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哥哥福全在族谱里面吗

由于明清时期以年号来指代皇帝,所以题干中“康熙”即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三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爱新觉罗·牛钮,不到百天就早夭了。
二哥爱新觉罗·福全,就是题干中的“福全”,也就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唯一的哥哥。
爱新觉罗·福全生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比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大一岁,虽然皇位被弟弟继承,但兄弟俩的感情并不差。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15岁的爱新觉罗·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开始参与议政。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因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多次扰边,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任命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又令五弟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
共同讨伐准噶尔部。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51岁的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病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自祭奠,并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与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表达手足同老之意,寄托自己的哀思。
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共有6子7女,其中,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第四子爱新觉罗·保安、第六子爱新觉罗·宝永和第一女爱新觉罗氏、第二女爱新觉罗氏、第三女爱新觉罗氏、第四女爱新觉罗氏、第七女爱新觉罗氏等4子5女,都早夭,无后代。
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其他的孩子,悦史君接下来一一介绍。
首先,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爱新觉罗·保泰继承父王的爵位,成为和硕裕亲王。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保泰的王爵被剥夺。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爱新觉罗·保泰去世。
爱新觉罗·保泰留下25个儿子:其中,第六子爱新觉罗·广义、第七子爱新觉罗·广惠、第八子爱新觉罗·广国、第九子爱新觉罗·广清、第十子爱新觉罗·广秀、第十一子爱新觉罗·广卿、第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缘、第十五子爱新觉罗·广臣、第十六子爱新觉罗·广升、第十八子爱新觉罗·广汉、第二十子爱新觉罗·广先、第二十一子爱新觉罗·广春、第二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照、第二十四子爱新觉罗·广求、第二十五子爱新觉罗·广瑞都早夭,没有后代。
长子爱新觉罗·广善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爱新觉罗·广善被封为和硕裕亲王世子。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与父王爱新觉罗·保泰一起,爱新觉罗·广善被革除和硕裕亲王世子,授公品级。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爱新觉罗·广善又被革去公品级,授防御品级。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爱新觉罗·广善病逝,留下4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能、第二子三等侍卫爱新觉罗·诚斌、第三子爱新觉罗·诚栋、第四子爱新觉罗·诚纶。
次子爱新觉罗·广恩爱新觉罗·广恩有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智,第二子爱新觉罗·诚亮,出继给了三弟爱新觉罗·广华。
第三子二等侍卫爱新觉罗·广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爱新觉罗·广华被授为散秩大臣。
清朝雍正元年(1724年),爱新觉罗·广华署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爱新觉罗·广华获封奉恩辅国公。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爱新觉罗·广华被革退奉恩辅国公,散秩大臣。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爱新觉罗·广华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二等侍卫。
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侍卫班领。
