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有国家主动攻击以色列会怎么样

如果以色列放下武器,以色列将无法存活。
所以,假如以色列遭到攻击,迎接它的只有枪口喷射出的愤怒的火焰!以色列的反击方式有两种:一是充分发挥自身超强的军事实力,对侵略者予以痛击。
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已经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得到检验,可以说,当前环伺周边的异族国家中,能够跟以色列抗衡的国家还没有。
以色列人口八百多万,仅正规军就17.8万,还有几十万的预备役,据美国全球军力最新排名,以色列排土耳其之后列十一位。
其武器装备可以与美军媲美,这还不包括据称拥有的二百多件核武器。
二是依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中东在美国的地缘政治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美国在全球三大军事基地群中,欧洲、北非、中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美军在中东总计驻扎的军事人员约有2万余人,分别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卡塔尔和巴林等国。
另外,美海军六大舰队之一的第5舰队常驻波斯湾及其附近海域,其规模一般为1个航母战斗群。
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在于其先进的武器系统、高素质的战斗部队、超强的情报信息系统以及犹太人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劣势在于没有战略纵深,毕竟是蕞尔小国。
中、低烈度的局部战争对其够不成致命威胁,它最惧怕的是核战争,一个国土面积仅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经不起几枚核武器的打击的。
所以,以色列不仅自己拥有核武器作为威慑和报复性打击力量,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与美国一起极力的阻止中东地区国家拥有核武器、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
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曾经说过:“以色列存在于世,就是要保护犹太人,使他们免受敌人的欺凌和虐杀。
”如果有人攻击以色列,为了保护犹太人,以色列会战至最后一
二战时,犹太民族险些被法西斯赶尽杀绝,幸好他们来到中国避难,才得已留种建国。
以色列犹太人吸起了二战教训,落后挨打,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发奋
我看那些企

参考:
众所周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经有句名言,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如果阿拉伯人放下武器,中东将不会有战争 。
如果以色列放下武器,以色列将存活。
所以,假如以色列遭到攻击,迎接它的只有枪口喷射出的愤怒的火焰!以色列的反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充分发挥自身超强的军事实力,对侵略者予以痛击。
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已经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得到检验,可以说,当前环伺周边的异族国家中,能够跟以色列抗衡的国家还不会有。
以色列人口八百多万,仅正规军就17.8万,还有几十万的预备役,据美国全球军力最新排名,以色列排土耳其之后列十一位。
其武器装备可以与美军媲美,这还不包括据称拥有的二百多件核武器。
第二种是依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中东在美国的地缘政治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美国在全球三大军事基地群中,欧洲、北非、中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美军在中东总计驻扎的军事人员约有2万余人,都在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卡塔尔和巴林等国。
另外,美海军六大舰队之一的第5舰队常驻波斯湾及其附近海域,其规模一般为1个航母战斗群。
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在于其先进的武器系统、高素质的战斗部队、超强的情报信息系统以及犹太人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劣势在于不会有战略纵深,毕竟是蕞尔小国。
中、低烈度的局部战争对其够不成致命威胁,它最惧怕的是核战争,一个国土面积仅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经不起几枚核武器的打击的。
所以,以色列不仅自己拥有核武器作为威慑和报复性打击力量,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与美国一起极力的阻止中东地区国家拥有核武器、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
所以现在是和平年代,祝愿全世界和平万岁!
