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与蒙古是什么关系

感谢“VIP7312558669933”
虽然有交错的地方,但是鞑靼与蒙古是两个不同的部族,而且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所以鞑靼不是蒙古,蒙古也不是鞑靼。
鞑靼一词虽然出现在明朝,然而这一词中原人对鞑靼部落政权的称呼。
鞑靼这个部落是一个大部落,隶属于鞑靼部落的小部落有:怛旦部落、阻卜部落、塔塔尔部落、汪古部落等。
怛旦部落早在唐朝已经出现,是隶属于突厥帝国的一个小部落。
鞑靼人也是突厥语系的一个游牧部落。
突厥帝国崛起于漠北草原,后来征服中亚,中亚的部落在突厥的同化下,也多了一批白种人的突厥人。
因为草原部落一旦取得胜利,就会将对方的部落瓜分,分给自身隶属下的各个部落,所以鞑靼部落中也多了很多白种人。
突厥帝国分裂后,各个大部落又分成小部落,各个小部落又再次合并为一个大部落。
再后来,东西突厥都被唐朝所灭,在唐朝稳定的统治下,各个小部落就固定下来,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唐朝遭遇安史之乱,漠北草原的回纥人被唐朝抽调了大量的兵员平乱,例如沙陀族就是回纥的一个部落。
回纥人遭到北方黠戛斯部落的进攻和东方契丹人入侵,回纥人向唐朝寻求庇护,退守到西域和中亚地区。
契丹人灭掉了黠戛斯,占据了大漠草原。
其中阻卜就是契丹人统治下的鞑靼人。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被女真人推翻后,契丹人裹挟草原各部退守藩属国的领地,并灭掉了各个藩属国,建立了西辽帝国。
而留在草原上汪古部和塔塔尔部就是金朝统治下的鞑靼人。
金朝崩溃后,蒙古部统一草原各部,鞑靼人也隶属于蒙古,成了蒙古人。
所以在中亚的部族是突厥—回纥—契丹—蒙古。
这些部族都是从东方西征过去的,虽然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在战力上要强过中亚各个部族,但是西征的人口比较稀少。
不仅没有同化当地部族,反而被当地部族所同化。
每一次西征,漠北的鞑靼部落都能在中亚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所以在人口上要更多,文化程度上更高。
政权虽然是契丹政权,但是主体民族却是鞑靼人,而不是契丹人,契丹人反而被鞑靼人同化了。
蒙古人也是,西征的过程中,蒙古人比较少,塔塔尔部和汪古部在西征后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一合并,在人口上超过了蒙古人。
在中亚真正的蒙古人反而在几个鞑靼部落的引领下,和中亚的鞑靼部落结合。
统治俄罗斯的金帐汗国,名号虽然是蒙古人,但是主体民族却是鞑靼人。
蒙古人只剩下一个名号。
完成对东欧各个俄罗斯公国征服的不是漠北草原的蒙古人,而是在蒙古人领导下的中亚鞑靼人。
所以西方人把突厥、鞑靼、蒙古都当成一种人的不同名字。
蒙元政权崩溃后,逃到草原,鞑靼人夺取了蒙元政权,建立了鞑靼汗国,所以被明朝称为鞑靼人。
然而,漠北草原,蒙古人才是主体民族,鞑靼人虽然夺取了政权,但是人口处于少数。
除了鞑靼还有一个瓦剌政权,也是一个小部落。
这漠北草原,无论是地域原因,还是人口的原因,鞑靼人更容易被蒙古人同化,彻底地成为蒙古人。
近代的西方是民族国家,单一的民族,根本无法理解大一统多民族的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把中国叫做契丹人,也叫做突厥人,也叫做蒙古人,也叫做满洲人,也叫做汉人、唐人。
相同的生活环境,才能取得文化的认同,便于文化的输出。
中国对中亚的文化输出更多的是吐蕃人的文化、加上草原文化的一个混合体,因为中亚、漠北、青藏,游牧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汉文化更容易输出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农耕经济占据重要的地位。
上面所论述的就是突厥人、鞑靼人、蒙古人、回纥人他们交错的历史关系。
受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现在的突厥人、鞑靼人、蒙古人就比较好区别了。
中亚以及新疆的许多民族的统称是突厥化的各个民族。
鞑靼人在俄罗斯境内比较多,有多个鞑靼人的共和国。
蒙古人在中国、蒙古国、以及历史上清朝被沙俄割占的地区。

参考:
鞑靼早于蒙古,在铁木真统一鞑靼各部落建立蒙古之前,蒙古是包含在鞑靼称呼中的其中一个部落民族。
鞑靼的出现比蒙古要早个几百年,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最早的鞑靼人实际上是柔然的延续,而鞑靼人之中所包含的民族也不仅仅是鞑靼,还有蒙古人和突厥人,鞑靼是一个统称,是生活在这一地区内的几个民族的部落组合。
在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前鞑靼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各部落基本上都是以游牧为生,每年依据气候的变化而游牧于北方这块领地中。
因没有很明确的地盘的划分,又由于此地域的物资缺乏,仅靠大草原的自然而生的草料来喂养牛羊为生,季节性的明显,所需资源的紧缺,为了生存,就造成了各游牧族之间地域和财富的争夺,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在铁木真还未成年之前,就是因为在争夺领域与物资的过程中,铁木真的父亲被鞑靼人杀害,致使铁木真与鞑靼人结下了杀父之仇,在后期,铁木真统一各蒙古各部落过程中,对鞑靼人也进行了大肆的杀戮,以报杀父之仇。
