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大军事强国中美国在英德都有驻军为何偏偏漏掉了法国

并非美国漏掉了法国,是法国人把美军给踢了。
要知道,北约的总部以前可是设在巴黎的,法国充满了美军和各种外军,是北约的大本营。
但法国人硬是把北约和美国人给赶走,踢到了布鲁塞尔和德国。
这是怎么回事呢?
纯粹是因为法国人不想唯美国人马首是瞻,他们想建立法国人主导的欧洲政治圈。
说白了,还是法国人一贯的欧洲大陆情结在起作用,他们作为老牌帝国的自尊也不容许把欧陆让给美国。
法国当年奉行的是“戴高乐主义”,不鸟美国人,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处处与美国人对着干。
何为“戴高乐主义”?
用川普的方式总结起来就是——让法国再次伟大!二战的惨痛历史让法国人又羞又怒,戴高乐等人谁不是一把辛酸泪,受尽了仰人白眼低三下四的气,他们想要重拾拿皇荣光。
实际上,二战中的法国与美国关系就很僵。
有人可能会奇怪,法国与美国二战不是盟军吗?
自由法军不是跟在美英屁股后面捡便宜么?
怎么与美国关系会恶劣得起来?
维希法国即“在维希办公的法国政府”但这并不奇怪,当时有两个法国,一个是让德国人打垮后认怂的“维希法国”,另一个则是戴高乐等流亡人士在刚果殖民地建立的“自由法国”。
维希法国将办公地搬到了温泉胜地维希市,从此成了德国的傀儡,助纣为虐。
自由法国,有个“干穿”标志自由法国虽然混到刚果布去了,却在戴高乐领导下坚决抵抗,打不了德军,就拼命抢维希法国的殖民地,嗨得很。
问题是,两个法国的外交居然很矛盾,自由法国一点也不受美国待见,撑戴高乐的只有英国人。
美国人看重的是站在纳粹那边的维希法国,双方维持挺不错的外交和商贸关系。
很多美国的物资,就是通过维希法国,变到了纳粹德国手中。
在一段时间内,美国也不想打破与维希法国的关系。
自由法国不断攻击维希法国的行为,在美国人眼里颇有点“不懂事儿”和“挡财路”的味道。
终于有一天,两边彻底撕掰了,这源于自由法国一次“解放国土”的行为。
法国在北美洲有一块八个离岛组成的飞地,名为“圣皮埃尔与密克隆群岛”,距加拿大纽芬兰仅25千米。
自由法国认为,蚊子腿也是肉,维希法国在上面搭了间谍站,不断侦查盟军船舶,是个祸害,必须除掉。
于是他们出动了舰队,800壮士横跨大洋把上面的维希法军给灭了,夺回了岛屿。
可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事,却惹来了美国白宫方面出奇的愤怒,几乎是指着戴高乐鼻子骂,还差点动了枪炮。
戴高乐被美国人一顿收拾,当然也是恼羞成怒,双方关系愈发差劲。
美国人是什么算盘呢?
