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露天电影给你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六七十年代的部队大院,周末都在露天场放影上甘岭,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地雷战,鸡毛信,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等等电影。
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题材影片,给我留下了那个年代,最快乐美好的时光记忆。

参考:
最盼望,最快乐的!记得我小时候,轮到自己村里放露天电影,半下午太阳老高,就老早的搬好凳子占好座位,也就是认为最好的位置,就顾不上吃晚饭,早早的盼望着放电影看!七八岁时,甚至不是为了看露天电影,而是为了看看电影的人,看放露天电影热闹的场景!所以,一听说我们村今天晚上要放露天电影,全村,甚至邻村里的小孩,老早就在此等着了,盼望着,盼望着,能快点看上露天电影,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简直快乐的不行不行的!当听到邻村有露天电影时,我那个兴奋劲啊!老早的就鼓动大姐,二姐,带我去看!大姐,二姐轮流背着小妹,我宁愿用尽全力帮二个姐姐搬凳子,也非常乐意去邻村看露天电影!真到了看露天电影时,我个子矮,看不全电影,我也兴奋的不得了!心想能在看露天电影的现场,看到这么多人,也是非常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露天电影,仍然是我最盼望,最快乐的一件事!随之也看懂了一些露天电影,如《卖花姑娘》,《地道战》,《地雷战》,《苦菜花》,《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等等!看过了这些露天电影,还不过瘾,再买小画书看……现在,想想过去看露天电影的时代,回忆起来,还挺美好的!(
哪会爱放打仗英雄的影片,人们常被里面的英雄故事所感动。

参考:
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最期盼,最快乐的事儿。
电影放映之前,可以同小伙伴儿们一起追逐戏耍,直到电影放映才结束。
十七八岁时看电影,那就不是单纯的看电影了,有时会借着灯光寻找一下哪里有漂亮的姑娘,有时会找个理由往那里挤一挤,看看她们有什么反应,或者高声吆喝着什么以便引起她们的注意……。
不论怎么说,电影在那个年代,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参考:
期盼已久,废寝忘食,激动不已,久久难忘。
因为珍惜,动感情节,铭记在心![大笑]
参考:
过去看露天电影记忆是:七十年代、小时候只要得电影看,晚饭吃不吃都没管着,因为那时夜晚放电影,只有厂矿,学校,机关单位在星期六至星期天晚上放一至两部,城里和郊区民众就向赶集一样的去看,大家人靠人的站着看两三个小时,我们年纪小的要选择高坎子的地方坐着看,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的,只有去看露天的电影,或者是星期天买票进场坐起看。

参考:
童年日光,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每逢有露天电影,并高兴得手舞足蹈,兴高釆烈。
早早的到达现场,但场地上已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到了电影开放之时,全场鸦雀无声,_饱眼福,尽兴而归。
有时晚上听到远处有高音喇叭,并以为肯定在放电影,一群小伙伴并循着声音的方向,步行几公里。
到了地方只是一高音喇叭而已,只好悻悻而归。
真是幼稚的童年时光,也是文化生活缺乏的年代。

参考:
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
那个时候我们铜仁好几个地方经常放露天电影。
比如军分区、教导队、飞机场、县革委经常放《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和八个革命样板戏,不管好远,只要听说那里演电影,非去看不可,小伙伴开玩笑说我们也是在“南征北战”。
看电影的人多了,不能看正银幕就看反银幕。
看样板戏特别好玩,银幕上唱银幕下面的观众也跟着唱。
如果场上有什么骚动,人们措手不及,你会看到一地的拖鞋。
儿时已经过去了,我当了知青。
我们点隔川硐十多里路,隔大兴飞机场几十里路,只要听说放电影,都要走夜路看。
我们点上虽然也隔铜仁城几十里路,只要有新电影,我们都要去看,连我们点上女知青也是和我们结伴而行。
我们点上的一个知青曾经开这样一个玩笑:他在铜仁城的十字街闹市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现在军分区在放电影,我们赶快去看。
”然后带着我们匆匆忙忙地走了,旁边的人听到了,就告诉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又告诉他另外的朋友,结果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一会,去军分区的路上的人络绎不绝,想不到那天军分区确实演电影《智取华山》。
现在回想当年看电影的往事,我们儿时的伙伴其乐无穷。

参考:
回忆露天电影,满亲切的。
那时没什么娱乐活动,看电影成了人们的最爱。
城市有电影院,八、九十年代,卖电影票的比卖肉的还吃香,解决了吃饭问题后,人们又看重精神食粮了,直到电视普遍进入家庭为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了露天电影,城市里主要是节日才放,主要是为宣传。
最多的是在农村放,国家专门发行适合小银幕放映的16毫米的胶片,一套放映行头一
最值得怀念的是在农村看露天电影,一听说要放电影,男女老少早早地来到地埧头,在早已掛好的银幕前安放好板凳、石头等座位;
来晚了就在银幕的另一面占位置,虽然画面是反的也是能看的。
邻近村子的人也会赶来奏热闹。
最壯观的是露天电影散埸后,男男女女打着火把,手电筒,向四面散去,把山村的夜色装扮得十分美丽。
那时的露天电影内容很有限,几乎千篇一律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平原游击队》等,对于小孩来说百看不厌。
这也成为获取知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资源。
后来又增加了八个样版戏。
偶儿也放映外国的影片,比如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朝鲜的《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明显的帶有意识形态感情色彩的电影。
人们就是这样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感受战争的残酷,了解世界的。
对于看露天电影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改变几千年来传统娱乐方式的新方式,也是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在看《列宁在十月》影片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第一次欣赏到了芭蕾舞(电影情节),据说还有的人闹了笑话,当一大群露着长脚的女演员跳天鹅湖时,有人很不适应资产阶级的黄色画面,也有人低下头去想看裙底风光。
进入八十年代后,露天电影随着电影业发展,迎来好时机,直到广播电视村村通,才避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不管怎么说,露天电影功不可没。
露天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启发人们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代,电影走进了新时代:高规格的影院诞生了,高投入的电影大片占领了文化市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电影题材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
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真实有味地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电影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们不仅需要“三战‘’那样精典,也需要《血战台儿庄》、《我的团长我的团》、《四行仓库》等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历史巨献。
从看露天电影走过来的几代中国人,已经走出了那方小小的银幕,冲出了土地的束缚,解放思想,醒脑睁眼看世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走向世界,走向更大的舞台,走向更大的银幕!
参考:

農村大隊看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