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拒绝12道金牌的朝廷召令他的后来活法会有几种

大家好,我是古今事皆付笑谈中,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正所谓“君要成死,臣不得不死。
”臣子是没有拒绝的选择。
若不遵从就是谋反,还会被天下人唾骂。
岳飞若拒绝了金牌,即等同于谋反,不仅高宗会派兵去打他,还会被天下百姓唾骂。
这里既然说假设,那我们也不妨天马星空的想象一下。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这时岳飞被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若岳飞不接受,会有怎样的后续发生呢?
第一种:秦桧以各种手段阻碍岳家军的后勤补给,没有粮草供给的岳家军只能陷入死战,最终力战而亡。
这是最大可能的。
第二种:没有粮草等后勤补给的岳家军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成功迎回高宗最不想见到的徽宗钦宗二帝。
由于得罪了现任皇帝,被奸臣设计陷害杀死。
第三种:直接反了,自立为主。
由于正统皇帝犹在,岳飞不会得到很多的支持,故很快会被镇压,死于谋反。
第四种:投降敌人。
一心报国的岳飞估计怎么也做不出。
第五种:对时局感到心灰意冷,带着心腹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
综上所诉,无论哪一种,岳飞下场都不会太好,只能说,岳飞虽能打,岳家军虽强,却依然不幸的成为了政局的牺牲品。

参考:
如果岳飞拒绝几道金牌拒绝班师回朝,率兵一直按照自己的目标直捣黄龙府,把徽钦二帝迎了回来。
也真还不容易,首先要顶着很大压力,赵构、秦桧会在后方一直捣乱,断绝军需供给,大造声势,岳飞叛逆,甚至发兵讨伐。
既是岳飞成功,在民众的支持下迎回来徽钦二帝,二帝绝不可能重新豋位,因为他们毕竟是亡国之君。
再者,赵构经营着政权,掌握着所有权利,不会让他们染指一点。
把二帝养起来,给以太上皇的虚名,其实是软禁起来。
赵构秦桧一定给设法摘了岳飞的兵权。
岳飞为证实自已的清白,势必交了兵权。
赵构秦桧最终还是要害死岳飞,因为君教臣死,臣不能不死这是其一。
其二,秦桧还会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只不过是换了方式,换了地方,也可能叫“西窗事发”罢了。

参考:
岳飞如果拒绝朝廷诏令,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满门抄斩、遗臭万年。
南宋的建立过程中,军队的确出现了私人化。
但是即使朝廷财政困难重重,高宗赵构始终将军需供给抓在手中。
如果岳飞拒绝朝廷诏令,做为拒诏的军阀,高宗必须要从严处置,以防止其他将领效仿。
高宗只需不在提供粮草,岳家军粮草不继就会人心大乱。
而岳家军是在岳飞精忠报国的前提下聚集的,在岳飞拒诏、粮草不继之时肯定会有人借机逃离或反正。
即使岳飞能力强,暂时稳定了局面。
他还要面临南宋众多优秀将领的讨伐,如韩世忠、刘琦等。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败亡是必然的,而此时他的罪名铁证如山就是谋反,此乃诛九族之罪。
即使南宋对岳飞拒诏不做反应,岳飞缺少友军支援,独木难支,也面临被金军剿灭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败亡,岳飞在历史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武人自食恶果。

参考:
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说法。
如果岳飞拒绝十二道金牌召令,直捣黄龙灭掉金国。
那么接下来一定是被属下黄袍加身,自立称帝,甚至南征一统。
这是选择这步棋导致的必然结果。
有人会说岳飞精忠报国,怎么可能自立谋反?