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爱新觉罗·广华病故,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舒、第二子爱新觉罗·诚亮,也就是二哥的第二子。
第四子爱新觉罗·广贵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爱新觉罗·广贵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爱新觉罗·广贵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爱新觉罗·广贵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爱新觉罗·广贵病逝,留下7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惠、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廉、第三子爱新觉罗·诚福住、第四子爱新觉罗·诚慕、第五子爱新觉罗·诚清。
第六子爱新觉罗·诚祥泰、第七子爱新觉罗·诚满。
第五子爱新觉罗·广裕爱新觉罗·广裕留下1个儿子,爱新觉罗·诚进。
第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年爱新觉罗·广年留下5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敦、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康泰、第三子爱新觉罗·诚明保、第四子爱新觉罗·诚云保、第五子爱新觉罗·诚遐。
第十四子宗学副管爱新觉罗·广云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爱新觉罗·广云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爱新觉罗·广云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月,爱新觉罗·广云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爱新觉罗·广云获授宗学副管。
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爱新觉罗·广云病故,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车尔肃,第二子爱新觉罗·诚通,是过继十九弟爱新觉罗·广坤的儿子。
第十七子爱新觉罗·广英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爱新觉罗·广英获授蓝翎侍卫,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爱新觉罗·广英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爱新觉罗·广英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爱新觉罗·广英去世,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山、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和。
第十九子爱新觉罗·广坤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二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前锋参领。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爱新觉罗·广坤因故被革去前锋参领。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爱新觉罗·广坤去世,留下5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嵩,第二子爱新觉罗·诚通,出继给了十四哥第十四子宗学副管爱新觉罗·广云,第三子爱新觉罗·诚默,第四子爱新觉罗·诚壳,第五子爱新觉罗·诚科。
第二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吉爱新觉罗·广吉留下1个儿子,爱新觉罗·诚敬。
其次,第五子和硕裕悼亲王爱新觉罗·保绶。
爱新觉罗·保绶有3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广富,次子爱新觉罗·广灵,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
爱新觉罗·保绶的王爵,是因次子爱新觉罗·广灵而得来。
次子爱新觉罗·广灵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因伯父爱新觉罗·保泰被剥夺和硕裕亲王爵,爱新觉罗·广灵袭和硕裕亲王爵,父亲爱新觉罗·保绶被追封和硕裕悼亲王。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爱新觉罗·广灵被夺爵,锁禁。
第三子和硕裕庄亲王爱新觉罗·广禄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因兄长爱新觉罗·广灵被剥夺和硕裕亲王爵,爱新觉罗·广禄袭和硕裕亲王爵。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授宗人府宗令。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总管镶红旗觉罗学。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开始议政。