他们视美洲为禁赘,哪怕法国人收回自己的地盘,在美国看来也是难以认识的冒犯。
这里面还有加拿大因素,圣岛紧挨纽芬兰,加拿大人早就看得口水直流,只是碍于之前的英法联盟一直不好下手。
之后加拿大在美国帮助下,逐渐摆脱了英国的控制,自然是不肯放过嘴边的肥肉了。
但正当加拿大要下手的时候,却没想到戴高乐如此警觉,先下手为强了。
如此,美洲人对法国这欧洲外来户的行为都出离的愤怒,险些酿成一场盟军内部冲突。
而且,法国是殖民地大国,美国人实际上将法国人当成了挨宰的肉猪,一边打着仗,一边在想办法谋夺法国人的地皮。
自由法国还被英国人端着当盾牌,需要与美国争取利益的时候就抱团取暖,需要背锅扯皮的时候就扔出去挡枪,这更是激化了法美矛盾。
戴高乐当然不是傻子,但法国连本土都沦丧了,他也只能以强硬的政治姿态,在联盟中尽可能地争取话事权。
像后来的解放巴黎之战,就是戴高乐一意强硬的结果,为此盟军从红色抵抗组织手中夺取了已近解放的巴黎,却也导致战略失衡,资源消耗过大,引发了一连串的战略颓势。
美国人这时候也没法不撑戴高乐了,维希法国已经灭亡,而他们如果不希望苏联势力进入法国的话,便只能捏着鼻子支持自由法国。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与戴高乐政府的关系依然很差,他们根本没承认戴高乐和自由法国是法国的合法政府。
这么做的结果是不出意料的,法美关系继续撕X化 。
二战后最让法国愤怒的是美国对法属印度支那的插手,法国人煞费苦心地维持出了一个二战胜利者的姿态,但当他们如胡汉三一样回到越南殖民地时,却发现这里已经在日本、美国、苏联的相继影响下物是人非。
老挝1949年独立,柬埔寨1953年独立,越南为了独立与法国人大打出手,赶走了法国人推出的末代皇帝宝黛,打得法国人丢盔弃甲。
法国人滚蛋的时候才发现,美国人在里面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本质就是想踹走法国,自己取而代之。
总之,法美关系在当年算是彻底完了。
不过,法国在二战中相对没受到什么严重的损失和破坏,所以回血速度超快,戴高乐也急于“让法国重新伟大”,因此法国在战后开始摆出一副非常强硬的腰板。
在经历了1946年的下野后,东山再起的戴高乐开始变得更加积极,“戴高乐主义”也基本成型。
他将其诠释为法兰西民族复兴的“高尚目标”,法国要从二战被推翻和寄人篱下的丑角形象,变成欧洲的领导者,在美苏二分天下的世界格局中开辟出属于法国的世界舞台。
因此,法国可以不刻意强调意识形态之争,也无需遵守美苏范定的政治阵营,更无需像英国那样,仰美国的鼻息。
于是,法国开始与苏联眉来眼去,64年还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视美英提出的意识形态“铁幕”如薄膜。
法国开始积极与德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进战略合作,共创“欧洲发动机”。
法国不断与美国在基本利益上讨价还价,只要好处不要其领导,杜绝美国添乱。
戴高乐政府试
所以,在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下,法国人压根不想要美国人驻军,也压根不认同美国人炒作起来的“苏联灭亡欧洲的威胁”。
于是,法国干脆从北约组织退群了。
1966年2月,戴高乐总统表示,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剥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的正当性,因此法国正在重新确立对法国领土的主权。
因此,法国境内的所有部队必须在1969年4月之前由法国控制。
不久之后,法国宣布将从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HAPE)总部撤军,欧洲中部盟军(AFCENT)及其下属总部必须在1967年4月前离开法国领土。
1966年6月21日,法国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退出,仅保留政治上的名义身份。
法方要求,北约和美军应在1967年4月1日完成撤离——连指挥机关一块儿走!美国人认为这是戴高乐策划的在美苏争霸背景下的对抗行为,因为他对美国和北约的统治有“恐惧”,给北约的未来蒙上了阴影,也让美欧关系复杂化。
美国报纸评价:戴高乐疯了,他不知道谁才是敌人?
他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还是圣女贞德?
不管怎样,美军最后还是在最后期限的前几周完成了撤退。
他们内心忐忑,切断了所有的通信线路,搬空了仓库和后勤物资,在法国军官的陪伴下登上了装甲车,一夜之间就转移到了德国斯
1967年3月30日,盟军司令部在法国举行降旗仪式,次日在比利时举行了升旗仪式。
比利时为了振兴经济,早就巴不得盟军来撒钱,一个叫De Greef的上校推荐了蒙斯的一块地皮,开始大兴土木。
整个北约的总部不久也从巴黎搬走,最后被安置在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盟军司令部则搬到了比利时蒙斯的卡斯度,直到今天(后来美国欧洲军司令部也21世纪也搬来了)。
无论是美国还是北约组织,都不想提这茬往事,毕竟是让人活生生从家里赶出去了,法国人连掀了北约两张铺盖,丢人。
有趣的是,几乎同一事件,法国拉拢了意、德、荷、比、卢等国,通过《巴黎条约》、《罗马条约》、《布鲁塞尔条约》搭建出了“欧共体”框架,他们在1967年也把总部设在了布鲁塞尔。
这是欧盟的前身。

参考:
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很多国家都驻有美军,美其名曰帮助这些国家防御外敌,实际上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美国在二战的战败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都有驻军,在美国的“前老大”英国也有驻军,在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挪威、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或准发达国家都拥有驻军。
细心的你也许发现了,在这份美军驻外名单中,少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法国。
在西方世界里,法国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在陆地上以顺时针方向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西班牙、安道尔(安道尔以西还是西班牙)接壤。
法国的面积有两种算法,如果只算欧洲的本土面积,法国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
法国在欧洲以外还有很多地盘,比如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等,加上这些地区,法国面积则是约67万平方公里。

