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很遗憾,美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宝贵的原子弹丢在东京。
东京已经不值得轰炸了,美国的原子弹也有限,从一开始原子弹就是政治压迫工具而非决战兵器。
美国的目的是快速逼迫日本投降,并且最小代价的接收日本,这需要日本政府的屈服和配合。
按照美国的原定计划,如果不丢原子弹的话,他们将准备百万大军,通过名为“奥林匹克计划”以及“小皇冠计划”组成的“没落行动”登陆日本,依靠陆地作战解决掉日本。
“没落行动”被定在1945年11月的某个清晨展开,美军称之为“Y-DAY”,这会是远超诺曼底登陆“D-DAY”的大规模登陆战。
一旦实施这个作战,美军将会用大量的军舰对日本沿海进行轰炸,然后迅速占领九州和本州一部分,继而展开毫不留情的地面扫除。
只是这里面发生了一些变故,最终让大规模登陆作战没有被施行。
主要原因在于“没落行动”代价太大,靡费钱粮不说,美军甚至给出了10-100万伤亡的预估,这将是极为艰难的一仗。
其实战争打到末期,美军已经不需要考虑什么能不能获胜的问题了。
杜鲁门优先考虑的是与苏联抢地盘,减小伤亡率,以及自己的选票。
美军也很排斥那些自告奋勇要参加“没落行动”的盟军,他们明着打酱油,实则为分一杯羹。
所以,杜鲁门政府一直的态度都是“压迫”日本政府赶紧投降,避免做无谓的垂死挣扎。
但受限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人一直都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执拗。
“仗都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为啥不投降呢?
换我早跪了吧?
”但哪怕之前已经进行了“李梅火攻”,将日本97个城市付之一炬,日本人仍然没有投降。
天皇想保住“皇统延续”,军国主义高官们也不愿束手待毙,他们共同煽动了日本那些脑子充血的人民,要“守卫神国”,要“保护天皇”,还要“一亿人玉碎”。
同时,日本高层还在不断找“友好邻邦”苏联斡旋,想“有条件终战”。
杜鲁门这边也没闲着,1945年7月17日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接到了国内“三位一体”核试验成功的消息和资料。
名为“小玩意”的核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托立尼提沙漠成功爆破,它炸起的火球比帝国大厦还高,将美国带入了有核时代。
这个试验其实是杜鲁门故意压制了时间进行的,他原本想在波茨坦会议上爆出来,以提升会议上讨价还价的本钱。
但临会时,杜鲁门却改变了主意,因为曼哈顿工程区司令格罗夫斯已经在游说他,将原子弹试验投入战场进行。
这非常具有诱惑,远比在波茨坦会议上宣告“我们有一颗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超级炸弹”更有震慑力。
而且,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垃圾时间,趁机将敏感的核武器理直气壮的用出去,这是最好的机会。
同时原子弹项目还能获得最宝贵的一手战争实践资料,这不比在墨西哥州炸沙子强?