没错,所以精忠岳飞怎么可能拒绝金牌诏令。
因为如果岳飞拒绝金牌诏令,那一刻他已然是忤逆抗旨,只有自立为王这一条生路。
所以岳飞选择拒绝的同时就是选择了谋反。

参考:
在我们国家,最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都无私的奉献了自己。
在古代历史之中,这样的英雄比比皆是,这些英雄被历代人民传扬和歌颂,也是我们历代人民所学习的榜样。
在我国历史之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但他们之中,有一位是我非常喜爱和敬佩的英雄,他就是岳飞。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收复失地和正兴国家而努力的奋斗着,为当时的南宋朝廷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让南宋在当时的社会里有一定的地位。
可是,对于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南宋朝廷最后用12道金牌把他从战场给召回,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了岳飞。
对于岳飞这样的结局,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希望他们永远的活下去。
假如岳飞拒绝了12道金牌,那岳飞的结局是否会有什么不同呢?
会不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一下。
拒绝12道金牌,最终取得胜利收复失地如果说岳飞拒绝了南宋朝廷的12道金牌,继续和敌人战斗,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那曾经被关押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也就能够回归。
那么,这时岳飞的结局也会有好几种状态。
1、赵构继续当权,分封岳飞岳飞收复失地后,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归南宋朝廷,赵构继续当权做皇帝,他的父亲和哥哥退到幕后安享晚年,南宋的朝廷的政权没有什么改变一如往常。
对于岳飞收复失地,光复了大宋山河,这样一来,大宋在当时的社会里,它的地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大宋会比以前更加的强大,在邻国之间更加有地位,赵构的名声也会在百姓和邻国中更具威望,这一切功劳都是岳飞给他带来的。
在大宋安定的情况下,赵构肯定会分封有功之臣,这时的岳飞肯定功不可没,说不定岳飞会分封个王侯将相什么的,岳飞也会从此位高权重。
2、赵构继续当权,猜忌岳飞在收复失地后,赵构继续当权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的局面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朝廷之中秦桧等人还存在,秦桧等人还是像以前一样排挤岳飞,那岳飞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对于岳飞,他收复失地立下功劳不假,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岳飞确实违抗了皇命,拒绝了12道金牌。
在古代,违抗皇命的罪名也是个不小的罪名。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难免不会猜疑岳飞的忠心,在再秦桧等人的耳边风下,岳飞的结局肯定是悲惨的。
如果赵构最后不记岳飞的功劳,猜忌岳飞,那岳飞最后也难免一个死罪,毕竟赵构的初衷是不希望岳飞继续战斗的。
3、二帝当权,岳飞功成名就收复失地后,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归,南宋朝廷的局面发生了变化,赵构退位,皇位从新回到赵构父亲的手里,这时赵构和秦桧等人也没有了权利,南宋朝堂大换血。
宋徽宗能从新当权,这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岳飞,对于这样一位解救了自己和正兴了自己国家的人,宋徽宗肯定是感激不尽的。
宋徽宗肯定会对岳飞进行封赏,分封个王爷和元帅的肯定不成问题,赏赐个免死金牌和打王鞭什么的也是有的,岳飞以后也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拒绝12道金牌,最终收复失地失败如果说岳飞拒绝了12道金牌后,继续和敌人做斗争,最后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岳飞最后只能还是要回去的,也不用什么金牌了。
在岳飞失败后,岳飞回到了南宋朝廷,他那时的罪名已经不仅仅是违抗皇命了,在秦桧等人的谋害下,岳飞再不会是什么“莫须有”的罪名了,而是会给岳飞定下一个确切的罪名。
这样,岳飞最后还是会被谋害,而且还会有一个确切的罪名给他定罪。
历史的结局已经成为定局,是我们怎么也改变不了的,我们对英雄多少美好结局的想象也终归是想象,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弘扬和歌颂他们。

参考:
1140年7月,朱仙镇的军帐之中,岳飞正愁容满面,进退两难。
此时的岳家军刚刚击败宗弼,歼敌七千多人,缴获战马三千匹,活捉金军将领78人,连宗弼的女婿都被斩落马下,汴京唾手可得。
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朝廷却连下12道金牌,命令全线撤军。
其他部队都已经后撤,原本全线进攻的局面,瞬间就变成了岳家军孤军深入。
若是进攻,那就是抗旨不遵,并且孤军深入没有后援;
若是退,那宋军14年的浴血奋战,就将毁于一旦。
然而,岳飞最终还是决定班师回朝,河南百姓闻知宋军后撤,哭声震天,这是大宋第三次放弃河南的百姓。
而岳飞回到朝廷之后,立即被解除兵权,关进大狱,并在1141年12月被处死。
作为南宋军队的一员虎将,宋高宗赵构为何执意要杀岳飞呢?
