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这个问题有意思,曹操、袁绍、刘备都经历大败战,曹操败于赤壁,袁绍败于官渡,刘备败于夷陵。
袁绍与刘备之死,与吃了大败战有很大关系,但是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定力,还生龙活虎的。
我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
第一,袁绍之死,死于心胸狭隘袁绍之死,主要是心胸过于狭隘。
他是个很在乎面子的人,虽然他表面上装作礼贤下士的样子,招揽天下人才,但只是作为摆设,表面上尊敬有加,实际上则是博取“爱贤”之美名。
但是他潜意识里,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只要是谋士提出的建议,他势必要唱反调。
这种心态十分变态,你不听谋士,你招揽来干什么呢?
所以他只是在乎名声而已。
可是,官渡之败令他声名扫地,这是他最承受不起的。
他不是痛定思痛,反思谋士们的建议,而是一回来就杀掉谋士田丰,只是认为田丰会嘲笑他。
然而,即便杀了田丰,别人就不嘲笑他吗?
他能把天下人都杀了吗?
他从来没有公开检讨的勇气,自大过头的人,往往是没有自信。
自信力欠缺之人,却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压制他人的优点,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而当弱点曝光于天下后,他便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不可自拔。
他最终病倒了,在患得患失的内心煎熬中,他生命之烛火已是随风摇曳,走向生命的终点。
第二,刘备之死,是死于心力交猝刘备与袁绍不同,刘备心胸宽广,而且他是屡败屡起,屡败屡战,按理说不应该一次战败就死。
但是,一系列的事件,让刘备心力交猝,这是他死亡的根本原因。
其一是在夷陵之战前,几个关系最亲的人都死了。
首先是关羽被杀,在夷陵之前,张飞被刺。
关羽与张飞同刘备的关系,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比亲兄弟还亲,是他的左膀右臂,情同手足。
两人先后被杀,对刘备心里是个巨大的打击。
然后是养子刘封,刘备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但刘封自恃有特权,逼反孟达,拒援关羽,最后刘备把他杀了。
刘封之死,对刘备也是个打击。
其二,夷陵之战,让刘备振兴汉室的雄心落空。
刘备前半生,寄人篱下,非常狼狈,好不容易在益州立足,又当了皇帝,总算有了些许的资本。
夷陵一战,让刘备血本无归,蜀军最精锐的部队基本都泡汤了。
以前他只是群雄中的一个军阀,现在他是皇帝,地位不同了,遭到这样空前的惨败,对其心理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其三,刘备的年龄比较大了。
刘备死时是六十三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就算很大了,不是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吗,活上六十岁,在乱世就已经是长寿了。
这个年龄,基本上身体条件就差很多了,加上长期操劳,与各种打击,最后与世长辞就不意外了。
第三,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后扛得住呢?
首先说年龄,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是54岁,比起刘夷在夷陵之战时的62岁,还是要年轻一些。
人到老的时候,心态是不同的。
你看曹操最后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心态就不同了,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其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遭到惨败,但实际上曹军真实的损失,是在可接受的范围。
因为赤壁之战中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荆州的降兵。
而曹操从中原带来的部队,多半还是保全下来的。
因此,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其程度是不及官渡之战对袁绍的打击,以及夷陵之战对刘备的打击。
其三,曹操性格乐观。
在《三国演义》里,大家可以看到曹操的形象,他吃过很多败仗,但一旦脱险,总要大笑一番,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
历史上的曹操或许没有这么多大笑,但肯定是个很乐观的人,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
他既没有袁绍那么不必要的过于好面子的自尊心,也没有刘备那样的愧疚心,属于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的人,这种人抗压力能力之强,是他人所无法比的。

参考: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不妨分开来回答。
先说说袁绍袁绍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了败仗,建安七年(202年)5月就在抑郁中发病而死,时年58岁,这一年与官渡之战仅相隔2年。
袁绍死于何病史书均未作记载,但他死得跟弟弟袁术很相像,都是在心情极差的情况下染病的,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状。
从医学上讲,吐血分咯血和呕血两种,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而呕血通常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袁术和袁绍都属于呕血,袁术更是呕吐了一斗多的血,说明他们得的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从他们兄弟二人相似的症状看,他们得的这种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心情有关,袁绍打了败仗,心情很抑郁,他出道之前便名满天下,出道之后又一帆风顺,几乎没打过败仗,自视很高,这造成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想不通,又窝火,看着曹操打了大胜仗,神气活现,袁绍又气又急还没办法,结果就病倒了。
再说说曹操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打了败仗,这一仗的打击也不亚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承受的,曹操那时也50多岁了,但却没有因此倒下。
在此之前曹操其实打过不少败仗:汴水之战差点送命,手下全部人马一万多人,几乎全部损失了;
濮阳之战被吕布骗进城,差点儿来个瓮中捉鳖,曹操本人虽逃过一劫,但左手受伤;
南阳之战被张绣打得狼狈不堪,儿子、侄子及爱将典韦战死。
曹操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与袁绍不同,曹操是边失败边进步的,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话说得很对,只有经过失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抗打击力,一帆风顺并不是什么好事。
曹操每次打了败仗都反而更乐观,有时候还故意跟手下开开玩笑,以此鼓励下属,这种强大的内心才是曹操最终胜出的保证。
赤壁之战不仅没有打垮曹操,反而让曹操更成熟,随后发生的潼关之战,曹操亲自指挥,打得行云流水,堪称经典战例。
最后说说刘备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结果遭受惨败,刘备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也深受刺激,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刘备之前也常打败仗,他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为什么也这么不经打击呢?
