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夫,因为他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又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因为汉武帝的皇后就是他的姐姐卫子夫。
如此说来,汉武帝怎么可能杀了卫青整个家族,再说卫青又没犯什么错误,而且立有赫赫战功,汉武帝也不能没理由乱杀人。
卫青出生卑贱,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家的女奴,父亲郑季以县吏给事身份给平阳侯曹寿办事,与卫媪私通生下卫青。
卫青长大后又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隶,后来经骑友公孙敖的引荐得以到章建起宫中当差。
公元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受宠入宫,皇后陈阿娇担心自己失宠,有意迁怒卫青,准备杀其泄愤,幸亏公孙敖出手相求,卫青逃过一劫。
汉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召见了卫青,出于保护封卫青为建章监,并随侍左右。
后来,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夫人,卫青也随之升为太中大夫。
河南之战,卫青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继马邑之谋之后,第一次出兵匈奴。
当时汉武帝派出了三路大军,分别是: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国出兵;
轻车骑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卫青拜车骑将军从上谷郡出兵。
结果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被匈奴斩杀7000多名骑兵,李广被匈奴人俘虏,后装死逃脱,只有卫青奇袭龙城,大获全胜,斩首和俘虏匈奴兵士七百余人,大大鼓舞了汉军的士气,武帝赐封其为关内侯。
(汉武帝剧照)此后,卫青战必胜、攻必克,先后率汉军主力与匈奴主力展开了河西、漠北等十多场战役,并且全部取胜。
最终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赐爵关内侯,并且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妻,后育有三子。
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
公元前106年,卫青去逝,武帝特许其陪葬茂陵,追谥号为“忠”。
那么,卫青死后,汉武帝有没有诛杀其全族呢?
其实并没有。
卫青有一个哥哥,两个兄弟,哥哥卫长平在卫青还没有被武帝派往攻打匈奴之前,就已经去世。
弟弟卫步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另一个兄弟卫广被武帝派往云南平定南越,立有功勋,但卒年不详。
卫青还有三个姐姐,分别是大姐卫孺(卫君孺)、二姐卫少儿、三姐卫子夫。
大姐嫁公孙贺为妻,后来儿子公孙敬声挪用军资获罪下狱,公孙贺为救儿子赎罪,替武帝捉拿游侠朱安世。
后来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蛊诅咒武帝的罪行。
最终公孙贺一家被灭族,卫青的大姐卫孺也曹诛连。
二姐卫少儿也是平阳公主的奴婢,先与霍中孺私通生下霍去病,后来霍中孺将卫少儿抛弃,卫少儿又与陈掌(陈平的曾孙)私通,最终嫁于陈掌为妻。
三姐卫子夫就是汉武帝的皇后,巫蛊之乱后被逼自杀。
(卫青与平阳公主剧)公孙贺被灭族的四个月后,汉武帝揭开了巫蛊之祸的序幕,最终被诛杀的有汉武帝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还有一位就是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
而卫青的其他两个儿子并未受牵连。
另外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英年早逝,另一个外甥霍光被武帝拜为托孤大臣,先后辅佐了汉昭帝,废立了昌邑王刘贺,拥立了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总结:卫青去世后,卫家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武帝晚年暴戾多疑,被一些小人蛊惑利用,尤其太子刘据被多方势力排挤、打压,最终含冤而死。
如果卫青健在,也许就不可能出现这么混乱的局面,尽管如此,卫家并没有被灭族,只不过是有点惨而已!感谢朋友们点赞、
汉武帝大胆破格提拔卫青为车骑将军,统军迎击匈奴,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的大幕缓缓拉开。
经多年浴血苦战,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率汉军西出定襄,波澜壮阔的漠北之战爆发,卫青深入大漠不毛之地,以少胜多,击溃匈奴主力,迫使部分匈奴人降汉内附,另一部分被迫踏上漫长而艰辛的西迁之路,彻底清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境的巨大威胁。
大将军卫青和其外甥、冠军侯霍去病开启了汉王朝对匈奴人的大反击,彰显了强汉的赫赫声威,让困扰了中原王朝近千年的匈奴闻风丧胆。
对于这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强悍作风,东汉校尉陈汤总结并发出一声震古烁今的的千年绝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即使到了东汉末期乃至兵戈扰攘的三国时,汉家对草原各游牧部族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其强大军事震慑力使 使这些劫掠成性的草原骁骑不敢轻举妄动,但汉武帝穷兵黩武之策也给这个强大帝国埋下了重重隐患, 史家对此亦颇有微词,所以史籍上也有“汉以强亡”之说。
汉武帝生逢其时。
他即位时,汉王朝经长期韬光养晦,正处于蓬勃上升期,前有“文景之治”为他打好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他铺好了继续发展之路。
因此,武帝上位后,整饬军伍, 起用年轻将领,消弭边患,开疆拓土,应当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好大喜功、耗尽国力、民力、穷兵黩武的另一面。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著称青史,但他精力健旺,寿命很长,在位长达五十多年,到了晚年,和这世上绝大多数垂垂老者一样,他也变得昏昧不明、疑神疑鬼,不可避免地“晚节不终” 了。
汉武帝执政晚期,常年不休的战争削弱了国家的实力,政局也开始动荡起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帝感觉到自己逐渐衰老,便开始效仿秦始皇千方百计的寻求不死仙药,还迷信鬼神,四处寻仙问道。
在太始和征和年间,他数次东巡,企
但神仙虚无缥缈,踪迹难寻,国家反而水、旱、涝、冰、虫灾不断,粮食歉收,流民四起,把痴迷方术的武帝弄得心烦意乱。
晚年的武帝体弱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几个木偶人用剑袭击他,吓醒后病倒,记忆力也随之衰减,他认为是有人故意下蛊诅咒他,于是便派近臣江充去调查,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随即爆发。
江充、杜周等酷吏四方构陷、八方株连,先是唆使人揭发丞相公孙贺及其子曾请巫婆在宗祠里祷告,诅咒武帝早死 ,并把偶人埋在通往甘泉宫的大道旁,武帝见奏大怒。
原来公孙贺的夫人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姐,其子公孙敬声一向行为不端,曾擅自挪用军饷1900万钱,被下狱等待治罪,恰好阳陵大侠朱安世与公孙贺有怨隙,乘机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压胜”之术诅咒武帝。
武帝见奏怒不可遏,竟不分青红皂白,下令逮捕了公孙贺一家。
负责审案的酷吏杜周最擅长罗织罪名,他先将武帝的亲女儿阳石公主扯进案中,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姊妹,诸邑公主是卫皇后所生,与卫后之弟大将军卫青的儿子卫伉是中表亲,彼时卫青已死,由卫伉承袭了父亲的一切爵禄,后因故被削夺,不免口出怨言。
就这样,杜周将这些人全部网罗进案,逮捕下狱。
后来,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杖毙惨死,卫青子卫伉被处决,另一子常平侯卫元也被处斩,武帝还下令将亲生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一齐诛戮。
后来,又有人告发太子刘据(卫后所生)在宫中用木人诅咒武帝早死,武帝异常恼怒,但毕竟是亲儿子,又是太子,于是按捺不发,暗中派江充去调查。
江充曾弹劾太子家人,得罪过太子,于是栽赃陷害太子刘据,诬他诅咒武帝,太子百口莫辩,于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被迫假传圣旨捕杀江充,又发兵攻占长乐宫门。
武帝听说太子举兵造反,勃然大怒,派丞相刘屈氂发兵镇压,抓捕太子,太子将狱中囚徒释放并武装起来,与刘屈氂军激战数日,最后太子兵败被杀,卫皇后闻讯也自杀了。
“巫蛊之祸”与太子造反案在第二年被查清是冤案,太子刘据得以平反昭雪。
后来,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也被指控用巫术诅咒武帝,刘屈氂被处死,李广利被迫投降匈奴。
“巫蛊之祸”中共有卫伉、卫元、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公孙贺父子、刘屈氂、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等显贵人物遇害,先后有数万人被牵连罹难。
大将军卫青的姐妹以及后人几乎被诛杀殆尽,这个曾显赫一时的外戚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事情平息后,汉武帝终于醒悟,为含冤负屈而死的太子平反,还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思子台”,寄托无尽的悔恨与哀思,但因“巫蛊”阴谋酿成的悲剧却让汉王朝的危机加重了。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迫于极度不利形势,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并承认自己一生所犯的种种错误,以挽回民心。
“巫蛊” 一案影响很大,是史上典型的“宫廷阴谋”案例:强势却年迈力衰的帝王、仁慈宽厚、深得人心的太子、年老色衰的皇后与其背后逐渐失势的外戚家族、嚣张跋扈却有恃无恐的得志小人......共同演绎了这出历史悲剧大戏。
其最终结果是:大量朝臣惨遭清洗,太子死后武帝其他的儿子争谋代立,安定成了泡影,新立的皇帝年幼或昏庸懦弱,朝政混乱,百姓苦无生路,曾经强盛的汉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插
虽然他一生谨小慎微,从不居功自傲,成功的安享晚年,平安谢世。
但是,他的家族依然难逃汉武帝的清洗。
只不过,这个家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汉武帝并没能诛杀他整个家族,此后又历经3个皇帝,直到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时代,才将这个最大的外戚集团彻底铲除。
这个外戚集团到底有多牛,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核心人物。