如果原子弹能迫使日本尽早投降,那么美国的一切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无论是苏联还是欧洲人,都会猝不及防,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了震慑日本政府,让其快快滴投降,东京肯定是不能炸的。
把那一帮高层炸死了,日本虽然没了主心骨,却也难保他们会不会再推几个“天皇”,然后带着一帮绝望的暴民学牛岛满在冲绳那样玩命到底。
从首相铃木贯太郎的“默杀”和不停找苏联斡旋“终战”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高层其实并不坚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最后的推动力。
何况此时的东京要啥没啥,之前李梅将军的凝固汽油弹多番光顾此地,早就连同倭皇宫在内,将大半东京烧了个干干净净。
美国此时只有两颗原子弹,如果要用,就必须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去,比如人多的、没挨过轰炸的、有大型军工和成规模军队的城市。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给马歇尔提供了一份关于原子弹攻击日本的拟定报告,上面明确将广岛、长崎、小仓、新泻等列为了攻击目标。
美军经过研究后,最终确定了广岛、小仓、长崎为三个主要目标,其余为备选目标。
格罗夫斯在回忆录中,将这三座城市列为1、2、3号目标,美机会伺机而动,根据情况调整轰炸对象。
8月6日,B-29轰炸机“依诺拉盖伊”为首的机群成功轰炸了广岛,将这座当时日本尚算完好的港区城市炸掉了一半。
8月9日零点,苏军宣布对日作战,华西列夫斯基等多路大军席卷东北,美军也忙在这天上午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由B-29轰炸机“博克之车”领队的机群本来冲向了小仓,但这天云雾较密,他们随即转道备选目标长崎,然后通过三菱工厂银白色的屋瓦发现了目标。
最终日本政府放弃了继续抵抗下去的胆子,很快就在前首相米内光政等投降派带路党的帮助下,将美军迎上了海滩。
令人惊讶的是,日本人此时不仅已经没有了敌对心理,相反还表现的异常恭顺。
他们卑躬屈膝的将美军像爹一样供起,天皇忙着拍麦克阿瑟的马屁,民众们也在政府引导下半畏惧半渴求的鞠躬,甚至警视厅都能拉来大批青春美丽的女性“慰劳”美军。
就连拿轰炸机倒地沟油一样在日本人头上倒凝固汽油的李梅,都得到了日本人发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将原子弹投在了东京,美国将不会得到一个如此服帖的日本,他们可能将陷进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我们把历史再翻前一页,看看当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样子,与日本二战投降的样子是不是略显相似呢?
这些老牌帝国主义早就在长久的殖民地征服中玩出了经验,与其干掉上层再扑杀下层的怒火,不如留着腐败的上层做傀儡,让更有经验的他们去管束下层,如此才能实现长久的殖民、剥削、控制。
直到今天日本仍然维系着这种控制,表面上虽然是美国的“盟国”,实际却是个半殖民地。
小小两颗原子弹,岂是随便乱炸的?

参考:
二战时,为何不直接把原子弹投向日本东京?
美国人的解释恍然大悟。
二战期间日本美国曾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结果在造成大量死伤的同时大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步伐。
各位注意,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是加速日本投降步伐,并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苏联的参战,这直接造成了日本面临东西夹击的局面,最终天皇裕仁被迫宣布投降。
有心的读者就对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当时美国不直接把原子弹投掷日本首都东京,摧毁东京不是更有威慑力吗?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美国人一定会轰炸东京,因为当时的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更重要的日本天皇就住在东京。
但是结果告诉我们,日本非但没有轰炸东京,反而让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帮忙标注了东京著名建筑所在位置,防止这些建筑被误炸。
那么究竟为何美军不将原子弹投放在东京上空呢?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美国专家一种说法是最具可信度的。
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共造出了三颗原子弹,分别是:“胖子”、“小男孩”、一枚试验弹。
美国是第一个制造原子弹的国家,可是当时这是一种新武器,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
因此美国在二战投放原子弹也是势在必行,只不过日本第一个吃螃蟹。
当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美军已经对东京等城市进行了大轰炸,地面超过50%的建筑已经被摧毁,也就没有必要再轰炸东京了。
反观长岛,这里当时日军最大的指挥中枢之一,当年甲午中日战争这里就是日军的大本营所在地,有大量的军需品、军火仓库等,摧毁这里就能给日本很大的威慑。
另外最重要的是当时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如果大家看过日本投降当他东京日本人的反映,就能明白当时的日本人对天皇是多么的崇拜。
这时原子弹在东京爆炸,天皇有可能被炸死,那么日军将会彻底执行“本土作战”,到时美军实行登陆作战,必将损失惨重。
