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大师新凤霞原名叫什么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小时候被人贩卖到天津。
(花为媒中饰演张五可)最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新派”创始人,“中国最美的戏曲演员”!(刘巧儿中饰演巧儿)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利,1975年因脑血栓导致偏瘫终身告别舞台。
瘫痪后的新凤霞用唯一能活动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
(评剧《花为媒》中的新凤霞和李忆兰)新凤霞还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
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罗哩罗嗦写了一堆,见笑了。

参考:
新凤霞是著名评剧大师,1920年代出生于苏州一带,后被人贩子卖到天津一个唱戏的家庭。
因为这个缘故,新凤霞没有名字,没有生日,她的生日还是老舍先生给的,和老舍一天,腊月二十三。
新凤霞据新凤霞回忆,有一天家里飞来一只鸟,于是养父给她起名叫“风”。
后来,新凤霞随伯父家的姐姐学戏,姐姐给她取了个艺名叫“杨金凤”,但养父不同意,所以叫了没几天。
新凤霞十几岁时拜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师父准备为她取个艺名。
当时新凤霞师姐都叫新某霞,师父征询她的意见,新凤霞于是将自己小名“风”的来历告诉师父。
师父对她说:“就叫新凤霞好了。
”这就是新凤霞这个名字的由来。
1949年后,新凤霞还在北京天桥唱戏,住在天桥,是赵树理向北京文联主席老舍推荐了她,说她是个好演员。
后来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工作,逐渐成为一名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所以说新凤霞小时候没有自己的名字,后来养父叫她“风”,堂姐叫她“杨金凤”——这应该就是新凤霞的原名。

参考:
评剧大师新凤霞的原名叫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祖籍江苏,生于苏州。
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新派的创始人,主要演青衣和花旦。
新凤霞不仅是著名的评剧艺术家,还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戏曲演员”,老舍称新凤霞是“共和国的美女”,艾青赞她“美在天真” ,还有人说她是京城第一美女。
那么新凤霞究竟有多美。
放一张几十年前的照片,来感受一下。
新凤霞6岁就开始学戏,那时候学的是京剧,到了13岁的时候改学评剧,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在《点秋香》、《打狗劝夫》、《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担任女主角,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新凤霞因主演《刘巧儿》而风靡全国,从而声名鹊起。
《刘巧儿》在拍成电影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
很多人因为《刘巧儿》了解评剧,了解新凤霞。
因为新凤霞具有京剧功底,所以在咬字和演唱方面字正腔圆,具有扎实的功底。
她的唱腔清新优美,婉转动听。
在唱腔方面,新凤霞创造了新板式和唱腔,并且将传统的评剧女声悲腔转化为喜腔,塑造了一批新时代的妇女形象,为评剧女腔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
但是可惜的是,在1975年的时候,新凤霞因为脑血栓而导致偏瘫,无法再登台演戏。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得到平反之后,从戏坛转战到了文坛,从用动作来演戏变成了用笔来写戏,创作出了四百多万字的文学著作。
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可以说新凤霞这一生,都在为评剧艺术而活着,她是一名真正的戏剧家!
参考:
恰好前两天我刚看了《花为媒》和《刘巧儿》这两部新凤霞主演的评剧老电影,尤其是《花为媒》中新凤霞和赵丽蓉共同演唱的《报花名》,那婉转悠长、富有韵味的曲调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说到新凤霞,可以说是我国评剧革新的代表人物,就如同说到黄梅戏,我们会想到严凤英,说到河南豫剧我们会想到常香玉一样,每当说到评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新凤霞。
评剧其实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剧种,最初起源于河北民间,后来发展到东北,尤其在东三省和华北地区,都非常有影响力。
它与秦腔、河北梆子等以高亢嘹亮为主要特色的剧种不同,评剧的特点是,表演形式轻松灵活,唱腔清丽婉转,道白诙谐幽默,很受群众喜欢。
但这个流行于北方的剧种,它的代表人物新凤霞却是一个南方人。
而且是说吴侬软语的苏州人,原名叫杨淑敏,小名叫杨小凤。
就跟《红楼梦》中那个香菱一样,她很小的时候被人贩子拐卖到天津,到了添加,几经周折,才有机会接触到了评剧艺术。
新凤霞的最大成就,是大胆革新,独创新派,创造了很多新的评剧板式和新的评剧曲调,使评剧这门艺术更受老百姓的喜爱。
尤其是在《刘巧儿》中,新凤霞独创婉转流利的“疙瘩腔”唱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这个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新时期女性形象,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新凤霞的另一个巨大成就,就是为评剧艺术培养了许多后辈演员,如大家所熟知的谷文月、戴月琴等,都是新凤霞的弟子。
图为新凤霞的弟子著名评剧演员谷文月打开记忆,重温经典!我是老歌老电影的忠实记录者。