所谓“外戚”,就是皇后的娘家人,那么,首先卫家必须要有一
卫子夫,出身非常的低微,仅仅是平阳侯府的一名歌女,她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的一个女仆,与一名卫姓男子生下了三个女儿,分别是卫君儒,卫少儿,卫子夫,又与郑季私通生下卫青。
这三女一男,就构成了日后整个卫家外戚集团的基石。
有一天,汉武帝去霸上祭拜先祖,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了一趟姐姐平阳公主家中。
皇帝要来了,那自然是盛情接待。
在酒席中,汉武帝表现的闷闷不乐,这中间的心思,平阳公主是非常清楚的,汉武帝和自己的表妹陈阿娇结婚后多年都没有子嗣,平阳公主就决定给汉武帝送个美女,说不定能给皇帝生下儿女。
于是,平阳公主就让手下的歌女们盛装出席,一个个妖娆妩媚,可惜,汉武帝一个也看不上,等到卫子夫出来跳舞的时候,汉武帝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平阳公主也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人,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赶紧让卫子夫去伺候汉武帝更衣,就在更衣室里,俩人发生了关系。
汉武帝回宫后,平阳公主就把卫子夫给送进了皇宫。
也该着卫子夫发达,跟了汉武帝以后,连着生了三女一男,那个生不出孩子的陈阿娇也被汉武帝给废除了,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立卫子夫所生的儿子刘据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卫子夫的一步登天,是整个卫家外戚发达的开始。
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
卫青的生父叫郑季,有一次到平阳侯府去办事,认识了卫媪,俩人就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卫青。
卫媪就是平阳侯府的一个女仆,养不起那么多孩子,就把卫青给郑季送了回去,对于这样一个“野种”,郑家人自然是冷眼相待,稍微大一点后,卫青就开始出去放羊,日子过得非常苦,没办法,他又逃回了平阳侯府。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卫媪不舍得卫青再回去受苦,就在平阳侯府里给他谋了个差事,让他在府内给平阳公主牵马,有时候也要当平阳公主的“人肉上马石”。
此时,他的姐姐卫子夫,已经在皇宫内上演宫斗大戏。
因为自己接二连三的给汉武帝生下孩子,她成了皇后陈阿娇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为有汉武帝罩着,她们不能把卫子夫怎么样,于是,她们捡软柿子捏,找人把卫青给绑架了起来,以此来要挟卫子夫。
幸亏,卫青有一个好朋友叫公孙敖,带领1000士兵去过把卫青给救了下来。
汉武帝听说后怒了:“你不喜欢卫家,我偏要重用卫家”,他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并连续数日赏赐,多达千金。
公元前129年,匈奴兵犯上谷,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兵,同时,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
4路将领,唯独卫青大获全胜,俘虏匈奴700人。
这一战后,卫青被封为关内侯,从此平步青云,7次带兵出兵匈奴,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食邑17600户,成为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军事将领。
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她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女人,却有一个名震千古的好儿子霍去病。
和卫子夫一样,卫少儿从小也是在平阳侯府长大,在府内当个小丫鬟。
有一次,县里的一个小办事员霍仲孺奉命到平阳侯府里办事,俩人勾搭了上,有了一夜的鱼水之欢,没想到,就这一次爽快,就怀上了一个孩子,霍去病。
事儿办完了,霍仲孺也拍拍屁股走人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和卫少儿联系过。
他回到老家又娶妻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儿子,叫霍光。
请记住这
因为是私生子,卫少儿没办法在府内养活这个孩子,于是就让弟弟卫青代为抚养。
可能有相同的出身吧,卫青对这个小外甥格外的有感情,虽然是舅舅,但是和霍去病之间如同父子。
18岁,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出征匈奴,就大获全胜,俘虏了2280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高官,还有匈奴单于的爷爷,汉武帝亲自封他为“冠军侯”。
19岁,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再次带兵出征匈奴,杀死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歼灭其精锐,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全部被俘,共计俘虏8960人。
在回来的路上,霍去病第一次和自己的亲爸爸霍仲孺见了面,霍去病给他买了大量的田产和房产,但是却没有任何话说,生下自己19年都没有管过,让霍去病和他说什么?
不过,霍去病还是很仗义,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给带了回去,帮他谋了个官职。
此后,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每次都是大获全胜,从无败绩,也让汉武帝对他愈发的喜欢,汉武帝封他为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和卫青的地位相当,就这样,大汉天下的兵马,都在卫青,霍去病这一对甥舅手里掌握了。
不过,天妒英才,霍去病在最后一次出征匈奴的过程中,误饮了有毒的水,不幸身亡,年仅23岁,他是卫家外戚集团第一个去世的人。
卫君儒,卫子夫的姐姐,同样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女人,平阳侯府的丫鬟。
当年因为皇后陈阿娇绑架卫青未遂,汉武帝震怒,不但提拔了卫青,还把卫青的姐姐卫君儒嫁给了太仆公孙贺,俩人生下一个儿子叫公孙敬声。
就是这公孙父子俩,得罪了汉武帝,引火烧身,最终把整个卫家代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外戚专权,大汉朝不能承受之痛汉武帝是个强人,千古一帝,但是,他依然担心外戚专权,而且,卫家,也确实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不过,卫青太会做人,方方面面处理的滴水不漏,对上,他恭恭敬敬,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对他的赏赐,他第一反应就是谢绝。
对下,他体恤士兵,口碑极好,连诬陷的他的人都没有。
因此,汉武帝是抓不到卫青的任何把柄。
另外,卫青也很聪明,平阳公主先后两次死了丈夫,卫青及时的抓住机会,把平阳公主给娶了回去,给自己加了一层强有力的保护罩。
这样,汉武帝娶卫青的姐姐,卫青娶汉武帝的姐姐,双方互为姐夫和小舅子,亲上加亲,汉武帝怎么也得给姐姐几分面子。
不过,汉武帝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动不了卫青,他就拿卫青的儿子开刀。
卫青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
有一年,卫青打了胜仗,汉武帝非常高兴,一下子把卫青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了侯,这可是违反当年刘邦定下的“白马之盟”的,白马之盟,除了规定非刘姓不封王外,还有一条规定,那就是非有军功不得封侯。
当时卫青风头正盛,汉武帝是极力拉拢,卫青推辞了数次,汉武帝都不准,最后只能接受,当时三
公元前116年,卫伉因“矫制不害”的罪名,被免去了侯爵,所谓“矫制不害”,就是假传圣旨,但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属于未遂罪,所以,仅仅是免去了爵位。
卫青去世后,卫伉继承了“长平侯”的爵位,没过几天,就因“无符籍妄入宫”最被夺去了爵位,很明显,汉武帝就是在针对卫家。
卫不疑和卫登,两兄弟,是因为“坐酎金”罪,被免去了爵位,当时,俩人也仅仅12岁,尚未成年,可以说是啥事也不懂,这个爵位从天上来,又莫名其妙的飞走。
所谓“酎金”,就是供奉给皇帝的金子,纯度不够,不是99.99的,因此,被皇帝给治罪了。
卫青的三个儿子,在卫氏家族里都是小人物,汉武帝为什么要针对他们?
其实,这就是汉武帝的一种态度,要时刻打压外戚,不能让他们翘尾巴。
在外戚专权这方面,大汉朝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
当年刘邦建立大汉的时候,吕后家族是出了大力的,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长达15年。
她背弃刘邦定下的“白马之盟”,大肆分封吕氏家族为王,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当傀儡。
吕后去世后,开国老臣陈平和周勃展开“诛吕行动”,才彻底清除了吕家的势力,到了汉文帝时代,又出来一个窦皇后,虽然没有达到专权的地步,但是,她经历三朝,先后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对大汉朝的影响力还是很深的,汉武帝继位初年,推行的新政,很多都被这位祖奶奶给否决了。
因此,汉武帝虽然重用卫家,但是,也是时刻提防卫家,因为有卫青的存在,他敢有大的动作,直到卫青去世后,才被汉武帝抓住一个机会,对卫家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这次清洗,对于卫家,是毁灭式的打击。
巫蛊之祸,汉武帝对卫家集团的清洗卫青死后,整个卫家集团就剩下两个核心势力了。
在朝廷上,有公孙贺,此时已经升职为丞相,位列三公之一,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接替了他的太扑之职位。
从血缘关系上论,他算是汉武帝的姐夫。
在皇宫内。
有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此时卫子夫已经过了年轻貌美的年纪,容颜开始衰老,汉武帝已经移情到王夫人,钩弋夫人等年轻女子身上,不过,卫子夫依然是中宫之主。
公孙敬声这
为了营救自己的儿子,公孙贺是想尽了办法,恰好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阳陵大侠”朱世安,不知道干了什么事情,搞的汉武帝焦头烂额,居然亲自下令捉拿。
这个朱世安的身份,也是一个谜,他不仅能够让皇帝亲自下令捉拿,而且还引发了汉武帝时代影响力最大的“巫蛊之祸”,直接导致了卫家集团的覆灭,此人的背后,绝对有着一股不小的势力。
听说汉武帝捉拿朱世安,公孙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对汉武帝说:“皇上,如果臣能够捉到朱世安,可否一命换一命,饶了我的儿子”,汉武帝居然还真就同意了。
随后,公孙贺就发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网,终于把朱世安给捉拿归案。
朱世安进大牢了,公孙敬声出大牢了,在出去的时候,公孙敬声看了一眼朱世安,骄傲的扬起了头:“切,你个倒霉蛋,本少爷是谁啊,当今皇后的外甥,丞相的儿子,我能有那么容易死吗?
