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最后要把《倚天屠龙记》里的白眉鹰王写死

一白眉鹰王算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英雄人物。
作为四大法王之一,他的地位本来是第一位,可是因为他们感恩黛绮丝代替阳顶天在碧水寒潭应战韩千叶,最终为阳顶天赢得了名声,于是他就把四大法王第一位让给了黛绮丝,自己就屈居第二位。
但是,白眉鹰王的武功和能力都是明教高手里面得到公认的,而且他的人品也是毋庸置疑。
在阳顶天失踪以后,明教四分五裂,白眉鹰王眼看着明教内部纷争,自己又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于是自己带着儿子离开光明顶,自创天鹰教。
天鹰教在白眉鹰王的带领下也算是风生水起,在江湖上影响力与日俱增。
随后,天鹰教又无意中得到天下声名远扬的屠龙刀,天鹰教就想借此机会扬刀立威,以增长天鹰教在江湖上的地位。
谁曾想,这柄声名远扬的宝刀竟然给天鹰教带来无穷的灾祸。
谢逊在扬刀立威之际半路杀了出来,最终直接导致各门各派的人士都被狮子吼震的功力全失,而殷素素和张翠山又被挟持到远在海外的冰火岛。
本来想凭借屠龙刀扬刀立威的,谁曾想屠龙刀竟然让天鹰教得不偿失。
当然,这也不是他们能够想象到的。
二白眉鹰王的高光时刻自然是在光明顶一人在面对六大门派的挑战。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教的四分五裂以及明教高手在江湖各种结仇,特别是杨逍和谢逊。
六大门派抓住光明顶空虚的这个漏洞,就大张旗鼓直接攻上光明顶,然而,明教有难,有护教之心的人士纷纷从各地赶赴光明顶。
如青翼蝠王,五散人,以及脱离明教自立门户的殷天正。
他既然自立门户,可以说与明教没有任何的关联,可是殷天正想着自己曾经也是明教的一大法王,明教沦落至此虽然与自己无关,可是自己也十分过意不去,于是他还是带领天鹰教赶赴光明顶,愿意为明教奉献一切。
杨逍得知白眉鹰王驰援光明顶也是既敬且佩,内心对白眉鹰王的所作所为甚为感激。
杨逍这一刻才明白,自己得罪的老兄弟还是在明教有难之时都回来了。
可是,杨逍和五散人以及韦一笑却意外被成昆所暗算,这导致明教高手一时间都只能坐以待毙,毫无反抗之力。
当他们都认命之时,唯有白眉鹰王一人还在苦苦支撑,他斗完昆仑斗武当,斗完武当斗峨嵋,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支撑多久,只是在他的意识里,就没有认输二字。
他不想看到明教圣火就此熄灭,他不想老兄弟一个个惨死,他不想明教的光辉事业中道崩殂……他也是内伤外伤极重,只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信念在支撑。
终于,他的支撑等来了张无忌,他的支撑救了所有人性命,他的支撑迎来了明教的重生!对于明教而言,白眉鹰王是伟大的。
三此次大战,白眉鹰王算是心力交瘁,也是身受重伤。
虽然最终休养好了起来,可是毕竟年长,一次重伤可能就为后来留下无穷的隐患。
后来,为了救金毛狮王谢逊,白眉鹰王顶替范遥,与杨逍和张无忌三人联手破解金刚伏魔圈。
这一仗,白眉鹰王真是耗尽的内力,最终力竭身亡。
破解金刚伏魔圈,更多的是内力的比拼,然而白眉鹰王武功优势是外功,而非内功。
所以纯内力比拼,白眉鹰王没有任何的优势。
在加上之前大战,也算是到了强弩之末,这一战下来,直接导致白眉鹰王的过世。
白眉鹰王生的光明磊落,死也是热血壮烈。
他一生从来不曾逃避任何的危险,他总是敢于面对一切,勇敢的承担责任,用自己年迈的身躯扛起一切的压力。
老而弥坚,更是白眉鹰王的品质。
其实,之所以把白眉鹰王写死,可是让人记住这位代表明教正义的老者,用他的一生捍卫着明教,捍卫着兄弟情义。
明教有难,他毫不迟疑带领天鹰教驰援光明顶;
谢逊有难,只要需要他第一个顶上!这种高尚的品质,最为难得,而白眉鹰王却用一生捍卫。
白眉鹰王的死固然有些突兀,然而,白眉鹰王的一生着实是正义的写照。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19期*坚持原创,
蒙元铁骑经过历时一年的围剿,将其团团围困,明教似乎大局已定,难逃覆灭之厄运。
然而,忽必烈却忽视了明教的强大生命力和抵抗力,数万明教教众浴血拼杀,终于从蒙古大军中成功突围,并展开了历时数月惊心动魄的大逃亡,当明教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人迹罕至的昆仑山光明顶之时,只剩下了一千多人。
在这次逃亡中,如阳顶天、殷天正等一批经受磨练的明教青年精英,不断成长,并脱颖而出,即将成为明教下一个时代中兴的领导人物。
但是在这次影响深远、艰难的大逃亡中,明教高层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明教权威及继承教主合法性地位的明教圣物圣火令,也在这次大逃亡中遗失了。
到达光明顶的这一千多名明教教众,无不伤痕累累,意志消沉,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充满敌意,根基牢固的地方势力昆仑派。
更大的威胁则是忽必烈派大军进剿昆仑山,虽然蒙元铁骑能攻上光明顶的可能性不大,但仅仅是围困,便切断了明教的给养,明教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似乎明教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便在此时,忽必烈的去世给了明教得以喘息的机会。