鞑靼是对蒙古一带人的统称,在蒙古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建立了元朝,因为蒙古人对汉人的严加防范,不仅有对汉人的残酷制度,而且为了防止汉人谋反,连汉人日常生活所用的所有铁器都全部收走。
汉族人因受到了蒙古族十分严重的种族歧视,倍受压迫,所以汉人就不称蒙族人为蒙古,而叫他们鞑靼,而蒙古人又经常以半生的食物而食,汉人又将其称为“生面鞑子”,这种称呼,其实是对蒙古人的一种抗争与蔑视。
到元朝末期,由于蒙汉之分的民族歧视与压迫的加剧,各地百姓揭竿起义,又苦于蒙古军队的骁勇善战与对汉人的随意杀戮,所以为了不产生无畏的牺牲,刘伯温出了一个主意,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将写有“月饼到口,一起下手”的纸条藏在月饼中,以此法施行了各地义军的统一行动,各地义军统一响应,一举灭掉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政权。
因此,鞑靼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统称,其中包含着鞑靼、蒙古、突厥等部落。

参考:
鞑靼有四种解释,方壮猷先生曾说鞑靼有四种指向:亚洲北部所有民族的统称(西方人用之);
中国北方民族统称(西方人用之);
蒙古民族别称(古代及现代民族主义者用之);
蒙古族塔塔儿部专称(蒙古族用之)。
同时,在宗教上,鞑靼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蒙古人则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方壮猷:1902年生,1925年入清华师从王国维、梁启超,著名考古学家、主攻辽宋金、民族史,其越王勾践剑就由其首先认定,1949年前就已享有大名。
1970年在牛棚中病逝。
(1)从西方言论看,鞑靼人其实是亚洲北部诸民族的统称从成吉思汗开始,鞑靼成为中国北方民族的自称,例如,突厥人力量广大时,从中东到今天的俄罗斯许多民族都自称突厥人。
而蒙古强大后,许多人便自称鞑靼人。
其实,鞑靼人许多并非蒙古人。
特别是中亚、西亚、以及西伯利亚、东欧等地区的鞑靼人,更多是突厥化的当地土著民族,或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
蒙古人(2)我国中原政权对其由塔塔、蒙古通用变为统称鞑靼首次出现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同时也有各种变体,如达怛。
前者以《阙特勤碑》为例,后者以《赐回鹘嗢没斯特勒(勤)等诏书》(李德裕)。
同时还有达靼、达靼札、达旦、塔塔儿、达坦等不同写法。
我国中原化政权,对鞑靼称呼从蒙古的达达部演变为国家,是从宋朝开始。
《亡辽录》中有“镇摄鞑靼、蒙骨、迪烈诸国”可见,鞑靼、蒙古是分开的。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开始,因为蒙古帝国建立,威望大增。
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自称鞑靼。
为此,宋朝就认为鞑靼分生熟、生中又有黑白。
忒没真(铁木真)即黑鞑靼。
由此可见,鞑靼已经成为北方民族的统称。
《辽史》也记载辽太祖神册三年二月,达旦国来聘。
请注意《辽史》是元朝编纂的,它可不用鞑靼这个词。
鞑靼人(3)宋朝人很无聊,打不过人家搞“精神胜利法”,“鞑靼”在中国逐渐具有贬义色彩鞑靼人、蒙骨人都受到金国的统治,随着北宋被灭、南宋建立后,心有不甘的宋国人开始玩酸儒的“精神胜利法”,开始广泛使用“鞑靼”这个词,由此,改词逐渐有了贬义色彩。
但这些文字游戏只能满足无聊的“自慰”,自己不争气还是得被灭。
元朝建国后逐渐知道了汉人在文字上用意。
由此,元朝在修撰《宋史》《辽史》《金史》过程中少用、避用“鞑靼”一词。
清朝,也是如此。

参考:
鞑靼与蒙古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说鞑靼与蒙古有很大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鞑靼这个词内含过于丰富,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含义,所以其中有些含义就和蒙古一词很不相同了。
所以桃花石杂谈觉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搞清楚鞑靼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比较好。
鞑靼的起源其实鞑靼这个词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蒙古这个词。
鞑靼这个名字在中国古籍里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蒙古及其相关词最早却是在《旧唐书》里才出现,比鞑靼出现的时间要晚了3、400年。
(鞑靼人最早被认为是柔然的余部)最早鞑靼这个词是源自柔然的别称“大坛”或“坛坛”,所以最早鞑靼人是被视为柔然的余部的。
而铁木真出生之后,也就是蒙古人形成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就有塔塔尔部落,也就是鞑靼部落。
甚至铁木真的父亲就是在和塔塔尔人一起喝酒之后被塔塔尔人给杀死的,也就是被鞑靼人杀死的。