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任镶黄旗汉军都统。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任玉牒馆总裁。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调补正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总管正黄旗觉罗学。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解去正黄旗觉罗学总管任。
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九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去世,谥号“庄”,留下22个儿子:其中,有名字的是第三子爱新觉罗·亮景、第七子爱新觉罗·亮智、第八子爱新觉罗·亮清、第十一子爱新觉罗·亮柱、第十二子爱新觉罗·亮焕、第十三子爱新觉罗·亮魁、第十四子爱新觉罗·亮庆、第十七子爱新觉罗·亮远、第十八子爱新觉罗·亮瑚、第二十一子爱新觉罗·亮聪。
爱新觉罗·亮焕在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多罗裕郡王,死后谥号“僖”。
多罗裕僖郡王爱新觉罗·亮焕的孙子爱新觉罗·文和,在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袭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文和的长子爱新觉罗·祥端,袭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祥端的过继子爱新觉罗·继善,袭镇国公,曾任正白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人。
镇国公爱新觉罗·继善的儿子爱新觉罗·荣毓,袭镇国公。
再次,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获封郡主,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滚布。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郡主爱新觉罗氏去世。
最后,第六女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获封郡主,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嫁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仓金因故被革除郡王、额附。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郡主爱新觉罗氏去世。
综上,爱新觉罗·福全的谱系中,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的后代最多,第五子和硕裕悼亲王爱新觉罗·保绶的第三子和硕裕庄亲王爱新觉罗·广禄的后代,最幸运。
后期有机会,还会继续展开来讲述……
参考:
当然在,清代皇族宗谱(即玉牒)记载了宗室子弟和觉罗子弟,即使因罪被黜革的皇族子弟,也会被纪録在册,所以宗谱里面一定有福全,不仅有,其后代还在宗谱中占据了不小的一部分。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福全我初步对其后裔人口进行了一个统计,结果如下(仅以福全为第一代):第一代 福全(与康熙同辈) 1人;
第二代 保字派(对应胤或允字派)6人;
第三代 广字派(对应弘字派)28人;
第四代 诚或亮字派(对应永字派)61人;
第五代 亨或恒字派(对应绵字派)92人;
第六代 丰或文字派(对应奕字派)121人;
第七代 常或祥字派(对应载字派)165人;
第八代 松或继字派(对应溥字派)200人;
第九代 柏或荣字派(对应毓字派)245人;
第十代 清或魁字派(对应恒字派)94人;
第十一代(对应启字派)20人;
第十二代(对应焘字派)1人。
宗谱中对福全所以福全后裔包括福全在内共计有1034人,虽然相较宗谱中八万多个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宗谱不仅录男子的名字,还单独列出了女子的名字,这与一般的宗谱有很大不同,但这里仅计算的是男子,不计算女子)这个数字很微弱,但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支系。
最后再说一下字派,清代除了宗室近支采用胤(允)、弘、绵、奕、载、(奉)、毓、恒、启、焘、闿、増、祺等字派,对于其他皇族并未明确规定,所以福全后裔主要有两套字派,一套为保、广、诚、亨、丰、常、松、柏、清,另一套为保、广、亮、恒、文、祥、继、文、魁,实际上是有两个主要支系形成的。
当然,同时使用的还有其他字派,但是数量较少,如亨、恒字派还有嵩字,丰、文字派还有奇字、英字,柏、荣字派还有盛字、峰字等。
参考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参考:
爱新觉罗·福全,乃康熙的亲哥哥、顺治帝次子,同时也是康熙朝最倚重、少有的军事统帅、抚远大将军王。
虽然他一生都活在弟弟的影子之下,但历史没有掩盖他的光芒。
记得在《康熙王朝》有一个片段,顺治亲自检查儿子们的功课时,问儿子们将来的愿望。
康熙说:愿效仿皇父安定天下;
福全说:今生愿意当一个贤王;
幼小的皇五子常宁当时什么都不懂。
这个片段在《清史稿》中也是有迹可查的。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违心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遭到皇太后和大臣们反对后,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了最后一道旨:册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因为皇三子玄烨是唯一一个患天花而不死的皇子。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顺治虽然二十四岁就去世,但是孩子是可没少生,短暂的一生共生了14个孩子,八男六女。
