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努尔哈赤入侵的是永乐帝时期的大明结果会是怎样

如果努尔哈赤碰到了永乐大帝,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虽然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是明末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虽然努尔哈赤本人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虽然努尔哈赤时期后金拥有如皇太极、褚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一大批的优秀将领,但他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没有这些运气努尔哈赤是成不了气候的。
而努尔哈赤能遇到这种运气,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明朝,遇到了万历、天启这样的皇帝,万历和天启给了努尔哈赤很多机会,努尔哈赤几乎每一次都把握住了,后金也才成了气候。
下面我们看看万历和天启给了努尔哈赤那些机会:万历不上朝,老努统一女真努尔哈赤是在公元1583年以祖上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的,刚开始的时候他手上也就百把人,发起的第一场战役是找尼堪外兰报杀父之仇,而那会的努尔哈赤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大汗努尔哈赤,应该是村长努尔哈赤。
尼堪外兰打不过努村长,便到处东躲西藏,最后被抚顺的明朝守将裴松出卖,努村长得以报仇。
在后来的短短5年里,努村长凭自己的好勇斗狠,逐渐兼并了一个又一个村落,于1588年统一了建州女真,顺利地从努村长升级到了努酋长,开始有了些气候。
顺便说一下,当时的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其实就是明朝的一个卫所,其首领是明朝任命的指挥使。
巧合的是,在1588年的前一年,正好就是万历十五年,从这一年开始万历皇帝就不上朝了,所以当1588年努酋长统一建州女真的时候,万历皇帝是不知道的。
统一了建州女真后,努酋长就开始对女真实力最强的海西四部用兵了。
之后数年,努酋长通过合纵、连横加军事打击的多种手段,逐渐消灭了海西四部的乌拉、哈达、辉发等三部,直到1616年称汗的时候,万历皇帝还蒙在鼓里。
搞笑的是,努尔哈赤称汗的消息还不是明朝的官员报告给万历的,而是万历从朝鲜使者口中得知的。
称汗,就意味着要跟明朝分庭抗礼了,万历当然不能忍,于是萨尔浒大战就爆发了。
白痴统帅领衔,萨尔浒明军惨败历史上萨尔浒大战的时间非常短,只有5天就结束了,但是为了这场战役,明朝却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
对于这场战役,万历高度重视,任命兵部侍郎杨镐为总指挥,部队阵容也空前强大,具体组成如下:1、从九边重镇征调精兵3万、精骑2.5万,这些部队都是明朝的边军,常年跟蒙古一类的游牧民族作战,不仅战力强,而且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2、从浙江征调戚继光系统的浙军4000,这些部队出自戚继光嫡系,是名副其实的戚家军;
3、各地土司兵7000,这里的土司兵并不是一般我们所认为的地方部队,当时明朝各地的土司兵非常骁勇善战;
4、又从其余各地方精选了3万精兵。
此外,再加上1.3万朝鲜兵,总兵力11万人,可以说万历是把当时明朝全国最能打的部队都集结了起来,军力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除了军力阵容强大,将领阵容也可以用全明星来形容:西路军主将是山海关总兵杜松,此人从一个士兵开始摸爬滚打一路当到了方面军大将,可以说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也是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猛将,身经百战,鲜有败绩。
蒙古人称之为杜太师,女真人称之为杜疯子。
东路大军主将刘綎,是晚明第一猛将,能使120斤的大刀,曾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入朝作战,在1600年参与了平定播州之乱的战役。
无论是在朝鲜战场还是在播州战场,刘綎一生从未遇到过对手,所向无敌。