但在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之后,鞑靼人也被纳入其中,等于鞑靼人在此时融入了蒙古民族。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鞑靼人其实在融入蒙古民族之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由不同民族的部落组成的部落集团,在融入蒙古人之前他们中间就既包括说蒙古语族的部落,也包括说突厥语族的部落。
所以鞑靼人在融入蒙古族之前,就带有一些突厥特征。
而鞑靼人因为和铁木真有杀父之仇,所以在融入蒙古族的过程中也曾经遭到过比较残酷的屠杀,特别是其男丁。
鞑靼人的兴起所以其实后来鞑靼人在融入蒙古族之后,在历史上是消失了一段时间的。
而后来因为入主中原的蒙古人里,其实包含有大量的鞑靼人,而鞑靼这个称呼在中原出现的时间又早于蒙古,所以一些中原人就把蒙古人统称为鞑靼。
特别是一些反对蒙古的人,可能是因为蒙古人自称蒙古,那么我们就故意不叫你们蒙古,叫你们不喜欢的称呼鞑靼。
所以在元朝以后中原古籍里的鞑靼,在桃花石看来只是对蒙古各部的一种泛称,其实在汉语里就是等同于蒙古的。
(明朝时期的鞑靼其实是对蒙古的一种泛称)但在欧洲,鞑靼这个词汇尽管起源与汉语里元明时代的鞑靼有些像,也是因为有大量鞑靼人的蒙古人攻入欧洲之后,在欧洲语言里留下的称呼,但在后来其意义却和汉语里有了显著的不同。
在欧洲语言里,鞑靼一词却渐渐变得和它最初的含义比较接近了,即突厥化的蒙古人或者说蒙古化的突厥人。
当然这些人最早也是来源于蒙古人的西迁。
在蒙古人通过两次西征在欧亚草原建立起金帐汗国之后,大量蒙古部落也西迁到这一地区。
而关于金帐汗国,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是铁木真的长子术赤和他的儿子拔都所建立的,而且术赤的出身其实是有些疑问的,即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曾被蔑儿乞部抢走,回来后不久就生下了术赤,所以术赤自出生之后就一直被人怀疑不是铁木真的骨肉。
而且这个蔑儿乞部其实拥有一定的突厥背景,也就是说跟同样有突厥背景的鞑靼人有接近的地方,甚至根据一些传说,术赤本人也有一些突厥人的特征。
(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后来基本都演化成了鞑靼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反正在金帐汗国建立之后,鞑靼人,或者说有突厥背景的蒙古部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逐渐成为了金帐汗国蒙古人的主流。
而金帐汗国的鞑靼人很快全部皈依伊斯兰教,和蒙古人分道扬镳,到公元14世纪初的金帐汗月即别时期,金帐汗国甚至在国内禁止包括蒙古传统萨满教在内的所有其它信仰,开始独尊伊斯兰教,金帐汗国完全变成了鞑靼人的国家。
(俄罗斯向东方扩张时首先征服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都是鞑靼人国家)而金帐汗国在公元16世纪初分裂成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国、里海附近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及乌克兰南部的鞑靼汗国等小国家,在当时只有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自称鞑靼,但因为这些汗国都是突厥和蒙古的混血后裔,而且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渐渐的这些国家也都接受了鞑靼人这个称呼,以至于后来欧洲语言里,中亚的广阔地域到19世纪都曾经被称为鞑靼利亚,后来这些汗国相继被并入俄罗斯之后,鞑靼人也就成为对信仰伊斯兰教,说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的统称,但后来很多其它民族有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身份,鞑靼这个民族指代的含义又收窄,现在一般专指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族人。
(现在俄罗斯鞑靼斯坦的伏尔加鞑靼人,外貌已经非常欧化)但因为鞑靼族在俄罗斯等国的分布也非常分散,因此如果细分,又能分成57个支系,而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伏尔加鞑靼人,现在他们在俄罗斯境内还有自己的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其首都就是俄罗斯著名的城市喀山。
不过伏尔加鞑靼人现在和俄罗斯人的混血已经非常多,很多人还已经有了俄罗斯名字,并改信了东正教。
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鞑靼人就是克里米亚鞑靼人了,但现在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当地居民的混血也一样严重,而且在俄罗斯和奥斯曼争夺克里米亚期间,很多克里米亚鞑靼人还迁居到了土耳其,所以克里米亚鞑靼人现在人数也非常少。
总体来说,鞑靼人曾经是蒙古人的一支,但经过金帐汗国时期和蒙古人分化之后,现在的鞑靼人已经和蒙古人有了非常大的差别,无论是语言、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都已经完全不一样,和蒙古人已经完全是两个民族了。

参考:
蒙古人与鞑靼人,俄罗斯人,哥萨克人基本没什么关系。
鞑靼人与俄罗斯,哥萨克也基本没什么关系。
俄罗斯,乌克兰和哥萨克有很大关系。
1. 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政权基辅罗斯诸公国文化发展出来的后裔。
