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一切皆空”是正确的吗

一切皆空,那“一切”是什么?
一切是客观的存在者,并非空无。
所谓的一切皆空是指一切的本体是形而上的“实相真空”(无法言说的)。

参考:
一切皆空是对的,它也就是万境归空的意思,我已经在前面做了回答。

《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和明朝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明朝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落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不过这不是消极的处世哲学,人的一生首先要将一切看透,看透之后,要正确地看待一切,然后要持负责的态度为人生而努力。
不要过分地追求金钱名利和其他身外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

参考: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有空后,空还空吗?
很多人就这个因素曾经无限的怀疑宗教的认知局限!这和一念不着差不多的意思,不着一念的念,还是念,怎么放下这一念,还是有了放下念的,念头,还是没放下!所以才有了万法皆空的论点,那么一切无法的法是什么法?
能够解决万法所认知的意愿吗?
然后就是所谓的八万多法门,门门通生死,通的了生死吗?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大师不敢触碰!道教的说法,天人合一,倒是比一切皆空来的更实际些,用人身体每时每刻的变化,去融合自然界每时每刻的变化,探索阴阳以及阴阳之外的迷局。
至于一切皆空的对错,估计没有人来定义,这不是张嘴就可以出结果的事情。
可以论出皆空的存在,但是证不到皆空的真伪!
参考:
百念之中赞叹语,过留只是一时寻。
春合下雨都量计,又道清晰又到景。
皆到空时,接有力,赞叹同和决。
一切皆空,不对,也心对,春和天下惹清睡。

参考:
【原创】这个要言之:事物空的时间大大大于不空(可见物存在的时间空间)。
循环往复。
比如,下雨一瞬间。
雨(滴)就没了;
而从水(蒸)炁上升变(积)雨云飘在天上,雨滴下到地上、江河、大海,这时间不知长了几百倍几千倍。
而水蒸汽是看不到的无,到地上江河大海也看不到雨(滴)。
雨处于“无”的状态可以说是漫长,而处于“有的状态”短暂。
其它类推。
人也一样,天地孕育人(三魂七魄附体时间比游荡后补排队时空相比也是瞬间和长时间的关系),而天地与人的存在时间相比,也是“无”和“有”的关系。
所以,空几乎可以代表“不空”“有”。
比如宇宙可见物质在4%到百分之5%之间,你说宇宙是“无”大于“有”,还是“有”大于“无”?
也就是“有”几乎可忽略不计。

参考:
佛家讲的“空”是佛法中最核心理论,不理解“空”就无从谈佛法。
佛经中经常看到的“色即是空”“诸法皆空”等,这个“空”都是一个意思。
什么是“空”佛家的“空”不是对应我们通常说的“有”,所以它完全不能解释为我们日常说的“没有”。
佛法讲的“空”是说万物都是缘起之物,缘起即性空!所以佛法的“空”是指“性空”!那么什么是“性”呢?
这个性就是“物自性”。
用人话解释就是“不假借任何外物、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不可改变的本质因素”。
佛家认为世上是没有这种东西的,所以万事万物本质上是“空”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切都是事物的一种“表相”,这种“相”是由于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当产生这种“相”的原因消失后,这种“相”也会随之消失的。
“空”的理论是佛家认识世界的根本大法,是一切佛法的理论核心。
佛家“空”的理论究竟是科学还是哲学亦或是宗教,我认为兼而有之。
因为在科学上我们目前还无法证伪“空”的理论;
“空”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符合哲学的概念;
还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寺院说明了它客观存在宗教的一面。
所以我认为佛家的“一切皆空”是一种很高级的理论!“空”的应用如果你理解了佛家“空”的意思,那么你大概已明白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空”是破“执”的最好方法!比如,人性都有贪嗔痴的一面,当一
通常“执着”我们认为是专一,属于一种优良品质。
但是当一
“空”的理论能让你看透你所执着的事物的本质,“事业、爱情、人生、世界”凡人所见所思都是缘起之物,这个世上没有永恒,一切“永恒”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份“执念”。
所以,我心即世界,念转世界变!所以人生决不可以过分执着,执迷则不悟,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让我们错过外面更美好的世界。
这是“空”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当然,佛家“空”的理论博大精深,我的理解非常有限,它的应用自然是非常广泛的。
但即使是皮毛也让我人生受益匪浅!最少让我的情绪多了一条通道!“空”不是虚无,“空”是“道”,得“空”之道在于“悟”!【插
但我不相伩一切皆空,人活生生的有生命,一切都有实体。
你说太阳是空的嗎,你敢接近它吗?
你说海水是空的吗?
水里有鱼,水面有船。
你如果不会游泳,你敢跳下去嗎?
你说爸妈是空的嗎?
他会生孩子。
菩提本无树,明鏡亦非台。
本耒无一物:錯了!世界有万物,不会是空的,说一切皆空,那是唯心,非唯物,只有梦境才是空的,虚幻的。
佛学的知识,我不懂!\"一切皆空”指的是什么,含意是什么?
我认定宇宙是很充实的,什么都有,不会是空的。
我反对一切皆空的说法。
佛法不会全是对的!别误导世人。
万物不能永恒那是真的,但也存在过。