参考:
如果现在有国家攻击以色列,那是伤美国的筋,动美国的骨。

参考:
不要说骨子里充满危机感的以色列人,即便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遭到别国攻击时,唯一的反应就是坚决的反击。
而以色列人要做的是,当发现周边假想敌国家有入侵企
最著名的就是先后派空军战机偷袭并成功剪除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核设施。
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曾经说过:“以色列存在于世,就是要保护犹太人,使他们免受敌人的欺凌和虐杀。
要履行这个承诺,就需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对堪称弹丸之地,缺乏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极其严峻的考验,但事实证明,以色列做到了,他战胜了周边所有阿拉伯国家对手并借此开疆扩土。
以色列还拥有了周边阿拉伯国家不具备的核武器库。
假如未来有一天周边强敌再次联手进攻以色列,核武器将会是以色列的最后战略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以色列在西方大国圈内拥有强大的院外外交能力,并影响这些大国的中东战略政策走向。
从立国至今,以色列一直都得到了英美的有力庇护。
而美国更是近乎无条件的支持以色列,并成为以色列最强大最可靠的战略保护伞。
可以说,周边国家谁敢打以色列,就等于在美国头上动土,下场可想而知。
下面再放一张
论国土面积,沙特最大,拥有225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论人口总量,土耳其最多,拥有8315万人口。
论导弹数量,伊朗最多,拥有中东地区最庞大的导弹库论发达程度,以色列最富,人均GDP高达51386美元。

以色列有“三少”,可总结为:人口数量少、国土面积少、经济体量少,唯一的优势就是国防实力,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那么以色列的国防优势究竟体现在哪呢?
第一:拥有核武器;
以色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法国的帮助下获得了研发核导弹的技术,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已经成功研发了杰里科-1近程导弹、杰里科-2中程导弹、杰里科-3远程导弹,全部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成为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尤其是杰里科-3导弹,射程高达7000公里,不仅是整个中东地区,就连欧洲、非洲、大半个亚洲也在以色列核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
而且,杰里科-3导弹在打击精准度提高的情况下,还具备变轨能力,大大增加了被敌人拦截的困难度。
第二:拥有成熟的反导体系;
鉴于以色列周边复杂的安全环境,他为了保护自身防空安全,专门研发了一套完善的防空体系,来应对一切来自境外的不明袭击。
无论是近距离的火箭弹、炮弹,还是远距离的巡航导弹,以色列的“铁穹”反火箭弹系统、大卫弹弓中程导弹拦截系统、“箭”式反导系统都能给予有效拦截,把威胁消除在以色列境外。
基于此,以色列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国防实力都非常自信,养成了“谁打我我就打谁,谁威胁我我就干谁”的性格,无论是一对多,还是多对一,以色列从来没有怵过。
就拿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所爆发的五次中东战争来看,以色列军队面对阿拉伯联军,竟然五战五捷,皆以阿拉伯联军的战败而告终。
五次战争中,除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主动发起的攻势之外,另外的第一次和第四次战争,都是以色列被动应战,遭受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大国的突然打击。
以色列的后发制人,虽然损失了部分兵力,却把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打得服服帖帖的,有力提高了以色列的威慑力,从而奠定了以色列在阿拉伯地区扎根立足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以色列依靠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和自身发达的军工科技,其国防武器现代化水平达到世界前列,在中东各国中更是独树一帜,几乎没有国家敢对以色列动粗。
因为在上世纪对以色列做出主动攻击动作的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已经尝到了苦果,不是领土被占领,就是国防武装受到沉重打击。
即使有个不长眼的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主动攻击了以色列,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以色列战机直接锁定哈马斯的总部大楼进行轰炸。
以色列的思路,就是以牙还牙,甚至是不对等报复。
所以,以色列周边的敌对国家还是比较老实的,他们也知道自身的实力也不是以军的对手。
那如果是像伊朗、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攻击以色列,会怎么样呢?
只会有两种结局,要么是以色列把袭击国灭了,要么是以色列被灭。
比如伊朗,他虽然有中东超大规模的导弹库,可对以色列实施密集的导弹攻击,可别忘了,以色列还有三层反导系统等着呢,尤其是“箭-2”和“箭-3”反导系统专门应对伊朗这种中远程导弹,可最大程度的进行拦截。
当伊朗进行第一波攻击时,以色列绝不会给他第二波进攻的机会。
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色列必然会背水一战,一方面启动核武器,对伊朗关键设施和地点进行核报复,在伊朗没有成熟的拦截系统的情况下,他只有挨炸的份;
另一方面以色列从美国采购的F-35隐形五代机,可对伊朗境内的核心目标进行定点清除,打空战,伊朗依靠上世纪引进美国老掉牙的战机,根本不是F-35隐形五代机的对手。
如果是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以色列可就没招了,俄罗斯只用扔一颗核导弹就能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比如萨尔马特核导弹,可打击法国面积大小的区域,以色列区区2.5万平方公里,在萨尔马特核导弹面前还不够塞牙缝,以色列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就是以色列背后的盟友美国,也只能爱莫能助。
美国会为了以色列跟俄罗斯这位核大国硬刚吗?
