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7年深圳GDP总量首超香港

其实,很多人相信,深圳的经济总量在2017年就超过香港了。
但因汇率换算的原因,也因为其他因素,官方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并没有超过香港。
但是,2018年,深圳是肯定超过香港了,没有任何悬念,而且两者之间差距还将一步拉大。
可以说,2018年是个转折年,但只是个小年。
如果再看看其他数据,香港陆地面积差不多深圳的一半,人口也在1/4到1/2左右(深圳市里每天到底有多少人,仍然是个悬案,有的说1500万,有的说2500万),从人均上来说,香港还是远远超出深圳的。
但是很多香港老百姓依旧住着所谓的“棺材房”等。
两地都有富得流油的,也有穷得响叮当的!所以说,深圳还只是取得了赶超香港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作为江对岸的邻居,香港过去一直是深圳的老大哥,是香港在带着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
深圳之所以被设为特区,之所以后来发展这么快,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因为有香港的带动。
背靠大树好乘凉。
深圳起初是作为香港中低端产业转移的腹地,而香港则成为深圳乃至全国中低端产品出口的重要中转地和加工地。
这个过程依然在进行当中,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虽然今天的香港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但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已经较为明显了。
在创新能力上,香港和深圳孰强孰弱不能简单作出结论,而是从需要从不同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
在中高端制造业上,深圳早就超过香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产业高地,以华为、大族激光、大疆为代表,即使是富士康,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加工厂,早已进入创新企业行列。
而大家印象中搞社交的腾讯,早已在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这类产业,香港和深圳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但是在法律、保险、传统金融等服务行业上,香港依旧较大幅度领先深圳,简单地说,人家要更加专业一点,游戏规则玩的更顺溜一点。
尤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方面,深圳和香港差的不是一点两点的问题了,到罗湖口岸去看看就知道了。
城市消费水平是一座城市能不能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如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的消费品零售额都占据全球前列。
这点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都差的较远。
所以,我们在上海搞了国际进口博览会,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上海打造成重要的国际消费城市。
所以,进入2018年,深圳GDP超过了香港,只是一个小小的转折。
从过去由香港带着跑,变成了和香港一起跑,两座城市各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按照今天的两地发展速率,人均GDP赶上香港也并不遥远。
等到深圳人均GDP超过香港了,那么,就是个大的转折年(当然,人均GDP的提高不是因为发现深圳底下有座钻石矿什么的,而是随着深圳高端研发制造行业的发展而提高)!而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香港人会到深圳来工作生活。
一切社会经济的变化,老百姓会用脚来告诉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