参考:
很多人对佛教的误解就在于对“空”的理解。
如果把“空”简单理解为“不存在”,就很难了解佛教哲学的本意。
佛教所说的“空”并非绝对的“空”,而是要人“空”掉“执有”,就是不要执着于“有”,因为根据唯识论的观点,你看到的并非就是真实的。
换句话说,佛教的“空”就是告诉世人,“你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佛教本身并不反对物质的存在,其根本教义中认为生命由五蕴构成,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其中“色”就是物质。
佛陀并不否认物质的存在,而是认为“凡夫滥计五蕴为我,强立主宰,以生烦恼”,意思就是普通人,总认为“我”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明确的边界与领域意识,因此常常会因“我”的概念生出很多烦恼,比如现实中感觉被人冒犯了,或者和别人的攀比心理,或者因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而伤心,都是因为“我”的执念太重。
而佛陀是让人空掉“执我”,并不是说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给空掉。
所以佛教说的“空”并不是唯心论。
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中的“诸法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法”指万事万物,“我”指“主宰”,独立存在之意。
“诸法无我”就是告诉大家,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至于为什么“无我”,佛教有一整套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在此就不详述了。
但佛教本身是一个开源系统,两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所以其教义不能一概而论。
在发展过程中,佛教产生过无数的教派,小乘部派佛教就被认为至少有二十个
佛教不同教派中一直存在很多的教义分歧。
如印度小乘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被认为是上座根本部(最可能源自佛陀最初的教义),从其名称就能看出其教义是“说一切有”。
有部的核心教义是三世实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人空法有(万事万物都是“有”的,只是“人”【也就是“我”】不存在)。
后来大乘唯识论兴起,从“唯识”角度解释,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看”到的,只是真实世界在我们意识上的投影,即“诸法空相”。
由于每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物,世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看到的都只是“相”(投影)。
“空”是告诉我们,“相”并不真实,而不是否定“法”(事物本身)的存在。
也就是本文最开始说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这个意思。
印度佛教自龙树开始,既有激烈的“空有”之争。
虽然龙树本身以“不落空有即为中道”为大乘第一义,但其中观之学实际仍被归于“空宗”。
到其弟子清辨,自此而启空有之争端。
后随着密宗兴起,印度大乘空有二宗皆被密宗“收编”。
我国佛教也一直有“空有二宗”的说法,如俱舍宗是小乘有宗,成实宗是小乘空宗,法相宗是大乘有宗(又名唯识宗,就是玄奘取经回来创立的那个),三论宗是大乘空宗。
而禅宗不仅反对“执有”,同样也反对“执空”(甚至认为执空的危害更大)。
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总被人认为是唯心主义(风和幡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从唯识论的角度去看,慧能并没否定风和幡的存在,而是说因为每
但佛教发展至今,似乎大乘空宗已占绝对上风,再加上普通人对佛教教义的“空”概念不清,导致普通人对佛教的认知基本与唯心主义划等号。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佛教发展并不是都说“一切皆空”的,而“空”的定义即使在佛教不同教派中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更有别于现在普通人对“空”的理解。
我一直认为佛教的根本是哲学,不能盲信(只有宗教才要求盲信),而要自己理解。
所以只要能够定义明确,对于“一切皆空”这句话是否正确,每