元廷忙于宫廷内斗,再无暇顾及龟缩在昆仑山中的明教教徒们。
明教乘势抓住时机,迅速恢复和巩固了自己的力量。
几年后,三十一代明教教主石元去世,光明左使衣琇继任教主之位。
衣琇在位期间,明教得以休养生息,并同波斯总坛也恢复了联系。
随着明教实力的恢复与提升,是否重回江南明教故地,再一次地被提上议程。
此时,江南地区在蒙古铁骑的统治之下,仍是一片腥风血雨,昔日在当地坚持抵抗的明教残部也已所剩寥寥无几,大多明教教众主张放弃江南地区,更没有人甘愿为此去冒险。
但是,豪气干云、慷慨磊落的青年侠士殷天正却主动请缨,决定一试,此举立刻得到了教主衣琇的首肯。
殷天正的选择是相当明智与正确,这时蒙元在江南的统治已经逐渐松弛,殷天正很快便整合了江南明教残存势力。
为了麻痹蒙元,更好地伪装其明教信仰的实质,于是改弦易帜,以天鹰教自称。
由于江南与光明顶相距甚远,长驻江南的殷天正实际上成为了明教在江南地区的真正主宰者,这也为几十年后明教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衣琇病逝后,武功几乎达到当世无敌地步的阳顶天,在众望所归之下,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教主之位。
与衣琇的碌碌无为不同,阳顶天则雄心壮志,意欲使明教再度中兴。
阳顶天首先建立了锐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作为新的军事编制,并相继策划了几次大的暴动,而且收获颇丰。
出于对殷天正的猜疑,阳顶天继位不久,便假以借口,将殷天正召回光明顶。
出于对阳顶天的信任及对明教的忠心,回到光明天的殷天正令阳顶天相当满意。
随后,阳顶天赐以殷天正“白眉鹰王”的称号,并让其继续统领江南明教,这也是阳顶天第一个亲自册封的“护教法王”。
后来,随着谢逊、韦一笑、黛绮丝的陆续加入,才不断有了新的法王被册封。
所谓的护教法王,并未象光明使者一样是个固定的职位,这样的称谓也就是个
既然法王不是固定的职位,所以法王的权限也就变得相当模糊。
以至法王中既有象殷天正这样独当一面,总揽大权的要人,也有象黛绮丝这样毫无实权的虚衔。
在职位上,法王自然不能与光明使者相比,但在地位、待遇等方面,法王与使者却又隐然与之相等。
至于“五散人”的职责与地位,就更加模糊不清了,他们既可以是攻城拔寨的先锋,也可以是持橐簪笔的秘书,但到了实际的重大决策之时,却成了局外之人。
阳顶天统治时期,由于明教的极度扩张,直接导致是明教内部的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以至矛盾不断增加。
当然,只要阳顶天作为明教最高决策者的实事不改变,明教的这种组织架构自然也不会乱,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阳顶天的统治再能延长几十年,或许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有可能解决,但是阳顶天失踪了!阳顶天的失踪,使得这一隐患直接变成了明教的当前首要问题。
明教内部各大势力的并存,互不相让,归根结底就是权利的争夺,当彼此意见不能得到统一之时,明教也就开始了分裂。
首先便是黛绮丝的叛教。
由于黛绮丝的丈夫韩千叶曾经是阳顶天的敌人,加之二人的婚姻又遭众人反对,黛绮丝自然是阳顶天失踪的第一嫌疑对象。
在求爱被拒绝,对黛绮丝因爱成恨的范遥开始调查时,黛绮丝试
但是令明教尴尬的是,尽管大多数人想严惩黛绮丝,但是除了教主之外,好像明教没有人有惩治一个法王的权力。
显而易见,如果杨逍、殷天正或者韦一笑获得了这种权力,他也会用这种权力去对付其他政敌,这也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况且,黛绮丝唯一的朋友金毛狮王谢逊也在极力维护,保证黛绮丝与阳顶天的失踪毫无关系,这也得使,黛绮丝能从容离开明教,也为明教的分裂开了个头。
黛绮丝本身就没有实权,更别谈竞争教主之位,但是她的离开,却间接导致了实力雄厚的竞争者谢逊退出了教主的角逐。
与杨逍同样居于要职的范遥,本身就势力平平,加之黛绮丝的拒绝,已经心灰意冷,而且还不相信阳顶天的死亡,或许是为了寻找阳顶天,或许是为了暗害黛绮丝夫妇,不久后,范遥也离开了光明顶。
另一位强有力的教主竞争者谢逊,也因
此后,明教也就长期处在杨逍、殷天正和韦一笑三人的内讧之中。
阳顶天失踪后,杨逍虽然顺理成章地开始主持明教的日常事务,但他的直接发号施令,令杨逍的对手们感到忿忿不平,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加以抵触,这也使得杨逍的控制明教的范围十分有限。
作为明教中资历最老的殷天正,在衣琇执掌明教时,就已是江南明教的最高统帅,甚至得到了庞大的地方势力的支持。
然而,殷天正并非阳顶天的嫡系,自然和阳顶天提起其他派系貌合神离。
阳顶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笼络殷天正,这才授他以法王的头衔,并想方设法将他留在光明顶。
但是,殷天正通过他的亲信李天垣,将江南明教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阳顶天死后,自然无人能制约殷天正,但是殷天正想登上教主之位,也非易事,他很难得到明教其他派系的支持。
