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提到的江东父老是指哪里的人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是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他的叔叔项梁因为杀人,带他一起逃避在吴中(今苏州)。
由于长江在九江段合流,有一段是从南向北流的,到南京开始绕城至东而下。
所说的江东指的是九江至南京一段的视觉看的,安徽和县在中间。
公元前203年,项羽被韩信等联军围困于垓下(安徽灵璧县境内),后突围逃至乌江(安徽和县江镇)。
乌江亭长劝其上船过江东,再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项羽也叫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个面目见之?
纵彼不信,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所带八千江东子弟,多指指的是会稽郡吴县(今苏州一代)。
可是苏州却没有项羽的丝毫印记。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做刺史时,亲自考察历史痕迹。
证明,项羽起兵应是在浙江湖州,所以,项羽所说的江东父老是指的湖州人
参考:
我还想说说江东一次的变更及缘由。
从“江东”、“江左”到“江南”在古往今来如恒河沙数般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所指的地域范围与后来大相径庭,那时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
这个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东”的。
霸王别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项羽被流氓皇帝刘邦击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愿选择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个“江东”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右代西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在公私文书及各类著作、文学作品中使用十分频繁。
从“江东”、“江左”而变为“江南”,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据说唐太宗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记不住,只好将它们写在屏风上。
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由于这一次区划的数目实在太少,南方各区大多过于广袤,到了风流天子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将道的数目增加到15个。
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的“地域歧视”唐朝人对于各区域的观念是非常有意思的。
当时的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动不动就把南北挂在嘴边,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如“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独知”(王智兴)之类。
“塞北”我们知道那是从辽水之东一直绵延到贺兰山、六盘山以西的一个漫长而辽阔的地带,那里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寒冷、风沙、荒漠,以及残酷的人文环境如战争、白骨。
而江南呢,从空间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太行山以东)与关中的对立,两个地方的人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在宴席上谈起山东人如何如何、关中人又如何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有个大臣叫张行成的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过来。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
岭南自不用说,因为地多瘴疠,当时中原人觉得去那里顶多只能捡回来半条命。
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西南一隅,有“蜀道难”之称,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
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扬州算不算“江南”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来的是“江淮”。
但是,这个地名包含着这层涵义已经是到了唐后期,今湖南、福建等地已经没份。
过去不少人想当然以为“江淮”指的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块地域,其实不是,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才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
“淮南”是好地方,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周围的地区还是不行。
“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时(733年)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想而知。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唐后期定期编纂的一种类似于现在行政区划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
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处于边缘,张九龄曾有“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之句可以为证。
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江南的边缘时伸时缩,例如有时人们把地处江北的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参考:
他老家吴中会稽,今天的浙江一带,起义之初,他们叔侄在吴中会稽募兵8000,失败后,他告诉乌江亭长的就是此事。

参考:
项羽提到的江东父老是指他起兵西渡长江进军中原时所在地的家乡人民!项羽发迹乃当时的楚地会稽郡,今天江浙沪一带,具体浙江绍兴附近!江东是个地理位置泛称!江指长江,长江从江西九江开始往北,经过安徽去往江苏,故古时称长江以东的江西安徽江苏地区及浙江上海等地为江东,东为左,也叫江左!秦时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地名将之后的项羽在家乡起兵,得到积极响应,后来迅速扩大,达到一定实力后决定渡过长江进攻中原往秦腹地而去,所以自称带了八千子弟兵(应该也是泛指),也基本或者全是江东儿郎,所以他兵败乌江时基本全军覆没,按史书记载是只有几十人跟着他败退江边,而且只有亭长准备的小船,所以我们项霸王自觉无颜独自过长江回去见家乡父老,即江东父老!
参考:
江东是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
即今皖南、今苏南、今浙江、今江西东部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对项羽来讲,江东是指他的起义地苏南这一带,项羽起兵于吴中,既现在的苏州。
扩展:江东一词,经久以来,所指的地理范围都不相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据史料考证,这里的江东是在安徽省境内。
但到了三国时,江东被泛指为孙权所统辖的地区。
也就是从北方中原去吴地,由于人们多在此段渡江,所以也就习惯了将吴地,称为“江左”,因为古人通常以东为左,所以江东又被称为“江左”。
其实,古代的江东,是指九江以东的地区。
并且是以长江为界,从九江转弯之出,向北到南京这一大段,这部分的江南地区,也就叫江东。
域名,包括今天的赣北、皖南、苏南、上海、浙等地。
在唐宋时期,政府开始将江浙一带,设为浙江道,并以新安江为界,从而分浙江东西两道,如此,“江东”又有了不一样的范围指代。
不过,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习惯称江东,为江左,皖南、苏南、浙江、人海以及江西东北等地方了。

参考:
项羽的江东父老是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
即今皖南、今苏南、今浙江、今江西东部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楚汉争霸中的楚,是指西楚王朝,公元前206年四月,名义上统一了秦朝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参考:
按照地理上的说法,江东可以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
按照《史记·项羽本纪》中所称到的江东父老之江东,不应作地理上的解释。
将其与父老连起来解释反而较为妥当。
如此解释,江东就应是一个泛称,即指项羽起义时所带之江东八千将士生活地点的一个泛称,因其所处的之位置处于秦都咸阳以东,又在大江之东南,故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