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年龄比较大了,此时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大概因为平时爱喝酒,所以消化系统有病;
另一方面,夷陵之战几乎打光了刘备的的老本,刘备有翻不过身来的感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恢复了状态,也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的损失其实很有限,曹操在赤壁被消灭的人马是他从江陵带去的几万人,而更多的人马还在路上,并没有损失。
上面说的这还只是荆州前线的人马情况,南下荆州之前曹操拥有的地盘在此战也都没有损失,所以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参考:
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
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
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
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
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陵,失败的次数多不胜数,甚至多次丢妻弃子才得以脱身,然而即使如此多的失败,也不上夷陵大战的失败给他带来的伤害,这次失败导致他一病不起,最后死在白帝城。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夷陵大战的失败于刘备的巅峰时期。
低谷时期的失败不可怕,反正已经躺在坑里,就算多失败几次也无所谓,无非把坑挖得更深一点,躺平一点而已,只要命还在,就有跳出坑的机会,正所谓只要烂命还在,就有机会从头再来。
然而,要是在巅峰时期遭受巨大的失败,那么其伤害就非常的大,这个伤害不仅危机到精神,更是伤害到人的机体。
刘备发动夷陵大战之前,虽说已经失去了荆州,但是其大体的实力犹存,正是凭借这个实力而称帝。
夷陵大战失败之后,刘备储备多年的物资器械几乎扫荡一空,储备多年的优秀人才在此战中损失殆尽,极大的损害了刘备立国以来的国势。
处于巅峰时期的刘备突然遭受如此大的失败,难以突然接受如此大的创伤,相比创业以前的失败来说,此时给刘备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
并且,刘备不是败在曹操这样的老对手面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之手,这让纵横天下数十年的刘备更是心气难平,因此就容易病倒。
其次,刘备年纪相对比较大。
夷陵之战失败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六十多岁的高龄,这个年龄阶段在现代社会可能不算什么高寿,可是在战乱的三国时代,普遍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情况下,能够活到六十多岁的人确实稀少。
六十多岁的刘备,无论是在体力还是精力上,均已经是垂垂老矣,生命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一旦遭受重大的精神创伤,很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滋生疾病。
一旦染上疾病,很难痊愈,更何况在那个医疗条件低下的三国呢?
最后,刘备遭遇的环境非常恶劣。
夷陵之战,陆逊以火烧连营的方式攻击刘备大军,导致刘备狼狈逃窜,退到马鞍山以数万兵士环绕守卫,最后还是经不住陆逊大军的猛烈攻击,不得退败逃白帝城。
从马鞍山之战到败逃白帝城,这期间,刘备遭受了巨大的战败损失,沿途为了逃命更是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严酷的环境考验,才得以逃脱生天。
虽说有英勇的士卒的护卫,可是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从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逃脱出来还需要付出巨大的身体代价,这一路的艰辛无疑极大的损伤了刘备的身体。
身体饱受摧残,而新的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水土不服,因此,刘备在逃到白帝城后不久就病倒了,一直无法痊愈,最终因为痢疾而去世。
由此可见,刘备在夷陵大战之后确实一病不起而去世,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客观存在问题,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导致刘备这样一代枭雄因为此战失败而去世。
袁绍大败后又是为何去世了呢?
袁绍和刘备失败去世的原因大同小异,只是在细微之处有一点区别,但是总体差不多。
首先,袁绍接连惨败导致心理失衡。
袁绍在击败公孙瓒之后成为北方的霸主,只要能够击败旁边的曹操,那么在整个北方就再无对手。
此时的袁绍拥有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一部分,精锐步兵十多万,骑兵一万余人,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时期。
相对于袁绍来说,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在各个战略要地需要分兵把守在,这样导致和袁绍正面对峙的兵力不足,实力远低于袁绍,从实力对比上看,袁绍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把握击败曹操。
从心里角度来看,虽说自小袁绍和曹操是旧相识,可是袁绍向来以老大哥的身份对待曹操,并没有把这个小弟当做平生对手,自以为很了解这个昔日的小弟,因此以为很有把握击败曹操。
出乎意料的官渡之战,袁绍惨败于曹操,仅仅带领数百人逃往河北。
不服气的袁绍经过数月的重整,在仓亭之战中再次败于曹操。
如果说官渡之战败于曹操让袁绍不服气,以为只是运气使然,可是随后的仓亭之战的惨败让袁绍最后的心理防线被摧垮,聚集的心气无法成形,导致袁绍的精神出现了巨大的损伤,忧郁成疾。
其次,袁绍两次惨败导致精锐尽失。
袁绍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的失败不仅只是物力和士卒的损失,更多的是人才的巨大损失。
官渡之战前后损失了大将颜良,文丑以及张郃高览以及淳于琼等等一大批宿将,这些都是袁绍的军魂,他们背叛和折亡摧毁了袁绍军的锐气,从而为后来仓亭之战的失败埋下更大的伏笔。
除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损失之外,谋士的损失更是让袁绍伤筋动骨,比如沮授的被俘,田丰的被杀以及许攸的背叛更是让袁绍丧失了可以获得优秀建言的可能。
此后的仓亭之战更是将官渡之战积聚起来的最后勇气也丢失在这场惨败之中,此后袁绍以及他的儿子们再也没有击败曹操的机会。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袁绍失掉军魂和心魂,彻底的垮掉了,因此一病不起。
最后,袁绍的年纪比较大。
袁绍去世的时候已经将近六十岁,虽然比刘备和曹操去世的年纪小,可是在那个时代同样也是大龄人士。
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极大的耗损了袁绍的体力和精力,再加上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接连的惨败,击垮了袁绍原本紧绷的神经,从而导致其身体免疫系统遭受损害。
在内忧外患的侵扰之下,袁绍终于患病,导致咳血,最后去世。
由此可见,袁绍在战败之后一病不起同样也是由于心理落差太大,再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最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而亡。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为何依然活蹦乱跳呢?