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康熙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是爱新觉罗·牛钮,不过出生仅两个多月夭折了;
二哥就是爱新觉罗·福全,也是康熙唯一的哥哥。
众所周知,康熙和福全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并不差,但兄弟二人志向不同,福全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康熙则自幼就有想当皇帝的野心,所以福全志不在此就封了康熙。
福全与康熙之间不存在权力矛盾冲突,所以兄弟感情十分深厚。
福全也履行自己当初愿为贤王的诺言,一心一意辅佐弟弟康熙成为一代明君,而康熙对福全家族也极为亲厚!讲到福全的家族,先来和大家分享清朝一代贤王福全。
贤王福全的一生福全比康熙年长一岁,二人自幼一同学习,几乎朝夕相伴,所以兄弟感情最为深厚,康熙上位后,对这个哥哥福全更不差。
福全是康熙兄弟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福全为朝廷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康熙六年,康熙封哥哥福全为和硕裕亲王,而且年仅十五岁的福全就开始参与议政。
后来,康熙越来越信任福全,给了他更多的权利,福全更是努力,成为康熙的臂膀,先后帮助康熙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对康熙初期贡献非常大,可以说“康熙盛世”中有福全一定的功劳。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强势崛起,对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多次侵扰清朝边境,康熙大怒,他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三兄弟共讨伐准噶尔部,康熙本人率上三旗精锐坐镇博洛和屯;
又下诏以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军出喜峰口攻打噶尔丹;
以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军出古北口攻打噶尔丹。
常宁最先率军抵达战场,并与噶尔丹部交手,由于常宁能力比噶尔丹差得较远,加之常宁的部队拉的战线比较长,加上补给不到位,因此常宁率军与噶尔丹一战即溃。
常宁战败后只得率部向南败退,使得福全只能一时陷入被动防御的局面,康熙一路调兵遣将,最终配合福全,围噶尔丹于乌兰布通,福全也表现得有勇有谋,最终福全率联军击败了噶尔丹,算是反败为胜。
噶尔丹败退,康熙得知噶尔丹败退的消息,康熙命堂兄康亲王杰书率精兵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虽伤亡惨重,但清朝也损失也很大,有不少王公贵族都在这场战斗中阵亡,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于乱军中中流弹而亡,震惊三军,致使人心惶惶。
噶尔丹战败后为了争取逃跑时间,他假意向福全投降,用缓兵之计来迷惑福全,而福全鉴于此战异常惨烈,皇长子胤禔一路贪功冒进,奋力追击,险象环生,几欲陷入死地。
福全不敢贸然逼得噶尔丹做垂死挣扎,结果就中了缓兵之计,导致噶尔丹率残部跑出了清军包围圈。
福全没有选择继续追击噶尔丹,考虑到这次交战伤亡惨重,加之清军粮草不济,又得知皇长子胤禔一路孤军深入,十分惶恐,怕把噶尔丹逼急了胤禔有何闪失,自己无法向康熙交代。
因此福全为了保全皇长子,更加显得迫在眉睫,在未加请示之下,放弃了对噶尔丹的追击,擅自回师中军,与康熙会合。
福全这种手握重兵未经请示,肆意自专,擅自做主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康熙勃然大怒,福全回京后就受到了康熙的严厉追责。
康熙当着众朝臣的面第一次痛斥哥哥福全,放虎归山,并一一列举了其罪过。
生性宽厚谦和的福全面对弟弟康熙如此质问,他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据《清史稿》记载,福全承担了所有罪责,弟弟常宁和侄子胤禔的错,他都承担了。
福全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我复何言!”其实,这兄弟两人是在演绎的双簧,唱给天下人看的。
毕竟面对战事失利,国舅战死,有太多人心要抚恤,太多方面要兼顾。
面对这个尴尬局面,总需要有
当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决定,将福全和常宁褫夺爵位圈禁起来时,康熙只是罢免了福全议政王的职务,保留亲王爵位,将福全和常宁罚俸三年,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后来,噶尔丹又再次侵犯边境,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虽然福全没有统帅,但是一直都跟随康熙身边。
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彻底被康熙打败自杀之后,康熙大封群臣和诸子,康熙班师回朝后,想借此机会恢复福全议政王的职务,让他重新回归政坛。
但是福全自从上次事情之后,担心自己重回政坛掌握重权后,还会再引起康熙的忌惮,因为他已经看透了皇权之下没有亲情而言,于是,婉拒了康熙的意思,最终选择放弃再回到政坛,决定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继续和康熙保持真正的兄弟情义。
福全虽然优秀,但可惜天妒英才,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重。
在塞外巡视的康熙得知福全病危的消息时,一面立即下旨起驾回京,另一面命太医无论如何都要给福全续几天命,好让自己能看哥哥的最后一眼。
可惜,康熙还是没能看哥哥福全一眼,没回京福全就病逝。