作为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惩罚,美国可以在这两个国家驻扎军队,以防意德二国再出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似的人物。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极为特殊,美军驻在英国也很好理解。

问题在于在美英主导的西方世界里,法国并不是那么受
首先说联合国五常,众所周知,二战有三巨头的说法,就是美国、苏联、英国。
美苏英三国主导成立了联合国,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无疑是安理会。
三大强国自然可以拥有安理会一席之地,但三强的格局似乎又太小了,所以三强都想拉和自己关系好、至少关系不坏的国家进来。
法国虽然是西方世界的一员,但与英美又有很大的区别,保持自己相当强的独立性,法国与苏联的关系也还能让苏联接受。
但在英美有一种说法认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堪称灾难,被德国轻易亡国,对二战的胜利没起到多大作用。
所以法国之所以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英美“施舍”给法国的。

北约无疑是以美国与英国为主导的,这一点让法国非常不满。
尤其是戴高乐上位之后,法国认为自己是世界性的大国,在北约内部更是一线强国。
所以北约应该由美英法三国主导,而不是英美的二人转。
美英是一家人,他们从没把法国当成自己人,面对法国的要求,美英自然是拒绝的。

比如1959年的3月,法国说北约不能指挥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之后还拒绝美国要求在法国布置美国的核武器,后来法国再宣布法国的大西洋舰队也不需要听北约的。
双方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直到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机构。
这使得北约总部已经无法在巴黎呆下去了,这才迁到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如果美军在法国驻扎,这会让法国备感屈辱,丧失了独立性。
换句话说,法国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没有美军的情况下捍卫法国的利益,所以法国不需要美军在其境内驻扎。

参考:
感谢戴高乐让法兰西保持了最后的荣耀,如果拿破仑还在的话,一定会对戴高乐赞赏不已。
这是今天法国媒体对于戴高乐主义的回忆,现在提及法国,我们会嘲讽法国是不会在法国投降之前占据巴黎的国家,但你不会知道,在二战之后,法国成为欧洲除苏联(俄罗斯)之外,唯一具有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
是欧洲唯一具有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国家,法国的航空,核能、石油化工位居世界前列。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夏尔.戴高乐。
在二战刚刚结束是时候,在法兰西第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
1959年,在法国内外一片困顿之际,戴高乐重返政坛。
戴高乐就此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成为总统做了三件大事,第一,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标志着一对宿敌成为盟国,第二,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第二件大事就是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第三件大事就是在,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法国这一外交和军事举措引发国际政治地震。
但必须指出的是,法国退出的是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留北约政治成员身份。
这是戴高乐行谋求独立自主、大国地位为核心的“戴高乐主义”。
即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实际上在早在1959年,戴高乐就宣布其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戴高乐拒绝美国在法设置核武器,1962年,法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3年,法国宣布大西洋舰队不受北约指挥。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
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
北约总部由巴黎迁至布鲁塞尔。
我们知道国际社会有很多法国的段子,导致国内法国的实力的认知度偏差,实际上,早在六十年代,法国就具有最强的军队,远胜英德,有独立的军工研发生产体系。
海外的军事基地数目仅次于美国。
在外交上,戴高乐尤其看不上英国的奴才像,戴高乐一直坚持独立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是法国人骨子里的骄傲。
应该是值得赞赏的。
在文化上,法国更是瞧不起美国这个没文化的国度。
冷战期间戴高乐主义就是致力于将法国打造成美苏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势力。
“法国是大国”、“法国很强大”这是法国人的意识。
在西欧三强英、法、德三国中,论经济实力德国最强、英国次之,法国垫底;
论军事实力法国最强,英国次之,德国垫底。
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德国和英国却有点挺不起腰板,唯唯诺诺的感觉。
不像法国那么特立独行,对美国向来有一说一,针锋相对,不惧美国。
但法国毕竟实力毕竟不是昔日拿破仑时代,冷战期间,法国也必须维护以美国为首的整体利益,尤其在冷战结束后,法国重新参与到北约军事体系,2009年3月11日,法国政府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
这意味着法国放弃了”戴高乐主义“原则。

当时法国首都巴黎是北约总部所在地,同时法国也处于北约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中枢位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所以当时的法国境内不仅有美国驻军和美军基地,而且驻军数量还不少。
既然之前有,为啥1967年之后的法国,突然就没有美国驻军了呢?