第四位法王韦一笑,虽然很早就拥有了法王地位,但是在诸多法王之中,他仍然是资历最浅、势力最单薄的一个,何况韦一笑鲜有任何统治才能,即便如此,韦一笑在意外获得五散人的短暂支持后,也曾萌发过登上教主之位之心。
阳顶天时期的智囊团五散人,在明教中枢,是势力较弱的一派,没有任何可能继承教主之位,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保住现有的地位,因此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五散人为了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于是选择了支持最弱也是最好控制韦一笑继位的策略。
正是这一派系的形成,导致了三强并存、彼此互不联盟的局面。
三足鼎立的权力平衡僵局由此维持了明教数年之久。
正当明教的内讧日益白热化之际,具有讽刺性的一幕出现了,明教的死对头蒙元朝廷也出现了类似的危机。
蒙元朝廷迅速陷入分裂,两个充满敌意的政权也同时形成。
便在此时,殷天正主张趁乱攻打元廷,而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五行旗的支持。
而杨逍则认为,元廷的实力并没被削弱,必须先联络六大门派形成反元联盟,任何单方面的冒险都不会成功。
韦一笑和五散人在两派之间左右摇摆,结果最后都倾向于殷天正一派。
历经数年的内讧之后,殷天正逐渐占据了上风,杨逍不得不假意宣称,自己无意成为明教教主,并致力维持现状,以保证自己在明教中的最高地位。
为达到这一点,杨逍于是炮制出没有圣火令,便不能合法合规地继承教主、只有拥有圣火令,才能继位教主的教义。
由于在大逃亡中,明教隐瞒了圣火令一事,这一事的披露在明教中瞬间引起了巨大的不安与骚动,在这种情况下,殷天正即位教主的可能已微乎其微。
但是殷天正心有不甘,随即修改明教教义,圣火令遗失,是因为圣火令已变成神圣的天鹰,而他本人就是天鹰的化身,许多支持者对此也深信不疑。
已经无法回头的殷天正于是宣布,原来的明教已被黑暗腐蚀,不能再代表明尊。
随即,殷天正从光明顶返回江南,并宣称他的天鹰教才是真正的明教。
不可避免的是,天鹰教和原来的明教结下了深仇大恨。
受到殷天正的启发,五散人精心地将明教的信仰与佛教教义相结合,筹建了弥勒宗,很快弥勒宗便成为了明教最成功的派系。
由于弥勒宗融合了佛道信仰,与天鹰教古怪晦涩的教义有所不同,更容易能得到底层教众的理解和信奉,加上其相对宽松开放的组织风格,这样一来,弥勒宗就形成了一支可观的力量,就在此时,朱元璋也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弥勒宗信徒。
当弥勒宗日益发展壮大后,五散人也想效仿殷天正自立门户,决定抛弃明教单干,寄希望于能形成领导明教的实事。
当五散人将军事行动伪装成地方领导人自作主张的行为时,杨逍得知此事原委后,怒斥五散人擅自行动而不向明教报告,五散人老羞成怒,反抨击杨逍不肯派其精锐支援而导致义军孤立无援全军覆没。
最后,这场互不相让的口水之战终于演变成了互殴争斗。
其后数十年,随着明教核心的一次次的分裂,各地分支自行其是,光明顶再也不能履行领导者的职能,成为了仅有具象征意义的“圣地”。
便在此时,刚在东南沿海立足的天鹰宗不幸卷入王盘山事件而陷入孤立,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围攻,与之相反的则是五散人在中原的斗争开展的如火如荼,成果丰硕,培养出一批象朱元璋、周子旺、徐寿辉等一批重要骨干。
与此同时,在江南的苟延残喘的殷天正已到了山穷水尽,不得已开始与弥勒宗合作,联合作战。
不想此次战斗再次被蒙元铁骑所扑灭,刚刚复兴的弥勒宗与天鹰教再次开始沉寂起来。
当蒙元统治日益腐朽之际,而明教和天鹰教及弥勒宗播下的火种却在悄悄地蔓延,更新换代的结构正在生成,只是还没恰当的时机。
张无忌的出现,充其量就是个催化剂,根本不会改变前进的车轮。
但是,将明教、天鹰教、弥勒宗三合一的却是张无忌本人,明教空前成功地树立了以张无忌为中心的最高权利机构。
但是,如果把张无忌也看成象阳顶天那样雄心勃勃的教主,是对这种权力的极大误解。
张无忌虽拥有无上的权力,但却明显缺乏政治经验,只是他的个性和意愿很大程度地能被杨逍所贯彻,由此张无忌也成为了杨逍的工具。
此时的杨逍的权力及影响远胜从前,几乎就是没有教主头衔的教主。
五散人也被张无忌分配到各地掌管实权,自然是心满意足。
最为悲催的却是,作为张无忌外公的殷天正既没有进入明教的权力中枢,又没有得到更高的地位,反而向五散人一样下放到各地。
张无忌自然看不明白个中缘由,实际这是杨逍弄权之术,旨在消灭殷天正的权力。
更重要的一点,五行旗的实力也被削弱,而被杨逍控制,但是从五行旗分裂出来的朱元璋,韩山童等地方军阀势力却在蝴蝶谷会议被承认。
而且在蝴蝶谷会议上,明教首次明确提出了推翻蒙元的时间表。
当具有历史意义的六大派危机之后,张无忌整日忙于与赵敏、周芷若的三角恋时,全国的形式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教在各地的的斗争如雨后春笋,大有燎原之势,更有甚者,一些起义者罔顾明教教义,甚至无法无天到了自封帝王的地步。
这时的张无忌忽然从谈情说爱中醒悟过来,自己很有可能会在这个乱世中开创帝业,将来只会做了杨逍的嫁衣,喜用外戚的流毒思想油然而生。
但殷天正及天鹰教长时间的被明教压制,少有功勋,为他日能让殷天正重回明教中枢,不惜让年事已高的殷天正出战对阵少林三渡,最终油尽灯枯,溘然长逝。
殷天正死后,朱元璋已然成为明教军队中的最大军事领袖,便开始耐心地等待属于自己的日子到来!