你就乖乖的在这里替我受死吧”。
朱世安也不生气,脸上甚至露出了笑容:“别得意,你马上就要倒霉了,不只是你,是你们整个卫家要倒霉了”。
公孙敬声怎么可能相信他,一个草寇大盗而已,不过是放放狠话而已,他能掀起什么大浪。
可惜,公孙敬声想错了,这个朱世安不但掀起了大浪,而且,这个大浪一下子把整个卫家的大船给打翻在历史的大海之中。
就在大牢之中,朱世安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上面揭发了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还用巫蛊之术,在汉武帝的必经之路放上小木人,诅咒汉武帝。
一个草寇,居然能直达天听,给汉武帝写信,你说背后没有高人布局,
汉武帝看到后震怒:“好啊,你们这是盼着我早死呢,我死了,是不是太子就可以继位了,你们卫家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于是,汉武帝下令,将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全部诛杀,可以说,是把卫家集团在朝廷上的势力一网打尽。
不过,还有两
为了彻查这件案子,汉武帝任命江充为“调查组长”。
江充这
他手段毒辣,心态不正,利用这个案件,冤枉了上万人,许多无辜百姓都被牵连。
江充凭借这汉武帝的宠信,曾经冲撞过太子,他担心汉武帝去世后,太子继位,就会向他报复,因此,他决定利用巫蛊一案,对太子进行栽赃陷害。
在搜查皇宫的的时候,他故意在太子宫中放入一个木偶小人。
太子担心江充这张嘴在汉武帝面前胡咧咧的,居然直接起兵造反了。
汉武帝派出左丞相刘屈氂率军进行平叛,双方在长安城内打了五天五夜,血流成河,最后太子刘据跑到湖县,本来隐匿在一户农户家中,但是听说有大军过来捉拿他,直接上吊自杀了。
卫子夫听说刘据死了,也在宫中上吊自杀了,毕竟,是她以皇后的名义调动兵马,支持刘据起兵的,她难逃其咎。
至此,卫家外戚集团被全部消灭,不过,仍然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尾巴,就是霍光,也许,在汉武帝眼中,没有把他列入卫家,总之,他成功的在政治风浪中活了下来,而且,还搞出了大动作。
巫蛊之案过去没多久,汉武帝就后悔了,也知道自己冤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在宫中建立了一个“思子宫”,算是自己对儿子的一点点忏悔。
太子死了,江山还要传承,谁当太子,又成了一个新问题。
但是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刘弗陵。
刘旦是个急性子,当即表示愿意“承担大任”,想当太子,汉武帝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削去了他的三个封邑,他就老实多了。
刘胥四个花花公子,吃喝玩乐没个正行,根本就不是太子的料。
那么,最有可能当太子的就是昌邑王刘髆和刘弗陵。
刘髆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当上太子,李广利和亲家刘屈氂一起积极运作,刘屈氂的夫人也没闲着,在家弄小人,诅咒汉武帝早死,结果被人告密。
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打仗,听说事情败露后,直接投降了匈奴,后来还是被人给暗杀了。
刘屈氂被汉武帝抓住,实行了腰斩。
这个刘屈氂,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刚刚接替公孙贺的丞相职位,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咔嚓了。
最终,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临终前,汉武帝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刘弗陵。
汉武帝去世,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霍光,即将开启卫氏家族的二次中兴,或许,也可是说是霍氏家族的崛起。
霍光辅政,卫家集团变身霍家集团和霍光一同辅政的,还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这三位大臣。
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生下一个女儿上官氏,上官桀想让这个孙女当刘弗陵的皇后,但是霍光不同意。
不过,最终上官桀走了盖长公主的路子,最终还是让上官氏当上了皇后,由此,霍光和上官桀产生了积怨。
为了能够除掉霍光,上官桀联合了桑弘羊,燕王刘旦,盖长公主,想刘弗陵举报霍光谋反,被刘弗陵批评了一顿。
不死心的他们又想搞政变,直接杀掉霍光。
事情败露后被霍光反杀。
上官桀和桑弘羊被整体灭族,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自杀。
从此以后,霍光就成了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人。
为了能够让上官氏尽快生下孩子,霍光禁止其他妃嫔接近刘弗陵,只和上官氏一
可能因为俩人都太小了吧,刘弗陵去世的时候只有21岁,上官皇后只有15岁,俩人还没掌握方法吧。
公元前74年,刘弗陵去世,因为他没有一个孩子,霍光决定拥立昌邑王刘贺当皇帝。
这个刘贺是刘髆的儿子,当年和刘弗陵竞争过皇位,他死后把爵位给了儿子刘贺。
老子没当上皇帝,终于轮到儿子当了,刘贺那个高兴啊,带着自己的手下人马就从封地奔长安去了。
到了长安,刘贺继承了皇位,但是却不去刘邦的高祖庙中祭拜,带去的手下也是一顿胡吃海塞,一副暴发户的样子,这引起了霍光的不满,仅仅27天,就把他给废掉了,史称汉废帝。
这个刘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昏侯”,2016年,他的墓在江西南昌被发现,因为他随后被封到了南昌,在那里去世的。
废了刘贺以后,霍光决定找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来当皇帝,方便他控制,于是他从民间找到了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
此时,刘病已完全是一个平民,没想到,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他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对霍光言听计从,甘心做个傀儡皇帝,就是汉宣帝。
霍光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刘病已的皇后,刘病已不同意,想立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广平为皇后,霍光表面同意了,暗地里却派人把许广平给害了。
刘病已明白,自己还不足以和霍光对抗,于是乖乖的接受了安排,娶霍成君为妻,并封她为皇后。
此时,霍光,已经成了标准的外戚,他的威望和势力甚至超过了卫青时代的卫家。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葬礼非常隆重,上官太后和汉宣帝亲自为他主持葬礼,按照皇帝的级别葬于茂陵墓。
随后,汉宣帝对霍氏家族展开了大清洗,霍家被满门抄斩,只有霍光的一个女婿金赏,因为主动揭发免于一死,皇后霍成君也被汉宣帝给废了。
不得不说,汉宣帝,是个男人,为自己的老婆报仇了。
至此,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卫氏家族集团,终于被完全铲除。
其实,无论是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还是汉宣帝清洗霍氏家族,本质上都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因为大汉朝的基因里,就带着“外戚专权”四个字。
这四个字,就是大汉朝的魔咒,始终也没能摆脱,最终,刘邦建立的大汉,还是毁在了外戚王莽的手中。
冥冥中,自有天数!
参考: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
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
如果一
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
(卫青剧照)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
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
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
“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
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
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
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
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
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
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
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
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
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
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
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
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
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
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
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
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
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
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
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
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
《汉书》上说,“卫氏悉灭”。
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
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
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参考: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卫青未死前,已开始受汉武帝冷落。
而卫氏家族兴衰与一
还要说明的是:汉武帝非昏君,虽有“巫蛊之祸”昏招,但也借此改变了汉朝立国后“外戚干政”的传统,对有汗马功劳的卫氏家族没有斩草除根,使卫氏家庭血脉得以延续。
1、卫青生前就开始受到冷落为什么会受冷落?
这与霍去病崛起关系密切。
二人原本为舅甥,卫青用兵持重稳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厉,汉武帝从内心来说更欣赏霍去病的用兵策略。
《汉书》对此有记载:“是岁元狩四年也。
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青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
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相逢。
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
食其赎为庶人。
青军入塞,凡斩首虏万九千级……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
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汉书》记载的这次战争发生在汉元狩四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步兵等总共10万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敌阵建功立业的“敢死队”都跟随了霍去病。
这次战争卫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广、孙贺、赵食其(yi ji)、曹襄等组成强大的“将军级团队”。
结果自然是匈奴大败,但单于逃脱,追击200多里没有追上,杀敌1.9万多人并获得匈奴积蓄的军粮等。
但这次战役中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获罪,原因是他们从东面进军却迷路,战役结束才与卫青汇合,李广因此自杀,赵食其被贬为平民。
霍去病带着同样多的军马,但手下没有副将,只任用李敢等作副将。
他率部追击2000多里兵锋直指匈奴左贤王军队,斩杀和俘虏敌人的功劳超过卫青。
此战卫青虽胜,但折损大将李广,赵食其被贬,追击200里就停步。
霍去病在没有副将情况下追击匈奴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军队兵锋相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两相对比,可见卫青用兵的保守、指挥的失当等问题。
对此汉武帝也有评价:“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是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带着俘获的敌兵,深入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转攻左大将双,缴获军旗战鼓。
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
抓获俘虏70443人,汉军伤亡仅十分之二(按领兵5万计算伤亡1万人)。
而且夺取敌人的军粮,行军极远而粮草供应不断。
此战后霍去病获得极大封赏,史载“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
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
”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赏很多。
卫青没有加封,手下官兵也没有受封。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
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此后,卫青权势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显贵。
卫青许多旧友和门客去投靠了霍去病,并得到官爵。
通过本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出汉武帝面对横空出世的天才将军霍去病宠爱有加,而卫青显然已受到冷落。
那么,仅是一场战争就可使对匈奴从无败绩、七战七胜的卫青被冷落吗?
问题自然没有这么简单!2、卫子夫在卫青死的10多年前就开始失宠卫氏一门的荣耀都跟卫子夫有关,她可谓汉武一朝中卫氏外戚的支柱。
原本是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歌女的卫子夫 ,因绝色美貌得到宠爱,并且因皇后陈氏(成语金屋藏娇中的女主角)无法生育,而卫子夫被“大幸”、“尊宠日隆”后生下三女一男,最终被册封为皇后。
卫子夫得宠直接促使卫氏家族的兴旺,卫青和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卫青还娶了汉武帝同胞姐姐平阳公主。
卫氏因卫子夫名闻天下,时人唱道:“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生儿子的别高兴太早,生女儿的不要生气,你要看到卫家因为一个女人而“霸天下”!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后。
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为汉武帝新宠,被盛宠15年的卫子夫由此失宠。
随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得到宠爱,卫子夫彻底被遗忘。
当然,史书中曾记载虽然卫子夫失宠,卫青和霍去病又早亡,卫子夫也一直受到汉武帝的信任。
不过,作为大汉皇帝,汉武帝并非不知道外戚的厉害。
在冷落卫子夫的同时,是不是也有意同时冷落卫青?