这其实跟美国当时轻视法国,以及法国民族主义者的心理反弹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法国在二战期间表现不佳,整体贡献不大,它的五常席位还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给它争取来的。
因此,这也就导致法国在二战后的国际话语权相比于二战前,大大被削弱。
北约集团成立后,法国基本是靠边站的存在,北约大小事,都是美国人说了算。
另一方面,美国在轻视法国的同时,还一直联合苏联给它下绊子,削弱法国。
比如第二次中东战争,艾森豪威尔强迫法国退兵。
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打着反殖民主义的旗帜,鼓动亚非拉殖民地独立,肢解法国殖民体系,这都是美国暗中削弱法国的表现。
这里我们可以站在法国人的角度想一下。
法国在二战期间的贡献确实不大,但是不大又怎么样呢?
法国即便再怎么衰,那也是世界大国,综合实力摆在那里,容不得自己低调。
可美国人呢?
却总是吆五喝六的,把法国当狗腿子一样对待。
这对于任何一个稍微有自尊的法国人来说,都是不能忍的!欺负人也得有个度吧?
所以当第四共和国垮台,戴高乐出面组建新政府后(第五共和国政府),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民族主义者便决定,提升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法国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而不再是美国的小跟班。
并且北约也应该由英法美三国共同来主导,不能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然而,美国不想分权给法国。
英国也是烂泥扶不上墙,法国想拉英国制约美国,让欧洲人主导欧洲的未来,让美洲人滚回去。
可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完全堕落,根本就没这个心思。
比如1962年,肯尼迪为了逼英法放弃独立核计划,就抛出了一个名义上隶属北约、但实际上由美国控制核按钮的“多边核力量”。
如果这个计划落实了,那么英法的核按钮就都掌握在美国手上了。
戴高乐看穿了美国的小伎俩,他就坚决不加入这个计划,无论肯尼迪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不加入。
并且他还劝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也不要为了讨好肯尼迪而放弃核按钮。
结果英国根本经不住美国的威逼,麦克米伦在肯尼迪的多次胁迫下,最终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拿骚协议》,放弃了核按钮,沦为了美军的“导弹基地”。
这一下就把戴高乐给气炸了。
此后,他不再对英国人抱有任何幻想。
在他看来,我跟你美要,你美不给,那我自己凭本事拿。
我找你英合作,你英没兴趣,那我单干。
你英继续当“导弹基地”吧。
单干思路确定后,具体就是落实了。
那么,怎么落实呢?