参考:
金庸在张无忌二打金刚伏魔圈相救义父谢狮王的时候,却让外公白眉鹰王殷天正力尽而亡,何厚此薄彼如此之甚耶?
义父是亲人,外公还是张无忌他亲娘的亲老爹呢,不是更亲吗?
为救一人而亡一人,真的是大好事?
其实仔细想想,人金庸先生是故意这么写的。
明教教主阳顶天因为弄瞎了渡厄的眼睛而和明教成仇,致使三渡不放谢逊。
少林因空见之死,而对明教谢逊的血海深仇,在张无忌一打金刚伏魔圈而成昆偷袭不成时,已经和三渡化解了。
在此唯一未解的是阳顶天弄瞎渡厄的那只眼睛,致三渡参了几十年苦禅。
阳顶天,殷天正书中未说,但是很明显的殷天正的年纪比之其他三法王,逍遥二使者年纪更大,而殷音同阴,阳对阴,顶天对天正。
这二位本是对照来写的人物。
而且殷天正武功鹰爪手,阳顶天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武功叫做大摔碑手,爪生手上,更为一体。
而且殷天正更是当过天鹰教教主的人,阳顶天明教教主。
所以为解阳顶天和渡厄一眼之仇,最后殷天正在攻打金刚伏魔圈时身亡,实在是还了阳顶天的债。
须知金庸创作人物,无论名字,武功,对应都是很有讲究的,前后呼应,事迹基本以其他形式做了交代,才不会头重脚轻。
虽然本人喜欢看这些小细节的设置,但是大家都不喜欢,也就不展开啦,还是从书中原文分析吧,毕竟流量才是一篇文章好坏的评价嘛。
殷天正年纪已老,而且在六大派围攻时,一人力抗多派好手,身体大受摧残。
所以在攻打金刚伏魔圈时,力尽而亡,也是合理的。
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解释。
在二打金刚伏魔圈时,杨逍殷天正对付渡难一人。
而杨逍招数花俏,殷天正武功刚烈,所以实力对拼,殷天正出力更甚,到围观诸人均看出胜负关键在于渡难和殷天正谁先倒下,殷天正岂能不知,为明教声誉,为自己名誉,岂能不出尽全力,因此导致最后的油尽灯枯。
再者谢狮王和殷鹰王同为四大法王,四人仿若兄弟,谢逊对殷天正一向以二哥称之。
为了出力相救三弟狮王,一来教义之重,二来兄弟之义,殷天正之死实在当的住无负明教,无亏兄弟情。
较之他人更为合适,毕竟青翼蝠王韦一笑已经上过场,展示过轻功,更领教过三渡之力。
范遥更是横生枝节,和空智有了大都之约,轮也轮到殷天正上场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张无忌虽不愿,但是殷天正岂能看不出形势?
除了他自己,更能推脱何人。
张无忌做教主之后,天鹰教全体同归明教,而张无忌教中事务均赖杨逍辅助,以五散人坐镇光明顶。
而殷天正呢,差事确是带领本来天鹰教帮众。
以外公之尊,全教而投之势,而不得更多倚重,他人做何感想,遇到出力的时候不奋勇向前哪个好意思。
哈哈哈哈,殷天正被逼死了,小张要背锅呀。
其实武侠小说人物描写,事情推进均赖作者金庸一只妙笔,人物设置,情节对应就显得十分高妙了,如此故事才好圆满,君不见现在网络小说烂尾太监如牛毛,珠玉在前,而人所不学,无奈啊,摊手。
殷天正之死既还了谢逊相念之情,也解了谢逊夺刀之恨,更是殷天正破教而出之后重入明教,而明教出力而死,算得上得其所哉。

参考:
殷天正和女婿张翠山一样,都是剧情杀,不得不死,没得选择。
一、张翠山之死张翠山身为张三丰七个弟子当中天赋最好的那一个,从冰火岛携妻子归来,本该继承张三丰的衣钵,有一番成就,却因为谢逊之事,再次被卷入了武林之中的风暴眼,导致数个门派在张三丰大寿之际,齐上武当山。
这个时候,武当派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对于武当七侠而言,张翠山和谢逊是结拜兄弟,为了一个“义”字,自然不能将谢逊的下落透漏出来,可是,如果不泄露谢逊的行踪,便意味着武当派必须要正面面对武林各大门派。
的确,武当派很强,他们完全可以布置下真武七截阵,几多高手也不放在眼中,张三丰更是武学天下第一,寻常高手,谁又是其一合之敌呢?