除非美国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所以说,以色列也就只能在小国面前保持军事优势,在五常国面前,以色列占不了上风。

参考:
一个流浪了千年的民族,对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是极为的迫切,这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一个犹太国家,其民族在世界上历次大的战争中无不饱受摧残,也就是到了近代,在中东有了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但这块地方可是周围虎视眈眈的邻居,还有一个天天和它争闹不休的巴勒斯坦。
要不是美国的需要以及大力支持,以色列在这么个弹丸之地立国之初就被撕得粉碎,磕磕绊绊发展到今天,以色列反倒成了其周围国家的恶邻,几十年间自己的各类工业化门类齐全,并且武器研发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说现在的以色列已经是个刺猬,谁想吞下它,还真不容易。
但是最近的中东局势,说到底以色列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和俄罗斯坠毁的伊尔20侦察运输机搅到一块了,并且从俄罗斯调查的结果看,以色列难脱干系,这种局面下,虽然美国全力罩着,以俄罗斯的脾气估计难善了,所以这也就应了

参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以色列这个国家其实和近代的普鲁士、二战时期的德国一样,擅长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军事强国,然而实际上实力差得要死,也就只能欺负一下中东哪些不懂现代战争和工业的弱鸡们,一旦遭遇一个真正意义的工业国,以色列会迅速崩溃。
也就是说,如果进攻以色列的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肯定是赢定了。
从历史上看,阿拉伯国家的战斗力都十分捉急,每一次进攻以色列都是占有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还是同时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
但是每一次,都被以色列击败,然后丢盔弃甲、割地失土,最后以色列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而到了如今,阿拉伯国家亡的亡、乱的乱,已经没法组织起过去那样的联合作战,那么,这更加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所以,阿拉伯国家若是进攻以色列,只有自取灭亡。
可如果是中美俄这样的大国进攻以色列,情况又不一样了。
中美俄都拥有上亿的人口,强悍的军事工业以及大量训练有素的军队。
此外,中美俄还拥有核武器,一旦这样的国家开始进攻以色列,以色列唯一占点便宜的机会就是在中美俄军队部署初期,尚未构建好完全作战体系。
但一旦中美俄军队的火力准备开始,则以色列的灭亡就已经成为倒计时。
即使以色列发射了它可能拥有的核武器,但是这点核武器对中美俄来讲根本算不上伤筋动骨。
而中美俄军队若是对以色列发动了核打击,只需要寥寥数枚战略核弹就能确保对以色列控制区的全面覆盖。
然后以色列的工业系统、人口直接就遭到重创,战斗力将直线下降到0。
因此,综上所述,以色列只是一个善于把自己伪装成军事大国的国家,欺负哪些没有工业甚至没有成体系国家机器的小国或许压力不大,一旦面对大国的进攻,以色列除了坐等灭亡之外没有其它结果。

参考:
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谁会去攻击以色列,第二,攻击以色列的后果会怎么样。
首先,哪些国家可能攻击以色列。
众所周知,1948至1982年发生的五次中东战争已让阿拉伯世界认清了一个事实,即无论是单挑还是群殴,都打不过以色列。
无论是叙利亚、埃及、约旦还是海湾地区的沙特、阿联酋都很清楚。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半个多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已彻底被打服了,失去了战胜以色列的信心。
因此,阿拉伯国家不会主动攻击以色列。
当前,能给以色列制造麻烦的并不是主权国家,而只是一些政治组织,比如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
这些组织时不时会向以色列发动袭击,结果都是遭到以色列毁灭性打击。
所以说,这些组织最多给以色列制造一些麻烦,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对以色列实施攻击。
理论上讲,能给以色列造成真正威胁的国家是伊朗和土耳其。
伊朗经常向以色列放出狠话,声称对以色列进行毁灭性打击,要消灭犹太复国主义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土以关系不断恶化。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多次声称以色列是“恐怖国家”,并称以色列军队是“恐怖分子”。
事实上,伊朗和土耳其更多的是在口头上对以色列放狠话,从未对以色列实施过真正的攻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主权国家如果主动攻击以色列,将会违反国际法。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一是自卫,二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以色列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也是受到国际法保护的国家。
因此,任何主动攻击以色列的行为都是违法国际法的行为。
其次,攻击以色列的后果会怎样。
历史上,以色列确实遭到了攻击。