戴高乐认为,法国要想自强自立,首先军事就不能受制于人。
法国如果不能在军事上实现独立,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复兴。
所以戴高乐在权衡利弊后,最终下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啥叫“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呢?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对北约成员国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共同制订战略计划、实施统一的武器装备和标准,建立相应的军事基地和后勤设施的军事一体化机构。
这个机构相当于是欧洲各国军队的总司令部,它的存在,保证了美国能对欧洲各国的军事武装进行遥控。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该组织不再是法军的“司令部”,法军不必再受北约的指挥,法军自然也就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这里插一句。
法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退出过北约,法国一直是北约成员。
当年法国退出的是“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不是北约。
法国退群后,戴高乐的第二步,就是宣布从各国退兵。
毕竟法国已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了,接下来也就没有义务再为北约尽协防义务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下面的第三步。
1966年1月21日,当法国撤回了在北约成员国境内的所有派遣军后,戴高乐在爱丽舍宫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为了法国的利益,对美军下达逐客令。
以后法国将自主负责本国防务,不需要美国再“照顾”法国了。
1967年,被下了逐客令的美国和北约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同时北约机构和北约总部也从巴黎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自此,法国军队和“北约一体化组织”一刀两断。
在美军和北约撤出法国以后,戴高乐按照法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独立的安全防御体系和军工产业,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军事指挥系统。
戴高乐下台后,继任的几任法国总统也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贯彻。
所以后来北约再开会,法国也就只派联络员参加。
法军是否参加北约的行动,取决于该行动是否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
法国不再是像此前一样,唯美国马首是瞻。
当然,苏联和华约解体后,由于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剧烈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面对的问题也从过去单纯的军事威胁,扩展到遏制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
第六任总统萨科齐(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统)认为有必要同北约其他成员国进行合作,以共同面对和处理相关问题,于是在他担任总统期间,法国又回到了“北约一体化组织”。
但法国此时已独立自主了近50年,已经习惯了不看美国脸色行事。
所以尽管法国重回北约大家庭,但法国仍然有相当强的军事自主性,美军也没能回到法国。

参考: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
以此进行对竞争对手的压制,保证其霸权地位的稳固。
在东亚地区,是以日韩为代表,而在欧洲则是以德国的军事基地为代表。
然而在欧洲这个的世界性的战略要地中,美军却独独漏掉了法国,没有派遣部队驻扎在法国境内。
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让美军驻扎在法国本土内!二战后的法国总统是大名鼎鼎的戴高乐将军,这位军人总统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那就是与其他大国都保持距离,不看美国人的眼色行事。
因此在他执政期间,推出了很多与美国人相反的方针,以法兰西的利益为出发点,办了不少事。
在政治上,首先与当时被西方世界孤立封锁的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成功访苏并设置了总统热线等,在政治外交上并没有一味地与美国同进退。
在军事上,自然就是法国脱离北约了,这也是星条旗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法国的原因。
我们知道随着冷战的到来,资本主义国家组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奉行集体防卫原则,因此,以美军为主的北约部队自然而然,名正言顺地就进驻在法国领土中,当时的北约总部在巴黎,部署了核导弹,但是戴高乐就不愿意法国的防务问题被美国所左右,这样会使得法国变成美苏博弈的排头兵,牺牲品。
因此,戴高乐就退出了北约组织,将美国人为主要的北约指挥中心,情报机构,后勤保障部门,兵站等等踢出了法国境内。
自此以后,就没有美军再次进驻法国。
而美军在北约的其他成员国,都或多或少的有驻军,比如说
总的来说,法国作为大国,有其自身的特点,桀骜不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不然怎么人送外号高卢雄鸡呢?

参考:
欧洲三大军事强国中,美国在英德都有驻军,为何偏偏漏掉了法国?
怎么说呢,其实不是“漏掉”了,是美国军队被法国“撵走”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世界军事实力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军事实力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1、美国,毋庸置疑;
2、俄罗斯,世界军事实力强国“老大哥”;
3、中国,兵力全球第一;
4、印度,发展迅猛,有一艘航母和核武器(排名争议最大);
5、法国,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的军事强国;
6、日本,实力强大,科技发达,排名有点靠后(隐瞒实力);
7、韩国,两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8、英国,曾经可以和世界抗衡的大英帝国;
9、土耳其,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
10、德国,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也有点隐瞒实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此排名呢?
从上面排名可以看出,欧洲三大军事强国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
有人说土耳其不也是欧洲国家吗?
土耳其虽然加入了北约组织,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土耳其属于亚洲国家,可以被排除。
第二、美国在欧洲驻军情况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排名世界第一位,以“世界警察”身份自居,管理世界事务。
为了满足自己全球战略部署,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
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欧洲是美军在海外拥有军事基地和设施最多的地区,重点分布在中欧、南欧和西欧三个地区。
1,中欧地区:由设在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基地和设施组成,这些基地扼守着欧洲的心脏地带,是维护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成果和对那里可能发生的地区性冲突作出反应的重要前沿基地。
2,南欧地区:由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可控制黑海出口和东地中海地区,是欧洲南翼屏障。
3,西欧地区:由设在英国、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和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和设施组成,扼守着大西洋通往北海和地中海的一些重要航道和海峡,既可对中欧、地中海和中东可能发生的地区性冲突提供应急支援,又是美本上向欧洲、近东和非洲增援的中间基地。
从上面美国在欧洲驻军可以看出,美国在欧洲三大军事强国中,英国和德国都有驻军,比较好理解。
美国在德国驻军是因为,德国在二战时犯下了“错误”,需要“保护”德国,因此,美国一直就待在德国了,而德国对此也没有办法。
而英国就更好说了,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两国关系非同寻常,因此美国在英国驻军理所当然。
而唯独缺少法国,难度是法国地理位置不够重要吗?