然而,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无异于将整个武当派置于武林的对立面,即便有张三丰坐镇,武当派也会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
毕竟,他们不透漏谢逊的行踪,虽然是为了一个“义”字,但是,谢逊在江湖之上,乱杀了许多高手,甚至直闯倥侗派老巢,夺取镇派秘籍,包括少林派的空见也是死在谢逊之手,等等。
因此,别人追杀谢逊并没有错,当然,谢逊做这些存在自己的不得已和委屈,可是,自己家里的悲剧,并不是他将这些悲剧加在别人头上的理由,因此,别人找谢逊报仇,可谓是理所应当,没有什么比这更为正当的事情了。
武当派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剧情无法继续发展下去了,因此,张翠山必须死,只有张翠山死了,其他门派才没有借口,再次威逼武当派,反而要小心武当派的报复。
但是,张翠山之死,却是因为一场误会,分明是自身的原因,武当派又不能直接面对六大门派,所以,对于武当派和江湖而言,双方都继续对峙下去的必要了。
张翠山之死十分蹊跷,只因为俞岱岩听出了殷素素的声音,张翠山便认定当年俞岱岩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殷素素,丝毫不听任何解释,冲到大殿之上,直接横剑自刎了。
所以,张翠山之死,就是剧情杀,他不得不死,虽然死的理由十分牵强,可是,他还是得死,他一死,武当派和江湖两难自解。
接下来,诸多剧情和任务都可以顺利推进了。
其实,殷天正之死和自己的女婿张翠山一样,殷天正必须死,否则后面的各种逻辑都会出现问题,剧情无法收场。
解释殷天正必须死之前,应该先介绍一下殷天正的能力。
二、殷天正的威望和能力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时,青翼蝠王、五散人等人,虽然不屑和杨逍为伍,但是,明教有难,他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因此,都纷纷返回光明顶,帮忙抵抗六大门派。
然而,他们与杨逍之间的矛盾并非一天两天了,刚回光明顶不久,几个之间,便又起了争执和纷争,然后,被成昆化名的圆真所偷袭,导致这几个刚刚回来的有生力量又深受重伤,成了被保护的人,成了累赘。
殷天正也早已脱离了明教,建立了天鹰教,可是,明教有难之时,他也没有逃避,而是火速前来支援。
光明顶众人受伤,殷天正武功虽高,却是独门难支,莫声谷、张松溪、俞岱岩等人先后与之交手。
他这
就在这个时刻,殷天正在明教众人和高层眼中,已经达到了极致,无论过去多久,他们都会记得,有一个老者,面对群雄,为了守护他们一群受伤的人,死战不退,同生共死。
论威望,除去张无忌,无人可及。
殷天正的能力:1、武功很高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莫声谷这些人都是武当派张三丰的得意弟子,武当派的内功讲究厚积薄发,越是到了后期,修炼速度越是快,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时,俞莲舟这几
而殷天正和他们车轮战,在重伤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击败他们,可见,殷天正的武功实力,自然是非同凡响的。
少林派的屠狮大会上,张无忌让杨逍和殷天正两
2、管理能力阳顶天失踪以后,明教诸人为了争夺教主之位,在光明顶上闹得不可开交,乌烟瘴气,殷天正一怒之下,脱离了明教,另起炉灶,建立了天鹰教。
短短几年时间,天鹰教便迅速在江湖上崛起,六大门派也没有遏制住天鹰教的崛起,那些年,明教势弱,几乎是天鹰教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六大门派,不过,张三丰对殷天正的人品评价还很高,因此,大家虽然觉得天鹰教也是魔教,可是,对天鹰教的抵制却不像对明教那么强烈。
理解了殷天正的威望、武功以及管理能力,便会明白,殷天正为何不得不得死了。
三、殷天正之死是因为剧情杀殷天正武功很高,内力很深,内力之深,几乎在整个江湖上都可以排上一定的名次,但是,就是这样一
这正常吗?
这其实是不正常的,诚然,殷天正的确经历了两场厮杀,也曾在光明顶之上受伤,但是,哪个武林人士不是经常需要与人动手呢?
只因为两次动手,便会耗尽生机,然后无疾而终?
那江湖人早就绝了。
因此,我
在后来,张无忌心灰意冷之下,准备归隐,便将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而杨逍年老德薄,并不服众,光明顶上面的人不服他,更别说去控制其他义军了。
因此,朱元璋最后控制了所有义军,成功坐上了九五之尊之位。
如果殷天正还在,鉴于殷天正的能力,张无忌应该将教主之位传给殷天正的,即便桀骜如杨逍,但也必须服了殷天正,毕竟,正是殷天正在光明顶上死战不退,才撑到了张无忌前来,化解了明教和六大门派之间的争斗。
因此,殷天正不死,教主之位,便是殷天正的,而杨逍会成为殷天正的辅助,杨逍这

那么,殷天正如此之强,又有杨逍辅助,再加上众高手归心,必将与朱元璋发生剧烈冲突,或者说,朱元璋甚至失去了和他们对抗的能力,到那时,剧情便无法接续下去了。
因此,殷天正必须要死。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殷天正本不该死的,毕竟内力深厚,再活一些时间,不是问题,他的死,与张翠山一样,都是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来了一个剧情杀。
如果不是殷天正的能力太强,会影响后面的剧情,殷天正也不需要突然死去。

参考:
白眉鹰王殷天正是明教四大法王之首,天鹰教教主,在明教内部的地位和威望都很高,同时他还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外公。
这么一个重要配角人物,在张无忌大战三渡的时候,生生给写死了,金庸先生究竟有什么意
金庸先生不得不为之。
首先,明教是军教合一的组织,明军大部分是明教教徒,教主地位高于军事首领,有一个强势的教主,军中的首领就只能听命。
在明军大营中,朱元璋为什么要用迷药迷晕张无忌,然后用计逼他自动退位?