南路军主将是辽东总兵李如柏,是威震东北的名将李成梁的二儿子,也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平倭名将李如松的弟弟,只有北路军主将开原总兵马林没什么名气,不过他的手下也是精锐的辽东火枪骑兵,战斗力异常强悍。
这样的阵容,只能用豪华来形容,当时努尔哈赤手上虽有6万精锐八旗,但要真的跟这样的大军捉对厮杀起来,最终战败是毫无悬念的。
只可惜这支豪华阵容配了个白痴统帅,制定了四路分兵出击的战略,这些部队在行进的过程中步调不一,被努尔哈赤打了时间差。
1619年三月初一,努尔哈赤与东路军杜松交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全歼杜松部。
紧接着在第二日,也就是三月初二,努尔哈赤进击北路军马林部,又是一天激战结果马林部全军覆没,四路大军一下子就被消灭了两路。
此后到了三月初五,努尔哈赤集结全部主力围歼了南路军刘綎部,晚明第一猛将刘綎也战死疆场。
三路大军被消灭后,西路军的李如柏就只能撤退,萨尔浒大战以明军惨败而收场。
这一战,明军的问题就在于赶到战场的时间不一致,等于是把大军分成了四份,一份一份地送到了努尔哈赤的口中,被努尔哈赤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如果能步调一致一起赶到战场,努尔哈赤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万历寿终正寝,老熊经略夭折万历虽然多年不上朝,奉行懒政的作风,但好歹是个明白人。
萨尔浒大战失败后,万历果断启用了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主持辽东大局。
熊廷弼来到辽东后,知道努尔哈赤战力强悍,不能跟努尔哈赤打野硬刚,他采取的策略就是先防守好,把兵练好,然后再慢慢蚕食后金的地盘。
熊廷弼认为当时努尔哈赤手上大约有十万兵马,而辽东只有八万兵马,缺口十万人马,需要朝廷紧急征调。
每名士兵一年需要饷银十八两,十八万士兵共需三百二十四万两,每月需要粮食五斗,一年需要粮食一百八十万石左右,此外还需战马9万匹,对此万历通盘满足并坚决支持。
在熊廷弼的经略下,辽东各地的防御体系很快就建立了起来,兵马也陆续招募、训练到位。
由于熊廷弼的防守做得滴水不漏,努尔哈赤一时间也没了下手的机会,在1620年8月的时候努尔哈赤曾对沈阳发动过一次进攻,但被熊廷弼打退,此后就只能龟缩防守了。
照这个节奏下去,只要熊廷弼继续经略下去,努尔哈赤的后金就会灭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了,不过还是努尔哈赤的运气还真好,万历在1620年7月去世,继位的光宗只当了29天的皇帝就升天了,接下来的天启皇帝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朝中不断的弹劾下,熊廷弼不得不辞职回家了。
王化贞架空熊经略,老努捡漏尽占辽地熊廷弼走后不久,袁应泰接替他主持了辽东大局,不过袁应泰只是个优秀的官僚,打起仗来却是个菜鸟,在他上任后没半年,明朝就丢失了沈阳和辽阳,袁应泰也在辽阳之战中战死,努尔哈赤尽得辽东。
在辽沈大战惨败后,明廷才开始重新重视起熊廷弼来,让他二度经略辽东,只是这个时候由于明廷内部发生了党争,熊廷弼虽是辽东经略,但军队基本掌控在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手里,而王化贞也是个军事菜鸟。
熊廷弼到任后,还是采取了以前的方案,先做好防守再徐图进攻。
而王化贞则蜜汁自信,认为只要他率军出击,就能一举消灭努尔哈赤,甚至幻想要联合蒙古的虎墩兔出兵相助消灭后金,结果给虎墩兔的钱是给了不少,可蒙古兵却一个没见到。
王化贞为了瓦解后金,还使出了反间计,让手下孙得功去策反投降了努尔哈赤的汉将李永芳,不想孙得功不但没有策反李永芳,反而被李永芳策反,结果自己的大本营广宁到处都被努尔哈赤安排了奸细。
到了后来努尔哈赤进攻王化贞的时候,广宁还没交战就落到了后金的手中,王化贞的十多万大军惨败,辽西也被努尔哈赤占了。
广宁之战后,熊廷弼带领辽民退到了山海关,一时间整个关外都成了努尔哈次的地盘,直到后来孙承宗主持辽东大局,才把防线又推到了锦州一带。
纵观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过程,前期是因为万历不理政,一直忽视了努尔哈赤的存在,等到努尔哈赤称汗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强劲的对手。