因此,我们不得不来说一说汉朝外戚的那些事。
3、汉武帝意
正是因为忌惮外戚的势头,刘邦曾立誓言:“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不是姓刘的不能称王,谁要是以自己有功为借口提出称王侯,天下人共诛之!刘邦把刘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为刘家看守天下。
但等刘邦一咽气,吕后就开始“上位”,临朝称制,行皇帝职权,追封已故的大哥为悼武王,二哥为赵昭王,随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为鲁王,封二哥的儿子为沛侯,封外甥为扶柳侯,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吕氏大有取代刘氏的势头。
等到了吕后咽气,吕氏外戚被灭后后,众臣议立新帝,都说外戚吕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辈,而刘邦嫔妃薄姬有仁心、良善,所以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尊刘恒生母薄姬为太后,史称薄太后。
虽然薄太后被后世称“母德慈仁”,没有太过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为侯,出任车骑( jì )将军。
在汉朝,车骑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与三公同列。
最重要的是,掌管着京师的卫军。
史书有一个关于薄昭之死的记载,从中可看出外戚的权威。
史载:汉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阻挠。
将军钟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贵斩杀。
薄昭把凯旋的钟毓抓捕起来,威逼对方认罪无果而斩于自家屋前。
汉文帝于是下旨处斩薄昭。
薄太后闻讯后找到儿子,痛斥皇帝无情无义……当然,最终薄昭没有逃脱处罚,自杀了事。
但由此看出,皇舅爷的威势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将军抓起来私下处斩。
外戚与汉朝的藕断丝连没有因吕后而消亡。
薄太后死后又出现一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女人——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
熟知汉武历史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位喜好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在汉武帝初登皇位时二人没少发生冲突。
史书曾记载如下:汉武帝推行新政,折腾了一年后,窦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二人均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全被免职,新政也被废除……这是多大的权威啊!以汉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变汉朝立国以来“外戚干政”传统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是汉武帝必然要解决的问题!4、“巫蛊之祸”最终成为导火索。
专权近半世纪的卫氏外戚,最终因“巫蛊之祸”而被拨除。
“巫蛊之祸”这根导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孙敬声。
公孙一家同属卫氏外戚集团,公孙敬声的父亲叫公孙贺、母亲叫卫孺,而卫孺是卫子夫的姐姐。
公孙敬声被人诬告与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天子”。
随后,公孙贺被抓,父子俩死于狱中。
史载,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再也没有母亲家的人在朝堂上为他撑腰了。
因为“巫蛊之祸”,涉案人员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处死,卫青长子卫伉连坐被杀。
卫不疑、卫登等被夺去王侯之位。
汉武帝宠臣江充则构陷太子,逼迫太子刘据起兵诛杀了江充等人,汉武帝则“发兵讨逆”,刘据兵败自杀。
在刘据“谋反”事件中,卫子夫曾把皇后玺绶给儿子助他起兵,此时汉武帝要卫子夫交回玺绶,卫子夫则自杀明志。
至此,卫氏外戚最大一棵树倒下,让汉武帝耿耿于怀的“外戚干政”烟消云散了。
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又远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无情,卫青长子卫伉虽然被杀,但卫伉的子孙、卫青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没有受牵连。
从汉宣帝开始,卫青后人被“皇帝诏命复家”,卫氏一族得以延续。
后人猜测除了汉武帝手下留情外,也与同属卫氏家族的霍氏有关。
《汉书》记载,“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明日,武帝崩。
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
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
”这就说明了:虽然卫氏淡出汉朝政坛,同属卫氏一门的霍氏尚在,而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汉武帝死前被指定为辅政大臣。
由此看来,汉武帝对霍氏的忠诚没有产生怀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卫氏,并为卫氏后人留下一条活路呢?
这也是许多学界所热衷研究的话题之一。
最后讲个插曲:这个霍光辅政汉昭帝后,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即皇帝位,但是仅27天就被举报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刘贺贬为平民,史称汉废帝。
随后,他同群臣商议迎来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史称汉宣帝。
霍光则效法殷商的伊尹,废立天子摄政天下,尽管被后人尊称为“伊霍”。
但其死后一族被满门抄斩,被牵连灭族的有千余人家。

参考:
其实卫青死后,在汉武帝晚年,汉武帝虽然杀了卫家的人,但也并没有诛杀了卫青整个家族。
在巫蛊事件中,卫青的长子卫伉被杀,但是卫青的次子卫不疑和幼子卫登却没有被杀的记载。
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在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中,他曾七战七捷,他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又为大汉开疆扩土。
卫青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其去世后,谥号为烈。
卫青在汉匈之间战争是做出很大贡献的,在当时的卫青,可谓是在大汉朝中仅居汉武帝一人之下的军政人物。
不过卫青虽然位高,虽然他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虽然他的姐姐是卫子夫是皇后,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飞扬跋扈,反而行事非常谨慎谦和。
卫青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士兵有恩,所以当时卫青受到爱戴,就汉武帝本身对卫青则很推崇。
同样因为卫青的存在,所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当时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因为卫青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在卫青在世时,根本没有人敢诬陷攻击太子刘据,也没有人能诬陷的了太子。
直到卫青后来去世多年后,卫青的威望和地位慢慢的消退,有人才开始诬陷攻击太子刘据,因为那时诬陷太子的人觉得太子已经失去了外家的支援。
在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事件,随着公孙贺家族的失势,从此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朝堂上再无外家的支援,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处境也变的更加危险。
同时汉武帝又宠信江充,江充和太子有隙,于是江充诬陷太子,从而最后导致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皆因此而死。
此次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卫青长子卫伉受牵连被诛杀,但卫青次子卫不疑和卫青幼子却没有受牵连的记录。
所以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青整个家族。
并且在后来的汉宣帝时,诏赐钱卫家五十万复家。
同时在后来的汉成帝和汉平帝时,卫青后人也有封赏。

参考:
因为他们触碰了汉武帝的底线。
原本卫青已经凭借自己的智谋,成功化解了其家族的危机,奈何卫氏后人无知,再次招惹到汉武帝,以至家族被汉武帝诛杀。
至于巫蛊之祸,那只不过是汉武帝除掉卫氏一族的借口罢了。
卫青,或者说其家族卫氏一族的发迹,源自一
然而和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卫子夫与汉武帝并非一见钟情,实际上她一开始不仅不受宠,甚至毫无存在感。
卫子夫与汉武帝的相识,纯属偶然。
一次,汉武帝出宫办事,返程的时候顺道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
这平阳公主是个有野心的女子,她在府上刻意培养了一批民间女子,希望汉武帝能看中一两个带回宫里,以此来讨好汉武帝。
奈何汉武帝的眼光比较高,这些女子他一个也没看上。
无奈之下,平阳公主只得让她们退下,又唤来府上的歌姬为汉武帝表演歌舞助兴,姐弟俩则吃饭聊天联络下感情。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汉武帝竟然对其中一个歌女产生了兴趣,将其给带回了宫中。
这个歌女便是卫子夫。
当然,汉武帝这么做,也可能是为了不让平阳公主失望。
因为卫子夫入宫后,汉武帝就再也没有想起她。
就这么过了一年多,卫子夫意识到这么下去不是个事情,于是积极想办法自救。
当时,汉武帝刚好在清查宫中老弱,打算给笔钱将她们送出宫。
卫子夫壮着胆子找到汉武帝,表示自己在宫中也没什么用处,请求也将她送出宫。
汉武帝这才想起当初一时冲动带回宫的这个女子,作为一个男人,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地道。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汉武帝不仅拒绝了卫子夫的要求,还于当晚宠幸了她。
事情就是这么巧,那一晚过后,卫子夫竟然就怀上了,这下子她在宫中的地位立刻不一样了。
这可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汉武帝为此欣喜不已。
汉武帝和卫子夫都高兴了,但是有
由于汉武帝是靠着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的帮助,才得以当上太子,最终继承皇位的,因此汉武帝对陈阿娇非常宽容,这也导致了陈阿娇在后宫飞扬跋扈惯了。
