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兵工厂的子弹用什么发射药

子弹发射药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只要有棉花、硫酸、硝酸就能造,只是说由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造出来的发射药性能不尽人意罢了,因此八路军兵工厂的子弹发射药毫无疑问就是现代无烟火药,也就是硝化纤维素,俗称硝化棉。
很多人认为八路军兵工厂在艰苦岁月里生产的子弹发射药是黑火药,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无烟火药从理论上来讲是非常简单的。
基本工艺是这样的:首先选用优质棉花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浸泡于浓硫酸中,晾干以后再浸泡于浓硝酸中发生酯化反应,最后就能得到硝化纤维素这样的化合物。
在子弹制造工艺中,酯化后的硝化纤维素需要切成条状、片状、球状,接下来就可以装填到弹壳里成为子弹发射药了。
可见子弹发射药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八路军兵工厂完全可以自行生产,相信这也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队伍能不短壮大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兵工厂提供有力的武器弹药保障,八路军是不可能仅通过缴获、采购来武装士兵的。
▼下图为珍贵的八路军黄崖洞生产车间历史照片,该兵工厂虽然设备简陋,但是产能十分惊人,年产步兵炮炮弹7600发、迫击炮炮弹58000发、手榴弹10万枚、各类枪弹200万发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子弹发射药的技术性能指标是很差很差的,以我国当时的化学、材料等领域水平来说,最多只能解决有无问题,与日军的子弹发射药技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是因为最不起眼子弹发射药技术性能指标是需要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才能支撑起来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能生产出优良性能子弹发射药的国家不超过3个,而我国并不在其中。
以美国为例,做为一个长期研究轻武器的强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完全吃透7.62mm枪械的子弹发射药技术,而5.56mm小口径枪弹的发射药技术到了1980年才基本吃透。
比如说美军7.62mm步枪弹所使用的WC846型发射药,它的硝化纤维素含量为81.4%,氮含量为13.6%,为了增加火药力,特意添加了10.39%的硝化甘油炸药和0.6%的二硝基甲苯炸药,理论爆速6000米/秒,这样的发射药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炸药了。
很显然八路军兵工厂是不可能生产出这样高性能发射药的,因为配比一旦超标,那么子弹在击发时产生的炸膛风险就很高了。
▼下图为二战时期美军7.62mm枪弹所使用的WC846型发射药,消化纤维素的性状是白色的,制成发射药后呈黑色的原因是添加了一定比例的石墨,这项技术八路军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八里街兵工厂生产的子弹发射药性状是黄色,这是添加了硝化甘油的缘故。
所以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硝化纤维素把硝化甘油炸药的配比降的很低,二硝基甲苯这样的高性能合成炸药则不具备任何添加条件,所以仿制出来的6.5×50mm步枪弹、7.92×57mm步枪弹在外观上与原装弹没有区别,但是弹丸外弹道性能却相差很大。
以日制6.5×50mm有坂步枪弹为例,在使用38式步枪发射时,膛压为262兆帕,枪口动能达到了2613焦耳,这就是三八大盖射程远、射击精度高的原因。
而八路军兵工厂仿制的该型枪弹膛压不到240兆帕,枪口动能1900焦耳,这样的技术性能指标意味着同样规格的枪弹能表现出不同的外弹道性能,当射程超过400米时,弹道就会特别弯曲。
所以八路军士兵们总结出了枪弹使用的经验:用日军原装子弹时按照枪械标尺瞄准,用边区造时标尺要抬高。
比如说射击距离为200米时,原装子弹用11档标尺,边区造子弹用13档标尺,以此类推。
子弹发射药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武器弹药制导上的软肋,并不局限于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即便是现在,我国依旧没有吃透小口径枪弹发射药技术。
以5.8mm系列枪弹为例,由于国产发射药技术太过落后,以至于影响到了95式、03式小口径自动步枪步枪的性能发挥,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新型枪弹时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兵工厂能够以简陋的条件生产出基本满足要求的硝化棉子弹发射药,这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下图为我国仿制的美军球状发射药,它用于小口径枪弹的子弹发射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子弹发射药技术一直是我国武器弹药制造技术领域的短板,想要造出好的国产发射药,这个难度跟男足打进世界杯处于同一水平。

参考:
八路苦,八路穷,八路的子弹真金贵!这是当年八路军抗战的真实写照!当年的条件就是这么的简陋!然而,面对苦难,是放弃吗?