1126年,金军第一次包围开封,赵构被当作人质送到金营,受尽了屈辱。
1127年1月,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大量的嫔妃大臣成为俘虏,赵构侥幸逃脱,在南京宣布即位。
但是金军很快又大举南下,惊恐的赵构慌忙逃亡扬州,由于惊吓过度,还丧失了生育能力。
到了江南之后,岳飞、韩世忠等大将镇守长江,经济也渐渐复苏,赵构的小朝廷逐渐站稳了脚跟。
赵构对金军的恐惧是刻骨铭心的,如今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保住半壁江山,实属幸事。
若与金军开战失败,这半壁江山也将不保,因此他一心求和。
可岳飞是主战派,明知赵构一心求和,还多次上书抗金,甚至奏议请立太子,这不仅超越了他武将的本分,还深深的触痛了赵构早年丧子、不能生育的痛点。
除此之外,岳飞还多次上书“奉迎二圣”,但徽钦二宗回来,他赵构又该置身何处呢?
另外,赵构对武将也不信任,早年就被刘正彦、苗傅逼着退位,刘世光还多次抗命不尊。
他不想当第二个晋元帝,因此,刚站稳脚跟,就对武将动手了。
此时,刘世光兵权被收,韩世忠年迈不足为虑,张俊已与秦桧勾结,唯独岳飞年纪轻轻,立下赫赫战功,且兵精将悍。
只要杀了岳飞,就足以震慑诸将,就抽掉了主战派的主心骨,才能让金军看到自己议和的决心,自己也才能坐稳龙椅。
这时,只需要一个人去执行任务就行了,他就是秦桧。
很多人都对岳飞的死感到惋惜,若他当年不收金牌,执意攻打汴京,或者起兵造反,历史是否会改变呢?
答案是悲观的。
第一,就像上文说的,全线都已撤退,岳家军孤军深入,就坐实了抗旨的罪名,粮草后勤必定会遭切断。
第二,就算岳飞知道自己会被杀,起兵造反,胜算也不高。
因为岳家军的成分比较杂,手下将领不一定会跟着他起兵造反。
后来他手下部将王贵、王俊诬陷他就是明证。
而且当时理学盛行,忠孝观念深入人心,跟着岳飞起兵,在道义上就陷入谋反的境地,将领们不一定会死心塌地。
第三,当时的岳家军有7万人,除此之外,还有8万张家军、7万吴家军、6万韩家军,岳飞造反兵力不占优势。
所以,岳飞无论是进攻,还是后退,面对高宗、秦桧、金朝必将他置于死地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

参考:
岳飞在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时,刚刚在朱仙镇大败金兵,军事形势一片大好,此时正是士气高昂,乘胜进兵的良机。
岳飞本人也是激情满怀,勉励他的部下:“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可惜人算不如天命,岳飞未接到宋高宗的奖赏,却接到了召他回京的十二道金牌。
在当时的封建年代,君权至上,岳飞未必不知道回京后会遭受政治清算,但也只有奉命回军这一条选择。
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不妨为岳飞推演一下:除了奉命行事,他是否还有别的生存下去的选择。
选择一:拒不回京,继续北伐。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历史上是有过先例的。
战国时代李牧是赵国名将,在战场上击败了秦国大将王翦六十万大军的进攻,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轻信谗言,下令召李牧回来。
李牧却为了赵国着想,不希望葬送战场上的胜果,拒绝这一命令。
结果赵王更怀疑了,一不做二不休,处死了李牧。
岳飞熟读史书,李牧的下场他一定是不愿重蹈的。
况且不接受皇帝的诏令,也等于拒绝了朝廷的粮草军饷,不要说北上抗金,连部队的生存都是一大困难。
无论是考虑自己的安全,还是顾及部队的大局,拒不回京都是等而下之的选择。
选择二:拥兵自重,效仿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这样的选择比较扯淡,在岳母从小“精忠报国”的教育下,岳飞恐怕这样的念头从未有过。
不仅仅是背离了一贯以来的思想理念,也缺乏深厚的政治基础作支撑。
岳飞深受部下拥戴百姓支持,是建立在忠君报国,收复失地的基础上,背道而行,这些政治支持也会荡然不在,甚至会形成巨大的反对力量。
这时候一定会遭受其他宋朝军队的绞杀,金兵也会趁乱夹击,最终也就离死不远了。
选择三:投降金国。
这是个比造反还差的选择。
换了你你会吗?