萨尔浒大战,虽然明廷集结了全国的精锐,但统帅杨镐却执行了错误的战略方针,导致十多万精锐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后来万历虽然用对了熊廷弼,也给与了熊廷弼全力的支持,但熊廷弼经略没多久万历就挂了,继任的天启皇帝不懂事,再加上朝政混乱,内部党争不断,导致熊廷弼两次经略辽东无果,期间还启用了不懂军事的袁应泰和王化贞主导辽东军事,这才给了努尔哈赤不断大败明军的机会。
可以说从努尔哈赤崛起到称霸关外,主动权其实一直都在明朝手中,是明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失误,才给了努尔哈赤做大做强的机会。
但是如果努尔哈赤遇到的是永乐皇帝朱棣,那么结果就只会是努尔哈赤被消灭了。
朱棣的皇位就是打出来的,虽然努尔哈赤是位不世出的军事家,但朱棣也是位不世出的军事家,像朱棣这种级别的军事家作战,基本不会出现失误,在双方都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那么朱棣即便是跟努尔哈赤打消耗战,努尔哈赤也最终必败无疑。
清军在入关后5年,满八旗仅有男丁5.5万多人,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洲八旗兵最多只有6万人。
而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人口就有6000多万,在他北征蒙古的时候动不动就出动了50万大军,如果由朱棣去攻打努尔哈赤,不说出动50万,出动20万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朱棣时期的明军非常善战,不说靖难之役朱棣能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即便是后来五次征讨蒙古,也是每战必胜。
在遇到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后金八旗的情况下,明军获胜是毫无悬念的。
总之,如果努尔哈赤遇上了永乐大帝朱棣,他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参考:
会被打回去。
毫无疑问,会被打回去。
清朝入关就是占了中原战乱的便宜,在军事上,制度上都没有说可以碾压明朝,所以只要中原拧成一股绳,别说永乐,正德他都打不过!综合国力的差距,不是一两个英雄人物可以改变的。

参考:
公园某某某年时空忽然发生错乱,活跃于明朝末年的努尔哈赤竟然造了永乐大帝的反。
永乐大帝刚迁都到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反抗大明的战报就传来了。
永乐大帝召见群臣商议征讨方案,姚广孝给他出了上中下三个计策:上策:集中50万大军东征,从赫图阿拉北、西北、西南和正南4个方向,每个方向12.5万分进合击,无论哪一路总兵力都是后金军的两倍,必胜无疑。
中策:出动12万又3000人,从赫图阿拉的北、西北、西南和正南4个方向,每个方向3万大军分进合击,虽然每一路军队总兵力都是后金军的1/2,凭当时明军的战斗力防守还是没问题的,可以给另外四路争取合围的时间,同时调动郑和3000海军陆战队,像当年突袭斯里兰卡首都一样绕道朝鲜半岛北岸,从正东方向趁努尔哈赤不在的时候突袭赫图阿拉。
下策:出兵12万,还是4路分进合击,每路军队3万人,无论哪一路遭遇努尔哈赤主力狙击,就地防守给其他三路争取时间,在主力部队夺取赫图阿拉之后,四路大军合兵一处歼灭后金军主力。
永乐大帝认为打努尔哈赤的6万后金军用不着郑和,该干嘛干嘛去不要耽误下西洋。
至于采用上策50万大军出征,虽然可以泰山压顶毫不费力地灭掉努尔哈赤,但是辽东一带丘陵遍地,50万大军后勤补给困难,对明朝财政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决定采用姚广孝的下策,集中12万大军,分四路分进合击攻打赫图阿拉。
并且,永乐大帝决定御驾亲征,和当皇帝比,有时候他更愿意当个将军指挥大军纵横驰骋。
所以,辽东地区前线总指挥的职位那肯定非永乐大帝莫属了。
第2年春天,永乐大帝移驾沈阳,12万大军已经抵达辽东。
永乐给努尔哈赤去了一封信,告诉他:我打算某天出兵攻打你,一共来了12万人,分成4路大军,进军的路线是这样的,你看着办吧。
努尔哈赤收到永乐的信召集手下人商量一下如何应对。
众人沉默不语,这个时候一个叫做李永芳的降将站了出来,告诉努尔哈赤:大汗,明军兵分4路,每一路军队只有3万人,咱们分兵抵抗肯定打不过他们,但如果把主力大军集中起来对付他们其中一路,咱们就有了两倍的兵力优势。
正所谓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只要集中兵力在短时间内消灭其中的2~3路大军,这场仗咱们必胜无疑。
努尔哈赤深以为然。
那么战场选在什么地方呢?