显然不是,法国地理位置要比德国重要,但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在法国驻军呢?
这事要从法国总统戴高乐说起。
其实在二战后初期,法国国内也是有美国驻军的。
但是之后法国将美国驻军驱逐出去了,这主要是戴高乐自己的野心在“作怪”,法国要做独立自主的强国。
有美军驻扎在法国,自己国家主权没有保障,就真真正正成了美国的“小弟”。
因此,当时戴高乐不仅拒绝美国人的监护,不久将美军请了“出去”,而且法国还从以美国为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撤出,“自立门户”成立了,搞起了欧盟,成为欧盟的领导者,这就是法国为什么没有美国驻军的原因。
显然法国境内没有美军驻扎,而且近些年法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猛涨,使其敢随时“叫板”美国,而美国拿法国没有一点办法。
但是如今,法国国内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法国黑人和穆斯林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法国正在穆斯林化,也正在黑化!马克龙感觉到了危机,又有开始要去抱美国大腿的意思了。

二战尚未结束,刚刚入住巴黎的自由法国势力就开始重建军队了,同时进行的还有振兴法国军工业的生产规划,戴高乐亲自推动这些项目,分别成立了国防部和军械研究局以求尽快重建法国国防力量。
在1944年年末开始研发,1945年12月就投产的RAL-44重型坦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装备。
在戴高乐看来,研发一款重型坦克的军事意义远不如政治意义,因为纵观整个二战盟军都没有拿出一款能够匹敌虎式和虎王的重型坦克,如果法国能第一个造出这样一款重坦的话,将为法国赢得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同时提振国民的自信心和法兰西民族自尊心。
戴高乐的强烈独立意识和军事大国野心,一直到今天还深刻影响着法国的方方面面,因此法国有意扶持国内的一些军工企业,力求建立完整的军工体系,比如它的核潜艇保持了绝对的技术独立性,在核潜艇动力系统中拥有独特的核能/电力推进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且法国在核潜艇小型化上的造诣非常高,它的红宝石级核潜艇潜航排水量只有2700吨不到,是英美军用核潜艇都达不到的技术标准。
法国的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技术细节有别于英美等同类产品,尤其是它的M-45、M-51潜射弹道导弹完全自主研发,这说明法国视为国防基石的核威慑力量,是一定要独立自主的。
同样的道理,领土安全也要由自己的军队来守卫,如果连本土都要外国军队驻防,还谈什么军事大国、独立自主呢?
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德等北约国家懒惰到的躲进美国战车里的地步。
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与法国一样,目前为止仅剩下海基弹道导弹了,但英国为了节省7.67亿英镑的研发资金,竟然全盘购买美国的三叉戟-D5弹道导弹,换装自己的核弹头之后装到战略核潜艇上,为了保持通用性(就打算一直依赖下去了),英国甚至在海军的战略核潜艇上直接安装进口美国的导弹发射、容纳、维护机构,连唯一的战略威慑武器都这样了,英国大力
(法国军队可以说是欧洲各国战备水平最高的一个了)比英国更糟糕的是德国,德国大把的军费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德国在2019年拨出了492.77亿美元,超过英国的486.5亿美元和法国的422亿美元,但它养出来的军队滑稽可笑,海军的6艘AIP潜艇全部窝趴,连守卫丹麦海峡的能力都没有了;
空军的128架台风战斗机保持战备能力的只有4架,远远无法兑现它在北约内承担的军事任务。
我们从英法德三国的装备发展和保有现状就能看出来,法国是个有强国梦、大国梦的国家,不愿意安逸的躲在美国身后过日子,自然不会接受美国驻军保护。

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劫难,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经过盟军的浴血奋战,法西斯终于被消灭,人民重获自由,世界格局也因此而改变。
传统的欧洲强国英法等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成为西方世界的带头大哥。
战后的美国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还成为政治中心,军事上更是当仁不让的西方霸主。
二战之后,苏联也迅速崛起,苏联领导人采取了非常霸道的对外扩张政策。
由于担心苏联入侵,西方国家纷纷抱紧美国大腿,
而美国实力强大无比,一心相当老大,对于欧洲各国政府的要求,美国人满心欢喜、求之不得,来者不拒、乐此不疲。
因此美国驻军的足迹乎遍布全世界,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美国驻军,一共有374个军事基地和30多万军队。
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盟国没有美国驻军,连欧洲强国德国和英国都有美国驻军。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是例外,它也是美国盟友,国力没有德国英国强大,美国在那里却没有一兵一卒,它就是法国。
那么,作为美国的盟友,法国为什么没有美国驻军呢?