基辅罗斯诸公国现在分成了三个文化语言很类似的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2. 哥萨克人起源比较复杂,但是和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人关系很密切。
他们主要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中分化出来的不受俄罗斯沙皇政府管制,不愿意当农奴的一种底层自由民组织起来的社会。
他们最早是逃离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的东斯拉夫人,他们逃到黑海西北沿岸,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敖德萨以及罗马尼亚东北部区域去,并和当地原有的白匈奴人合并到一起生活去了。
总的来说,哥萨克人究竟是不是一个独立民族,这一点比较模糊。
但是说他们是一群有独特生活方式,习俗,方言的东斯拉夫人后裔还算是比较准确的。
3. 鞑靼人是突厥系民族。
长相上与俄罗斯人有较大不同。
有很多有明显的东亚人种特征,有很多有明显土耳其诸民族特征,跟新疆维吾尔人比较相似。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典型欧洲人的长相,以至于金发碧眼。
作为生活在欧亚大陆过渡地区的民族,鞑靼人的长相和血统也很有过渡性。
但是文化上来说,鞑靼语和土耳其,维吾尔语几乎可以互通,习俗与穿着也与维吾尔几乎一样。
所以是个典型的突厥系民族。
这个民族的来历也是比较复杂。
基本上是中世纪伏尔加保加利亚人的后裔,加上很少部分的蒙古血统。
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应该原来是一个突厥系民族,但是他们来到现在的居住地的时候,这里本来就有芬兰-乌拉尔民族和东斯拉夫的人在这居住了,所以慢慢地,当鞑靼民族形成的时候,已经是血统上很混的状态了。
4. 蒙古人,东胡民族后裔,纯东亚人种。
跟前三都只有很少很少的民族血统关系,就不详细解说了。
这里算是答了你的第一问了。
第二问,挺复杂的,我能答一点是一点吧。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主要是通过利用他们作为金帐汗国代理征税人的身份开始发家的。
金帐汗国对俄罗斯诸地方的统治极其间接。
他们指定了莫斯科大公作为全权代理人帮他们从各俄罗斯诸城征税,如果有人不服莫斯科管或不交钱。
莫斯科就找蒙古人干爹。
蒙古干爹就会来教训莫斯科的敌人。
久而久之,莫斯科就做大了,实力凌驾于俄罗斯诸城之上,以至于最终打败了自己的干爹,宣布不再服从金帐汗国独立了。
在莫斯科做大了之后若干年,终于到了恐怖的 伊凡四世 雷帝当大公了。
恐怖伊凡宣布自己为沙皇,从而开始了沙俄历史。
他的主要军事成就就是打垮了喀山汗国。
喀山汗国就是鞑靼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国家。
在伊凡四世之前的很多年,喀山汗国由于与莫斯科距离比较近,两国经常战战和和,互有胜败。
最终到了伊凡四世的时候,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攻下了伏尔加河上游离喀山60公里左右的一座岛屿。
在那里建立了水军基地,大造舟舰,最终顺江而下围困了喀山城多个月之后,终于攻克。
至此,喀山汗国灭亡了。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名人在今天莫斯科红场上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那个俄罗斯象征彩色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
这个战役是莫斯科沙皇国,极其后来的俄罗斯沙皇国扩张的起点。
在打败了第一个强敌喀山汗国之后,基本上西伯利亚方向就再也没有强敌了,很从容地就扩张至和清王朝接壤的尼布楚。
在这之后很多年,俄罗斯扩张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南面与奥斯曼土耳其打拉锯,西北面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沿岸,正西面与波兰进行斯拉夫民族领头羊的争夺。
但是这些战争,主要就都是正规的政府部队在参与了,较少使用少数民族部队。
第三问,简短一点是这个样的。
俄罗斯往亚洲方向的扩张主要是驱使的哥萨克人。
当俄罗斯的中央政府越来越强大之后,哥萨克人的生活方式就越来越受到威胁了。
在欧洲,俄罗斯政府基本上不大允许哥萨克自由民的存在了。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政府想到了一个主意一箭双雕。
他们对哥萨克人说,你们到东方去,那里都是无主之地。
你们去了之后以俄罗斯沙皇的名义占领那些土地,沙皇就把那些土地赐给你们生活,政府不管你们,你们不用交税。
哥萨克人当然愿意,其实也别无选择。
当哥萨克人把这块地方稳定下来之后,俄罗斯政府就会过来接管某些要冲以及肥沃的地方,开始建立城镇,同时驱使着哥萨克人继续往东去寻找新的无主之地,以继续他们自由的生活。
这里说一句,这个计划比较缓慢,不是说哥萨克没住几年就又要被赶。
往往哥萨克在一个地方安居了10年或一代人之后,政府才会过来实际认领这些领土。

参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缺乏理解的,搞不清楚游牧民族的发展脉络,从匈奴到鲜卑、柔然、突厥、鞑靼、回纥,再到蒙古、契丹、女真等等,不是谁都能搞清楚的。
当然,并不是我们自己搞不清楚,因为游牧民族自身就缺乏文字记载,大家其实都搞不清楚。