那不是我们的作风!于是,八路军的军工们又开始了从无到有创业的过程。
中央根据地的军工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只有20多个人了。
加上原红四的微弱的军工力量,在陕北,在晋察冀,在太行,各根据地都开始了自建军工厂的模式!在延安的军工人,尤其值得一提的四个牛人,第一刘鼎,第二李强,第三沈鸿,第四钱志道!这四个人各有侧重。
沈鸿搞机械,研发了适合小兵工厂使用的复装子弹小机械。
而钱志道解决了化学发射药问题!当时的子弹已经是铜壳子弹时代了(最早是纸蛋壳时代)。
弹壳主要采用回收旧弹壳的方式来解决。
当时每个士兵打完一发子弹都要把弹壳装在兜里,不能乱丢。
然后战后给士兵补充弹药,你上交几个弹壳,才给你发几发子弹!假如这个士兵运气好在战场上捡到了敌人一堆弹壳,那么好,下次发子弹,你就有可能比别人多领几十发子弹!我这个不是胡说的,在八路军后勤史料里面就这么说的!上交一个弹壳发一个子弹!弹头材料的自己制造,并非有的人说什么用木弹头之类。
事实上,八路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巧妙。
那就是发小面额钞票!为什么发小面额钞票呢?
用途是把百姓手里的铜元置换回来!然后置换回来的铜元堆满就是好几个窑洞!这些铜元就是制作弹头的材料了!旧弹壳需要用模具整形,才能使用。
一个旧弹壳可以复装三次。
还有一道工序,要用车床车掉激发过的底火,然后再装上自己制造的新底火。
里面有咱们八路军工自己研制的底火药,成分在此略过。
在延安的军工们还尝试过自己制造弹壳。
使用铜元铜钱,经过电解提出纯铜,铜钱修建反射炉提炼出来锌,然后制造出三七黄铜,然后自己做的铜片轧机,轧成铜板,就可以开始造弹壳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生产限制,成本高,产量不高。
一共只生产了一万多发新弹壳的新造子弹。
火药用什么?
没研制出化学药之前,使用的就是黑活药!成分化学课上说过,一硝二硫三木炭!需要指出的是,火硝要纯,木炭要麻杆炭!总之,做出威力大的黑药药,也是技术活!在整个抗战时期,黑药药不但装过子弹,更重要的用途是填装(手)(留)(弹)!也就是李云龙口里说得一炸两半个的那玩意,但是李云龙说得好,能拔脓就是好膏药,有比没有强!后来研制化学药,就是搞三酸嘛!搞出石硝化棉,造粒加安定剂,无烟发射药就搞定了!在此之前没有搞定这个的时候,八路军工们使用废旧电影胶片切碎填充子弹!照样打得挺响!感谢当年的电影工业啊!