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被小说《三国演义》夸大了,实际上的损失远远低于小说中的描写,正是如此,曹操才能够得以很快能够集拢兵力投入到另外一场战场中。
公元208年,曹操聚集数万之众南征,兵锋还未抵达襄阳,刘表病死,接着新主刘琮在各位降曹派的主导下投降,从而导致荆州十多万兵马、粮草、器械以及大量的战船全部归于曹操所有。
随后的赤壁之战,主要是以原荆州的水军为主,曹操麾下兵马为辅。
赤壁的一把大火烧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此战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此战导致曹操损失巨大,但是并未伤及根本,更多的是损失了原来荆州的兵马、粮草、器械以及战船。
曹操的元气以及基本盘并未被孙刘损伤,因此不会伤筋动骨。
另外一方面,赤壁之战爆发的时候曹操的年纪只有大约五十五岁,比刘备和袁绍失败时的年纪都小,相对精力和体力也要强大得多。
旺盛的体力也是他在面对失败的情况下的一个有力的保证,不至于意志消沉,从而具备东山再起的基本条件。
总而言之,刘备和袁绍在大战失败后一病不起而亡,确实由于战争的失败极大的伤害了他们的元气,对他们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从而伤及到他们身体,导致一病不起;
反观曹操则不同,赤壁之战虽然失败,但是并没有伤害到他的胫骨,只是一些皮外伤而已,最大的本钱并没有亏损,东山再起的本钱雄厚,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忧郁而病的问题。

参考:
我认为是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心态问题。
曹操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英雄人物,心态非常好,胜不骄败不馁。
袁绍则是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并且极度要面子的家伙,原本注定要打赢的仗结果败的彻彻底底,一口气上不来太正常不过了。
刘备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主要不是因为损兵折将难受,而是因为打败他的是一个年轻人,这让他接受不了。
第二,损失大小的问题。
赤壁之战,表面上看曹操打败,但是实际并没有伤筋动骨,死伤的主要都是刘表的荆州降兵。
曹操自己的嫡系部队没有遭到损失,曹仁仍然统领重兵把守襄阳樊城,还差点把周瑜弄死。
而官渡和夷陵不同,那是袁绍和刘备积攒了多少年的家底子,一下子就打光了,想再积累这么多兵马不知要多少年。
第三,身体的原因。
袁绍应该有遗传性的疾病,他的死法跟袁术差不多,都是遭受极度压力的情况下吐血。
刘备是因为年纪大,夷陵之战时六十多岁了,乍逢大败身体上垮掉很正常。
曹操则不然,大半辈子东征西战,体格好得很,即便有极端情况顶多就是头疼一会。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
袁绍、曹操、刘备各输了一场。
袁绍和刘备输掉后,都一病不起而去世。
曹操输掉后,虽由此再也没机会统一全国,但是他开始稳扎稳打,创建他的曹魏帝国。
(曹操剧照)同样都是输了一场仗,三人的结局差别为何这么大呢?