尤其是外国人,实在是分不清中国的游牧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认为中国的人都是契丹人。
所以,我们是有必要好好给他们讲讲我们游牧民族的发展历程,毕竟这是我们的历史故事,由我们来讲更好一些。
对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变化,其实应该记住一个核心,那就是大多数的游牧民族都是通过融合发展而来的,不是我吞并了你,就是你吞并了我,本质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比如说匈奴人,很多人都有点发懵,在先秦的时候会被战国中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吊打,然而到了汉朝时期,却能够将刘邦的三十多万大军击败。
匈奴人为何会一下子变得这么厉害?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中原政权纷纷修建长城后,北方的游牧部落不得不依靠联合行动才能南下掠夺,这就间接促进了游牧民族报团取暖,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且派遣大军将匈奴驱逐出河套平原,又将各国的长城联合在一起,则直接促进了游牧民族的融合。
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在当时“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
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中原政权经历了春秋几百个诸侯到战国七雄的发展,最后到秦朝一统天下,草原民族也可能经过不断整合,最终形成了“匈奴”这样的草原游牧部落大联盟。
此后的游牧民族发展大概也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说不同时期民族主体不同,对外称号也不一样,但是就像改朝换代一样,有的游牧民族被吞并,没有被吞并的只能选择出走然后继续发展。
比如鞑靼这个民族的发展就很有意思,尤其是与蒙古的关系,对人探究整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更具有发散性思考的意义。
对于鞑靼来自哪里,说法不一,最早应该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有人认为鞑靼是出自东胡或者靺鞨,总之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
唐朝末年时,回纥灭亡,鞑靼西迁进入蒙古草原,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在李克用争霸天下的时候,曾经就
契丹人崛起后,耶律阿保机亲征漠北,将鞑靼人征服,鞑靼人选择归顺辽朝,辽朝崩盘后,女真短暂崛起不久又被蒙古人取代,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南征北战,先后灭掉金国、西夏、西辽等政权,成吉思汗暴毙后,他的子孙用成吉思汗留下的铁骑打下了更多的地盘。
应该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是一个超级游牧大联盟,鞑靼也包括在其中,但是他们对外统一都称为蒙古。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是将蒙古和鞑靼混用的,认为蒙古就是鞑靼,鞑靼就是蒙古,这里面很容易混淆的地方,西方人的世界里有鞑靼,而中国人的世界里也有鞑靼,两个鞑靼还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与蒙古有关。
辽国在灭亡后,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曾经退居漠北,后来又率部西迁,这里面就有很大的一部分鞑靼人,西辽一直没有被金所灭,最后是被蒙古直接统一的,这部分应该与留在东北的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部都是鞑靼人,但是已经开始分化。
包括西辽的那一部分鞑靼人在内的蒙古突厥民族的各种群体与蒙古人混杂在一起进行了西征,并且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汗国,当时的欧洲人就称这部分蒙古人为鞑靼人。
根据资料显示,从16世纪到19世纪,俄国人将境内使用突厥语系的各族统称为鞑靼人。
由于金帐汗国统治了俄罗斯二百多年,所以俄罗斯结束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后,其境内还有很大鞑靼人。
当然,大多数鞑靼人在金帐汗国分裂后,脱离蒙古人自立,后来分裂出几个鞑靼汗国。
总结起来,这些鞑靼人是蒙古人西征后留下来的人,不但与原来的鞑靼人关联变少,就连与蒙古人都变得疏远起来。
我们所称的鞑靼,其实是来源于明朝时期的叫法,明朝的汉人也普遍将蒙古人称为鞑靼,比如汉人中流行的“八月十五杀鞑子”,就是明朝时期的人编纂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反元起义时,刘伯温就通过月饼向汉人起义军传递消息,约定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杀鞑子。
之前我对鞑子这个词特别迷惑,我在丹东读大学期间,街上有很多鞑子烤羊腿的饭店,我当时认为鞑子是对满洲人的称呼,为什么朱元璋反元的时候,明明应该杀蒙古人,却要杀鞑子呢?