参考:
子弹匮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八路军整个抗战时期。
“卢沟桥事变”以后,八路军的弹药补给,由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负责,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普通战士,每人也配发了100子弹,这是从南昌起义后从来没有过的。
八路军依靠这些弹药,打了诸如平型关、广阳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等数次比较大的胜仗。
但随着蒋介石在1939年拒绝继续为八路军提供武器弹药,八路军再也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阵地战(百团大战属于大规模的游击战)。
在前线作战的八路军,子弹始终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华北作战的八路军,对子弹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八路军使用的子弹主要分为两种,尖头弹和再生子弹。
尖头弹主要靠战斗中缴获,在战斗时这些尖头弹专门供应八路军的机枪手和神枪手使用。
而普通士兵只能使用再生子弹,再生子弹在红军时期就被广泛使用,使用猪圈、厕所墙壁上刮下来的碱土熬出土硝,按比例土硝10斤,锯末1.5斤,柴油0.3斤,石灰0.3,硫磺0.3斤,先用土硝和锯末爆炒,颜色发灰时再冷却磨成粉,加入柴油,烘干后加石灰,装入从战场上捡来的弹壳。
弹头更是因陋就简,用废旧铁丝拧成或是削尖木头,竹片,再生子弹发射出去根本不啮合膛线,子弹头在空中翻跟头,而且射程也不远,基本上没有什么杀伤力。
华北平原大量的盐碱地,使八路军兵工厂大规模制造再生子弹成为可能,困扰兵工厂的难题,是没有足够的弹壳。
导致这种没什么杀伤力的再生子弹,每名战士也只能供应10发。
由于子弹的严重匮乏,所以八路军格外注重夜战,近战、白刃战。
一个名叫腾森青田的侵华日军在回忆录中记述说:我们都讨厌和八路军作战,他们总是很无耻的偷袭,而且是不到50米不开枪,枪声响起,如果你不能在几秒钟内作出反应,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和刺枪(红缨枪)冲到眼前。
在战斗结束后,八路军战士都要把缴获的尖头弹上缴,一发尖头弹可以兑换三发再生子弹,新兵上缴五发尖头弹,就能得到一支膛线都磨平的步枪。
日军丢弃在战场上的废弹壳也会被一个不剩的捡回来,成为制造再生子弹的重要原料。
另外一点让日军深恶痛绝的,就是八路军敢于在白刃战中毫无顾忌的开枪。
鬼子不知道的,是八路军之所以敢这样做,主要因为他们枪膛里装得都是杀伤力不强的再生子弹,不用担心子弹贯穿鬼子的身体后,给战友造成二次伤害。

参考:
八路军使用的子弹,都是什么火药的?
想要了解八路军子弹火药,必须搞清楚火药本身有哪些。
通常来说,子弹里面的火药分两种,一种是底火,一般在子弹屁股后面专门的底火室里面,分量很少,但是脾气很大,只要受到冲击就会爆发。
第二种是发射药。
这是子弹动能的主要来源,放在子弹后半部,在底火点燃后,发射药快速爆燃,把子弹推出枪管,形成杀伤。
通常来说,底火使用的都是叠氮化铅,而发射药,则有可能使用黑火药或者硝化棉火药。
黑火药大家都知道,那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宋朝就大规模使用了。
可是硝化棉为代表的无烟火药,则是军火商人、科学家诺贝尔的发明创造和推广。
八路军的军工部门,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才攻克了无烟火药难题,所以,我们的八路军自己生产的子弹,主要是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子弹。
很明显,黑火药作为发射药,会造成子弹动能不足,杀伤力有限问题。
同时,黑火药的残渣也会造成视线困难、堵塞枪管等问题。
但是,困难的战争年代,我们不得不使用黑火药作为主要发射药。
可是,即便是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子弹,我们也不能放开使用。
数据显示,我国1937年之后的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共消耗了3000万发子弹,而国民党军队则消耗了17.1亿发。
3000多万发的子弹,八路军自己生产的黑火药子弹有多少呢?
军工部所直辖的兵工厂,是八路军最大的武器自产基地。
据其年度总结报告,1940年全年,军工部共生产步枪3360支,另有手榴弹7.4万余枚,子弹12万余颗,燃烧弹200个,地雷95个。
1941年,因为日军的扫荡,生产能力骤降,全年只生产步枪1736支,另有炮800门,子弹41万颗,炸弹6万枚,刺刀1.2万把,炮弹4万发,地雷2358颗。
1943年,全年共生产步枪400支,掷弹筒350支,屈枪1432支,掷弹筒弹4883个,迫击炮弹4253个,子弹68万余颗,手榴弹4万余颗。
军工部直属的兵工厂,能够为八路军提供每年40万左右的子弹,虽然这些子弹中,黑火药为发射药,性能很差,但是依旧不足使用。
所幸,八路军并非只有一个兵工厂,各部队、各根据地也大都设有兵工厂,如120师在1942年有7个兵工厂,太行区有兵工厂4个,晋察冀边区有兵工厂12个。
一直以来,八路军新四军所有的军火产量并不清晰,也没有相关资料可查。
不过,可以想象,八路军的子弹,应该无法满足八年抗战中的3000多万发使用。
另外,晋察冀边区截止1942年2月,共生产步枪1056支,手枪186支,手榴弹308157颗,步枪弹594997颗。
如果每个主力部队能生产100万发子弹,总共加起来,八路军新四军所有的子弹产量加起来,有可能在1000万发左右。
剩下的缺口从哪里弥补?