跟人家打了那么多年仗,让人家饱受损失,投降过去能有好果子吃?
选择四:辞官远遁。
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去,我不奉陪了。
历史上岳飞在早些时候也这样做过,但最终还是道义战胜了自己,岳飞还是选择了为国为民。
毕竟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中,这种大义影响了无数人,培养了无数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构成了中华民族坚强挺立的脊梁。
结语:大义面前,别无他选,身死形灭,道义永承!
参考: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大前提错了,导致后边所有推论全错。
第一,“迎还二圣”不是岳飞的主张,而是宋高宗的号召。
这种大气恢宏的国家战略口号只有皇帝才有地位和身份发出,其他任何人均不具备该身份和地位,只是响应者。
二,这个口号不是岳飞的战略目标。
因为在岳飞北进时该口号即已停止使用了,因为宋徽宗已死,岳飞用的口号是符合他身份的“迎回天眷”,而“天眷”是指皇室成员,包括高宗生母,这个口号是宋高宗高兴都来不及的,不可能对岳飞有反感。
三,岳飞假如不遵照高宗的命令撤军,并能打败金国,迎回宋钦宗(实际是不可能的,只是假设),他能够凭一己之力而尊宋钦宗为皇帝,而导致南宋政权因法理不足而失去统治地位吗,答案是不可能。
因为南宋政权此时已根基非常稳定,国家各种制度也十分完善,而岳飞如违皇命北进,即使取胜,也是叛逆之罪,其所立的宋钦宗政权也将被广泛视为不合法,这同当时南宋政权初建,被金人追打无处安身时情况完全不同。
另外,宋钦宗身上背负着亡国之君的罪名,臭名昭著,即使出于忌讳,也没人愿意他继续当皇帝,毕竟谁也不想再来一次“靖康之耻”吧。
四,岳飞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把南宋政权推翻。
因为岳飞手中的军队不是岳飞的私人武装,而是南宋朝廷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主要将领(包括岳飞本人)的亲属家小均在朝廷控制之下,这些将领可以听从岳飞的战斗命令,但绝对不会执行岳飞造反的命令,这个代价太大,承受不了。
五,只要岳飞敢另立中央,就会立即被宣布定性为叛乱,全国的所有政治和军事力量会联合起来对其进行围攻,宋高宗会动用国家法令,宣布宋钦宗为“伪政权”,而宋钦宗因为是前朝亡国之君,已无法得到广泛拥戴,失去大旗的岳飞只能是在孤立无援的形势下被全国各路军一一击破,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所以,岳飞根本不可能以复立宋钦宗的形式来与南宋分庭抗礼,宋钦宗在金人手中对南宋有威胁,因为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在身后支持,南宋又弱,而现在只是一个叛乱的个人在支持,面对的是强大的南宋政权,结果可想而知。

参考: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说岳全传》中,岳飞并没有拒绝朝廷的诏令。
我们可以先看看《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召回兵矫诏发金牌、详恶梦禅师赠偈语》:正说之间,又报有内史賫着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到军前来催元帅起身。
岳飞慌忙接过。