陈阿胶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能怀上孩子,此时卫子夫反而先怀上了,她自然嫉恨卫子夫,想要报复她。
奈何卫子夫身边尽是汉武帝的人,陈阿娇找不到机会下手,只得退而求其次,对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下手。
当时卫青在建章宫当差,陈阿娇派人将他抓起来,想要加害于他。
好在卫青的同僚公孙敖及时发现,带着一帮兄弟将卫青给救了下来,一代名将才免于陨落。
此事为汉武帝敲响了警钟,他发现陈阿胶越来越胆大妄为了,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如果放任她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发展出一股外戚势力,直接威胁到皇权。
外戚干政一直是汉武帝最担心的事情,毕竟外戚干政这种事,他父亲汉景帝和他自己都深有体会。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扶持窦氏外戚干政,其中窦婴甚至坐到位极人臣的位置。
而到了汉武帝登基,不仅窦太后还在,他头上还多了个王太后,王太后也扶植起王氏外戚。
于是,在汉武帝继位初期,他大权旁落,根本没法一展抱负。
因此,汉武帝一生都在提防外戚势力做大,一旦外戚势力发展起来,必定会遭到汉武帝无情地打压。
当时汉武帝的实力不足,不能直接对陈阿娇出手,于是他决定扶持卫青、卫子夫。
反正因为卫青被抓一事,卫青已经和陈阿娇结仇了。
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好了,到时候他这个皇帝负责拉偏架就行了。
此后,汉武帝才开始对卫子夫大加宠信。
当然这里面除了皇帝权术,自然还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有关。
至于卫青,汉武帝直接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当差,一边言传身教,教他为官、治国之道,一边将其当做自己的心腹培养。
这个过程长达10年,汉武帝可谓是在卫青身上花费了大量心血。
10年之后,卫青已经能够在朝堂上与百官辩论国事而不落下风了。
要知道,这个阶段,卫青未立寸功,他的升官完全是靠汉武帝的破格提拔。
而和卫青一起得到重用的,还有卫子夫的一帮亲戚、家人,只不过这些人的才能都远不如卫青。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汉武帝借助卫氏一族的力量,彻底除掉了陈阿娇。
将她废后,改立卫子夫为皇后。
到这里为止,一切都还在汉武帝的预料中。
然而此后事情的发展就完全脱离了他的预料,因为这卫青实在是太优秀了。
当时,汉朝和匈奴虽然通过和亲结为亲家,但是双方经常有摩擦,这些摩擦基本都是匈奴单方面挑起的。
汉武帝乃一代雄主,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至少也要帮匈奴人好好搬个家,比如搬到欧洲去就是个不错的主意。
当汉武帝掌握国内大权后,便开始积极谋划对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30年,匈奴兵犯上谷郡,汉武帝派名将李广率领卫青、公孙敖等人一同出兵迎战匈奴。
结果几路大军皆无功而返,唯独卫青大胜而归,他甚至还摧毁了匈奴人的祭天圣地龙城,史称龙城之战。
龙城之战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汉朝第一次大败匈奴人,此前汉朝面对匈奴人都是一味防守,这使得汉军面对匈奴铁骑的时候,特别不自信。
正是卫青一战打出了大汉的勇猛无惧,彻底消除了汉军对于匈奴人的畏惧,这才有了后来汉朝的连番胜仗。
此后卫青多次率领汉军出击匈奴,每次都斩获颇丰。
使得匈奴人的活动范围逐渐被蚕食,到了后来,匈奴人再也不敢劫掠汉朝,反而要时刻担心汉朝大军哪天就出现在自己家门口。
而卫青也因为其立下的不世之功,不断加官进爵。
到了公元前124年,卫青已经官拜大将军,食邑6000户(汉书说有8700户),其地位已经凌驾于三公之上,汉朝的所有将帅都要受其节制,是真正的位极人臣。
与此同时,卫氏一族也水涨船高,很多人都因功受赏,成为朝中高官,此时的卫氏一族已经发展成一股不容小视的势力了。
而这就触犯到了汉武帝的底线,要不是汉武帝还要用卫青对付匈奴,可能已经开始对卫氏一族开刀了。
不过当时卫青手握兵权,汉武帝虽然信任他,但是也要考虑遏制其发展。
这便是霍去病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
霍去病之所以能得到重用,一方面是他真的很有打仗的天赋,另一方面则是汉武帝需要用他来遏制、甚至取代卫青。
此后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很少再派卫青出征,转而派霍去病率军征讨匈奴。
到了最后,汉武帝特意下旨,让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官阶、地位相当,而当时担任骠骑将军的正是霍去病。
汉武帝用霍去病来制约卫青的意
而卫青不愧是在汉武帝身边呆了10年的人,对于汉武帝的所思所想,他就有所料。
他明白卫氏一族触碰了汉武帝的底线,迟早要被诛灭的,为了尽量避免祸端,他开始寻找机会。
而卫青等到的机会便是漠北之战。
当初,汉武帝谋划发动漠北之战,意
以便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
当时,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大军,从不同方向出击匈奴。
霍去病那边一如既往地发动“霍氏闪电战”,翻山越河突袭匈奴的大后方,大败匈奴左贤王部,匈奴左贤王只率领少数亲兵逃掉了。
而卫青那边则与匈奴单于主力接战,原本卫青可以全歼匈奴单于主力,并且抓住匈奴单于的,但是却因为负责绕后的李广迷路了,这才放跑了匈奴单于。
李广因为此事羞愧自刎。
现在看来,匈奴单于之所以能逃掉,应该是卫青有意为之,特意放水。
最好的证据就是,卫青派李广绕后,却没有给他一个向导。
在茫茫大漠中,没有向导,那么迷路是必然的。
汉朝这次出兵可谓是准备极其充分,不可能没有准备向导。
霍去病能够抄匈奴人的大后方,就是因为有向导。
卫青军中自然有不少向导。
然而他却没有派给李广向导,这不合理。
卫青领军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依然这么做了。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故意放跑匈奴单于的。
他这么做,是为自己,也是为卫氏一族的未来考虑。
首先,他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一旦大胜而归,汉武帝该怎么封赏?
总不能让他来当皇帝吧?
那么很可能封他做异姓诸侯王。
在汉朝异姓诸侯王乃高危职业,无论谁做异姓诸侯王,明摆了是活腻了。
没看到当初刘邦是怎么一个个除掉众异姓诸侯王的吗?
只要卫青当上这异姓诸侯王,那么汉武帝立刻会出手,到时候卫青及其家族都要被诛。
而放走了匈奴单于,则意味着他的功劳不算圆满,汉武帝可以以此为由削减对他的封赏。
除此之外,只要匈奴单于在世一天,匈奴就有可能卷土重来,汉武帝必须继续用卫青、霍去病,乃至卫氏族人(他们不少人都参与了征讨匈奴的战斗)。
这样就避免了飞鸟尽弹弓藏的情况发生。
事情后来的发展果然如卫青所料。
他班师回朝后,汉武帝只是增加其食邑,再就是将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许配给卫青,使得两家亲上加亲。
然而卫青明白,自己和家族的危机并未过去,因此他极尽低调,不给他人留一点口实。
因此,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李广之死,迁怒于卫青(在当时的人看来,卫青无罪),然而卫青却不作反击,就这么被李敢揍了一顿。
倒是卫青的侄子霍去病看不下去了,趁着游猎,将李敢给射杀了。
汉武帝因为还要借助卫青和卫氏一族对付匈奴,因此一直容忍这卫氏一族在朝中弄权。
但是随着霍去病、卫青相继去世,汉武帝开始有所行动了。
当时,卫青的三个儿子都有爵位。
其长子卫伉继承了卫青的爵位,而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卫登则因为卫青的关系被汉武帝封侯。
然而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开始对他们三人进行清算。
首先是卫伉,他因为没有带信物擅自入宫,被免去爵位。
问题是,他又不是要谋反,没事干嘛反这种低级错误?
即使他真的没带信物,大不了不进宫就好了,这明显是欲加之罪。
然后是卫不疑和卫登,当时一些列侯不服管束,于是汉武帝制造了酎金案,来好好整一整这些列侯。
所谓酎金,就是列侯向朝廷进贡,用于祭祀的金子。
汉武帝以部分列侯进献的酎金品质不足为由,将一群列侯的爵位夺去,这其中就包括卫不疑和卫登。
当时卫青已经不在了,他们两个哪里敢和汉武帝对着干?
很显然汉武帝就是找个借口,顺便整垮他们。
就这样,在卫青去世后,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将军府就此迅速没落了。
至于霍去病,去世的时间比卫青更早,且没有后人。
失去了他们二人,卫氏一族对于汉武帝的威胁大幅减少,加上匈奴问题还未解决,汉武帝终究还是放过了卫氏其他族人。
如果卫氏一族一直安分守己,低调做人,倒也能得个善终。
可惜,卫子夫是皇后,他的儿子刘据是太子。
正所谓树大招风,太子刘据为人仁厚,其政见与汉武帝背道而驰。
因此一大群反对汉武帝的大臣,都聚集到了太子身边。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赵武灵王的例子还历历在目,汉武帝明显感受到了皇权受到威胁。
加上那些支持太子刘据的大臣里,就有不少是卫氏族人,此时这事的性质已经演变成外戚干政了,这可是汉武帝绝不允许发生的事。
为此,汉武帝安排了一出好戏,来除掉卫氏一族乃至太子刘据。
这便是巫蛊之祸。
都说汉武帝是被蒙蔽,才制造了巫蛊之祸,然而其中的很多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
这事怎么看都是汉武帝一手安排的。
事情的起因是汉武帝在宫中看到一个男子持剑行走,从此人的衣着来看,并非宫中人士。
擅闯禁宫乃是死罪,于是汉武帝四处张榜通缉此人,后确认此人乃阳陵大侠朱世安。
丞相公孙贺向汉武帝请求亲自捉拿此人,当时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贪墨北军军费1900万钱,被下狱,公孙贺希望凭借此功为儿子赎罪。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公孙贺乃皇后卫子夫的姐夫,是当时卫氏一族在朝中官位最高的人。
公孙贺没费多大力气,便抓到了朱世安。
朱世安不仅不害怕,反而还大笑道:卫氏一族要遭殃了。
对此,公孙贺自然不信。
结果,朱世安在狱中上奏,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染,还在汉武帝出宫的必经之路上使用巫蛊诅咒汉武帝。
于是,公孙贺被下狱,经查证,朱世安所说属实。
汉武帝下旨,将公孙贺满门抄斩,连同将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子夫的女儿)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一起处死。
这其中可疑之处太多了。
首先,朱世安都被下狱了,他是如何告到汉武帝那里去的?
一个死囚哪里来了这么大的权利?
其次,汉武帝将公孙贺先下狱,再查证,这顺序不对。
正常情况下,应该先查证再定罪才对,尤其是对于丞相这种朝中高官,更是要慎重。
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汉武帝知道那些证据一定存在一样。
再次,明明是公孙贺抓了朱世安,怎么到了最后,抓人的被处死,而被抓的反而没事了?
最后,即使公孙贺和公孙敬声应当处死,那么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已经卫伉又为何被处死?