我想缴获应该是主要的。
有统计称,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八年间,八路军共缴获步骑手枪20.7万余支,炮955门,机枪1106挺,炮弹1.68万发,步枪手枪弹369.77万余颗。
如果各大一级军区都有如此能力,2000万子弹的缺口,是可以弥补的。
如果
不同时期,结果有所不同,总的状态大概就是这样。
在没有枪没有炮的艰苦岁月,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应该被永远铭记!
参考:
也是硝化棉。
为了把棉花充分干燥破碎,各种土办法都想过了试过了。
先暴晒,再用铡刀切,后来发现用石碾子碾效果不错。
硝酸不好找,就自己土办法做,没设备就用老乡的缸(那是石英)当容器。
总之特别艰难。
网上能查到当年八路军工的回忆录。
写的比较全的是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参考:
八路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不小的力量,那时我们八路军子弟兵的子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兵工厂制造图示:黄崖洞兵工厂复原模型那时兵工厂比较多,但都是以小兵工厂为主,这样的兵工厂便于移动,但是大型机床比较少,生产的枪支、大炮比较少,主要生产的就是子弹和手榴弹,著名的兵工厂如黄崖洞兵工厂,年产能50mm炮弹7.6万发,82mm迫击炮5800多发。
八路军总部直辖的兵工厂,1940年全年共生产步枪3360支,手榴弹7.4万余枚,子弹12万余发。
图示:兵工厂当时工作场景制造子弹主要需要两种原料:铜和火药。
弹头需要红铜,红铜抗高温能力强,子弹壳需要黄铜,黄铜的延展性比较好,子弹里的推进剂需要无烟火药,子弹壳底火需要引爆剂(也就是灵药)。
铜由各地收购而来,经过秘密通道运输到兵工厂,在化铜炉熔化后,铸成铜锭,再碾成铜片,最后分别冲成弹壳和弹头,无烟火药也就是硝化纤维素,俗称硝化棉,需要量大,制造方法也很简单,棉花除去杂质以及棉花仔,分成小块,浸泡到浓硫酸发生反应,捞出来后再浸泡到浓硝酸中就可以得到,引爆剂是由氯酸钾、硫化锑、玻璃粉等配置而成,兵工厂自己就可以解决。
图示:硝化棉二、国民政府拨付。
国共合作以后,1937年8月,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八路军,从编制隶属上来看,国民政府有义务拨付,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八路军被派往第二战区,即晋察冀一代,当时正是日军进攻的主要地点,当时八路军的主要武器就是老式汉阳造和土造的鸟枪鸟铳以及冷兵器长矛、大刀,八路军也急需要国民政府拨付武器。
但据彭德怀元帅回忆,国民政府因此拨付了6门苏制反坦克炮,120挺苏制转盘轻机枪。
图示:苏制转盘轻机枪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第三种方法就是从各个战场缴获,这是枪支和火药的最主要来源。
仅仅山东战场八年间共缴获步枪20万余支,机枪1106挺,炮弹1.68万发,子弹369万余发。
四、依靠华侨等募捐款购买,这一部分武器较先进,但数量比较少。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匮乏弹药是缺少,在这种情况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方面反倒减少直至取消了给八路军新四军方面的武器弹药配发。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只是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武器弹药问题,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八路军晋察冀边区与新四军苏北根据地。
八路军晋察冀边区的兵工厂尤其是黄崖洞兵工厂,在爱国抗日的北平天津大学生的努力下用土法缸塔法制造出了硫酸并且是制造出来硝酸以及硝化绵,硝化绵是制造枪炮弹的关键材料。
八路军战士们在战场上必须要回收枪炮弹壳,用来复装制造重新使用。
他们先把这些回收的枪炮弹壳用水压冲掉底火洗净,然后将土法生产的硝化绵装入作为发射药。