又报有金牌来催。
不一时间,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
内史道:“圣上命元帅速即起身。
若再延迟,即是违逆圣旨了!”岳爷默默无言,唤过施全、牛皋二人来道:“二位贤弟,我把帅印交与二位,暂与我执掌中营。
此乃大事,须当守我法度,不可纵兵扰害民间,也不枉我与你结义一番。
”说罢,就将帅印交付二人收了。
原来,在此之前,岳飞就收到一道圣旨,让他进京受封。
岳飞要奉旨进京,其它大将都颇有微词。
都认为应该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刘元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岳爷道:“此乃君命,有何商议。
”也就是说,岳飞从一开始就没有抗旨不遵的想法。
而且岳飞正在对手下大将牛皋、张宪等做一些相应的交接和准备工作。
只是这十二道金牌,一道接着一道,接连不断来得太快,显得好像是岳飞在犹豫不决。
其实岳飞对皇帝的旨意一贯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的。
岳飞进京受封,交出兵权,那么就成了砧板之肉任人宰割了。
这就是宋高宗和秦桧的第一个目的。
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处置岳飞了。
如何处置?
岳飞功高盖世,应该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赏赐金银财宝啊。
可是,岳飞偏偏不喜欢这些赏赐啊。
皇帝赏给他美女,他拒之千里;皇帝赏给他金银财宝,他不屑一顾。
总之,皇帝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奖赏给他了。
人家韩世忠接受皇帝赏赐的豪宅美女,欢欢喜喜地回家享受生活了。
而岳飞则沉溺于不能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遗憾之中。
此时的岳飞与皇帝“离心离德”了。
皇帝希望你享受生活,你不爱享受也就罢了。
但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让皇帝好受啊。
迎回二圣,宋高宗怎么办?
高宗皇帝放在哪里呢?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么简单的道理,岳飞应该懂得啊!其实,此时的岳飞最好的做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
你越是懂得享受,皇帝就越是对你放心。
君臣同乐,有何不可的?
岳飞和宋高宗的分歧就在于:岳飞想要消灭掉大金结束分裂状态;而宋高宗只要是能够偏安一隅保住皇位即可。
于是,宋高宗和金国达成一致:两家讲和,不再打仗,都各自偏安一隅。
岳飞就同时成了南宋和大金共同的“眼中钉”。
大金国提出“必杀飞而后和”。
宋高宗和秦桧就以此为由,卑鄙无耻地杀害了岳飞。
在电视剧中,十一道金牌被忠义堂的人拦截,但是最后一道没有截住而送到了岳飞的手中。
忠义堂的人计划是,不让岳飞接到诏书,岳飞就没有抗旨不遵的顾虑,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北伐,一举消灭大金收服河山。
忠义堂的打算的确不错,但是没有执行的好,最后一道金牌还是到达了岳飞的手中。
以岳飞的秉性,只要是圣旨,无论对错,他都会坚定不移地遵守。
结果也是,岳飞立即启程进京。
那么如果,这里说的是假如,假如岳飞抗旨不尊,那么他会有几种应对的方案?