就是因为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威望太高了,就算朱元璋带领明军立了天大的功劳,最后明军和明教教徒还是认为,这都是张无忌作为教主领导有方。
所以,在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汤和等明军中的首领崛起之后,就不能让明教再出现威望高的教主了。
其次,殷天正威望高,能力强,又是张无忌的外公,他在张无忌退隐之后,接替明教教主之位的机会比杨逍大。
这么一个厉害人物做了明教教主,朱元璋夺权就非常困难了。
殷天正原来是明教四大法王之首,号称白眉鹰王,在明教威望特别高,阳顶天死后,他不服杨逍,又厌倦了明教高层的内部斗争,一气之下,自己创立了天鹰教。
殷天正不但威望高,武功高,而且能力强,手段高。
他创立的天鹰教,虽然被正派人物目为邪教,但是实力极为强大,跟六大门派都能打个对对糊。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天鹰教的实力了。
张翠山殷素素张无忌一家人离开谢逊和冰火岛以后,回到中原,碰到两艘大船上的高手在打架。
殷素素首先认出了一方是天鹰教,张翠山认出了另一方是武当派的俞莲舟和昆仑派。
天鹰教一挑二,竟然不落下风,可见天鹰教的实力。
在殷天正和殷野王父子的领导下,天鹰教好生兴旺。
如果白眉鹰王这样的人物做了明教教主,有武功,有威望,有能力,有手段,朱元璋夺权还会那么容易吗?
朱元璋糊弄一下傻了吧唧的张无忌还可以,想糊弄白眉鹰王和赵敏这样老谋深算的人,就绝非易事了。
所以金庸先生肯定不能让殷天正接了明教教主之位,所以,他选择让在屠狮大会上大战三渡时累死。
最后,白眉鹰王一死,最有资格接任明教教主之位的是杨逍,但是金庸先生又说杨逍“年高德薄”,无法让明教教徒团结信服,所以朱元璋趁机夺权,就顺理成章了。
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明军取得了一次大胜,结果军中的人都说是张无忌领导有方,这让朱元璋等明军首领心里不是滋味,明明打了胜仗,功劳是他们的,军中的人反而吹捧张无忌杨逍等人调度有方。
朱元璋等人既是明军首领,又是明教教徒,可惜的是,他们在明教内部地位不高,只是中下层的干部,论威望和地位,远远没法跟张无忌、杨逍、五散人、五行旗旗主比,这就给朱元璋夺权制造了困难。
金庸先生为了让朱元璋夺权,先是写死德高望重的白眉鹰王殷天正,然后让朱元璋用计逼得张无忌以为好哥们常遇春背叛了他,自动退位,最后让张无忌把教主之位传给“年高德薄”的杨逍。
金庸先生这三步暗线,都是为朱元璋夺得明教大权,从而带领明军一统江山,建立大明朝做的让步。

参考:
武侠作品,热血动漫一样,尤其是连载的作品,为了吸引读者,总是战斗力越写越高,越到后面的高潮,越要有更厉害的高手出场,或者已经出场的高手学习了/爆发了更强的实力。
这一要求在和剧情逻辑冲突的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伏魔圈三神僧,本来就有点蛇足败笔的嫌疑。
但不得不加上这三
说这么写是蛇足败笔,是因为:三位高手的最钟爱的师侄空见曾经追踪谢逊,以生命点化魔头,这是何等渡人渡己的入世神僧!为什么还活着的三个却隐居去了?
这是一处不合常情。
之前,赵敏掳走少林全寺的时候,三位神僧没有出面,这也不合常情。
假如硬要说,是事发突然,神僧们闭关修行的地方,没有听到声音,也没来得及传报,那么后面寺里那么长时间空无一人,神僧们还心安理得隐居着?
由前面两条,可以推想出,神僧们于武林恩怨,甚至于少林的存亡,都已经看得很淡了。
可是那又为什么要在全书快结束的时候帮寺里看守谢逊,沾染俗务?
诚然,
比如说:对于空见被杀,神僧们也曾查访,只是后来勘破因果,不再留心了;
赵敏掳走全少林的时候,神僧们要么坚持闭关,要么也曾寻找,只是毫无线索;
神僧们于其他事情已经看淡,只是谢逊是杀害自己师侄的魔头,所以出山相助;
……这些解释不是说不通,只是都太过为解释而解释,剧情的硬伤不可回避。
憋着这几个武功盖世、兵刃古怪、辈分极高的BOSS,在全书前面90%的部分都没提到,我们的心情也和张无忌初见这三人时一样:什么鬼!没办法。
武侠小说写到结局,要么感情上有高潮,要么打斗上有高潮,不然怎么都有烂尾的嫌疑。
《倚天》写到收尾的时候,张无忌和周芷若恩怨未了,但相信大多数读者已经不喜欢这个心机重、心肠狠的女人了;
虽然谢逊还没有救出来,但是纵观全书,“救义父”似乎不是一个像《笑傲江湖》里“师徒恩怨”那样重要的剧情线。
剧情上发挥不到最高潮,那就必须要在武功上有最高潮。
少林寺就必须留有杀着。
这个杀手锏,怎么写呢?
假如是什么功法、药物,用了以后可以飞快提高少林原有班底的实力,这和少林武功循序渐进的设定不合,再说有这个怎么不早用?
假如是某种阵法,以多打少,可以降服原本比自己厉害的人,那么之前攻打光明顶为什么不用?
赵敏掳走全寺为什么不用?