子弹头用民国一角的铜元在模具中冲压而成装进锡铅而成,然后压装在子弹壳上,子弹底火用人工制作的铜箔制作装入硝酸钾与火柴用磷酸混合物复装在底火上。
至于炮弹更复杂,八路军军工厂主要是制造迫击炮弹,而线膛炮弹除了战场缴获绝大多数只能是用高价向唯利是图的汉奸部队购买。
在苏北新四年兵工厂传奇英雄吴运铎领导下,除了制造土炸药复装子弹制造地雷手榴弹之外他们通过上海的抗日爱国工人们搞来了制造设备生产出来了子弹壳能够自己制造全新子弹及线膛炮弹。
可以说中国人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完全是靠自己进行的抗日武装战争,这是历史事实。

参考: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抗战时期八路军兵工厂只能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而不能使用无烟火药。
黑火药在外部性状上和无烟火药差别不大,看上去都是一个个黑色的小颗粒,但成分差别很大,黑火药的成分基本是硫磺木炭和硝石,这些原料不需要工业生产,找个炉子土方法就能炼制,可以说是几百年的工艺。
而无烟火药分为单基火药和双基火药两种。
前者以硝酸纤维素作为主要成分,后者则以硝酸纤维素和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八路军兵工厂主要的材料来自回收报废武器铁具和扒敌军铁路,基本没有化学原料。
而硝化甘油这些原料需要完备的工业化工体系才能完成,而八路军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只能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
直到抗战结束和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继承了东北遗留下来的一些工业设备,算是基本有了小规模的现代化学工业,从而能制造无烟火药。

参考:
当时我的爷爷是村里的书记,经历了整个艰苦年代。
70年代我家拆老房子拆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决枪,檩条墙缝拆出来十多颗绿铜尖头比现在稍大一些的子弹。

参考:
日本鬼子称八路军是三枪八路,就是说和八路打仗一般就是打三枪,八路军就冲到身边开始肉搏战了!说明了八路军子弹的匮乏!那时八路军最多的就是手榴弹和地雷了!
参考:
八路军兵工厂的子弹前期用的是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到后来逐渐生产出来硝化棉火药和黄色炸药,才开始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
由于八路军在建立初期条件艰苦,根据地工业落后,兵工厂也都是作坊形式。
没有生产硝化棉火药的制造设备和原料,只能就地取材,生产配方相对简单的黑火药。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木炭和硫磺,采用15份硝石,3份木炭和2份硫磺的比例制作成发射药。
黑火药威力小,产生很多烟雾,并不适合做发射药。
西方人在18世纪末期就发现了不产生烟雾的硝化棉火药。
八路军时期在国统区才有生产硝化棉火药的化工厂,前期有民国政府提供弹药,八路军自己的军工厂发现缓慢。
当时的军工厂主要是通过捡到的弹壳重新装填黑火药制成子弹,工艺简单,产量很低。
国共关系发生变化以后,八路军的兵工厂才着手建设自己的化工厂和生产线。
1941年1月,彭德怀副总司令发出指示,要求军工部尽快研制出无烟火药,以满足部队枪炮弹药的需求。
无烟火药的研制生产才正式提上日程。
当时军工部组织技术攻关小组,首先着手试制硫酸,因为硫酸是制造硝化棉的主要成分。
没有制造硫酸所需要的铅室,就用陶瓷缸来代替,创造了一种陶瓷缸制酸的新工艺。
经过八个月的时间,终于制出了浓度达到80%的浓硫酸。
1942年5月,八路军军工部在黎城建成了首个化工厂,用来制造硝化棉火药。
有了陶瓷缸制酸的工艺基础,硝化棉火药的研制速度非常迅速。
9月份就成功研制出硝化棉火药。
从此以后,各地的根据地纷纷建立军工厂,研制生产八路军自己的弹药,为后续的斗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