他们和这事应该没关系才对。
想通了这些,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汉武帝刻意安排的,就是为了把这群人一网打尽。
自此以后,卫氏一族在朝中的主要势力被连根拔除,剩下的都是些成不了气候的小官罢了。
然而这还没完,汉武帝还想对付太子刘据。
于是他放任酷吏江充去彻查巫蛊之事,看还有那些人想要害朕。
这江充所代表的酷吏,与太子刘据水火不容,他们担心仁厚的刘据继位,自己将会失去现有的权势。
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扳倒太子刘据。
汉武帝给了江充最大的权限去彻查巫蛊之事,江充自然想通过此事打击刘据。
最后,他查来查去,查到了宫中。
按照江充的说法,太子宫里查出的巫蛊最多。
这下把刘据吓到了,加上汉武帝此时跑去长安城外的甘泉宫养病,期间谁也不见。
刘据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认为汉武帝很可能不在了,有人想要联合江充效仿秦二世发动“沙丘之谋”。
于是,他觉得先下手为强,假传圣旨,起兵诛杀了江充,并要求百官听从他的号令。
至此,汉武帝才发现事情玩脱了,太子再仁厚,那也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没孬种。
不得已,汉武帝只得露面,调集军队平叛。
既然汉武帝露面了,那么所有人都知道该听谁的了,很快叛乱被平息,太子刘据出逃。
朝廷发文四处通缉他。
期间,汉武帝多次表现出悔意,说太子是无辜的,都怪江充,但是不管他怎么说,反正他是没有下旨赦免太子。
很显然,这些都是做做样子罢了,汉武帝是死了心要除掉刘据。
最终,刘据无处可逃,选择了自缢。
而抓住他的人都受到了封赏。
至于卫子夫,在刘据起兵的时候,她将象征皇后权力的玺绶借给了刘据,以此来调动军队。
巫蛊之祸平息后,她自知难以善终,于是选择以死明志。
至此,整个卫氏外戚势力彻底被摧毁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一生执着于权力。
对于外戚势力他一直很提防。
一旦外戚势力发展过猛,威胁到皇权,他自然不会手软,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
卫青在世的时候,汉武帝还要借助卫青和卫氏族人去对付匈奴,因此才没有做绝。
当巫蛊之祸发生的时候,外戚势力已经成了其皇权最大的威胁,必须全力铲除。
事实上,巫蛊之祸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避免重蹈卫氏的覆辙,他直接将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给赐死了。
汉武帝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最是无情帝皇家”,有时候身在皇家并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
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
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
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却转瞬间灰飞烟灭。
这是怎么回事呢?
裂痕卫家的荣光,是从卫子夫受宠开始的。
卫家的失势,也是从卫子夫失宠开始的。
卫子夫年岁大色衰后,开始失去了武帝的宠爱。
而太子刘据,也令武帝不太喜欢。
刘据的性格仁慈敦厚,反对武帝穷兵黩武,任用酷吏,父子之间常有隔阂。
当年,武帝自己能够成为继承人,也是因为先皇景帝不再宠幸栗姬,不喜欢太子刘荣。
因此,卫子夫、刘据都心中不安。
此时的武帝头脑还很清醒,他托卫青转告:我不去打匈奴,天下就不得安宁,但如果后世也像我一样天天打仗,那就是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太子仁厚是好事,能使天下安宁,没有谁比太子更适合作接班人了。
听说他们以为我不爱他们了?
没有的事嘛!请你转告!话说得很漂亮,但却难以掩盖一个尴尬的事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
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还非要卫青在中间转达!那么···如果卫青走了,谁来架起彼此之间的沟通呢?
卫子夫母子听说此言,急忙向武帝深刻反省,请求宽恕。
夫妻、父子之间的亲情已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冷冰冰的君臣关系。
定时炸弹一开始,裂痕尚不足以致命。
然而,随着时间的退役,裂痕不但扩大了,裂痕中间还安装上了炸弹!武帝外出期间,太子刘据代为处理政务。
刘据处理政务的风格一如既往的敦厚仁德,他对许多诉讼认真审查,减免罪刑。
这些行为虽然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却引起了当权官员的不满。
卫子夫经验老道,知道这样得罪人不行,多次劝刘据要顺从武帝的风格,不应自作主张。
事情传到武帝处后,武帝赞许太子的做法,并作鼓励。
此后,武帝外出期间,基本上放手让刘据处理事务,回来后基本上完全批准太子的意见。
要知道,武帝晚年,喜用酷吏,当权大臣多为酷吏,这些人对太子“刑宽”十分不满,也认识到:一旦太子继位,他们都得不到重用!只不过,卫青在时,这些人只能先忍着。
酷吏们只是勾结在一起,在武帝面前旁敲侧击,唧唧歪歪,还不敢太过分。
但是,前106年,卫青去世了。
对太子不满的酷吏,觊觎太子之位的诸子,纷纷行动起来。
埋伏已久的炸弹,即将引爆。
天真的太子很快,就有人对皇后、太子发起了直接攻势。
武帝晚年与皇后、太子疏远,常常见不到面,有人借机挑拨关系。
太子拜见母后,时间稍微常了一点,苏文就报告:太子和宫女乱搞关系!武帝后来得知实情后,对苏文十分不满,但依然信用。
后来,苏文等人一直侦察太子,一抓到把柄就去汇报,皇后恨之入骨,要刘据报告武帝,除掉此三人,但刘据不愿意:只要我没有过错,何必怕他们?
父皇也是聪明人,不会听信谗言,不必害怕!后来,武帝有次得病了,派人去召唤太子,使者回来表示:太子面有喜色!太子来后,武帝仔细观察、询问,得知实情后,处决了使者。
这次是武帝英明,直接排雷了,下次呢?
太子刘据低估了阴谋的恐怖!错误的信号武帝聪明,但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武帝宠幸的赵婕妤生了个儿子,武帝非常高兴,他将钩弋宫的宫门改名为“尧母门”。
钩弋夫人是“尧母”,那他的儿子就是“尧”了?
武帝如此作,可能只是晚年得子,一时高兴,但却给所有人传达出了一个错误信号:要易储了!武帝此举,吹响了所有反太子势力向皇后、太子进攻的号角!而这一次进攻的规模、组织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第一场“团灭”卫青、霍去病之后,卫家在朝重臣只剩下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目无法纪,犯了事,被收监。
公孙贺找到武帝:我去把朱世安抓来,请求以此功替儿子赎罪。
武帝答应后,公孙贺逮捕了朱世安。
之所以抓朱世安可以赎罪,是因为朱世安不好惹。
果然,朱世安不好惹,他点出: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并在驰道埋木偶,诅咒武帝。
汉武帝派人去查,坐实了公孙贺的罪名。
结果,公孙贺及妻子卫君孺(卫子夫姐姐)、诸邑公主(卫子夫与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也可能是卫子夫女儿,但有争议)、长平侯卫伉(卫青的儿子)全部被诛!这是外戚卫家遭遇的一次沉重打击。
除了皇后、太子外,卫家的力量全部遭到了摧毁性打击。
尤其是公孙贺被灭,导致卫家失去了在朝的所有当权人物,在朝中的实力大减。
这件事情,事实上是反太子一派的联合行动。
朱世安是豪侠,虽然消息灵通,但不太可能了解到皇族私情,更不可能知道公孙埋巫蛊,埋在哪里。
事实上,后来,提出平反田千秋告诉武帝:这次案件,根本没有审到任何跟巫蛊有关的证据!看来,这是朝中反太子系的人物,与朱世安串联到一起,对太子、皇后发起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打击!第二场“团灭”在准备妥当后,政敌们对太子发起了最后一击。
当时,江充得宠。
江充曾得罪过太子,深知太子登基他必死无疑,因此,处心积虑,不惜铤而走险,也要除掉太子。
正好,汉武帝作噩梦,认为自己遭到诅咒,令江充去查。
江充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巫蛊之祸”。
江充和女巫,从民间查起,陷害人民,诛杀达到了数万人!随即,江充表示:皇宫之中也有“蛊”,要查!武帝遂令韩说、苏文等人,配合江充一起去查!前面说到,苏文等人也是仇视太子的!这些人很快就“找到”了太子诅咒武帝的证据。
太子急忙求教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认为:公孙贺、两位公主都因“巫蛊”而被处决,现在有人栽赃你,但这种事情根本解释不清楚呀!何况,皇帝现在找不到人,不知是死是活,难道你要像扶苏一样不明不白被抓走杀害吗?