第一,受损失的程度不同。
官渡之战,袁绍的11万人马丧失殆尽,所占据的地盘也差不多都落入曹操的手里。
而且袁绍看不见复苏的希望,他唯一的办法是退到少数民族乌桓所在的地方。
但后来他儿子的实践证明,即便退守到乌桓,依然只有死路一条。
夷陵之战,刘备的军队损失虽然只有四五万人,但是蜀国失去了荆州之地,防线退到盆地以内。
蜀国再也没有通过荆州北上攻曹的战略线路,战略线路只剩下从汉中北上的一条路,这也宣告蜀国进攻曹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可能有统一全国的希望了。
(刘备剧照)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损失了10多万人,也算一个大损失。
但是,曹军基本上没有损失什么土地,也没有失去战略的主动性。
损失的那些军队,还可以重新补充起来。
对于曹操来说,只不过是暂缓了统一的步伐而已。
第二,三人的承受能力不同。
袁绍是三人中最没本事的一个。
他之所以能够壮大,一是靠他祖上是“四世三公”,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靠他经常礼贤下士。
但是袁绍这个人有个大毛病,他能够礼贤下士吸引人才,但是并不能用这些人才。
他缺乏判断能力,因此这些人才经常是来了以后,很快就走了。
袁绍自身是没有坚强意志力的。
因此官渡之战后,他受到的打击非常大,一蹶不振。
刘备和袁绍刚相反。
刘备是白手起家壮大起来的。
而且刘备的心很大,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统一天下。
而且自从赤壁大战后,他一直很顺,统一天下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但是夷陵一战,基本上宣告在他有生之年,是无法看到统一的那一天的。
这让他实在无法承受希望的破灭。
曹操当然也想统一天下,但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欲望并没有刘备强烈(从他一生没有称帝这事,也可以证明曹操这一点)。
同时,曹操的意志力又比袁绍强,再加上曹操还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
因此,曹操的心理落差不大,受到的打击也不大。
(袁绍剧照)第三,三人的儿子不一样。
袁绍的儿子们是没有出息的,而且还互相勾心斗角(袁绍去世后大打出手就是证明)。
刘备的儿子也是没有出息的,当刘备去世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对诸葛亮说,你要能辅佐就辅佐,要是觉得不能,就取而代之这样的话。
因为两个人的儿子都没有出息,这让袁绍刘备两人看不到未来,他们失败以后,心情会更悲哀。
相反,曹操的儿子们都很有本事,曹操即便败了,他在儿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觉得就算他这一代不能实现统一,将来可以通过儿子完成这个愿望。
因此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第四,心里疏解的方法不同。
我们必须注意到,曹操是一个文学家。
当曹操在遭遇了艰难困苦的时候,他可用写诗的办法来疏解心中的失落悲哀。
但刘备和袁绍不是,他们找不到疏解的办法。
失落悲哀郁结在心里,摧毁了他们的健康,因此两人很快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参考: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深思。
影视剧中的袁绍刘备曹操这三个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发展路线不同,三大战役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因此我们得分开来说。
先说袁绍。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已经占据了青幽并冀四个州,尽得河北之地,志得意满。
动员了十万兵力在官渡与曹操相持,曹操的粮食快要耗尽,这对袁绍来说几乎是躺赢的局。
然而却因为许攸的叛逃,局势逆转,乌巢被烧、张郃叛逃、全军大乱。
十万大军来,最后只剩几百人狼狈逃命回去。
隔着史书都闻到了一股味道:惨!我袁本初是什么人,出生名门的一代儒将,统帅十万大军却败给了不到三万兵力的曹阿瞒,败给了这么个宦官之后。
这能不气吗?
当然气了。
气归气,袁绍终归还是保住了性命回到了冀州,而且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照理说,时间会淡化所有的伤痕,只要熬过这一段低迷期,就能重新振作起来,可是没过多久,袁绍就一病不起,最终吐血而亡,时年58岁。
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从官渡战败到悲愤离世,前后仅仅二年,也许真是这次战败对他打击太大了。
要知道此前的袁绍可是顺风顺水,一路凯歌,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内心没经历过什么磨炼。
佛家有云:顺境安逸,般若无缘。
一路太顺的人,怕是很难修炼出强大的内心。
对于袁绍来说,官渡战败就成了他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袁绍这个人十分要面子,太要面子就容易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容不下别人的流言飞语,活得非常累,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哎,做人还是要“忘我”一点好,把自己跟这个社会融为一体,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不要太在意个人的荣辱得失。
要么就干脆“自我”一点,不去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做到“百毒不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再说刘备:袁绍不具备的逆商,刘备肯定是有的。
他少年贫贱,半生漂泊,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两失徐州,弃逃樊城,败走汉津……影视剧中的刘备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的刘皇叔,为何夷陵战败也一蹶不振了呢?
也许是因为他真的老了,身体不行了。
他当时已经62岁高龄,经不起折腾了。
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除此之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从关羽张飞去世后,刘备失去了情感依靠。
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一个人要活下去,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情感是依靠。
刘备早期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地盘,经常是流离失所寄人篱下,48岁时依然感叹自己一事无成,在这种落魄的条件下,依然挺过来了,我觉得离不开关羽张飞这二位“兄弟”的情感依靠。
失去了这种情感依靠,加上日益残躯的身体,扛不住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来看曹操:“赤壁战败,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影视剧中的曹操战败了,还能说得这么理直气壮,坦然自若,这就够我们一辈子学的了。
战败就战败嘛,我都已经这么样了,还能咋地。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物来顺受,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顺受: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坦然接受,勇敢面对,毕竟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这叫随顺机缘。
未来不迎:还没发生的事,就别着急凑上去了,无需太过焦虑瞎担心,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剩下的交给天意,顺其自然。
当时不杂:活在当下,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呼气时,知道自己正在呼气,吸气时,知道自己正在吸气。
觉知内心生起而又消失的念头,担忧时,知道自己正在担忧,愤怒时,知道自己正在愤怒,不必埋怨和驱赶,觉察到他们的存在就好了,就好像空中飘浮的云朵,随他来随他去,这就叫保持正念。
既过不恋: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过去的事情都已经随风飘去,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重生。
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要脸、不认怂、百毒不侵的搅屎棍,一块能屈能伸、弹性实足皮筋,这样的话,还有什么事能击垮你呢?
……突然发现扯远了!曹操的心态好,抗压能力强,再加上赤壁之战前,他曾经攻陶谦、战吕布、征张绣等,一路走来,经历的失败也不少,可谓是摔打出来的。
赤壁战败,他虽然损失了很多兵马,但北方的大部地盘仍在,还保住了荆州北部的南郡和南阳,他依然是魏蜀吴三国当中实力最强的。
当时曹操54岁,过了天命之年的他看开了,战败就战败,江东攻不下就攻不下咯,这只是一种现象而已,现象怎么会痛苦呢?