同时,如果美军在东边与日本本土日军作战时产生僵持,那么苏联很可能就会捷足先登,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因此权衡之后,决定原子弹还是要投,但不能是东京,这样既能促使日本投降,又能让美国在日本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
日本军国主义袭击珍珠港以后,彻底的激怒了美国,迫使美国马上采取行动,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外号‘小男孩、大男孩’两个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爆炸了。
美国之所以向广岛长崎扔原子弹,是因为美国在冲绳遇到日本的顽强抵抗,美军伤亡达六七万人,美国估算过,如果要占领整个日本本土,美国需要付出超过一百万人的伤亡。
这是美国所不能承受的。
在扔原子弹之前,美国曾对东京等日本城市发达燃烧弹攻击,使日本付出了超过五十万人的平民伤亡。
但是并没有撼动日本人的抵抗决心。
东京是日本天皇所在地,如果美国不小心砸死了天皇,那么日本人一定会和美国拚命,美国征服日本的难度要成倍提高,这一点美国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美国当时既想给日本打击,也不得不留有余地。
在战后的安排中,美国也不得不作出妥协,保留了天皇。

参考:
主要是美国只剩二颗原子弹了,总供造了三颗试爆一颗,如果投放东京把日本天皇炸死了激起日本人仇恨不投降会死更多美国佬生命,所以美国佬不敢投放东京,因为美国己经没有原子弹了。

参考:
二战后期,法西斯国家败局已定。
做为“轴心国”的意大利早在1943年9月,就结束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并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对德国宣战。
德国法西斯元首希特勒也于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和美国盟军攻入柏林时,在总理府的地下暗堡中自杀身亡,随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与盟国谈判,于5月8日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做为三大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这时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上也是强弩之末。
但日本裕仁天皇和军部,却不准备承认失败,而是要以日本本土、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做最后的拼死反抗,狂妄的叫嚣要“一亿玉碎”。
这时的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美国评估如果攻入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可能会有200万的牺牲。
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决定用自己的力量,用非常规的办法尽快结束战争。
原子弹,对外说是一种新型的炸弹,当时美国只制造出两颗,但日本和外界认为可能还有很多。
只所以不选择日本的东京,那是因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日本天皇和政府都在这里,美国需要有个日本的最高领袖或政府来带领日本国民投降,而不是简单的要消灭他们。
还有一个原因是,东京是大城市,以当时的原子弹威力只能毁灭城市的一部分。
而广岛和长崎是中小城市,且木质建筑较多,能在原子弹爆炸后产生次生的破坏。
没有什么比一颗炸弹完全毁灭一座城市,更能震慑日本人的抵抗信心的了。
美军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苏联红军于8月8日夜以日本宣战,攻入中国东北。
日本裕仁天皇和军部彻底绝望了,战争再打下去,日本有可能是亡国灭种了。
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和军部向盟国投降,签订《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反法西斯盟国胜利而告结束。

参考:
其实一开始美军圈定的六个主要的核攻击目标(广岛,长崎,小仓,新潟,京都,东京)是包括东京的,但是随后被白宫高层给划掉了。
后来美军轰炸的两个核攻击目标一个是既定目标(广岛是日本军队重要的陆海军兵力集结地),一个是出击目标的备份(当时准备攻击日本国内的重要重工业基地小仓,由于小仓被浓云笼罩只能转而攻击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长崎)。
至于东京为何没有被列为核攻击目标,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
一是当时的东京从物理角度也确实没什么可炸的了,3月与5月的两次“李梅火攻”几乎彻底摧毁了东京城市建成区的60%,85%的城市建筑都被不同程度地毁坏了,伤亡人数高达20多万。
在这种反复轰炸的基础上再投下一枚原子弹,无非是把已经炸完的废墟再炸一遍,造成的威慑效果并不明显,最好是找一个基本完整的、没有被轰炸过的大城市实施核突击才能给日本方面造成最大的震慑;
二是东京作为战争的中枢依然猬集着日本帝国大部分的陆海军高级将领与以大本营与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为代表的指挥中心。
在先前的李梅火攻中,由于考虑到消灭高级将领的行为可能导致日本军队的中下层军官更加疯狂与难以控制,因此这些要害部位并未被列为轰炸目标。
而原子弹的杀伤效果可不管你是不是高级军官,这些将官被核攻击消灭后怕是鬼子会出现更多的下克上事件(从投降之前日军中下层还能搞出宫城事件可见一斑);