张无忌已经多次以一对多,借力打力加乾坤大挪移,很可能是金庸主角里最能单挑阵法的人,要费多少笔墨才能把这个阵写得对张无忌有威胁?
寺内另有高人。
只有这么写,剧情的逻辑漏洞还小一点。
金庸实际上用了3+2,高人加阵法,一来就给仨。
三神僧坐在树里,不能移动,所以这个阵攻光明顶、守少林寺都用不上,也算剧情上糊弄过去了。
那这三
因为出现得太晚、太突兀。
武侠小说里,新出场的人物强不强,要看实战和名号两个参照系。
写武当七侠的时候,作者经常借某一侠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指出他们师兄弟间切磋时的武功高下,这就是虽然没出场上阵,但是凭实战战果的参照系说明了实力。
紫衫龙王没出场时,我们已经猜测他/她实力不低,因为虽然不知道有什么战果,毕竟和另外三大法王齐名,而那三
这就是武林名号上有了参照系。
回到三神僧的话题上来,这三位的参照系比较残缺:1、实战上,没听说过打赢了谁、输给了谁。
2、名号上,辈分虽高,也只是说明比现在少林主持一辈的武功高,但是能高到哪里去?
毕竟张无忌早在光明顶上就不输主持一辈的人物了,而此时已经远远超越当时的水平了。
所以不能只写张无忌艰难获胜,必须在张无忌真正打这三个BOSS之前,放实力足够强的人上去衬托。
昆仑派等等寻仇的人,死的那几个实力还不够。
这衬托还不能随随便便一句“教主,这三个和尚确实古怪,属下不是对手”就退下来,一定要败得很惨,最好死
看来看去,白眉鹰王的存在感比较起来最低,实力又绝对一流,就死他了!金庸之所以把白眉鹰王写死,就是在对高潮的需求和剧情的逻辑之间找平衡!
参考:

张无忌、杨逍、殷天正3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殷天正不死,金刚伏魔圈就肯定会被攻破啊。
虽范遥被空智僵住不能下场,但明教还是有高手的,比如韦一笑、殷野王、五散人、几大掌旗使。
其实也不用其他人上,只要韦一笑加上殷野王参战,绝对能轻松打破金刚伏魔圈。
那么,哪里还有什么屠狮英雄会呢?
为了把逻辑漏洞忽悠圆满,只能让殷天正死了。
殷天正死了,殷野王功夫不如父亲,就算加上韦一笑帮忙也未必能赢。
毕竟韦一笑武功不是最强,在武当山上和赵敏手下还过了几十招,不分胜负。
殷天正一死,明教就没有把我自己打垮金刚伏魔圈,下面的情节就可以发展了。
另外,金庸也不想惹麻烦。
张无忌最后退位,将位子传给杨逍。
如果殷天正没死,就要考虑是传给杨逍还是殷天正。
因为两人的各方面能力都差不多,很难决定。
而且,殷天正之所以将天鹰教废除,其一是因为自己的外孙当了教主。
从内心深处,殷天正根本不服杨逍,不然就不会有同杨逍的几次比武了。
这时候让殷天正死了,也省得之后情节出麻烦。

参考:
除去楼上各位的解答,
杨逍作为张无忌座下第一谋臣,除去张的外公殷天正和义父谢逊以外杨逍和张的关系最近,谢逊由于双目已盲所以无法胜任教主,哪怕他是阳顶天钦定,于是杨逍的最大竞争者就是殷天正。
再说破金刚伏魔圈,为了就义弟谢逊(按和张翠山结拜谢逊就比殷天正矮一辈了,武侠世界果然辈分乱得很),按照殷天正的性子一定会拼尽全力,杨逍正是抓稳了这个情况。
虽说杨逍和殷天正在书中算不上武功绝顶,但也是成名多年的武林人物,何况殷天正一人独战六大派撑了好一阵子,就算他内功没完全恢复也不至于和杨逍联手连一渡也打不过,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杨逍故意为之。
虽说新修版最后把杨逍“年老德薄”这个评价删去了,但是就冲杨逍刚见到女儿时捏断小张无忌的胳膊还不给治,最后还假惺惺说句什么大恩日后必将报答,对杨逍这个角色就喜欢不起来。

参考:
倚天屠龙记中殷天正是很重要的人物,因为长了一双白眉,又擅长鹰爪功,所以被称为白眉鹰王。
白眉鹰王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要为自己的过往恕罪。
金庸让他大战之后堂堂正正而死,已经算是优待了。
书中交代,明教教主阳顶天失踪后,明教几位当权人物开始争夺教主,其中就包括了白眉鹰王以及杨逍等人,最终谁都没能当上教主。
殷天正一怒之下另立山头,创建了天鹰教,自命为天鹰教的教主,他有一个女儿殷素素,对武当七侠中的老五张翠山一见钟情,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一同去了冰火岛,结为夫妇,生下儿子张无忌。
张无忌自小遭受苦难,中了玄冥神掌,危在旦夕,为了活命苦苦挣扎。
在他遭受苦难的过程中,殷天正都没有出现,不得不说,性情刚硬的殷天正对张无忌并没有尽到外公的责任。
张无忌的父亲张翠山之所以自刎,是因为知道了妻子殷素素曾经对三哥俞岱岩下手,正因为俞岱岩受了伤,最终才被害得全身残疾。
殷素素并非良善之辈,她狠辣的心性是因为受了家庭的影响,确切地说,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殷天正是明教四大护法之一,生平害过很多人,一身的罪孽。