痛苦的是你对他的看法,痛苦的是你不允许他发生,痛苦的是你要跟他对抗。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你为什么要不允许他发生呢?
许多人经常抱怨自己胆小、怕事、焦虑、紧张、抑郁、失眠等等,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后来听到一位高人说:胆小怕事这些都只是现象而已,现象怎么会痛苦呢,是你不允许他发生才痛苦。
胆小就胆小了,焦虑就焦虑了,怎么滴吧!察觉到他的存在就行了,这时你会发现,在我们心里住着另一个我,看着这些情绪烟消云散。
……好像又扯远了!曹操当时是怎么挺过来的,鬼知道,也许人家压根没想这么多,是我想多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赤壁战败后,曹操很乐观的一笑而过:孤烧船自退……哈哈。
年轻人,气度不够,格局太小。
遇到困难,不妨想想曹操。
完。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

参考: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三大战役,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时至今天,人们对此仍然津津乐道。
为什么刘备、袁绍在分别经历了夷陵之战惨败、官渡之战惨败之后就一蹶不振,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惨败后仍能重振士气?
山野老人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战争结局不同。
官渡之战,曹操两次用火,烧掉了袁绍的粮草,动摇了袁绍军心,让袁绍失去了战争意志,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冀州,七年后病死。
袁绍之死,与官渡之战惨败有直接关系。
官渡之战开战之初,袁绍的两大将领颜良与文丑先后战死。
乌巢粮仓被曹操火烧后,袁绍两大战将高览与张合投降了曹操。
最后,袁绍身边只有儿子袁谭相随。
袁绍由此得病,忧郁而死!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回白帝城托孤,由此身染重病,驾崩于永安宫。
刘备之死,与夷陵之战也有直接关系。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与袁绍一样,失去了关羽、张飞这两大支柱。
开战之后,刘备身边的战将死的死、逃的逃。
如马良战死、黄权逃到了曹魏。
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刘备丢下坐骑,抛弃船只,徒步逃回永安。
要不是赵云及时赶来接应,也许就一命呜呼了。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取得了胜利,但是对曹操损失不大。
孙刘放火之前,曹操就自行放火,为自己烧出了一条逃跑通道。
曹操虽然是战败了,但是曹操属于自行撤退。
《三国志》曹操传交代:“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其次,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袁绍与刘备损兵折将。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但是曹操手下的将领毫发无损。
很多战船被烧,那也是刘表的旧部。
曹操从华容道上逃跑,虽然道路泥泞,但是死的都是老弱残废,曹操安然无忧。
曹操回到许昌以后,不但没有消沉,反而是操练水军,与孙权开战于合肥。
二,战争地点不同。
官渡之战的战场主要在袁绍的地盘;
夷陵之战的战场处在刘备与孙权的交界线上。
战争一开,受损失自然是当地的百姓,与开战双方。
赤壁之战的战场原本是刘表的,曹操败于赤壁,对曹操占领的北方毫无影响。
曹操用于赤壁之战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刘表江陵仓库,从经济上看,对曹操的北方也毫无损失。
所以,尽管曹操败于赤壁之战,但是曹操回到北方后仍然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应对时局。
刘备与袁绍就不同了。
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后,除了损兵折将,粮草损失也给刘备带来了重创。
袁绍也是如此。
袁绍官渡之战惨败后,再也没有实力与曹操抗衡了!三,战争目的不同。
曹操南下征剿刘表是“奉天子而令诸侯”,政治正确,赤壁之战虽败,但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袁绍与曹操官渡对峙,是企图剿灭曹操,称霸天下,所以一旦战败,就英雄气短,灰心丧气!刘备与孙权对决与夷陵,是想报复孙权,占领荆州,所以一旦战败,就灰心气馁,气息奄奄!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一个人的抱负取决于一个人的心胸,一个人的心胸开阔,决定于一个人的格局与境界。
曹操立志统一天下,包举宇内,面临挫折能愈挫愈勇。
袁绍虽有大志,但心胸不及曹操开阔,境界与格局也不及曹操,所以遭遇挫折,就无力化解挫折,由此一蹶不振。
刘备虽有大志,也有坚强的毅力,屡败屡战,但与曹操比较起来,还是逊色很多。
小的挫折,刘备能挺过,大的波折,刘备没有智慧化解。
所以,当刘备遭遇夷陵之败后,也就没有了当年征战天下的勇气了!综上所述:曹操曾经说过:“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遭遇赤壁之败,但没有让曹操在失败面前丧失斗志,曹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及时化解了赤壁之败带来的危机。
袁绍遭遇官渡之败,袁绍虽胸怀大志,但是多谋少决,不能及时化解官渡之败带来的危机,由此忧郁而亡。
刘备遭遇夷陵惨败,刘备虽胸怀大志,但因得志后忘乎所以,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听取诸葛亮等老臣的建议,由此而昏聩,以致于失败后一筹莫展,最后忧郁而死!