当时的背景是,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俊四路大军会师朱仙镇,在朱仙镇大破金兀术的金龙阵。
金兀术的六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大金。
金兀术就使用反间计,启用奸细秦桧做内应,一方面促使大宋退兵,一方面陷害“主战派”岳飞。
秦桧就撺掇宋高宗下旨停止进攻大金和大金议和。
宋高宗也不愿意迎回二圣,于是就采取了议和的政治策略。
岳飞要想避免被害,至少可以有三种应对方案。
第一、改变思维,及时站到“议和派”的一面。
积极配合宋高宗的议和。
这样,南宋和大金只要能够顺利议和,杀不杀岳飞也无关紧要了。
宋高宗就没有必要冒着陷害功臣的巨大阴影去杀害岳飞了。
最多是剥夺了岳飞的兵权,闲置起来而已。
岳飞也可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对局势可以保持三缄其口,不置可否就是。
第二、带领嫡系部队,自立为王,割据一方。
不过,这样做就是造反了,岳飞肯定不会这样的。
岳飞是精忠报国,宁可自己死一百次,也绝对不会反叛朝廷。
第三、听从刘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建议,乘胜进兵,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然后,在开封府重新拥立宋钦宗登基为帝。
这样的话,被动的就是赵构了。
你要么取消帝号,承认北宋政权;要么就划江而治搞分裂。
责任也不在岳飞。
岳飞顺应民心,抗击金兵,又统一了国家,迎回二圣,兑现了赵构最初的誓言。
没有任何人能找出岳飞的不是。
宋钦宗也会以“再造大宋之恩”对岳飞大加赏赐。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当时,岳飞如果这样做的话,刘琦元帅肯定是支持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他的意思;韩世忠最差也能保持中立;剩下张俊一人,即使反对也无法兴风作浪了。
岳飞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岳飞的“忠”没有弄明白。
岳飞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忠的是什么?
是忠于赵构本人?
还是忠于大宋王朝?
还是忠于大汉民族?
这也是岳飞当时的历史局限性。
我们当然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岳飞。
“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就是痛苦迷茫中的岳飞。
宋高宗以后,宋孝宗彻底为岳飞平反,并追封岳飞为王。
对于当时的岳飞遇害到底对错如何,也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
不用想太多,就一种----死路!我们的现在正统的历史课本里只记载了岳飞北伐一路大捷,沿途百姓箪食壶浆迎王师的场面。
南宋高宗时代的聚光灯全打在了岳飞身上。
但是大家得注意个问题:岳飞是一个人一路大捷的吗?
知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的时候都要说:“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这不是客套,而是事实。
岳飞能拉起7万岳家军,首先靠的是高宗的信任。
因为当时北宋垮台以后,南方军事力量的组建基本是依靠北宋陕军残部为基础的。
韩世忠的神武左军是北宋陕西军鄜延路,吴玠的神武右军是北宋陕西军泾原路。
唯有岳飞一人是靖康之败后投军,宋高宗把他从小卒一路提拔到一军主将的位置。
所以说,岳飞本人就是宋高宗的嫡系,属于“校长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岳飞如果拒绝12道金牌的朝廷召令,不仅否定自己的合法性,还否定自己的人格,是典型的自己刨自己根的行为。
岳飞疯了才会这么干!当然,也有人说反!那更可笑。
老百姓箪食壶浆迎的是“岳家军”,还是大宋王师?
这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别忘了,当时的北方可是有大批的土匪强盗在填补北宋朝廷消失后的地方权力真空。
老百姓对他们“箪食壶浆”了吗?
躲都来不及!7万岳家军人吃马嚼一路北上,靠得是大宋朝廷的后勤供应,起码也是靠大宋朝廷这杆大旗,才能在深入北方之后就地筹粮。
你要是一个秃瓢军阀,什么名分都没有,老百姓会对你“箪食壶浆”?
这就是高宗赵构的威力----没有他的名分,岳飞背上那“精忠报国”都没法刺!道义说完了,再说说现实和战场形势!12道金牌是朝廷诏令,也就是高宗的命令!历史课本里说什么高宗担心岳飞“迎回二圣”,基本属于老爷爷讲故事哄孙子的层次。
要知道,岳飞一出兵就打着“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旗号,那会儿高宗就不担心吗?
当然不担心了!首先,别说岳飞本人是高宗的嫡系,就算不是,哪有放着现任领导不巴结,反倒去拿命奉承退休领导的事?