参考:
那一年看了《花为媒》也就那样痴迷陶醉张五可是那么美就是院子里这一树桃花娇艳妩媚评剧在我心里流淌着隽永的回味新凤霞也成了天上凤凰云霞飞……原来她是江南女儿天生的美杨家有女初长成一只小凤彩云追投身梨园不过才六岁京剧启蒙又在评剧梨园放光辉生命在舞台上芳菲艺术和生命一起奋飞好一出烂漫温馨《花为媒》好一个《刘巧儿》唱的春风暖心扉新凤霞评剧皇后多妩媚寒风总是折磨着不幸的花蕊轮椅上那一场梦就在笔下演义放飞《人缘》和《绝唱》蹁跹联袂四卷《回忆》记载了沧桑轮回是生命不倦追问下的精彩荟萃是把岁月书写在风云梦想的玫瑰吴祖光新凤霞是月老的杰作佳配一个编织梦想一个演义风情令万人感佩……不幸过后满院辉凤霞传奇写芳菲杨家女儿新家后梨园大师英名垂
参考: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祖籍江苏,生于苏州。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派的创始人。
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
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参考:
评剧大师新凤霞原名叫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源于新凤霞特殊的人生经历或说身世。
新凤霞祖籍江苏,1927年生于一户贫民家庭。
后来,由人贩卖到天津,辗转落到一户赤贫人家,从此她成了一个出身不明的人。
关于新凤霞的名字,最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还是她本人。
在《新凤霞回忆录之三·我当小演员的时候》一书中有《我的艺名》一节,把她名字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1、原名杨淑敏现在大家知道的新凤霞的原名杨淑敏,实际上这个杨姓,是她养父的姓。
2、小名小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人们都认为女孩子是不值得起个名字的。
小时候,大家都叫新凤霞小女儿,高兴了叫大女儿,反正是个不值钱的女儿……3、小名小凤有一天早晨,因为一只小鸟飞进屋内,家里人认识这是只喜鸟。
然后随便一说,给小女儿起个名,就叫‘凤’吧。
从此以后,全家人都管她叫“凤”了。
里里外外也便都这么叫,这让她总算有了名字。
从6岁开始,她跟二伯父、堂姐姐学戏了。
慢慢地,开始上台演小孩儿、小兔、小狗,但大家还都叫她小凤。
她幼小的心灵似乎不愿在接受“小”。
有一天,她我赌气对一些小朋友说:“你们不会喊我大凤吗?
小凤、小凤得让你们叫得长不大、长不高了……”姐姐在一旁说:“是呀,小凤长大了,能上台演小孩了,也该起个艺名了。
小凤,你说呐?
”这下可把她高兴坏了。
姐姐对她说:“唱戏的高在艺,不在衣,起个艺名好唱戏,往后你的艺名还要上说明书、上报纸呢。
可不许有了名就摆花架子,拿搪(意即自命不凡),忘了根本啊……”4、艺名杨金凤姐妹俩开始合计起艺名的事了。
姐姐随口说,我叫杨金香,你就叫杨银香吧。
经过姐妹俩一阵琢磨,最后经大伯的指点,确定了“杨金凤”这个名字,她到处告诉人家,自己的艺名叫杨金凤……然而,好事总是多磨。
没几天,她的父亲发现她起了个艺名,说这是败坏杨家门风。
再加上婶子、大娘和小朋友都习惯叫她小凤,所以,杨金凤这个名字没有叫起来。
5、艺名新凤霞13岁时,她开始拜评剧师学评剧。
因为跟姐姐学过京剧,有基础,学戏快。
很快上台演习了。
一天,师父认真地对她说:“你应该起个艺名了。
”戏班师姐师妹中叫霞的名字最多,什么新红霞、新艳霞、新翠霞……师傅对她说,天上的光就是霞,于是她决定叫霞字了。
后来她又把自己小名“凤”的来历给师傅讲了。
师傅脱口而出:“新凤霞!对了,这个名字好!新凤霞。
”从此,新凤霞这个艺名代替了她的所有名字,并曾张榜在“评剧皇后”的位置上。
如今,这个名字代表了评剧新派创始人,同时又有了新的光环,列入了中国作家的行列。

参考:
梅园居士:新凤霞还有一个名字:叫桐山 ,是著名大画家齐白石先生给她起的,寓意是凤落桐山。
这个名字是齐白石先生认新凤霞做干女儿时起的,很少人知道她这个名字。

参考:
新凤霞的原名叫,楊淑敏。
小名叫杨小凤。
新凤霞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本人从一九六一年起,就喜欢上评剧。
新凤霞,马泰,喜彩莲,魏荣原,张德福,张淑桂……是我的最爱。
我几乎天天都听,收获颇丰,学会做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参考: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参考:
!赶了个晚集。
新风霞: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风,江苏苏州人,一代名伶艺人,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新派创始人。
塑造了《花为媒》中张五可、《刘巧儿》中巧儿、《杨三姐告状》中杨三姐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生动人物形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