回京之后,康熙连皇宫都不回,直接到裕亲王府去看福全的遗体,见到福全遗体后抚尸痛哭,悲痛欲绝。
葬礼上,康熙抚棺而泣,悲痛欲绝,迟迟不肯让人盖上,当时在场所有人无不感动落泪。
康熙为了追思福全的一生功绩,命画工画了一幅他和福全并肩而坐的画像,挂在宫中,表达手足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
还给福全上谥号为“宪”的美谥,谥法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宽厚随和曰宪,这也很符合福全一生愿为贤王,辅佐弟弟康熙开创盛世的功绩。
当然,康熙对福全的子孙则也很关照,也可以说,福全的一生功绩,也让他的子孙后代跟着沾光。
爱新觉罗·福全的谱系福全娶有八位福晋,一生共有六子七女,但长大成人的寥寥无几。
早夭无后代的子女:第一女,康熙十四年乙卯九月卒,年五岁。
第二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三月卒,年四岁。
第三女,也是早夭,年仅四岁卒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
第四女,女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卒,年二岁。
第七女,与第六女同母,年二岁卒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
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早夭,年仅三岁卒于康熙十六年。
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早夭,卒于康熙十九年,年三岁。
第四子保安,年四岁卒康熙二十五年。
第六子宝永,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月十一日午时卒,年五岁。
有子嗣的子女:首先,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去世后,康熙下旨必降级承袭爵位,直接继承裕亲王爵位。
但雍正二年被革和硕裕亲爵位。
六年后,保泰去世,年四十九岁。
保泰的妻女子嗣繁多,共育有二十五子:其中就有十五子早夭没有后代。
分别是六子广义,七子广惠,八子广国、九子广清、十子广秀、十一子广卿,十三子广缘、十五子广臣、十六子广升、十八子广汉、二十子广先、二十一子广春、二十三子广照、二十四子广求、二十五子广瑞。
长子广善:康熙六十一年被封为和硕裕亲王世子。
雍正二年,因被父亲保泰的牵连,也被革除和硕裕亲王世子、授公品级。
雍正六年,又被革去公品级,授防御品级。
乾隆十年广善病逝,留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诚能和次子诚斌,为三等侍卫;
第三子诚栋、第四子诚纶。
次子广恩:两个儿子诚智和诚亮。
诚亮过继给了三弟广华。
三子广华:康熙六十一年,被授为散秩大臣;
雍正元年,为署领侍卫内大臣;
后来又获封奉恩辅国公,但半年后,又被革退奉恩辅国公,降为散秩大臣;
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
乾隆三年二等侍卫,第二年授侍卫班领;
乾隆六年广华病故,有两子,长子诚舒、次子诚亮(二哥广恩过继的)。
四子广贵: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
乾隆二年又获授三等侍卫;
五年后,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乾隆十五年广贵病逝,子嗣分别是:诚惠、诚廉、诚福住、诚慕、诚清、诚祥泰、诚满,共七子。
五子广裕:子嗣爱新觉罗·诚进。
十二子广年:子嗣依次是诚敦、诚康泰、诚明保、诚云保、诚遐。
十四子广云: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
后来又获授三等侍卫;
乾隆十八年因病告退三等侍卫,一年后获授宗学副管;
授职两年病逝,长子车尔肃、次子诚通(十九弟广坤出继的儿子)。
十七子广英:乾隆九年,获授蓝翎侍卫;
后来授三等侍卫,乾隆十五年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有两子,长子诚山,次子诚和。
十九子广坤:乾隆十一年,获手四等侍卫;
之后又升为三等侍卫、二等侍卫;
乾隆二十五年获授前锋参领;
在任十四年后,被革去前锋参领。
乾隆五十一年去世。
五个子嗣,长子诚嵩、次子诚通(出继十四哥广云)、三子诚默、四子诚壳、五子诚科。
二十二子广吉:子嗣诚敬。
其次,福全的第五子保绶。
康熙四十五年,保绶逝世。
他有三个儿子,广富、广灵、广禄。
第二子广灵:雍正二年,由于保绶的三哥裕亲王保泰,因为谄附允禩国丧演剧,因此遭到革爵,所以,由保绶的次子爱新觉罗·广灵承袭裕亲王。
雍正三年,保绶因次子广灵而被追封为悼亲王。
雍正四年,广灵被夺爵,因此被锁禁。
兄长广灵夺爵后,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承袭和硕裕亲王。
雍正八年至九年年,广禄又获授宗人府宗令、授总管镶红旗觉罗学。
三子广禄:乾隆三年,广禄开始议政,五年后获任镶黄旗汉军抖统,接着又获任玉牒馆总裁;
乾隆十三年是调补正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
任职十二年后,又获授总管正黄旗觉罗学;
乾隆四十九年被解去正黄旗觉罗学。
乾隆五十年广禄去世,谥号“庄”。
广禄共育有22个儿子:爱新觉罗·亮焕是爱新觉罗·广禄第十二子。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裕郡王。
卒谥“僖”。
次子爱新觉罗·恒存,嘉庆十三年追封贝勒。
恒存的长子爱新觉罗·文和,嘉庆十三年,袭贝勒。
爱新觉罗·祥端(1798年-1836年),爱新觉罗·文和长子,嘉庆二十一年,袭贝勒。
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爱新觉罗·继善是爱新觉罗·祥端之嗣子,道光十六年,世袭镇国公。
曾任正白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人。