在太子少傅的建议下,太子矫诏,杀掉了韩说,太子亲手斩杀江充,并烧死了所有女巫。
随即,太子派人“持节”征调一些部队,并打开武库,发放武器。
武帝听闻此事,认为太子应该是出于害怕和对江充的愤怒才做出这些事情,便派人去召太子前来。
然而,使者进都没进长安,直接回到汇报:太子已经造反了!要杀我!武帝下招,下令平叛。
太子的军队不能抵挡,太子逃亡。
皇后卫子夫无法自辩,自杀。
最后,太子自杀,两个皇孙遇害。
曾经辉煌的卫家,灰飞烟灭了。
后续这次事变中,卫子夫的子孙及家属、仆人全部遇害!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幸免遇难,被扣在官狱中。
幸亏一个叫丙吉的人悉心保护,才使他活了下来。
这个小孩子叫刘洵,后来还是成了皇帝,也就是汉宣帝。
卫家的曾外孙,到最后还是做了皇帝,算是天道轮回吧。
天底下没有比作皇帝的亲戚更美的事情了。
由于卫子夫得宠,使卫青、霍去病获得了难得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一展雄才,建功立业,为国家立下大功。
然而,天底下也没有比作皇帝的亲戚更危险的事情了。
他们的家族,随时可能会卷入防不胜防的宫廷斗争。
太子、皇后相信自己的清白,武帝的英明,可以不畏惧阴谋诡计。
然而,阴谋如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即便你扛住了无数波,只要有一波没有顶住,就会粉身碎骨!对历史做出重大功绩的卫家,就这样在阴谋的一波一波的浪潮中粉身碎骨了。

参考:
卫青死后,汉武帝的确“诛杀”了几乎整个卫家,这件事情让当朝人和后世人震惊无比,此事还有一个著名的名字,是为“巫蛊之祸”。
说起卫青,可以说他是古代历史上的“逆袭”第一人。
之所以能被称为“第一人”,是因为卫青除了遇到了贵人以外,自己自身也有着超群的强大实力,最后以“战神”之资在大汉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让大汉在和匈奴对峙多年的守势中,扭转败局。
汉武帝时期的卫家,从一个平阳府的“歌女”,还有一个平阳府的“马奴”一步步发展成强大的“外戚势力”,这可以说是汉代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真正要算起来,最早带领卫家走向巅峰的,并不是那个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卫青,而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
卫家的崛起,和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相遇”有关。
当年年轻的汉武帝途径姐姐平阳公主的府中做客,平阳公主知道自己的弟弟正苦恼于“没有儿子”这件事情,于是引荐了自己府上美丽的歌女卫子夫给汉武帝。
就是这场“不经意”的结合,直接改变了大汉朝的历史。
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之后,事事遵守本分,为人温柔和善,十分讨得汉武帝喜爱。
在不久之后,卫子夫“怀上”了汉武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子刘据。
因为汉武帝的原配陈皇后一直都是不孕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废掉了皇后陈阿娇,立了卫子夫为皇后。
立卫子夫为皇后此事,卫青还差点因此被“牵连”,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因为卫子夫的“横插一脚”而迁怒于卫青,最后卫青被人作保才幸免于难。
而在卫子夫越加被汉武帝钟意的时候,卫青被汉武帝安排进了皇宫任职,这本是汉武帝的“无心之举”,但却造就了一段大汉神话。
在进入皇宫后,卫青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近臣,卫青获得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一方面学习文化,一方面也学习“骑射”以及兵法,卫青进步得很快,汉武帝一开始本来想着“关照”卫青以表示对卫子夫的宠爱,但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卫青竟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人才。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深知十年磨剑,利在一时,他这一年决定让卫青“实战”,卫青已经跟在汉武帝身边学习了十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
于是汉武帝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征伐匈奴,这一次战争兵分四路,最后竟然只有卫青大胜而归,一时之间,黑马卫青成为大汉神话。
这一战便是著名的“龙城之战”,卫青直捣匈奴的圣地龙城,将多年以来汉匈之间的平衡守势打破。
此战之后,卫青一路高歌。
在多场战役中,卫青数次沉重打击匈奴的实力,匈奴被迫一步步北上。
在数十年前,匈奴制造的“白登之围”让汉高祖刘邦无奈和亲,在数十年后,卫青得以改变这种屈辱的现状。
因为卫青的付出,卫家的地位扶摇直上,卫青一度“一门四侯”,而且除了卫青的崛起以外,卫家阵营又迎来一个更加重量级的人物: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外甥,因为卫子夫的缘故,霍去病被汉武帝当成“半个儿子”,早早带在身边培养。
和卫青的轨迹一样,霍去病学习文化、兵法、骑射,而霍去病的成长更是出乎汉武帝意料,短短的几年时间,少年霍去病竟成为了不亚于卫青的“战神”。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首战告捷,大汉看到了一个新的战神的崛起,也看到卫家这一个庞然大物对朝堂的覆盖。
再之后的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决战中,卫青和霍去病逆境北上,将匈奴彻底重创,赶出了漠南,而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大开祭坛祭天,让匈奴尊严扫地,这一战归来后,霍去病和卫青共同成为了大汉的最高军事首领。
按照常理来说,如日中天的卫家在大汉的地位已经奠定了,上有汉武帝相敬如宾的皇后卫子夫,再有大臣卫青、霍去病、公孙贺等重要国柱,卫家无论如何都不会溃败。
但一切就是那么荒唐,在卫青去世不久后,卫家崩塌了,皇后卫子夫自尽而死,太子刘据也是自尽而死,偌大个卫家被打击得支离破碎,仅剩下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耐心隐忍发展。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忽然去世,卫家的实力大打折扣,再到公元前106年,卫青也去世了,卫家的两个“守护神”正式结束了对大汉朝的庇佑。
而这个时候,汉武帝的其他妃子也为他生下了许多儿子,有的人看着卫家势力衰弱,于是对“太子之位”有所想法,接下来便酿造成了一场巨大的悲剧。
当时的太子刘据,严格来说也是“卫家”势力的一部分,想要获得太子之位,就必须要解决掉卫家。
于是公孙贺成为了突破点,从公孙贺“巫蛊”事件中,一系列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好像是一张巨大的阴谋网笼罩着大汉朝,晚年的汉武帝身体不好,相信了“巫蛊”之说,而这把“巫蛊”之火,竟然点到了东宫太子刘据的身上。
当时汉武帝对“长生之术”深信不疑,又相信了一个道士“江充”,而这个江充十分大胆,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直接指出,巫蛊的源头或许就是在太子的身上,汉武帝的身体不好,可能就是因为太子的“诅咒”。
最可怕的是,汉武帝信了,默认了对太子的搜查。
这本来就是一场污蔑,果不其然,太子东宫里果真搜出了用以“诅咒”的人偶,刘据知道这就是一场阴谋,他必须想办法应对和反抗。
可是刘据也太过冲动,首先杀了江充,导致这件事显得不明不白,而后来汉武帝的使者更是“乱上加乱”,给汉武帝汇报太子“造反”,汉武帝又惊又怒,派兵镇压太子造反。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整个事件都极其的“诡异”,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汉武帝和刘据父子“反目”,更是把卫家势力推向深渊。
因为无法联系到在长安城外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刘据只好向母后卫子夫借兵用以抵抗“平叛军”,或许卫子夫深知此时中了他人圈套,却已经无法避免,于是将自己的卫队和武器都给了刘据,刘据占据长安城对抗汉武帝的平叛军,但最后刘据还是失败了,兵败而逃。
这件事之后,汉武帝很愤怒地拿走了卫子夫的“皇后”玉玺,卫子夫对此没有解释,而是潇洒地“自杀”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在知道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恍然大悟,他才明白自己掉入了别人的圈套中。
这一整件事情,其实就是有心人对卫家,对太子刘据的毁灭性打击。
可是悲剧已经酿造,汉武帝此前已经杀了很多卫家之人,其中就包括了卫青的长子卫伉,这都不算残忍的,因为汉武帝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有放过,一一处死,理由就是因为猜忌。
可惜汉武帝的醒悟,并不意味着悲剧就能停止,当卫子夫自杀后,卫家已经宣告破灭,太子刘据是卫家最后的一个亲近人物,可依旧被追兵包围,还没等汉武帝的“赦免”旨意下达,刘据就已经自杀了。
这一场“巫蛊之祸”,让汉武帝几乎“家破人亡”,罪魁祸首可以说是他自己,但也可以说是更多背后的利益集团在操纵着。
在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对和此事有关系的人进行了一场清洗,可谓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也是在这场的余波中,卫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卫青去世后的短短时间内,曾经的卫家如大厦崩塌。
关于“巫蛊之祸”的发生,根本原因就是卫家太过强大,触犯了众多人的利益,甚至都包括了汉武帝。
卫青和霍去病固然是大汉战神,可是威望太高,再加上卫子夫的存在,卫家外戚问题十分严重,虽然卫子夫不是吕雉,但若是协调不好,卫家难免会成为吕家。
后世甚至有人猜测,巫蛊之祸乃是汉武帝的“自导自演”,汉武帝已经有了备用的子嗣,他敢于大胆地扫荡外戚后患,其中就包括了自己深爱多年的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但这个说法也只是帝王心术的推理罢了,没有实际证据足以证明。
但说到底,卫家的末路,就是强大帝国之下,互相猜忌的悲哀。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参考:
这事其实跟卫青关系不大。
甚至卫青都是因为这

也借此机会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由歌女一路逆袭到皇后的传奇人物。
1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
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
汉武帝建元二年春三月,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刘彻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
回宫时顺路去 平阳侯在京府邸看望当时嫁给平阳侯曹时的大姐平阳公主。
武帝与陈皇后结婚已有数年,却依然没有子嗣。
平阳公主便效仿窦太主,择良家女子欲以进献天子。
恰逢武帝霸上祓禊归来小憩侯府,平阳公主便将先前物色好留在家中的十几个女孩精心装扮,并令她们拜见武帝,然而武帝却并不满意。
于是平阳公主命十余人退下,摆上酒菜开筵。
这时,侯府的歌女上堂献唱,卫子夫亦在其中。
武帝望去众人,一眼便看中了卫子夫。
继而,武帝起身更衣,卫子夫则随去侍候,并在尚衣的轩车中得到初幸。
武帝回到筵席后非常高兴,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金。
平阳公主因此奏请将子夫送入宫中,武帝欣然答应。
2自建元二年入宫以来,时隔一年多的时间里,卫子夫再也没有受到召幸。
建元三年,汉武帝再次选择宫中年迈体弱等无用处的宫人释放出宫。