抚顺关往东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萨尔浒山,周围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野战,而且明朝北路和西北路两路大军都会经过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很好的预设战场。
于是,努尔哈赤率领6万主力大军前往萨尔浒,并且在山上修了工事,准备抵御明军。
4路大军按原计划启程,指挥官分别是:北路军孟瑛,西北路军陈亨;
西南路军柳升;
南路军郑亨。
按照计划,北路和西北路几乎同时抵达萨尔浒战役,于是就变成了努尔哈赤6万大军对抗明朝6万大军,明军是从西和北两个方向对努尔哈赤主力部队发动的攻击,双方人数相当,努尔哈赤决定以1万人抵御明军北路军的攻击,集中5万攻打西北陆军。
战况一度非常不利于陈亨,虽然明军有装备上的优势,但后金军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冒着炮火一度冲入车阵中和明军肉搏。
好在此时的明朝军队训练有素,经过一阵厮杀将突入车阵中的后金军歼灭,没有像万历年间那样一哄而散。
就在双方爆发大战的时候,西南路明军已经星夜疾驰赶奔赫图阿拉。
所以,当天晚上努尔哈赤就接到赫族阿拉城失陷的战报。
萨尔浒之战已成胶着,想要歼灭这里的明军不可能了,他只好留下2万人继续抵抗,4万人回援赫图阿拉。
南路大军距离最远,但是在第2天也已经抵达赫图阿拉。
明朝6万大军留2万守城,4万人在周围的山上建立阵地,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阵地刚建好努尔哈赤就来了,4万对6万,又是连日行军,后金军心涣散,战力直线下降,在明军的三面围攻之下几乎被全歼,努尔哈赤只得率领少量亲信逃亡长白山。
萨尔浒抵抗明军的2万后金军队也在明军绝对优势的兵力攻击之下全军覆没。
不到三天的时间萨尔浒之战宣告结束,努尔哈赤多年经营的后金也轰然倒塌。
永乐大帝班师回朝。
所以,分进合击没错,错的是那时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太差,明朝的将领执行力也不行,如果没有杜松的轻敌冒进和李如柏延误战机,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根本就赢不了!
参考:
不请自来,本人首先看了不少人之回答,感觉是那么的让人可笑,看来这些人只能生活在自淫与意淫的世界中了!一群自淫与意淫者,在此我告诉你们,当时的蒙古早已经出现了分裂状态,就是这样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明朝都无法将其消灭,别在这里什么永乐如何,永乐再如何,回来还得修长城,反之蒙古人还依然能打你,我告诉你们,如果明朝真强大,就不会有之后的庚戌之变,更不会有土木堡之变,明朝更不会为了抵御蒙古人而修长城,还有,一个个知道河套明朝又是从何时丢给蒙古人的吗?
我告诉你们就是永乐时期,总之,一个当时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明朝在所谓的强盛时期都无法征服,反而还丢土失地,如此这般,那么面对努尔哈赤,面对已经统一的女真,难道又能如何?
!这里还有人说什么大明是被农民军灭的,与满清无关,还什么灭满清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在此且问,知道尔是多么的可笑吗?
!那么在此且问,知道明朝几乎所有的精锐是被谁灭的吗?
!知道自万历四十六年之后明朝就被八旗吊打吗?
!还有,知道整个辽东明朝又是怎么丢的吗?
!呵呵,还什么灭满清只是时间问题,尔不觉得可笑吗?