参考:
@以古观今看了现在的答案,大家说的几条都很有道理。
我这里不赘述其他原因,就补充一条。
那就是刘备和袁绍都败给了自己特别看不起的人。
先说袁绍和曹操这对冤家,这两位打下就认识,都是“干部子弟”。
小时候在洛阳城这曹操、袁绍和一帮干部大院出身的顽主没少一起飞鹰走狗,甚至还一起偷过新娘子。
那个时候他们是朋友,但是袁绍出身是汝南袁氏,那可是东汉的顶级豪门,所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而袁绍是当时汝南袁氏年轻一代最优秀的子弟,没有之一。
而曹操的父亲曹嵩却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服侍四代汉帝也是权贵,曹嵩后来在灵帝时也位列三公。
但在袁家眼里,曹家是新贵,而且出身太监并不光彩,官渡之战前陈琳撰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就有“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
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之句,可以说骂了曹操祖宗十八代。
说完家世说他们个人,袁绍其人姿容俊美,礼贤下士,名声非常好。
(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曹操长得比较丑,见匈奴使者还要找崔季珪代替。
(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
)在汉代家世、名望、姿容、才学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评价体系的,在这个体系里袁绍完爆曹操,所以袁绍看不起曹操,但是袁绍还是当曹操是朋友,并且也存在着忌惮。
因为曹操非常聪明、文武全才,并且见识高远,这点袁绍是服气的,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要比曹操强,并且他也在极力证明这点,这几乎成为袁绍的心病了。
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朝廷封曹操为大将军,并给了袁绍太尉的官衔。
袁绍接到圣旨后勃然大怒,我是太尉,曹操是大将军?
我居然在曹操之下?
!拒绝接受太尉的官位,并愤怒的说:“要不是我,曹操这小子早就没命了,现在居然挟持皇帝跟我吆五喝六的!”(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听闻后,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袁绍才消停。
所以我们可以得个结论,袁绍十分好面子,并且极度看不起曹操。
再看官渡之战袁绍兼四州之众攻打曹操,实力是曹操的数倍,手下人沮授、田丰、郭图、审配对于之后的战略是有争论的。
每个谋士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也有错误的地方,袁绍完美避开了所有正确的意见,而曹操抓住了每一个机会。
终于官渡一战确立了曹操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
袁绍自然接受不了,我家世比曹操好,我人长得比曹操帅(三国两晋比其他时期更看重人的外貌)、我地盘比曹操大、我士卒比曹操多。
我居然败给了那个小时候跟我屁股后面转的曹阿瞒!从此袁绍的心态崩了,一命呜呼!(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刘备也是一样,刘备可以说是群雄中最坚韧不拔的一位。
一生为复兴汉室而奋斗,年过半百之时却无立锥之地。
兵败次数不可计数,光是输的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的就有五次。
(五失妻子)而得诸葛孔明后如拨云见月,一发不可收拾。
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平定荆州后也顺利入主益州,并且在汉中争夺战中击败多年宿敌曹操,即位汉中王。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领兵前来复仇,东吴主帅乃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逊。
刘备纵横半生是海内知名的英雄豪杰,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在刘备眼里陆逊不过黄口小儿、无名之辈。
但是夷陵一把火烧去了刘备称霸的野望,兵败后刘备都没脸回到成都,而是在白帝城待了半年。
(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一意孤行葬送了国内泰半精兵猛将,他是在没有面目去见当时极力劝阻他的诸葛亮和赵云等群臣。
不过刘备还是远胜袁绍的,袁绍没脸见田丰,故而田丰死于狱中。
刘备没脸见诸葛亮却选择躲在白帝城,并且临终之时举国托付给诸葛亮,仁德之君名不虚传。
最后来看看为什么同是惨败曹操好像精神状态没受什么影响呢?
因为曹操一直把刘备当作并驾齐驱的对手,败给刘备在曹操眼里不算啥。
(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向使早防火,吾徒无类也。
)后来曹操更是不认账了,魏国官方说法是我们碰上了瘟疫,船是我们自己烧的。
阿瞒你这是要学阿Q么?

参考:
袁绍大败于官渡,刘备大败于夷陵,二人战败后都大病不起一命呜呼,而曹操赤壁大败后,却依然生龙活虎。
这主要是心态问题。
心态问题一、袁绍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算是典型的名门之后。
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父亲袁逢,官拜司空。
叔父袁隗,官拜司徒。
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袁家可谓是势倾天下,门生不计其数。
且年轻时候的袁绍,和曹操一样,看不惯当时腐朽的汉朝政权,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暗中广交侠士和党人,于是,袁绍身边依附了一大群名仕。
再加上袁家自身的实力,袁绍成为了当时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曾问曹操:“大事如果不顺,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
”曹操反问:“足下的意思怎样呢?
”袁绍答道:“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也许可以成功吧!”袁绍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由此可见当时袁绍的实力。
曹操曾经有一句话形容袁绍,我觉得非常贴切“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袁绍身边的谋士沮授曾多次提醒袁绍,要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
他说“迎天子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符合当前需要的重大决策。
在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
那时,还有谁能抵御!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
”结果袁绍并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失去了极好的机会,而反观曹操,力排众议,迎天子于许县,把献帝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袁绍一直认为曹操不如自己,把曹操看成自己的附庸,但自从曹操迎天子后,成为了天子的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这是袁绍始料未及的,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直至官渡之战时,袁绍心中一直憋着这口“曹操不如我,却敢自封大将军,在我之上”的恶气。
此时,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而曹操却势单力微。
因此,在袁绍看来,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胜仗。
但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曹操奇袭乌巢,将袁绍打得体无完肤。
据史料记载,官渡之战,袁绍派出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共计11万大军,而最后随他逃回冀州的,仅有3万余人。
家世显赫,势力独尊的一代枭雄,却抵不过一个“宦官”之后。
在他逃回邺城后,因为怕自己身边的谋士田丰笑话他,竟然下令将田丰处死。
由此可见,袁绍的心态已经完全崩了。
所以,不久,他便抑郁而终。
二、刘备刘备之所以在夷陵之战后大病而亡,主要是自己放弃了求生的欲望。
刘备为什么要发动夷陵之战?