三是东京还是皇居所在地与昭和天皇的驻地,彼时的美军与白宫高层已经在考虑战后的日本社会天皇的位置与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且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天皇不能被消灭,日本需要这样一个精神偶像来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离合器”,美军也需要这样一个媒介来深入并控制日本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消灭天皇不仅会使得美军同未来占领区民众的关系彻底对立,还会给日本战后的现代化进程造成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于是经过权衡,美军未将东京列为核攻击目标。

在中国战场上的胜利,让日本的野心膨胀起来,他们认为一次成功的偷袭只能带来战略优势,此时天真的日本人,没有想到把美国卷进战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日本对美国的偷袭,虽然让美国损失惨重,但是也为以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二、日本负隅顽抗,美国想尽快结束战争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究原子弹,1945年造出三颗。
三颗原子弹的任务,一颗是实验用的,两颗投掷于日本。
1945年8月6日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于广岛,威力巨大。
同年8月9日一枚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投于长崎,日本就此成为二战期间唯一被投掷过原子弹的国家。
在德国军队被西伯利亚狼苏联红军猛烈攻击,以为来自各个盟军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战败投降的情况下,日本这个战争狂热分子的举动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
1945年7月26日,随着《波茨坦公告》的面世,中、英、美三国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可是日本政府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负隅顽抗,并提出“全民玉碎”的号召,如此疯狂行径,令人发指。
虽然日本在二战前线上全面溃败,但是并不就此束手就擒,美国为了促使日本尽快投降,退出战争,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
三、东京已经成为焦土,广岛、长崎成为原子弹的实验基地美国在决定投掷原子弹的时候,已经对包括东京的大部分城市投掷了燃烧弹,进行过无差别打击,其实日本已经是一片焦土,在对东京这片焦土投掷原子弹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在东京投掷原子弹,一是失去意义,二是检验不出原子弹的威力,所以美国在选择原子弹投掷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是为了实验原子弹的威力所在。
选中长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日本的驻军在长岛有众多的军工地,而且长岛的人口并不少,在长岛投掷原子弹,可以切断军工补给,很大程度上可以尽快结束战争。
但是日本就是这么倔强,当长岛被投掷了原子弹后,他们对外封锁消息,说是陨石造成巨大损失,美国不得已又对长崎进行了打击,才有了长崎被原子弹袭击的事情。
四、保护战争果实,促使日本快速投降,并不想别国染指美军为了减少伤亡,日本的负隅顽抗,也让美军很无奈,1944年到1945年,美国参战以来,美军在对日战争中,也是伤亡惨重,日本这个战争狂魔,已经疯狂到见人了撕咬的程度,塞班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中,美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
随着美国对日本本土作战的不断推进,日本的抵抗也越来越疯狂,由此美军也没有讨得多少便宜,甚至日本对美国采取了自杀式袭击,对日战线拖延,损失惨重,这也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所以想立刻结束对日战争,同时美国也不想别的国家参与进来,分享对于日本战争果实的釆摘,所以美国会对日本采取非常手段。
不选择东京是不想把日本国内的情绪激化,他只想让日本尽快投降,所以并没有想要“天皇”的老命。

美国投原子弹,主要目标就是彻底让日本绝望,别再喊什么一亿玉碎,丫的赶紧给我投降。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肯定是要大城市,投到农村去,除了炸死两个东野井边村上没什么用。
二最好是军事城市,毕竟原子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无差别杀害,旁边打酱油的日本平民也会被炸死,那当然要选军事目标,这样受到的舆论压力就会少一些。
现在还有一些日本人批评美国投原子弹呢,当年投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倒是说不后悔,如果再来一次,也会毫不犹豫投下去。
这是两大目标,但是,除了这个目标之外,还有一个不好说出来的目标,就是测量原子弹的威力,造出来就实战,没有实验数据啊,那就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参造物,看看它的破坏力到底有多大。
搞清楚这三条,我们来看,东京为什么没挨蛋。
第一条,倒是大城市了,东京要是挨炸,也绝对能够彻底让日本死心。
而且美国没炸东京,绝对是失误,因为东京是日本军国主义毒瘤大本营,把东京炸了,等于把这些战犯一锅端了。
现在日本余毒未清,就是当年扔错了地方,很多战犯没炸死,后面又复出,还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人物。
但这是我们上帝视角,在美国人看来,要是轰炸东京,把日本高层都炸死了,谁来宣布投降呢?