军事上,永乐年间军事实力世界第一 永乐年间,因朱棣是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很重视军事建设,骑兵部队能与北方游牧民族一绝高下。
当时正处在冷热兵器交替时代,军队大胆使用火器,建立神机营。
在战法使用上也相当前列,先是火器打击,然后骑兵出击,最后步兵清场。
永乐年间共五次北征都取得了胜利,可见永乐年间军事实力的强盛。
经济实力 永乐年间,随着经济作物的引入,粮食产量大增,大量荒地得以耕种。
明朝制瓷业也相当发达,随着郑和下西洋,瓷器茶叶开始与南洋各国互通。
永乐年间,大修水利工程,疏通大运河,全国商业发达。
军事人才永乐年间军事人才颇多,他们都是随着朱棣“靖难之役”一路打过来的,实战经验很丰富。
打仗第一打的是经济实力,其次是军事实力。
朱棣在世创造了“永乐盛世”,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一,又拥有一批深谙兵法的大将,军事装备也是首屈一指,努尔哈赤对比当时的明军那就好比乞丐与富豪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二者碰撞努尔哈赤必吃大亏。

参考:
答案不言而喻,但可惜没有如果,否则就是另一番光景,也犹未可知,谁又能说的准呢。
却说,永乐年间,明朝国力鼎盛,饮马瀚海,好不意气风发,指点了太多江山。
届时,先有洪武大帝,立朝于东南,一举结束了乱世。
接着,便是永乐大帝,不甘寂寞,顺势坐上皇帝宝座,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最后,永乐大帝为了弘扬国威,支持“郑和下西洋”,继续北击“残元”势力,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不得不分化成了几股势力。
彼时,明朝可谓处于高光时刻,干啥都两不误。
反观之,其人努尔哈赤,还不知在哪呢?
倒是他的先祖,识时务者为俊杰,拜倒于明军麾下,以打击共同的敌人。
也因此,才有了努尔哈赤,要不凭空都不能想象了。
诚然,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很传奇,但别忘了在之前,他可是承袭了祖父的职位,即建州卫指挥使。
所谓,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无外乎如此了。
当然,后来的努尔哈赤,全靠自己的努力,以及极尽斡旋之能了。
一方面,派遣使者到京师,表明自己的忠心,收获了名利。
另一方面,打着朝廷的旗号,东征西讨,不断做大,最终竟威胁到中央,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就这样,努尔哈赤成一代枭雄,建立了后金政权,虎视眈眈于辽东。
不过,需要指出来的是,努哈尔赤之鼎盛时期,依旧与明之鼎盛不能相提并论。
盖因,从统治区域到人口规模,乃至军队数量,两者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何况,时代背景不同,两者也不好直接比较。
另外,即使努尔哈赤多次打败了明军,可明军不也是打败了他吗?
而这说明,彼时的努尔哈赤,并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更遑论,鼎盛时期的明朝了,基于各种优势,自然能够有力应对了。
总之,努尔哈赤是厉害,不愧为一代豪杰,但千万可别忘了他也是人,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去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参考:
不必永乐大帝时的明朝,成化年间的大明朝就不是女真可以触碰的存在。
成化三年(1466年),时任建州左卫都督的爱新觉罗·董山起兵反叛,劫掠辽东边境,明宪宗朱见深下令调兵予以剿灭。
明军调往东北后,不过数月就把蹦跶的非常欢的建州女真给来了一场“犁庭扫穴”,把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手下的建州女真彻底打成残废。
也是从成化年间开始,明朝历任辽东总兵都会隔不长的时间对女真部落聚集的山林地带进行军事清剿,以防止女真做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世纪!努尔哈赤起兵宣布七大恨的时候,八旗制度才刚刚建立起来。
整个后金满打满算也就几十万人口,六万可战之兵。
并且后金此时的国力十分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装备体系。
就连辖下的老百姓吃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完全没有什么资本和永乐朝的大明帝国相比。
永乐年间,明军打垮的对象远比努尔哈赤的实力要强上许多!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他们的控弦之士都有十数万,实力比草创时期的后金要强上许多。
但是在明军的追击下,只能到处乱跑,居无定所。
事实上,时势才是英雄出头的最好助力。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无论多么优秀、多么耀眼、多么逆天!如果没有碰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时代,那就注定会陨落,注定只会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朵不起眼的浪花!