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就对以色列实施了攻击。
当时,萨达姆目的十分明确,希望攻击以色列,迫使其加入战团,这样包括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家在内的联合国军就会出现分裂。
萨达姆对以色列发动的飞毛腿导弹攻击并未对以色列造成严重伤害,原因是以色列的反导“铁穹”系统启动,攻击的导弹被拦截。
事发后,美国对以色列进行了安抚,联合西方盟友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使以色列没有参与到海湾战争中。
目前看,能够真正攻击以色列的是伊朗。
由于以色列领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一旦遭受攻击,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然而,以色列已部署了强大的导弹防御系统。
一旦伊朗的攻击不能对以色列造成毁灭性打击,以色列可能实现迅速的反击。
从数量上比较,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不如伊朗。
从质量上比较,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就远强于伊朗。
在遭受攻击后,以色列必然对伊朗进行最猛烈的还击。
此外,美以之间稳固的军事同盟关系,也促使美国必然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对伊朗发动全面战争。
因此,如果一个主权国家主动对以色列发动攻击,结果必然触发一场全面战争。

参考:
二战时,犹太人在德国很富有,而希特勒差点把犹太人赶尽杀绝,要不是有美国和中国相救,犹太人能在中东建以色列这个国家吗?
以色列从此以后发展自己的军队,成立一支晓勇善战的闻名于世的“摩萨德”反恐部队。
德国的甲级战犯被世界审判绞刑,还有很多杀害犹太人的法西斯军官和盖世太保的郐子手成了漏网之鱼,出逃其它国家。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小组满世界追凶手,满世界追杀,惊心动魄。
犹太人毕竟在二战时被德国法西斯杀害600万人口,犹太人如何不报仇雪恨呢?
德国柏林被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攻克后,希特勒在地堡自杀身亡。
德国被分为二,即东德、西德。
东德由苏联控制,西德由美国控制。
以色列建国,需要资金,要求美国找西德商量,赔偿战争款项。
西德满足了以色列,助以色列建国。
以色列为了吸取教训,落后就挨打,因此组建了强悍的军队。
以色列能在中东立足,完全是有美国保护。
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到底研制多少枚,以色列自己都不愿透露,外人也只是猜测。
拥核的以色列,有哪个国家敢主动先发制人军事打击以色列呢?
连美俄都惧怕三分。
美俄拥有核武器,完全是靠德国人或德国犹太人核物理学家帮助建起核反应堆。
美国派远程轰炸机携带两枚核武器投向日本广岛长崎,是由犹太人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研制的。
以色列拥核,反以国家都不敢主动同以色列开战,连伊朗都不敢。
以色列和伊朗是死对头,伊朗前任总统内贾德扬言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
以色列就把伊朗看成是敌对国家。
伊朗在叙利亚驻军经常被以色列背后一枪偷袭,致使伊朗找不着北。
这就说明以色列军工很强大,伊朗不是以色列对手。
如果伊朗与以色列交战,美国会和以色列联手,伊朗就危险了。
所以,伊朗不敢攻击以色列的。

参考:
以色列的国家反击能力那是准超级大国级别的,应该说中东任何国家军事主动攻击以色列就是作死的。
以色列作为一个面积仅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的中东小国,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威胁重重的现实安全环境促使以色列将“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作为其一贯国策,极其重视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质量强军和兴军之路,使昔日地理上的“袖珍小邦”变成实力上的“超级大国”。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以色列都奉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型”安全战略,坚持“先发制人,境外御敌,寸土不让”的战略方针。
以色列新版国家安全学说突出“战败即亡国、积极防御、重视运用威慑避免战争、速战速决”四项基本原则,打造一支反应快速灵敏、完成多样化任务、具备极强进攻性的国防军,成为其军事改革的目标。
为此,以色列形成了以“进攻性防御战略”为核心,并辅之以“核战略”与“常规战略”双管齐下的战略布局,指导军事改革顺利推进,建立起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超级”国防力量。
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高效军事行动,包括1981年以色列空军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
1982年6月清除在黎巴嫩的巴解武装和叙利亚军事力量;
1985年10月,以空军长途飞行2400公里,3分钟内摧毁了在突尼斯的巴解组织总部。
这些行动对周边敌对性国家产生强大震慑,确保了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
纵观世界各国军队,大概除了美军,当属以军最忙最累。
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其对手也转变为形形色色的以真主党、哈马斯为代表的小股武装组织。