想要搞明白这些,还得慢慢梳理。
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但是元朝政权并没有就此灭亡,在北方又建立起了北元政权,时刻准备反扑,夺回中原。
北元政权被明朝人称为鞑靼。
朱元璋曾经发动三次对北元政权的打击,虽然前两次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第三次岭北之战中,明军受挫,不得不采取防御态势。
以致朱元璋在临死的时候,列出N个永不征之国,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小心北方的鞑靼。
一直等到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并且五次亲征漠北,才将鞑靼彻底打跑,再也无力与明朝一夺天下。
但是很多同学很可能会疑惑,朱棣曾五次亲征漠北攻击蒙古,为何明英宗在朱棣去世四十年后,还是被蒙古在土木堡打败。
这里面就要注意到,当时的蒙古其实是分东西蒙古的,东部蒙古也就是北元的后系,通常被称为鞑靼,而西部蒙古则是属于蒙古人中一直反对忽必烈的后系,到明朝的时候被称为瓦剌。
明朝民间的说法一直都是称鞑靼为鞑子,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老人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由来。
由于朱棣在北征的时候,针对的都是东蒙古这一部分,所以也给了西蒙古喘息发展的机会。
这里面有一个划时代的事情是,公元1388年,瓦剌部的首领也速迭尔袭击了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汗,将蒙古汗位从忽必烈后系的手里夺了回来,此后基本是瓦剌部逐渐兴盛,还能够与中原王朝较量一番。
鞑靼部基本走向衰落,后金崛起后,基本吞并了鞑靼,1636年皇太极在得到了鞑靼人送来的鞑靼历代传国玉玺后,在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在这里皇太极不仅是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是满蒙同盟。
这里面还有一个点就是,清朝入关后,汉人也称满洲人为鞑子。
所以,在上学的时候,我总以为鞑子是对满洲的称呼。
在蒙古建立超级游牧大联盟之前,是有一个鞑靼的,只不过后来被蒙古吸收了,西征的那部分蒙古人被欧洲人称为鞑靼,而明朝时期的东蒙古也被称为鞑靼,后来又被清朝吸收。
在康熙时期瓦剌部的卫拉特盟中的准噶尔部还曾建立起准噶尔汗国有心与清朝一决高下,经历从康熙到乾隆与准噶尔汗国的三代战争,最终将准噶尔汗国彻底击败,清朝才建立起一个继元朝之后,真正意义上将蒙古统一的朝代。
因为鞑子在某种意义上是蔑视的称呼,清朝时期应该是逐渐废弃了鞑靼的称呼,不管是东蒙古还是西蒙古,又都能称蒙古人了。
而在蒙古时期西征欧洲被称为鞑靼的人,后来不堪忍受沙俄的统治,又回到了中国,形成了现在新疆境内的“塔塔尔族”。

参考:
“鞑靼”一词现有四种含义:其一是对欧亚大陆北部所有突厥-蒙古系统的游牧民族的统称;
其二是东蒙古诸部的统称;
其三是对塔塔儿人的称谓;
其四是对欧洲鞑靼民族的称谓。
“鞑靼”一词最早出现在人类历史记载中时的含义是第三种——对塔塔儿人的称谓,这时的鞑靼和蒙古是两个不同的部族。
关于蒙古人的起源在唐代的典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在客鲁连河下游以及兴安岭之北的室韦人中有一个叫做蒙兀的部落。
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鹘人西迁,室韦人乘机成批迁入原本突厥语游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使这一地区逐渐蒙古化,此后人们管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
不过这时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样是指的操同一语系的部族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只不过后来草原上这些操同一语系的部族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统一的,于是就用蒙古之名指代这片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由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
13-14世纪的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他编撰的《史集》中解释说:蒙古一词也用于和蒙古人类似的其他民族。
由于他们的强大,这些地区的其他部落也渐以他们的名称著称。
11~12世纪在今天的蒙古草原上蒙古、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五雄并立,还有其他一些相对小些的部落分布在这片草原。
所谓鞑靼最初就是塔塔儿的另一种译名,他们和蒙古人本来是两个不同的部族。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后塔塔儿、蔑儿乞、克列、乃蛮诸部也逐渐被冠以蒙古之名。
一开始塔塔儿人的势力很强大,至今在阿拉伯、忻都斯坦等地塔塔儿人还负有盛名。
因此这些地区的人往往将包括蒙古部在内的蒙古草原各部统称为鞑靼人。
当时的中国金朝一开始也是和塔塔儿人接触比较多,因此也将蒙古草原诸部统称为鞑靼人。
后来蒙古人统一草原后草原诸部就改称蒙古人。
蒙古汗国曾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欧洲人在感受到蒙古人带来的巨大压力后开始向蒙古遣使,试
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也许是接触到了蒙古军队中原出自塔塔儿部的人,也许是从阿拉伯人那里接触到了“鞑靼人”这一概念,于是他们开始使用“鞑靼”一词称呼蒙古人,这时“蒙古”和“鞑靼”两个原本不同的概念开始出现混用的迹象。
蒙古帝国的扩张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从东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城下,从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一直到热带岛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
而在蒙古帝国的扩张征服过程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各藩王手中无不握有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这就为蒙古帝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以蒙古的人口统治如此偌大的国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
尽管他们能马上取天下,然而却未能使帝国各地建构起统一的政治经济联系,因此当他们面对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为先进的民族时迅速和当地人口出现了融合迹象:中原的蒙古人仿照汉制建立元朝,而西征的蒙古人绝大多数同当地的突厥人融合并皈依了伊斯兰文明。
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钦察汗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突厥化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鞑靼”一词的外延进一步延伸成为欧亚大陆腹地所以突厥-蒙古系统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统称。
蒙古帝国崩溃后的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突厥系游牧帝国的人民也会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之为“鞑靼人”。
这时欧洲所使用的“鞑靼人”这一概念的涵盖范围其实大于“蒙古人”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对包括蒙古人在内的欧亚内陆腹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统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等将领北伐,元顺帝带着残部逃回漠北草原,结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
这时蒙古人还沿用着“元”国号并准备反攻中原,然而脆弱的草原游牧经济根本无法支撑起忽必烈模仿中原汉制构建的大一统帝国,很快各部族的离心倾向表现得越发明显。
公元1388年明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战胜北元残部,俘虏北元皇室成员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
捕鱼儿海之战的失利使作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黄金家族在蒙古诸部中的威信大为扫地,于是蒙古草原很快就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诸部林立的状态。
蒙古诸部逐渐演化为两大部落联盟:位于草原西部的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诸部所形成的联盟被称为瓦剌;
位于草原东部的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诸部所形成的联盟自称蒙古,而明朝则称其为鞑靼。
所以明朝史籍中的“鞑靼”一词指的是东蒙古诸部形成的联盟体系,这和当时欧洲人所谓的“鞑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明朝史籍中的“鞑靼人”概念的涵盖范围小于“蒙古人”概念——明朝人所谓的蒙古人是同时涵盖鞑靼人和瓦剌人的。
除此之外“鞑靼人”还有一层含义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欧洲鞑靼民族,那么这个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呢?