继善长子爱新觉罗·荣毓,咸丰十一年,袭奉恩镇国公。
爱新觉罗·魁璋(爱新觉罗·荣毓长子)。
光绪二十三年,袭奉恩镇国公。
虽说广禄的子嗣和三叔保泰能有的一拼,但有些不是早夭就是名不祥,有名字的除了前面说的十二子亮焕外,还有三子亮景、七子亮智、八子亮清、十一子亮柱、十三子亮魁、十四子亮庆、十七子亮远、十八子亮瑚、二十一子亮聪。
再次,福全第五女、六女爱新觉罗氏。
福全第五女:康熙五十二年,以郡主的身份,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布藏滚布。
在雍正十一年,郡主去世。
福全第六女:在康熙五十五年,以郡主身份嫁给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
雍正五年,她的额附仓金被革除郡王和额附头衔。
在雍正十年,第六女郡主去世。
从福全的后人支系来看,他的家族在康雍乾三朝中,可以说恩宠甚加。
他的三儿子保泰的后代最多,但在谱系中,第五子保绶的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的后代是最幸运的!写到最后福全作为兄长,对康熙,以至对其他待兄弟和宗族子侄都无可挑剔,俨然像一个忠厚的长者。
福全的人生轨迹,正如他当初说的那句“愿为贤王”一样,一心一意辅佐康熙,成了康熙最为倚重的宗室成员。
而福全能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当了近36年的亲王,能拥有了“兄友弟恭”、“慈和长辈”的标签,福全不仅仅靠血缘关系,更是靠智慧。
从家族来看,他毫无私心,而且十分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兄弟及晚辈,所以说福全的“贤”千古罕见,名副其实。

参考:
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顺治帝的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所以
皇长子牛钮生于顺治八年,虽然也入了序齿,但是活了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那我们来主要讲康熙的二哥福全。
福全,其生母是宁悫(que四,意思是谨慎)妃董鄂氏,生于顺治十年,而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也就是说康熙小福全一岁。
康熙六年,被封为裕亲王,参与议政。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噶尔丹袭击喀尔喀部,又在康熙二十九年,攻打了乌朱穆秦部。
康熙命福全担任抚远大将军,兵出古北口,又命顺治帝第五子常令为安北大将军,兵出喜峰口,兵分两路,共同夹击准噶尔。
康熙交待福全,不急于交战,应该先侦察好对方的情况,先稳住噶尔丹,然后等盛京,乌拉,科尔沁多路大军赶到的时候,再一举歼灭敌军,福全派济隆带着书信,还有一百只羊和二十头牛到噶尔丹,用来稳定噶尔丹。
阿密达大军赶到之后,就一起向噶尔丹进发,在赤峰的乌兰布通与准噶尔部厄鲁特兵遇上了,厄鲁特兵用一万多头骆驼,盖上湿的毡子,成为掩体,号称驼城,厄鲁特兵就在驼城后面开枪躲箭,清军损失惨重。
天黑的时候,福全率清军从左翼攻打敌军,再配合右翼的死战,一起攻入了驼城,厄鲁特兵大败,福全受到了康熙的嘉奖。
噶尔丹虽然败了,还派人要土谢
福全下令各路大军暂不追击,先休息一下,等盛京大军会师的时候,再跟噶尔丹决战,这样就能全歼敌军,但是康熙对福全的这个安排不满意,噶尔丹派人来就是缓兵之计。
福全认识到错误,就率军追噶尔丹,噶尔丹认输,康熙帝同意了噶尔丹的请和。
但是仍交待福全不能松懈,加强防备。
十月,因为粮草不足,福全就自作主张撤军。
康熙对福全未经请示自行撤军很不满意,最后福全被免爵位,罚傣三年。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噶尔丹再次要求康熙把土谢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福全跟从,再次打败了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追击噶尔丹残部,噶尔丹无奈之下自尽。
准噶尔部投降大清。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重,康熙在外巡游,命皇子代为看望,不久后福全病逝,享年五十一岁,康熙赶回京城,祭奠福全,悲痛不已。
福全与康熙年纪接近,每次都一起陪同孝庄太后出游,兄弟两人的感情很好,福全死后,康熙命人画了一张康熙与福全并排坐在桐荫之下的画像,说明两人手足情深,康熙常常会拿出这张画看一下。

参考:
福全是宗室亲王,当然在皇家玉碟中。
福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裕亲王一门分旗分在了镶白旗,黄带子。
福全的母亲身份很低,为顺治帝庶妃董鄂氏。
顺治帝后宫一共有三位董鄂氏,一位是福临爱的死去活来,生离死别的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一位是她的族妹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
还有一位是福全的生母,庶妃(没正式名分)董鄂氏,她是长史喀济海的女儿。
清制:“亲王、郡王府各设长史一员,从三品。
”所以董鄂氏的出身很低。
既是生了皇三子福全,她的身份也没有什么改变,但她也不争不抢,不陷入后宫与储君的争斗,直到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福全的母亲董鄂妃才被尊封为皇考宁悫妃。
福全出生于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比康熙皇帝玄烨才大八个多月。
两人自幼一起长大,感情很不错。
玄烨小时候问他的二哥福全志向如何,福全答曰:“愿为贤王”。
果然,康熙六年(1667年)福全受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康熙皇帝为他的哥哥在台基厂建了一座大大的亲王府,在《乾隆京城全