参考:
结果就是努尔哈赤会战败,人们常用“关公战秦琼”来比较不在同一个时代实力相差不多的对手。
努尔哈赤和朱棣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如果给与两人相同的兵力,胜负未可知。
但是以努尔哈赤时代的清军是打不过永乐帝时期大明的。
虽然努尔哈赤距离朱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是在武器及军事技术方面并没有划时代的改变。
在朱棣时期就已经拥有的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
而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差距主要在于骑兵,而朱棣有专门用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
明朝的兵力在永乐时期到达顶峰,拥有近200万军队。
反观努尔哈赤,虽说女真“满万不可敌”,但是也要看对手是谁。
这句话只能说明女真军队的战斗力高,但是在努尔哈赤时期,清朝的军队人数差不多在10万人左右。
军力的不足,注定努尔哈赤是打不赢永乐时期的明朝的。
努尔哈赤从十三副遗甲起兵,到之后萨尔浒大败明军,可以称得上一代雄主。
但当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即使这样努尔哈赤到死也没能够打进北京城。
其实换成明朝其他时候,努尔哈赤入侵也不会成功。
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当时也准备入侵明朝,结果就是成化帝对其进行了犁庭扫穴。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壮大也是因为明朝九边兵力空虚,无力对其进行控制,到萨尔浒之战时,明朝也是好不容易才凑成的十万大军。

参考:
永乐的时候也不可能,因为社会程平没有矛盾,不可能有努尔哈赤,李成良要没私心,也不可能,有女真的做大啦!
参考: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如果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永乐大帝朱棣PK的话,那么努尔哈赤是必败无疑。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双方的实力。
一、永乐大帝朱棣的真正实力众所周知,永乐大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那自然是承袭了朱元璋的基因,能征善战、善于治国。
更何况,朱棣也是明代的阴谋家、造反成功者,缔造了永乐之后的明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哪里是他的对手啊。
从朱棣举兵靖难开始,他所率领的军队基本上就所向披靡,曾经杀得朱允炆的军队片甲不留。
手下的燕军和朵颜三卫都是虎狼之师啊,面对女真人那肯定是优势明显啊。
更何况在永乐时期,朱棣所建立的军队肯定是要强于之前靖难时期,所以努尔哈赤根本无法占到上风。
再来看永乐时期的南征北讨。
攻打安南,大获全胜,收其郡县。
出击蒙古,成吉思汗的后代本失雅里只剩7个随从,想必成吉思汗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先后打得瓦剌、鞑靼俯首求和。
这样一位造反起家、军事极强的永乐大帝,那努尔哈赤还是一个小毛孩子,不管使什么诡计都会被看穿的。
二、努尔哈赤的女真实力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经历了几次战役后,才总兵千人。
最全盛时期,可以作战的士兵不过两万,怎么和明朝永乐时期的军队抗衡啊。
永乐大帝只要派一名偏将,总兵一万,就足以打败女真军队,占领女真的地盘。
更何况,努尔哈赤曾多次失败,死于袁崇焕的手下。
更何况,永乐时期能打仗的人有很多,张玉、张辅、朱能等人,那都不是吃素的。
一方面是造反起家、戎马一生的永乐大帝朱棣,另一边是初出茅庐、毛头小子努尔哈赤。
如果一定要打,那必然是朱棣获胜,努尔哈赤失败。
()
参考:
明朝永乐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力量的最巅峰,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同时当上世界第一陆地霸主和世界第一海洋霸主的超级帝国!永乐大帝朱棣5次亲征蒙古,可见其兵力的强盛,当年横扫亚欧的蒙古帝国,也一样被朱棣赶回草原吃草!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可见经济繁荣,也就是有钱。
一方面可见其造船技术成熟,居世界前列!明朝永乐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就努尔哈赤这小丑,入侵永乐时期的大明帝国就等着被秒杀吧!打个比喻:永乐大帝朱棣秒杀努尔哈赤就像捏死一只蚂蚁这么简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