上,坦克开出车间就开始战斗。

参考:
对此对国家的民生目标发动无差别轰炸也是削弱敌人战争潜力的一个手段,问这问题的人先去查查考文垂是不是战略目标再来提问。
战争中那有什么人道正义可讨论的输了就是国破家亡赢了就享受胜利果实。
盟国和轴心国谁有比谁好多少?
轴心国就不多说了盟军还不是让战俘人工趟雷,西伯利亚死了多少万战俘。


都这么矫情大卫族着几百万人找谁说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