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的诗有哪些
李商隐的(菊丿暗暗淡谈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時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第二首(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得到重阳日,还來就菊花。
刘禹锡的(和令孤相公玩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拔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來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谪琼浆,高艳遮銀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菊花!是我国最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文学家屈原在他的杰作(离骚)中就写到了秋菊,农历九月九为古代重阳节,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晋代诗人陶渊明特别愛菊,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百年來一直脍炙人口
参考:
1,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这里是指野菊。
野菊一名苦薏,是一种多年生草,叶似菊叶,缺刻较深,花黄色,原野中多有之。
2,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未。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人忆念在长安的故居而写了这首诗。
九九重阳,人们都登高览胜,饮酒赏菊,开头两句说:今天是重阳佳节,很想去登高赏菊,可惜没有像太守王弘那样的人给我送酒来,连借酒消愁都不可能。
第二联由重阳赏菊,想到"故园菊"3,刘克庄晴窗早觉受朝?,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尾联写酒醉饭饱以后,出去游园赏菊。
全诗是一幅及时行乐的
4,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五、六两句,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
"丛菊两开"点出离开成都之后滞留??州已有两年"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漂泊在外,有家难归。
5,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参考: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
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
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 不尽风流写晚霞;
信手拈来无意句, 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 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 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 再度辉煌任自威! 淡巷浓街香满地, 案头九月菊花肥。
《和郭主簿》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云安九日》 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 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 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 抱技宁自枯。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咏菊两首 唐·黄巢 一《题菊花》(传为黄巢五岁时作)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二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赵昌寒菊》 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 堪笑儿童道过时。
《残菊》 宋·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车清觞。
《菊花》 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 金·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 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 衰迟久已退梅花。
《菊》 明·沈周 秋满篱根始见花, 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 除却陶家到我家。
《咏菊》 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参考:
本人所写《白菊》溪缓云瘦南飞雁,秋霜菊瓣九月天,西风不解白菊意,繁华落尽始淑颜。
参考:
百花谢后卿独开,傲尽霜寒性不改。
挺到重重霜降后,引得梅花香自来。
参考:
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
古人尤为菊名,以此比似自己的高洁情操。
以民族云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垂爱!例如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
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参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可能只有“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的陶渊明才能写出这种悠然自得,恬淡自然的诗了吧。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此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这也就是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悲天悯人,同情百姓疾苦,然他却郁郁不得志,他的才华抱负无法施展,最后病死。
此诗诗安史之乱之后所作。
参考:
《菊花》文/@汉子诗人【原创】忍得百花讽,怒开凛冽中。
凌霜炼峥嵘,傲骨沖天生。
大千沧桑颜,衬我艳丽浓。
四下谁还笑,花瓣试刀锋。
<李恭觉~2018年11月10日于北京>
参考:
菊花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境。
由于陶渊明在离官回乡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气太大,所以很多人用他的诗句做典故,表达归隐的意愿。
唐朝就有不少诗人用这个典故,如钱起《九日田舍》“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含“东篱”一词的诗句。
宋朝也有不少这一类的诗。
如陆游的《东篱杂题》“终日在东篱,清和适此时。
莺声如妒梦,花气欲撩诗。
”陆游以“东篱为题的诗至少有五首
王安石、杨万里、邵雍、柳永都有这样的诗词。
明代唐寅《渊明
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杨基、陈宪章也有“东篱”字样的诗。
那时到民国直至近现代,用“东篱”做典,诉隐逸之情的诗词接踵不断。
菊花作为“四君子”之一,它的高洁孤傲也是入诗的意境。
早在屈原《离骚》里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的句饮子,把菊花作为自己品行高洁的象征。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几位大诗人都歌颂菊花经霜傲寒,不改本色的高贵品质。
宋朝郑思肖《寒菊 / 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还有郑谷的《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朱淑真的《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都是把菊花作为高洁坚贞的寓意。
菊花在秋天开放,古人有悲秋的传统,故而给菊花也带上悲凉寂寥的意境。
唐朝李益《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宋朝张耒《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邃馆深鱼钥,华堂静锁闱。
每劳蛩作伴,不与燕同归。
古栋蜗成篆,空墙藓作衣。
寂寥还泛菊,九日莫相违”。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
菊花在秋天开放给战斗者带来了勇气和力量,也成为他们歌咏以赞颂的对象。
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就是把菊花作为被压迫的穷苦农民的象征,以百花比喻成腐朽没落的唐王朝,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领袖勇敢坚定的精神风貌。
毛泽东更是用了这个意境写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地是战士们战斗的地方,那里播洒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挺立开放的菊花,使人看了格外美丽,闻着分外馨香,能使革命者更加充满战斗的豪情。
菊花有着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诗人看到他会引发不同的感想,从而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意境。
参考: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
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
歌咏乐延年。
参考:
咏菊_晚秋清风一维菊娇绽一敬赏高雅…重阳奉献一一一花絲展抱~独艳夺娇一萧季一新一寒浴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