其实说美国在法国没有驻军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美国曾经在法国有驻军,不过是在过去。
准确地说,二战之后,美国大兵曾经在法国安家,在1967年之前,法国领土上是有美国军队驻扎的。
当时美国不但在法国有驻军,而且驻军还不少;
那是因为法国首都巴黎是北约总部所在地,而且法国战略地位重要,处于北约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核心位置;
再加上二战时法国已经被德国灭过一次,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非常需要美国的保护。
既然如此,美国驻军为什么又从法国撤走了呢?
首先,二战时期德国入侵法国,法国政府没有抵抗决心,投降了纳粹,这让大家很瞧不起他们。
但是法国在战后却得到了联合国五常的席位,这个席位法国是受之有愧的,因为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法国争取来的,施舍给他们的。
正因如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没有多少话语权,尤其是北约事务,根本轮不到法国说话。
这让曾经是欧洲一流强国的法国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傲和自卑心理交织在一起,总觉得自己是在听人摆布,仰人鼻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法国人心里这么想,并没有说出来,毕竟自己已经衰落了,只能当美国的跟班了。
连德国和英国都做了,自己还有什么不甘心的呢?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法国跟美国大哥的感情出现了裂痕,让兄弟俩闹翻的导火索是苏伊士运河战争也成为第二次中东战争。
我们知道中东是老牌殖民国家英法的传统势力范围,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人建造的,根据协议拥有运河所有权。
1951年埃及撕毁协议,剥夺了英国的控制权,英国政府表面同意,心里不爽。
后来阿以爆发冲突,中东局势不稳,英国见有机可乘,就跟法国联手想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后来英法还跟以色列达成共识,三国军队在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起进攻。
这时候,作为西方国家老大的美国,胳膊肘却往外拐。
美国向三国施加压力,逼迫他们跟埃及停火。
这样一来,三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却劳而无功,被埃及继续牢牢掌握苏伊士运河主权。
这还不算,后面发生的事更让法国人光火,彻底跟美国闹翻。
原来在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潮流,殖民地不得人心也违反普世价值,因此美国站在殖民地人民一边,反对殖民地继续存在。
鉴于此,英国主动宣布放弃了海外殖民地,可是法国继续赖着不走,对提出独立要求的殖民地国家如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国人民的独立斗争不惜动用军队进行残酷镇压。
美国一直以卫道士自居,对法国武力镇压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行为说三道四,而且鼓动法国殖民地人民站起来追求独立,或明或暗支持独立武装。
这样一来法国人心里超级不爽,要知道殖民地都是人家浴血奋战得来的,是祖宗家业,美国人自己不搞殖民地也不许别人搞,这是什么逻辑。
凭什么要看美国脸色,法国称霸的时候,美国还是个小不点呢。
再加上法国在1960年试爆了原子弹,气粗了,不需要谁来保护自己了,所以法国就想跟美国分庭抗礼了。
更重要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个像斯大林和铁托那样的政治强人,一直想让法国恢复拿破仑时期的霸主地位,不会甘心做美国的跟班,处处跟美国唱反调。
美国说共产主义是洪水猛兽,说苏联是欧洲祸害,戴高乐偏偏要跟苏联套近乎,与苏联、东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美国把中国视为敌人,戴高乐偏偏要跟中国友好,就是不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在1964年就和中国建交。
法国在试爆原子弹之后就宣布退出北约,等于跟美国分道扬镳,这样一来,美国在法国的军事存在就毫无意义。
1966年1月21日,法国撤回了自己在北约成员国境内的所有驻军,紧接着戴高乐在爱丽舍宫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法国将自主负责本国防务,将美国驻军送走。
不再需要美国“照顾”法国了。
此后美国开始从法国陆续撤军,到1967年,美国和北约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2007年,法国总统提出要重返北约。