与当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阿拉伯国家政府军相比,眼下以军要对付的尽是些飘忽不定、“不按常理出牌的”游击队和恐怖组织。
他们要么化整为零,伺机偷袭以军哨卡和边防巡逻队,要么在边境地区向以色列发射火箭。
以军多次“不胜其扰,怒而兴兵”,但收效甚微。
作战对手的变化使以军必须重新规划任务模式,对现有国防和军队体制进行科学改革。
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之后,以色列先后针对巴解武装、真主党和哈马斯实施了4次较大规模军事行动。
通过这些军事行动,以军不断革新作战理论,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需求。
其军事理论最终由传统的野战条件下的大规模陆空联合作战转变为现代城镇环境中的高精度联合作战。
以任务需求为牵引建立符合本国特点的领导指挥体制“精干合成灵活多能”的国防军,“全民皆兵、快速反应”的国防动员体制和预备役部队,“得力高效”的情报系统,成为以色列国防体制的“三大支柱”。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不断对以“三大支柱”为核心的国防力量体制进行改革完善,以有效应对历次战争和局部危机。
特别是近年来,以色列不断进行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的改革,以适应当前及未来军事任务的不同需求。
从1999年起,以国防军即开始对其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并制定出优先顺序,以加强常备部队作战能力、增强空军实力、加强情报能力和强化最大的火力效能为基本目标。
首先是成立陆军司令部。
1998年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并没有陆军总部,陆军各兵种直接接受总参谋部领导。
陆军司令部成立后,陆军各单位并入其下,接受总参谋部领导。
但陆军总部仍不同于海、空军司令部,它只有行政管理权,负责对陆军部队的日常行政管理和建设发展,而并没有作战指挥权,陆军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属于三大战区司令部。
其次是有计划调整各军种编制结构。
空军从2004年起,削减20%,裁撤了至少5个作战中队。
同时,积极发展以军用卫星为重点的航天计划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其纳入空军体制编制之内,使空军司令部成为真正意义的空天司令部。
然后是调整地区司令部职能。
目前,以军地面部队划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地区司令部,主要任务是防范本区域内邻国传统的进攻。
近年来,由于传统安全威胁逐渐消退,而恐怖主义、突发事件以及小规模冲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各战区司令部职能同时进行相应调整。
最近几年,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以色列开始推进论证新的改革方案:东线威胁消除,拟将西岸和加沙地区统一由一个地区司令部负责;
裁撤南方司令部,由陆军司令部负责本地区防务;
成立战略司令部,强化陆海空天联合作战能力。
此外,高水平的情报体系成为以色列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它主要由“摩萨德”(情报和特情局)、“辛贝特”(国家安全总局)、“艾曼”(军事情报局)等机构组成。
针对安全威胁不断上升的现实,以色列当局全力打造以“摩萨德”为代表的强大情报系统,主要担负在海外收集情报、阻止敌国研发非常规武器、阻止恐怖组织袭击核心目标,并与他国建立特殊情报联系。
完备的情报系统能为高层决策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情报信息支撑,并做出快速反应,充分体现了以色列的军事战略需求。
健全“全民皆兵、迅速动员”的国防动员体制以色列的建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数小时后,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在长达15个月的战争中,以色列利用四周的停火期,不断进行力量补充和动员,挽回了初期力量不足、接连失利的被动局面,转劣势为优势。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深刻感受到国防动员的重要性。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色列把战争动员体制作为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特别重视,进行了重点建设和改革。
1959年,以色列第三届议会审议通过实行“全民皆兵、迅速动员”的国防体制。
1973 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叙军队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以动员近40万预备役部队参战,最终反败为胜,这场战争全面检验了以色列国防动员体制的有效性。
由于国小人少,兵源缺乏,不可能保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常备军。
因此,以色列坚持发展全民武装体制,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
这使以色列在平时只保持一支17.6万人的精干常备军,而战时则能迅速地把60多万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官兵送上前线。
以色列军队从总参谋部至作战部队中都设有动员征召中心,地方各城镇则设有军事中心和委员会,负责动员、征召预备役人员,大的城市设有两个