据康熙《大清会典》记载:“康熙六年建裕亲王府,大门一座,五间;
正殿一座,七间;
东西配楼二座,每座九间;
左右顺山房二座,每座八间;
后殿一座,五间;
左右正房二座,每座三间;
牌坊门一座;
寝殿一座,七间,抱厦五间;
东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间;
南北厢房各二座,每座三间;
后楼一座,七间;
随楼转角房二座,每座八间;
仓房二十三间;
围房二十三间;
周围墙一道,长一百一十五丈三尺,高一丈六尺,厚五尺。
其正殿正门覆以绿色琉璃瓦。
又家庙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六间,大门三间,周围墙五十九丈,花门一座,燎炉一座。
”大小房间合计达150余间。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袭击喀尔喀部,两年后又骚扰内蒙古乌朱穆秦部,正所谓“打虎亲兄弟”,出于对二哥的信任,康熙皇帝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清朝一共历任九位抚远大将军,福全是第一位。
他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顺治五子)率清军主力出古北口,于乌兰布通大败叛军葛尔丹。
之后康熙帝再次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两路夹击。
出征前,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大典,康熙帝亲自送福全出东直门。
福全率兵出征不久后,康熙皇帝也御驾亲征,在乌兰布统遇到噶尔丹部厄鲁特兵,厄鲁特部队依靠“驼城”放箭(骆驼背上厚厚的湿毛毡,排列成阵)阻击清军,清军损失惨重。
福全命清军左翼快速插入,右翼强攻掩护左翼清军,终于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
福全受到了康熙的高度嘉奖。
但福全在十月初追踪不到噶尔丹主力(以远遁),加之粮草不济,擅自退兵。
康熙皇帝免夺爵,罢议政,罚俸三年,撤三佐领。
康熙三十五年,福全再次随康熙亲征噶尔丹。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
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
福全薨,即日还跸。
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
群臣劝上还乾清宫,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旧典也。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福全病故,终年五十岁。
赐谥号宪,全称和硕裕宪亲王。
亲王爵位由福全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承袭(雍正二年革)裕亲王,逐代递降爵位历经十世十主。
因为裕亲王爵位未赐世袭罔替(不是铁帽子),逐代递降爵位历经十世十主(保綬大宗)。
到了清咸丰十一年,其大宗爱新觉罗·荣毓(继善长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爵奉恩镇国公,但继续生活在原裕亲王府。
因不在是王府,所以改称荣国公府。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裕亲王府被划入使馆区,该地划为奥匈国使馆和兵营,裕王府不复存在。
最后一代袭爵者魁璋(荣毓长子)迁于西城区宝禅寺(今宝产胡同),即逮公府。
裕亲王府“新府”又称“魁公馆”。
总结因为福全“愿为贤王”,没有对康熙的皇权造成威胁,所以康熙对福全还是比较宠信和照顾的,感情也很深。
《清史稿》记载康熙皇帝对福全“友爱篡笃”。
命画师将两人画在梧桐树下对坐,寓意兄弟携手白头。
还亲自写了御制诗赠予福全。
《咏桐老
愿将花粤楼前老,帝子王孙永结庐。
”可见兄弟间的感情,后来康熙每每想起他与二哥福全一前一后侍候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时,总是伤感流泪。
雍正皇帝对他的堂弟保泰也还算照顾,和八王胤禩掺和在一起,雍正只是革了保泰的亲王爵位,改由福全五子辅国公保綬承袭爵位,之后裕王系由此支传承。
要知道雍正可是连自己亲兄弟都不放过的皇帝,也算是对裕王一门天大的照顾了。
所以裕亲王时代黄带子,写入皇家宗室玉碟 。
感谢您的阅读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15岁的爱新觉罗·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开始参与议政。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因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多次扰边,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任命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又令五弟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
共同讨伐准噶尔部。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51岁的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病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自祭奠,并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与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表达手足同老之意,寄托自己的哀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