为关羽报仇为主;
夺回荆州,藉慰关羽在天之灵其次。
我们都知道,刘备、关羽、张飞,是磕头结拜的兄弟,三人感情至深,可谓是人间典范,道德楷模。
襄樊大战,关羽身陨,失了荆州,对刘备、蜀国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没了关羽,蜀国失去了顶梁柱般的人物,丢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就功亏于溃,无法达成。
而在夷陵之战前期,张飞更是被手下将领割去了头颅。
接连失去了两个结拜兄弟,对于刘备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痛苦。
刘备在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将劝说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的发动了夷陵之战,且最后大败而归,不但没能替两位兄弟报仇,更是对蜀国雪上加霜。
国力大衰,战死这么多荆州骨干力量,回去如何面对诸葛亮、赵云,以及人心尚未稳定的益州派系。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于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刘备来说,件件都是致命的,所以刘备当时已经放弃了求生的欲望。
因此,在白帝城,都没有召集御医治病,而是直接选择托孤,撒手人寰。
三、曹操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战大败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主要是因为损失在自己承受范围内,赤壁之战并不影响自己的生死存亡。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想凭借胜利的势头,南下用兵,一举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举兵回到邺城,到七月挥军南下,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做准备。
此时刘表病亡,其子刘宗帅刘表旧部一同降了曹操。
所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没能借机灭了刘备和孙权,但通过刘宗的归降,曹操依然获得了荆州的部分土地,而在兵力损失方面,一增一减,曹操的损失实际上也没有想象的这么大。
所以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在曹操承受范围内的。
最为关键的是,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并没有借机反扑长江以北,继续扩大战果,这也给了曹操更大的喘息机会。
所以说,赤壁之战虽然曹操战败,但即不是生死攸关的战役,损失又再可控范围内,更何况还收复了部分荆州土地,对于曹操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难过抑郁的影响,最多就是打了一场败仗而已。

参考:
袁绍本该是在官场上混的人。
身为官二代,袁绍拥有诸多令人羡慕的天然条件,淳厚的为官基因,英俊外表,外加一般文人缺乏勇武!不到二十岁出任县长,而且清正能干。
后来当上反董联盟盟主,天下谁人不给他面子!再后来成为冀、青、幽、并四州及渤海辽东的霸主,实力超群,拔剑四顾,无人可敌!官渡失败,是袁绍从未预料的!也是他涉及江湖,遇过的最大打击!本来脆弱的小心脏,是在过去一帆风顺当中发育起来的。
却在感觉最好,兵力最强,胜算最大时,一败涂地!这让他如何承受得了!输给打小从未在自己面前抬起头的宦官子弟曹操,这叫 “四世三公”后代的自己如何存活世间!官渡失败,一棒子将心态不好的袁绍,从天下争霸英雄,打回儒弱文生的原形!此刻袁绍虽拥有冀、青、幽、并四州大部,以及辽东北海,但官渡彻底摧毁他的斗志,蹂躏他的雄心!他永远不明白,在自己身边表现平平的荀彧、郭嘉、许攸等谋士,到了曹操手里就成为置自己于死地的无敌高手?
为什么高览、张郃到了曹操营中,就像打鸡血一样,越杀越兴奋?
当初为何不听沮授所言“挟天子以令诸侯”,白白地把机会让给曹操?