没人宣布投降,以日本人的性格还会死拼啊,就日本投降了,还有好多地方的日军继续顽抗呢。
所以,东京是不能炸的,要留着投降用,尤其是天皇。
这是美国构思日本战后处置的重要棋子。
第二条,军事城市,东京当然是军事城市,不但是军事指挥城市,还有很多兵工厂,东京圈是日本不多的大平原地区,是工业扎堆的地方,但是,到了要投原子弹的时候,东京已经没有什么工厂了,都被美国的轰炸机给炸平了。
那在军事打击意义上就不太足。
后面选的广岛是日军第二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日军物资集散地,第二目标是小仓,这里有日本的兵工厂,但投弹时,因为天气原因只好选了替补地长崎。
第三条,测试原子弹的威力,这一点,东京又不符合,因为东京已经被炸平了,地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物,投一个原子弹下去,顶多多一个大坑,跟以前没什么差别。
所以东京又不符合这个条件。
就这样,东京就跟原子弹擦肩而过。
如果当年炸的是东京,日本现在会是什么局面呢?
至少有一点,日本现在不再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日本跟韩国一样,也不会有什么天皇王室了。

参考:
美国没有把原子弹扔在东京,而是广岛和长崎,是为了增加更大的丧亡,以此促使日本早点投降,尽快结束战争,以免使得战争打到更激烈的地步。
比如在投放原子弹的时时候,美国《纽约时报》就解释说,之所以在城市早高峰的时候投放原子弹,就是因为早高峰的时候,人流量最大,原子弹爆炸可以创造更大的平民伤亡。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既然要创造最大的伤亡,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扔到东京自然会有更大的杀伤力啊?
这就是对当时的战争环境不了解了,日本东京直面太平洋,按照道理来说,的确是投放最容易的城市,正因为容易轰炸,在此之前,东京几乎已经被炸成废墟了。
1944年美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建立了飞机能够直飞日本本土并且返航的空军基地,然后美军就开始了长时间日本面向太平洋海岸城市的轰炸,包括东京在内的大阪、神户等城市,都在美国空军的照顾之内。
比如1944年11月24日,美军出动100多架次的轰炸机在东京进行轰炸,企
但是日本采取的是小作坊生产模式,东京的军工企业把原材料交给老百姓,老百姓做成半成品后再送到军工企业,这样把军工分散到平民区的生产方式,并不利于轰炸,按照国际法规定,不允许炸平民区,虽然说,日美已经打到红眼的地步,但是明目张胆的炸平民区,也不利于美国建立战后的大国形象。
因此,1944年的轰炸效果都不算太明显。
一直从1945年开始,可能是受到冲绳岛战役的刺激,美国改变了之前的轰炸思路,放弃以前的谨慎轰炸策略,改为更激进的轰炸方式,大规模采取燃烧弹去轰炸。
1945年3月,美国出动300多架轰炸机,携带2000吨燃烧弹去轰炸东京,这次轰炸比较顺利,直接造成日本5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东京四分之一的市区都被炸得红扑扑的。
由于这次轰炸的顺利,接下来美军大规模采用燃烧到对日本沿太平洋海岸城市进行轰炸,一直到三月底,美军在这些城市持续投放超1万吨燃烧弹,东京被炸得最惨,一半
在投放原子弹之前,美军也并未放弃对东京的轰炸,军工企业都被炸毁,东京市民都躲了起来,防止被轰炸。
所以,后续的轰炸已经没有大的战略效果,这个时候,如果把原子弹投放到东京,并不划算。
这是一笔投入产出账,美国研究原子弹是花了大价钱的,为了研发这几颗原子弹,美国历时三年,调集上千名科学家,以及不计其数的工人,投资20亿美元(当时的美元可老值钱了)。
在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如果不能把原子弹投放出去,如或者不能打出强有力的轰炸效果,那么,美国的这个所谓的“曼哈顿工程”就是失败的。
实际上,美国人看得也比较远,战争结束是早晚的事情,美国要的不是战争以何种方式结束,而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世界上能够处于何种霸权地位。
这些东西,自然都是要看你在战争中的表现,没有什么比扔一颗原子弹有更好的宣传片了,如果有,那就是扔两颗原子弹。
由于东京已经炸成废墟,想要创造更大的伤亡人数,美军选择了以前轰炸不是太频繁的城市,也就是非沿太平洋城市,当时投放的名单是广岛、长崎、小仓等四五个城市,最终投放在了广岛和长崎,这两个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军事要塞。
在投放时间点的选择上,也是选择了早高峰,投放的地点也是市中心,目的就是要击垮日本人内心的最后防线。
原子弹的投放彻底达到了美国想要的效果,不久之后日本投降(尽管有人认为是苏联红军对关东军作战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棵稻草)。
这里要说的是,在投降方式上,选择的是对美国单独投降,要知道在之前美苏协议上,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本进攻,并且以北纬38度为界线,美苏分区占领,但是考虑到对德国分区占领已经凸显出的弊端,日本本土单独对美国投降,是苏联所没有想到的。
然而一向好战的苏联为何忍下了这口气?