2009年3月,法国重新成为北约成员,但法国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外交政策,再也没有

参考:
美国在法国没有驻军,原因有三个:第一,戴高乐的反对。
二战结束后,戴高乐认为法国是世界大国,并强调法国的独立性,想要法国做独立自主的强国。
而这时美国不断地推动北约一体化,将军事力量上升到北约全体。
戴高乐并不想和英国一样,同美国穿同一条裤子,做美国的小弟,所以非常反对美国驻军法国。
而法国想要和英美一样成为北约的领导者,却被美国给拒绝了。
于是戴高乐干脆将美军请了出去,并在1966年退出了北约,自己的军队从北约那里撤回,自己单干,自己掌握武装力量。
第二,法国是法西斯的受害者,美国不需要驻军法国。
众所周知,美国二战后在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国土上都有驻军,并在欧洲构筑了两道防线。
美国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同时也是为了对抗苏联的“钢铁洪流”,生怕欧洲地区会落入苏联的魔掌中。
而法国在二战时不到3个月就被德国占领宣布投降,可以说法国人是被法西斯摧残得最严重的,以至于法国人对法西斯恨之入骨。
所以在美国看来,法国的羽毛是最洁白的,不可能萌发法西斯势力,所以就没必要在法国驻军。
第三,法国再次加入北约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军事防线和指挥,不需要美国驻军。
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大变,世界由两极对抗变成多边合作,法国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再次寻求加入北约的既会。
2009年法国再次加入北约后,这时的法国自身实力已经得到增强,有自己独立的防务体系和军事指挥系统,即便加入了北约,也同样没有统一美国以及北约在法国驻军。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法国,照样没有美国驻军。
总结:美国没有在法国驻军,并不是美国漏掉了谁,而是法国自己争取的。
而法国在欧洲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也没有强求法国,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参考:
1945年8月,德国战败投降后,欧洲战场基本结束了战争。
为了制裁德国和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对这些战败国和附属国进行了瓜分。
美国至今还保留在欧洲100多个军事基地。
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土耳其、奥地利、比利时、罗马尼亚、荷兰、科索沃、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和波兰无一例外。
美国以欧洲为重心,构建了四个军事基地群。
第一是中欧基地群,以德国,比利时和荷兰为主,是美国欧洲军事基地总部所在地,也是关键之所在。
第二是南欧基地群,以意大利和希腊为主,主要控制黑海出口。
第三是中东,西亚和北非基地群,以土耳其,沙特和埃及为主,主要控制苏伊士运河,红海和地中海。
第四是西欧基地群,以英国为主,主要北海和地中海要道。
美国的计划可以说非常完美,但是大家仔细观察却发现少了一个国家,那就是法国。
作为欧洲的一个政治军事大国,美国为什么放弃在法国驻军,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不是美国不想,而是法国不同意。
在欧洲各国争相讨好美国时,法国选择了不屈服美国。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随即北约总部迁出法国,美国军队撤出法国境内。
美国和法国的关系一度出现紧张局面。
但是,法国没有因为美国不高兴而放弃这个决定。
因为法国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外部军事威胁,加上法国是战胜国不应该被别国插手内政。
虽然法国在后来和美国关系有所缓和,但至今没有允许美国驻军。
所以,不是美国不想在法国驻军,是法国不同意。
—End—原创作者:冷月钩沉编辑:冰封记忆本文首发
欧洲很多国家都失去了建造先进战斗机的能力,但法国还保留,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唯一拥有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国家就是法国大家可能被太多的辱法新闻给 洗了,其实法国的工业能力是非常强的,法国的核电技术,法国的航空技术,法国的高铁技术都是非常发达的。
为什么在德国有美国的驻军,因为德国是战败国呀,美国的军队不仅要在当地维护美国的利益控制德国。
更重要的也是镇压德国不让法西斯卷土重来。
对于英国来说这是英国主动的,二战结束之后,丘吉尔深深的认识到英国已经不能够再维持住全球霸主的位置,所以英国主动的和美国发展亲密关系,希望能够紧紧的抱住美国的大腿。
但是对于法国来说,认为自己仍然是大国之一,仍然希望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