参考:
佛家所说的“空”。
千万不要理解成什么都没有。
他是指物质的“空性”。
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一台冰箱或一个大元宝在你眼前,那是真是存在的。
它怎么能成“空”呢?
一般解释是很难懂的。
如果换种说法。
用现代物理学解释就明白了!一个大元宝如果分解下去。
第一就是分子层面,再分解就是原子层面,再分解就是原子核层面,再分解下去就是次粒子层面了。
如果把次粒子再向下分解就是能量了。
也就是“道”了。
能量就是物质的“空性”。
科学家证实,能量可以转化成物质。
物质可以转化场能量。
如,物质星球进入“黑洞”就转化成能量了。
佛家认为,一切物质的构成都是因缘合和而成。
如冰箱。
它是有压缩机,机壳,散热器等构成。
如果把冰箱拆散了。
冰箱的实体就不存在了。
那就是“空”了!佛家讲“妙有”。
即承认物质的“有性”。
也承认物质的“空性”。
不走极端。

参考:
不对,一切皆不空才对。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
人体是细胞构成,细胞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原子构成,一层一层分下去,一直到不能再分,就是物质的夲源。
主佛的身体是由物质夲源构成,人的元神是由物质本源构成。
人的眼睛是分子构成,再小的看不到,不能叫空,人想事,是由颗粒组成形象,就叫想象,那是物质,人说话,那声音是颗粒构成,是物质,决不空。
所指的一切皆空,也不是一切皆空,只是人的执著心,贪心,最后落空,人的自私,努为积下金银,到老死去,金银带不走,成了空的。
妻子和儿女,非常亲热,老来死去,就叫空了,元神又去转生了,又有了新的家庭,有父母,妻子,儿女,等,这些死时带不走,就叫空,。
一切皆空,是劝人修行,就有了一切皆空的说法。
你要一定说一切皆空,用刀剌你的身体,疼不疼,你要说疼,那不叫空。
那要用尖刀剜你的眼晴又如何,是空的吗?

参考:
不一定。
这要看哪个宗派。
在禅修来讲是对的,而在净修来讲就是错的。
在我国,显宗佛教就有八宗之多,每一个宗派的佛学理论都不完全相同。
基本上,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佛教分为两大类,修禅的,修净的。
无论禅、净,单拿出一个来,它们都不能代表整个佛教。
所谓“空”,主要是出自《金刚经》的理论,是禅宗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
禅宗讲究\"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也就是所谓的“着相”。
事从理起,全事即理;
相从性生,全相即性。
过分着相就是全相即性。
禅在明心见性,得见心性,就是见佛,心性无相,若以相求,就是邪见。
简单说就是,见了性以后,那些教你佛性见性的一切法,就可以抛离了,都抛开,这叫物我两忘。
禅宗教导其信徒,见性以后离一切相。
这个相是针对“佛性”“见性”而言,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亦离空,亦离有,显中道实相。
离一切相,离空相、有相,证到中道实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而不是执着于你曾经所知的那一切。
我们可以说这是禅宗里的“空杯心态”,也可以说,比如你蹒跚学步,当你会走路了,就不要再扶着学步车了,否则你有了累赘,怎么能前进得快呢?
啥时候才能入三摩地?
因此,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
所以,禅宗要求其信徒物我两忘,不执着于相,感真如本性。
这就是“空”。
一切为空,才能具本心,见真如。
这是一种三昧境界。
而在净宗来讲,要求其信徒“以心作佛”,心存,则见心见佛;
心空,见谁去?
所以在净宗,心不空。
净宗与禅宗相反,它是教信徒由着相入门。
净宗教导其信徒,简单来说就是偶像,也就是所谓的四种念佛方法: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这个是说,信徒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心存观佛形像,心常系念,着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亲证本有之佛。
所以说,必须得心中有存,心若是空的你证谁去呀?
净宗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阿弥陀经》等等,一直在强调一个事,就是闻法修法时有感悟法喜,法喜而觉心。
念佛功德,在于求定,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
简单说,就是尽虚空不离一心之外,极乐弥陀都在一心中。
禅宗教信徒不可着相,而净宗教信徒由着相入门,这是两个互相冲突但都有道理的佛教理论。
我也曾说过,由于佛有三身,境有四土,法身和常寂光土也是无相境界,到这里禅净就殊途同归了。
所以《金刚经》上有一句著名的话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殊途同归。
幸好我不信佛,也不必去想它们哪个更有道理。
禅、净相争快1500年了,至于什么时候有个结果,“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