我认为还是原子弹的功劳,当时苏联还未研发出原子弹,因此,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造成的巨大破坏力,是当时世界各国都十分忌惮的,包括苏联。
而不把原子弹投放到东京,其实也是美国长远的考虑,毕竟原子弹所能造成的影响谁也不知道,万一真要把日本天皇炸死,日本国民采取“一亿玉碎”的计划,在日本本土跟美军展开广泛巷战,那对美军来说,就是无法接受的了。
美国想要的是一个臣服于自己的日本,并且能够作为其在太平洋遏制苏联的桥头堡,而不是一片废墟。

参考: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战争的表面目的是消灭敌人,但并不是最终目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后续的事情。
在此前提下,如果把原子弹扔在东京,炸死了天皇,日本人失去了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最终必然会以死相拼,也就没有了最后的投降。
那样,盟军势必还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这笔帐,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会算得明明白白。
所以,这就是没有把原子弹投在东京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正因为没有把原子弹扔在东京,同时还起到了直接的震撮作用,最后才导致了日本投降,战争双方都避免了更大的牺牲。
同时,美国占领了日本本土,取得了战后利益分配的领导权。
使美国得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战后几十年的事实已经证明,日本与美国结成了同盟,这同盟至今还在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这就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效果。
当然,在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一问题上,不论是当时,还是后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赞成声和反对声。
反对的声音很明显:原子弹毁灭一切生物,是一种不人道的作法。
包括研制原子弹的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内,都不赞成使用原子弹。
但是,面对巨大的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依然坚持作出这一决定。
杜鲁门总统的理由是: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蔓延全国,组织了神风特攻队等自杀式攻击,对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产生了巨大威胁。
日本号召了全国国民殊死抵抗美军,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队,在近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然显示了日军抗能力之高,战斗意志之顽强,并使美军深刻意识到对日本本土的登陆将遇到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
因此,促使日本尽快投降,减少美国及同盟国包括日本本国的巨大损失,尽快结束战争,使用原子弹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从人道主义考量,二战时期,日军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如果不使用原子弹,无辜牺牲的人必将更多。
所以,使用原子弹,也正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
三、在回答反对使用原子弹的声音时,杜鲁门总统提出了一个反问,即:按照战时伤亡的统计数字分析,如果不使用原子弹,想彻底消灭日军,美国和盟国至少还要伤亡一百万人。
而投放原子弹,就能避免这一百万人的伤亡,难道这不是为人道主义考量么。
为此,杜鲁门总统说服了国会,批准了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计划。
并且留下东京,只向长崎和广岛两个小城市投放。
其实,对东京的大轰炸,也是留下了天皇居住的皇宫,而且在战后还保留了天皇制,使日本迅速恢复了国力,成为美国的从属国。
这一点就充分显示了政治上的考量。
而通过投放原子弹,起到了足够的震撮作用,实现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那场更加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就是美国没有把原子弹投在东京的原因。

参考:
其实美国当时就两棵原子弹:还不知爆炸效果咋样,要要有十棵八棵的,不把小日本炸光才怪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