事实上现代欧洲的鞑靼民族和蒙古人的确有渊源,不过两者其实是不同的民族。
其实欧洲鞑靼民族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蒙古西征之前:早在蒙古西征之前匈奴、突厥、契丹等亚洲游牧民族就不止一次向西迁徙。
大约在公元370年左右蒙古草原上一个名叫步落稽的部落与西迁的匈奴人一起来到欧洲伏尔加河西岸的干草原,他们的后代逐渐演化为伏尔加-保加尔人。
蒙古西征后他们被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所统治,这些钦察汗国治下的保加尔人和蒙古日渐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欧洲鞑靼民族。
尽管今天的鞑靼人和蒙古人有着这样的渊源,他们也的确有一部分蒙古血统,但实际上他们和蒙古人仍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事实上今天的鞑靼人和蒙古人连人种都不一样:今天的鞑靼人绝大多数为白色人种,在宗教信仰上多为伊斯兰教逊尼派,这和黄色人种的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人显然差异还是较大的。

参考:
鞑靼鞑靼是多个族群的共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被金帐汗国统治过的部分突厥系民族及其后裔。
在东方鞑靼人的兴起要早于蒙古人,鞑靼之名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北朝与隋朝是通过室韦知道鞑靼的;
在契丹和金朝统治时期,部分鞑靼人(主要是蒙古语部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柔然时期(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突厥汗国时期(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塔塔尔人),只有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尔人接受“鞑靼”这个称呼,而塔塔尔人被蒙古人吞并后,蒙古人并不以此自称。
突厥汗国时代的鞑靼人位于突厥东边,说东胡语,是突厥人的敌人;
在唐朝末年随着回鹘汗国的崩溃,不少说东胡语的部落进入回鹘旧地,而“鞑靼”是古代中原人对北部国界线境外的各游牧民族的统称,这个称呼始于五代两宋时期。

当蒙古人崛起后说突厥语的鞑靼部被迫西迁,西迁的路线有两条:一个是伏尔加河流域,另一个是叶尼塞河流域。
迁到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与当地说突厥语的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利亚人等融合形成了今天喀山鞑靼人;
而在叶尼塞河的鞑靼部人则和当地的阿尔泰人等融合形成了西伯利亚-叶尼塞鞑靼。

“鞑靼”一词最早是拜占庭帝国用来指代从黑海到咸海一带各种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的,这些突厥人都是在蒙古人崛起后西迁的说突厥语的九姓鞑靼部族。
在蒙古人建立金帐汗国前,东欧草原上的土著游牧民族有保加尔人、巴什基尔人等,讲混杂了乌拉尔语的突厥语;
外来游牧民族有库曼人、钦察人等,主要讲突厥语;
随着蒙古人的到来,他们连同蒙古人一起被称为鞑靼人。
现在欧洲人所说的“鞑靼人”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指代,广义指俄境内所有使用突厥语的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
而狭义则只指鞑靼族(突厥人的一支)。

鞑靼(蒙古)是明朝时对北元蒙古人的称呼,从也速迭儿开始,到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

匈奴单于冒顿击败东胡,东胡逃到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乌桓被曹操击败后衰落,而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秃发部、宇文部以及别支柔然等。
柔然被北魏击败而衰落,最终被突厥系民族击败。
逃跑的柔然人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部分契丹人的祖先;
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北宋时,突厥系民族逐渐衰落,蒙兀室韦诸部西迁至蒙古高原,继而被契丹征服;
12世纪时,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统一蒙兀各部;
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各草原部落(包括部分突厥化的部族),蒙古人形成。


欧洲则最早用来称呼保加尔人,后成为俄国对亚欧大陆各国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现代则指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蒙古在明代分为鞑靼和瓦拉两大部,鞑靼按地理位置也称东蒙古,鞑靼诸部首领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号称草原正统。
在明末清初又分别被称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和外蒙古。
  瓦剌按地理位置也称西蒙古,主体是卫拉特蒙古(清代也称厄鲁特蒙古),也是蒙古族的一支,系漠西蒙古的总称。
最早居于叶尼塞河上游,以狩猎为生。
后来归附成吉思汗改畜牧业。
其中有部族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汗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元灭亡后,十五世纪中叶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首领也先汗(1407——1454年)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葱岭,北起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南抵大漠,煊赫一时。