卫子夫得见天子,哭着请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回家。
武帝怜爱卫子夫,再一次临幸了她,卫子夫因此而怀孕。
汉武帝对她的尊宠也一天胜过一天。
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的皇后陈氏是大长公主刘嫖之女,因当初武帝尚为胶东王时,刘嫖为其得立为太子出了力气,陈皇后亦以此原因而骄横高贵。
当她听说卫子夫受到大幸而怀孕,自己却数年没能生孩子,便嫉妒卫子夫。
其母刘嫖便派人去抓捕卫子夫的弟弟,当时在建章当差的卫青,欲杀卫青以恐吓卫子夫。
所幸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领一干壮士及时相救,使卫青免于一死。
武帝得知此事后,便召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
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也得到显贵,亦加为侍中。
数日之内,赐给卫家的赏金累计竟达到千金之多。
而后十年,卫子夫深得宠爱,继“尊宠日隆”后,史书又接连用“大幸”、“有宠”形容她。
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其家族更是得到极度的显贵。
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公孙贺亦因此更受亲信;
二姐卫少儿因与陈掌有私,汉武帝便召见陈掌使其显贵;
公孙敖因与卫家亲近而受益;
卫青则升为大中大夫之职。
纵览汉武帝一朝,更无此幸。
3汉武帝元光五年,因陈皇后巨资求子而不得,于是使用媚道害人邀宠的事情被察觉。
武帝非常愤怒,便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此案。
当时张欧的下属侍御史张汤深入案件,追查出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建立祠堂祭祀诅咒,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无道之罪。
至此,为后11年的陈皇后于秋七月乙巳日以惑于巫祝被废,退居远郊离宫。
此后半年有余,卫子夫再次怀孕。
元朔元年春天,已承宠10年的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
武帝异常欣喜,诏令当时善为文者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
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
武帝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
欢喜之暇,时为中大夫的主父偃上书武帝,请立卫子夫为皇后。
武帝欣然准奏,择元朔元年的春天,三月甲子这一日册立卫子夫为皇后。
在卫子夫立为皇后之后,因她而显贵起来的卫氏家族亦不负君王所望,并未如大部分外戚一样寄居于裙带之宠。
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身着戎装,挥师北上,凭借着
卫氏一门亦获以枝属五人封侯的荣耀,更有姐姐作皇后,弟弟取公主的富贵。
其贵震动天下,遂有《天下为卫子夫歌》(《卫皇后歌》),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4随着太子刘据一天天长大,卫子夫的容颜也一天天衰老下去。
元朔六年,随着年轻貌美的王夫人的出现,汉武帝对卫子夫持续十五年的盛宠开始逐渐转移。
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赵婕妤等更替受宠。
再加上赵婕妤的儿子刘弗陵的出生,如果是单纯的皇子出生也就罢了,偏偏刘弗陵是怀了14个月才出生,恰巧和尧一般,武帝欣喜,将宫殿改成尧母宫,很多大臣不免揣度圣意,认为皇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
于是,他们想尽办法扳倒太子刘据,扳倒卫皇后。
5征和元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
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
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
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严。
巫蛊事件开始出现。
公孙敬声,丞相公孙贺的儿子,骄横奢侈。
不遵守法纪,擅自动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后被捕下狱。
这时,汉武帝正诏令各地紧急通缉阳陵大侠客朱安世,于是公孙贺请求汉武帝让他负责追捕朱安世,来为其子公孙敬声赎罪,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后来,公孙贺果然将朱安世逮捕。
朱安世却从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
他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征和二年春正月,公孙贺被逮捕下狱,经调查罪名属实,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卫氏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彻查巫蛊案,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
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6相信各位也已经看到了,被灭族的其实是公孙家。
卫家只死了一位长子卫伉,皇后卫子夫与其所生一女诸邑公主。
而卫青有三子,卫青第三子卫登的后代先后受到汉宣帝、汉成帝和汉平帝的封赏,足以说明,起码第三子卫登一脉并未受到牵连,也就谈不上灭族了。

参考:

卫青,西汉名将。
因为汉武帝娶了其姐姐卫子夫,而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关系有点乱,到底谁是姐夫?
称呼不是关键,关键是亲加亲,让汉武帝非常信任卫青,且卫青真的非常有能力,一生小心谨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完成作战任务。
卫青虽然是西汉名将,但出生却非常卑微,自己是马夫,姐姐是歌姬,母亲是家奴,后与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卫青因祸得福卫子夫不过是一个歌姬,但长相甜美,懂的男人心,年轻的汉武帝在一次去姐姐家里,要求其帮忙更衣,然后就受宠入宫了。
但是陈阿娇可不干了,寻死觅活地吃卫子夫的醋,但对于汉武帝的宠妾,陈阿娇也一时不干拿她怎么样。
于是,就将愤怒转向其弟弟卫青,杀不了卫子夫,杀她的马夫弟弟还是问题不大。
也该卫青命不该绝,刚好碰到了公孙敖,救了卫青一命。
后来汉武帝知道了,非常生气,出于对卫子夫的宠爱,便任命卫青建章监,类似于保镖一类的活。
弟凭姐贵,没多久,卫青就升为太中大夫了,从此走上了仕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里的“龙城”说的就是卫青,因为有卫青奇袭了龙城,并非李广。
河南一役,卫青一战成名!自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就有不断巩固自己的皇权,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彻底打击匈奴,改变大汉王朝纳贡、联姻的命运,将大汉推向顶峰!于是,在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北征匈奴。
分别派了好几支队伍,分别为:1.公孙敖,从代国出兵,遇匈奴,兵败,且阵亡七千名骑兵,这可是汉武帝省吃俭用的换来的战马。
按大汉律,公孙敖被判死罪,后缴纳了赎金,贬为平民;
2.公孙贺,他的运气不好不坏,没遇到匈奴,也没有损失,无功而返;
3.李广难封,实在是运气太差了!平时都很厉害,匈奴见着都躲着的人,结果这次李广兵败被俘,简直是奇耻大辱,被贬为平民;
4.卫青,也只有卫青这支队伍,一路无敌,直捣黄龙,最终斩杀700匈奴,凯旋回来,一举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地鼓舞了汉朝士兵的士气。
汉武帝看着小舅哥立此大功,直接封为关内侯!这可不是靠着卫子夫的裙带封的候,这可是用匈奴的脑袋换取的,卫青没有让汉武帝失望,这也正是汉武帝想要的结果。
卫青一战成名,从此登上了西汉征战匈奴的历史舞台,接下来的卫青,就跟犹如神助,战必胜,攻必克,成为了匈奴的克星,率领汉军直抵匈奴地界,河西战役,漠北战役等统统获胜。
汉武帝也因此越发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在汉武帝的撮合下,卫青又娶了平阳公主,在皇亲国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了大汉王朝的乘龙快婿,一时间,卫青受宠无限,汉武帝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便把卫青还未成年的三个儿子都封侯了,这份殊荣,纵观整个汉朝,也就卫青一人。
公元前106年,卫青因病去世,汉武帝再赐殊荣,特许卫青陪葬茂陵,追谥号为“忠”!那么,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其全族呢?
树大招风,卫青家族势力太强,且看卫青的家族成员,个个都牛气的很:卫青,自不必说,汉武帝时期第一将军,拥有无上荣誉;
媳妇:平阳公主,汉武帝亲姐姐,论关系,汉武帝得喊卫青一声姐夫;
姐姐:汉武帝时期,皇后,一生受宠;
外甥:汉武帝时期太子,后因“巫蛊之祸”,自刎身亡;
外甥2:霍去病,冠军侯,创造了封狼居胥的最高成就;
外甥3:霍光,权臣。
汉武帝死后,一直把持朝政,皇帝不听话,直接可以换皇帝;
连襟:公孙贺,汉武帝时期将军;
顺便提一下,卫青的二姐,后来嫁给了陈掌,陈平的曾孙,也算是权贵家庭;
卫青的三个儿子:统统封侯!看看这一家人,那个是善茬?
势力已经非常大了!若太子刘据不会因为巫蛊案而死的话,卫青死后,卫青家族或许好过点,毕竟都是一家人,太子刘据性情温和,仁义,肯定会保卫青家族;
太子刘据与明朝的朱标有点像,而明朝的朱元璋与汉武帝性格又性类似。
当年朱元璋给朱标制定了一套班子,结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便把培养的班子全部诛杀,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个君主朱允炆提供一个适合他的班子,因为朱标的班子太彪悍,担心朱允炆压不住。
汉武帝也是同样的想法,因为刘据死了,卫青家族势力又大,肯定会给继承者带来诸多不便,若汉武帝死了后,就没人能压得住卫青家族了。
所以,汉武帝借“巫蛊之乱”,将与卫青家族有关的人,杀的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很大程度地打压了卫青家族的权势。
比如:公孙贺(卫青连襟)灭族;
太子刘据三子一女被处死;
卫青长子长平侯被杀;
卫子夫因为巫蛊之祸,自杀;
大姐卫孺被杀。
此时,卫青和霍去病已经死亡。
就这样,留下了一个看似忠厚老实的霍光,在汉武帝死后,也成为了权臣,把持着朝政,权倾朝野,有废立皇帝的权力,比如废立了昌邑王刘贺,拥立了汉宣帝刘洵。
不敢想象,若没有巫蛊事件,卫青家族的势力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即使如此,霍光把持朝政,不仅是成为了权臣,也是外戚篡权。
综上所述,就是卫青去世后,汉武帝会清除卫青家族的综合原因。
虽然没有达到灭族的程度,但在汉武帝的打击下,卫青家族的大部分势力都在巫蛊事件中清除了。
汉武帝晚年也变得有点昏庸了,偏信小人,被人利用,导致太子刘据死亡。
正是太子的死亡,直接导致汉武帝必须清除卫青家族,因为卫青家族的势力只适合太子刘据当皇帝,并不适合刘弗陵。
而且从霍光的表现来看,汉武帝并没有做错,想想都可怕,就这么一条漏网之鱼,依然可以借助卫家势力,权倾朝野。
当然,若卫青健在,以他谨慎的性格,或许就不会出现巫蛊之乱了,或许太子刘据也不必自杀,或许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家族被清理的局面。
所以,虽然没有被灭族,但卫青家族也很惨,大部分势力都被汉武帝清除了。
你认为卫青家族为什么会受汉武帝打击?
请帮忙点个赞,权当鼓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