师动员中心是以军预备役动员体制的核心,每个动员中心可在4~6小时内动员4000~16000人,动员1个成建制装甲师只需要24小时。
为保证国防动员体制的顺利运行,以色列相继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最主要的是《兵役法》和《国防法》。
法律规定,以军每年征兵3次,公民年满18 岁必须服兵役(除非是犹太裔女性和阿拉伯裔男性),男子服役36个月,女子服役24个月,确保将当年90%适龄男子和50%
之后将转入预备役,预备役每年都要征召服役,接受军训。
以色列坚持以预备役部队为骨干,以常备军为主体的力量结构模式,实行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动员使用”的制度。
目前,以军现役与预备役兵力之比约为1∶3.2。
以军对现役和预备役部队进行了明确的职能划分,现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平时向国防军的预备役部队提供训练有素的骨干,战时阻止和迟滞敌军进攻,为预备役部队投入作战赢得时间;
预备役部队则是作战的主体和战争的主力,并非现役部队的附属品。
除预备役部队,以色列还建立了如“加德纳”、“纳哈尔”、边防警察部队和民防队等准军事组织作为补充,担任服役前教育训练、边境守卫以及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
以色列的国防体制是独一无二的,它几乎将全体公民纳入防卫组织,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民皆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潜力。
“军民融合”打造出“小国大军工”的完备科研军工体系由于以色列长期与周边国家处于战争或敌对状态,使其不得不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并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国防领域。
多年来,以色列军费开支占本国预算总额的1/3左右。
“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畸形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捆住了以色列经济的“手脚”。
如何在“增强军事力量”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以色列探索出一条以国防工业为支柱,以军促民、强军富国的“军民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1967年“六五”战争前,法国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促使以色列领导人痛下决心加强国防工业。
以色列政府加大对国防工业的投入,加强了与美国等国在联合研发先进武器系统方面的合作,这使以色列能够分享世界最新军事科技成果,对其国防工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以军的主要武器系统中,国产的份额越来越大,自行研发和生产的武器大大提高其军备自给水平,形成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军工生产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以军工企业有250多家,涌现出包括以色列军备发展局、以色列飞机工业集团、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拉法尔公司等十几家规模巨大、举世闻名的军工企业。
同时,以色列也发展成为世界军火销售大国,每年军火销售额达15亿美元,占全部工业出口值的1/3。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以色列开始重新审定国家防务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力量扶持大型军工企业,开放军事工业的经营主权给公司企业,以企业运作管理代替中央行政集权治理。
在充分挖掘本国军工企业最大潜力的同时,以色列采用许可证生产、购买专利、共同研制、合作生产等方式,加强与美、英、法、德等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国防高科技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与美国弹道导弹防卫组织联合开发“箭”式反导弹系统、与德国蔡司公司联合开发飞机激光定位系统等。
由此,以色列建立起国有、私有、合资军工企业并行运转,门类齐全、种类多样的国防工业体系,由政府和国防部共同管理。
国营军工企业由国防部领导,是国防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政府对于一些重要的私营军工企业也进行投资,使之成为合办企业。
坚实的技术基础与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以色列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以色列因此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联合研发、仿造改进、外援引进、军民融合”的独特的复合式军事工业发展道路,使得其军事工业水平不断跃升。
以色列研制生产的以无人机、预警机、航空电子设备、地空导弹为代表的武器装备性能甚至超越了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
以色列通过建立强大的军工体系,为国家和军队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物质财富和装备技术保障,并加速了军队体制编制和规模结构的改革完善,促进了军队整体战斗力的全面跃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