  清代卫拉特蒙古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后来准噶尔强盛后逼迫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成为“卡尔梅克人”。
葛尔丹即是准格尔首领,准格尔部也一直和清廷作对。
  而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参考:
鞑靼,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他和蒙古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相爱相杀。
简单梳理一下鞑靼的历史,就知道这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
1、 来源不明的民族鞑靼,可以译为地狱的使者,原始曾经的突厥汗国下面的一个小部落,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他是突厥的一部分还是拥有独立的族源了。
自古以来,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纯种的民族生存在世上,他们很可能与很多民族有关,例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当然肯定也有后来的蒙古。
2、 新任霸主突厥人在唐朝时,逐渐被击溃。
鞑靼人又依附了回鹘,到了9世纪中叶,回鹘人也逃回了天山。
久居人下的鞑靼人成了中国北方的新任霸主,他们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成为鞑靼。
也因此,鞑靼成了最为复杂的混血民族,逐渐的,鞑靼一词成为了蒙古草原各个部落的通称。
而最具代表性的部落就是——塔塔尔部。
3、 与蒙古部的恩怨早在俺巴孩担任蒙古部领袖时,当时实力最强的塔塔尔部就感受到了压力,于是他们向金国出卖了俺巴孩,导致俺巴孩被杀,于是开始了蒙古部与塔塔尔部的恩怨纠葛。
后来两部的一系列战争中,蒙古部一直处于下风。
直到也速该生擒了塔塔尔部的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巧当时也速该的长子出生,于是这个孩子起名为铁木真。
好景不长,也速该后来被塔塔尔人毒死,年仅9岁的铁木真立志报仇。
直到铁木真41岁时,塔塔尔才彻底被蒙古击败,从此塔塔尔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4、 西方人眼中的鞑靼跟随蒙古人西征的塔塔尔人,战功赫赫。
在那里,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
当时的欧洲人分不清这些黄种人的民族,他们将鞑靼人、蒙古人、钦察人等都成为鞑靼人,可能是因为“鞑靼”一词比较好发音吧。
这部分人开始与俄国人联姻,血统进一步融合。
5、 最后的归宿金帐汗国分裂后,鞑靼人经过了无数战争的洗礼,最终成立了喀山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
当时,大多数的鞑靼人在脱离蒙古后,建立了喀山汗国,并且伊斯兰化,他们与莫斯科公国相互征伐不断。
公元1552年,俄罗斯沙皇伊凡攻陷喀山,直到苏联解体后,鞑靼人才重新建国,现在的鞑靼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但享有高度的独立性。
还有少部分的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半岛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顶住了俄罗斯人的吞并战争。
直到公元1783年,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才征服了克里米亚,并将鞑靼人赶出克里米亚。
苏联解体后,他们才回到克里米亚,成为了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当然现在又重归俄罗斯了。
现在在俄罗斯的鞑靼民族大约有600多万,是俄罗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而我国境内也有着鞑靼的后裔,那就是塔塔尔族,目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参考:
蒙古和鞑靼的关系是:蒙古曾经被称作鞑靼,且被算作鞑靼的一员;
但随着蒙古的崛起,便从鞑靼中脱离为蒙古。
鞑靼之名早在唐朝中叶就出现了。
像是突厥文的《阙特勤碑》就提到“三十姓鞑靼”(Otuz-Tatar):黠戛斯、骨利干、三十姓鞑靼、契丹、奚,都成了敌人。
这里所言的“三十姓鞑靼”,其实就是指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包括额尔古纳河)的室韦人,当时他们已经形成了30个部落,故因此而得名。
鞑靼与室韦是可以互通的,这些人也被称作是“室韦-鞑靼人”。
最终,自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到蒙古高原的室韦-鞑靼人形成了蒙古的主体。
由此可见,蒙古最初就是鞑靼。
正如拉施特(Rashid al-Din)在《史集》中所言:在遥远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鞑靼人曾是许多部落和土地的征服者与主人,他们强大而显赫,其他突厥各氏族虽然种类、名称各自不同,却都以他们的名字见称于世,统统被称作是鞑靼人。
换言之,蒙古被称为鞑靼,是因为鞑靼强大。
蒙古(合木黑蒙古人)或者说蒙兀室韦从这些部族中脱颖而出后,自然不可能沿用鞑靼之名,反而以蒙古称呼其他游牧部落。
这就是蒙古和鞑靼的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