倚天屠龙记中的开首部分,有对天鹰教中人行事的直接描述,凶残霸道,可想而知殷天正会是怎样的人。

参考:
1、白眉鹰王年纪大了,其实白眉鹰王的武功和内力比杨逍的要强大,白眉鹰王老当益壮,靠雄厚的内力去破金刚伏魔圈,可是毕竟年纪大,气血不足。
2、当年白眉鹰王一人之力挑战六大派,那次和武当比武受了重伤,在尚未痊愈的情况下面对三渡,面对真正的高手,没支撑的住。
3、破金刚伏魔圈的时候,杨逍虽然招式华丽,可是面对金刚伏魔圈不顶用,是白眉鹰王在那顶着,内力消耗大。
4、为张无忌辞退教主之位做铺垫,张无忌和乔峰一样,乔峰被赶走,张无忌被逼走,只是张无忌走的比乔峰体面一点而已,白眉鹰王是张无忌外公,张三丰的亲家,不离开的话张无忌没那么容易下台,毕竟明年中有个位高权重的外公撑着。
5、衬托武林中少林派和武当派的强大,作为当时齐名的武林泰山北斗,不拿出点实际成绩炫耀一下,怎么能称之为武林泰山北斗呢!6、突出金刚伏魔圈威力强大。
7、为张无忌和周芷若联手做铺垫,突出九阴真经的强大,同时也突出张无忌的强大,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联手,至少处于平手状态,为突出佛学武功和道家武功处于基本持平做铺垫,张无忌和周芷若联手可以打平三渡,如果白眉鹰王还在的话,加个白眉鹰王,不就把金刚伏魔圈给破了。
所以小说把白眉鹰王写去世,是为了后面剧情铺垫,使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化,小说脉路更加清晰化。

参考:
我来提一个新论点,其实在评论中也说到过。
白眉鹰王就是张无忌故意阴死的。
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探讨。
一,第一次,一个张无忌斗金刚伏魔圈,虽然凶险,但全身而退,三渡也奈何不了张无忌。
最后一次,张无忌和周芷若搭档,张无忌还是一
而偏偏中间一次,张无忌和杨逍没事,殷天正由于处于坦克位,力尽而亡。
有没有觉得有点奇怪?
张无忌认为,如果请太师父张三丰来,二人联手必破伏魔圈,但是张三丰年纪老迈,恐怕体力不支。
由此可见,张无忌事前已经研究过找人联手破伏魔圈的事情,可是饶了一大圈,却让殷野王或殷天正联合自己和杨逍搭档,这不蹊跷吗?
二,中间那次,本来不是让殷天正上场,而是让殷野王上场。
这难道不奇怪吗?
论武功,殷野王完全不够档次,和玄冥一老差不太多的范右使即便不方便出场,也轮不到殷野王。
韦一笑虽然武功不如杨逍,但是曾经和杨逍一同抵挡了玄冥神掌,表现并不差多少,任凭如何逊色杨逍也比殷野王厉害。
很显然,张无忌本意是要让殷野王去死,殷天正为了保全殷野王,愿意为儿战死,张无忌索性就答应了。
三,最后一次闯伏魔圈,张无忌明知前两次凶险无比,还连累了殷天正战死,为何还敢让武功招式虽然诡异但修为远逊于武当七侠的周芷若和自己搭档?
这不是更蹊跷吗?
仔细想想,殷天正死得不是很冤枉吗?
四,金庸又安排了张无忌曾经学习过胡青牛的医术,所以,以张无忌能力,难道看不出殷天正身体有恙未愈吗?
不舍得让张三丰去是因为年纪大,殷天正也年老更受了内伤,怎么他就舍得让外公上场了呢?
很显然,虽然殷天正是外公,但是张无忌和张三丰的感情远胜得多,当初张三丰被刚相暗算后,张无忌立马用绵绵然的九阳神功给张三丰疗伤,显而易见,当年张三丰为了给张无忌疗伤,尽心尽力,让张无忌终身感恩戴德。
五,张无忌和殷天正表面上是亲戚,实际上却有间隙。
当年张翠山和殷素素带着无忌回中原,各大派上武当山逼问张翠山一家人有关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张三丰毫不犹豫力保。
而那时,天鹰教为了明哲保身,故意“隐身”,这一点对于幼年的张无忌来说,不可能没有影响。
再后来殷素素被俞岱岩识破是当初打伤他的人,间接导致后来俞岱岩在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被大力金刚指打成残废。
这时殷素素百口莫辩,张翠山在精神崩溃之下自杀。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天鹰教的殷天正和殷野王在场,阐明道理,无论如何,事情都不可能发展到张翠山夫妇双双自杀的悲惨后果。
可是殷天正等人根本就是故意逃避,令殷素素的精神上完全没有依靠的寄托,是悲剧酿成的根本原因。
再后来,张无忌身受寒毒之苦,张三丰为此殚精力竭,天鹰教的人又何曾来看过?
张无忌在六派围攻光明顶时,已经发现到殷天正是光明磊落的豪杰,而又从殷离口中得知,殷野王是心胸狭窄的小人,所以,张无忌自然有理由认为,当年是殷野王阻止殷天正来武当派支援张翠山一家人,所以早就在暗地里对殷野王痛恨在心。

可是殷天正为了儿子,就甘愿当坦克位来救出谢逊来赎罪。
这也正发展成了后来殷天正力竭战死的结果。
我们可以注意到,新版曾舜晞主演的倚天屠龙记,把殷天正的死修改了,不让他死在伏魔圈里,很明显是导演故意要洗白张无忌,才做这样的改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