太多的不明白,活活累死心理阴暗的袁绍!官渡大败,并非后世所言曹操的多智与勇猛,而是袁绍部下的倒戈太多!这大概说明袁绍后期的人品出了问题!此时的袁绍虽有东山再起的实力,所拥有的领地实力,要比夷陵大战后的西蜀强大无数倍!无奈英雄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虽平定冀州叛乱,但是难以笼络人心!整个集团难以聚焦,不要说优秀人才的无意挺身而出,就连自己几个儿子都各怀鬼胎!官渡一战,损失的不仅是七万袁兵,最大的损失是袁绍的争霸斗志!官渡一败,袁绍吓破了胆,终成三国昙花一现人物!刘备在夷陵大战后,退守白帝城,也是阴郁而终!但是,与袁绍不同!刘备的一病不起,倒不是什么承受不了的战败,而是追思兄弟!夷陵大战,虽然损失西蜀七成兵力,但根据地完好无损,那里还成建制保留着诸葛、赵云、魏延等革命火种,星星之火随时燎原!对于在“倾家荡产”与“丢妻弃子”间滚爬大半辈子的刘备,怎么会在乎一次军事失败!丢徐州,失小沛,溃败长坂坡,大意失荆州等,刘备可是一直在屡败屡战!“人生本来失败就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对于穷光蛋刘备来讲,所有得失,本是抢别人的,只要青山依旧,东山再起便成不变追求!然而这一次与众不同,真正令他难以释怀,抑郁难解,是关张遽然离世!都说刘备爱哭,不管真假,至少说明这个人的泪点很低,说白了有点多愁善感!或者以往的落泪,多有政治意图,但是此番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的惨死,这让他实在有点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关羽随便与曹操结为兄弟,与孙权结为亲家,都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张飞本来就是富二代,不愁吃不愁穿,结果跟着穷困潦倒的刘备出来打天下!想想他俩身首异处的结局,刘备便觉得心如刀绞!心力交瘁,外加身受重伤,竟然溘然长逝,追随关张而去,不忘结义一场!刘备的死,至少不像袁绍那么窝囊,还能顶着“兄弟情重”的人伦光环,赢得天下英雄敬仰!那句“兄弟不在,要江山何用”铮铮铁言,虽无政治家风度,但是作为江湖侠士,还是难以逾越的丰碑!再看看伟大的曹操,在几乎复制袁绍官渡的赤壁大败,率着二三百兵卒,仓皇逃窜!袁绍还带着七八百将士,一路顺风逃到黎阳。
袁绍是十万人对曹操两万,损失七万;
刘备是五万对五万,全军覆灭;
曹操是二十万对五万,伤一半(主要是水兵七八万)!都是三人一生未遇惨败!然而,失败者的气度与风貌,大不一样了,似乎早已决定各自的未来命运!曹操内心痛苦,但是很快忘掉悲伤,革命的乐观主义洋溢于表,继续感染着所有将士!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能不能尽快站起来!从他回到曹营,积极布置防御,以及稳固后防!派张郃守合肥,使之成为孙权一生的痛;
后屯田养兵蓄锐,平叛庐江,再征汉中!期间还数次攻伐东吴,互有胜负!赤壁虽败,曹操的精神世界岿然不动,这也是赤壁之战的损失降为最低,甚至令孙权刘备都笑不起来!面对迅速恢复的曹操,吴蜀这两头凶狼无力下嘴,最终反而使得相互撕咬。
荆州与夷陵,弄得吴蜀两败具伤!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走华容道情景,极为传神地刻画曹操乐观情怀!他每到一处关隘,便会哈哈大笑,嘲讽周瑜诸葛不会用兵,在此设一哨人马,我命休也!话音未落,便有张飞、赵云、关羽相继闪出!吓得手下人,一听曹操大笑,就吓得要哭了出来!是啊!一个能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洒脱情怀、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情壮志的人,岂能因一时一地失败,为颓废不振,抑郁而终!这就是曹操与袁绍、刘备的最大不同!常有时势造英雄之说,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英雄的胸襟与格局,决定他能走多远!
参考:
官渡之战时,曹操45岁,袁绍年龄不详,但曹操和袁绍是儿时旧友,小时候又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玩耍的。
所以袁绍应该比曹操大几岁,在47岁左右。
袁绍,四世三公之后,门生故吏遍天下,坐拥四州之地,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当年董卓入京就是他的策略,目的不言而喻。
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外强中干。
其实官渡之战,袁绍并未伤其筋骨,他依旧坐拥四州富饶之地,可惜此战袁绍不仅损兵折将,更是折了曾经那颗想要吞并天下的雄心。
输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认输了。
官渡之战之前,他袁绍,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手握精兵良将,坐拥人望。
可是此战以后的袁绍无论是人心还是势力,都跌落了谷底,前后反差令这位名门贵族之后难以接受,所以人生太过一帆风顺,不好。
说要袁绍,再说刘备。
拿泥腿子老兵油子刘备,和四世三公之后的名门望族相比,实在是高看了刘备。
可是拿屡败屡战,27岁入军伍,47岁天下还未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整整20年面对曹操未胜一场,却依旧不改其志的大汉昭烈皇帝刘备,和一个输了一场便折了心志的外强中干的袁绍相比。
真的是低估了刘备。
夷陵之战,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精锐,更是烧没了这位63岁皇帝最后的雄心壮志。
27岁,刘备入军伍。
47岁半,刘关张三兄弟依旧寄人篱下。
20年,输了无数次,被曹操打败了无数次。
强大如袁绍,一场官渡便折了心志。
厉害如曹操,一场大火便失了吞并天下的野心。
可是,他刘备,整整二十年的坚持,整整二十年的屡败屡战,其中孤苦,真的是事不经历不知艰,旁人难以体会,可是想想都觉得这个人,有多厉害,有多可怕。
为什么夷陵之战,输了刘备就托孤白帝了呢?
其一,关张兄弟的死,四战之地荆州的丢失,对刘备而言,打击太大。
其二,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兵,如丧家之犬,惊慌逃离,力有不逮太正常了。
其三,荆州失,夷陵惨败,可谓是大势已去,这么多年的努力,终成空。
因此,刘备托孤白帝。
最后,我们来说说活蹦乱跳的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54岁,一场大火,烧没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虽然说曹操比袁绍强上不少,依旧活蹦乱跳的,此战之后深知平生再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休养生息,权利平稳过渡。
可是,终究还是变了,曾经那个以天下为己任,上能孤身刺董卓,下能游说18路诸侯联合反董的那个英雄,已经不见了。
此战前后,豪气干云的曹操已经不在,只有一个老谋深算,暮气沉沉的曹孟德。
甚至汉中之战还输给了刘备。
不知道那时可曾想到,那一年的青梅煮酒,那一句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刘备,曹操,惺惺相惜,却又当世大敌,因为此二人都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孙仲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