岳飞是忠诚,但是不傻!第二,“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本来就是个旗号而已,而已,而已......搞不好岳飞走之前就跟高宗汇报过了----靖康之后,宋朝南渡,赵构是在正统王室被团灭的情况下推出来的。
说白了,在北方没有影响力!一旦把战争推进到北方,“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个旗号是很重要的“统战策略”。
否则,光凭区区康王赵构的名号,未必能拢起北方尚存的宋朝残余力量。
第三,所谓的“二圣”就算真回来了,对高宗也没什么威胁。
徽宗、钦宗二人,说好听的叫“二圣”,说直白些就是亡国毁庙的废物。
不仅自己不能死社稷,还连累妻女“谷道破裂”。
这种人就算回来了,也得被当成“反面教材”,被批倒批臭!还谈什么政治影响呢?
所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飞,政治问题是次要的,战场形势才是关键!绍兴十年诸路大捷,岳家军推进至离开封只有45里的地方。
此时,金人已经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
按照当时的计划:岳飞的神武后军从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汉)出发,直指河南,西路是吴玠从四川进军陕西策应,东路是张俊从淮西进军徐州,加上韩世忠的水军控制淮河到长江的水网,确保大军后勤畅通。
计划很完美,推进得也很顺利。
但是,问题来了!前面说了,这几路大军里,只有岳飞是高宗提拔的嫡系。
其他那几位都是前朝留下的军头。
稍不控制,就是军阀!军阀的特点是什么?
保存实力!这也是岳飞做中路的原因----西路的西川到陕西,一路山地,金朝的骑兵没法发挥威力;
东路淮西到徐州,水网密集,还是不利于金朝骑兵。
只有湖北到河南这一路,是广阔的平原,便于金朝骑兵发挥威力----就留给了岳飞。
就算这样,岳飞还是靠着天才的发挥打垮了金军的主力。
那几位就不乐意了----本来是让你去碰个头破血流,结果你小子打出了人生巅峰!看笑话的成了捧场的。
于是这几位就不玩了!于是从张俊开始,这几路助攻陆续撤了!后来张俊等人还疯狂配合秦桧致岳飞于死地!岳飞庙前塑张俊的铁像不冤枉!这一撤,把岳飞的左右肋都暴露出来----西侧可能会遭到金军顺江而下切断退路,东侧有可能粮道断绝,后援不济。
如果他不退,强行孤军深入,进军广袤的河南大平原,就只有被金军多路合围的份儿了。
高宗连发12道金牌的目的,根本在于什么“二圣”,而是要保住岳家军这支嫡系武装。
所以说从张俊率先撤军开始,这次北伐已经注定失败了,岳飞如果抗命不撤,恐怕不用高宗杀他,金军就能要他的命。
感谢您
这里有时事闲话,也有历史微语。
请您指正我的系列文章《商鞅与商君书》
参考:
\"靖康之变″,徽钦两帝当俘虏了,却美其名曰\"二圣北狩″,仍是死要面子的干活!却乐坏了康王赵构,没有爸爸哥哥被掳,自己怎有机会坐龙椅呢?
因此宋高宗心中却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愿意赵佶赵桓回来,最好是永远消失在异域!赵构昏庸无耻,是个彻头彻尾的怕死的求和投降派,只要有皇帝当那怕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只求与敌相安无事根本不想抗金,所以与大奸臣秦桧沆瀣一气迭下十二道金牌勒命岳飞退兵!或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岳飞可乘胜追击直捣黄龙把两个老赵迎回,或不致于被\"莫须有″罪名在风波亭父子双双殉宋!每读岳飞《满江红》词真令后人\"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但这也是岳飞的宿命,因他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字紧?咒呢!即是昏君丧权辱国的命令也要执行!这不是愚忠么?
本来岳飞还有一个选择,不管金牌银牌皆不理它!挥师北进,把两圣救出,把金酋捆绑掠回大宋,把失地全部夺回,纵是违抗朕令而死,也死得荣光,那更是多么的名垂万古呀!但抗金名将岳飞却被惨遭枉杀了,后人只是\"空悲切″呀\"空悲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