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空间站有多大

国际空间站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一项国际太空合作计划的产物,主要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空间局、日本、巴西六个国家的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太空合作项目。
从1998开始建造到2005年建造完成,组装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人类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大型航天器,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轨运行的可以执行对地观测和天文研究的平台。
共设计建造有6个实验舱(美国1个、俄罗斯3个、欧空局1个、日本1个),1个俄罗斯建造的居住舱(包含有卧室、洗手间、厨房),内部空间达到了1200m³,环境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2个节点连接舱和其他的运输系统和服务系统共计13个舱段。
国际空间站里面的服务设施还是很多的,包括淋浴室、健身房、电影院等。
整个国际空间站建成后成为一个长73米、宽 108米,重达420吨的庞然大物。
如果把国际空间站放在地面上,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一幢有9个单元、高24层的楼层。
设计寿命15年,最多可以容纳15人同时居住和生活。
总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其中光空间站的建设成本就高达500亿美元。
其中又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主要核心,俄罗斯负责整个空间站的框架和基础设施,包括轨道舱和居住舱等在轨飞行的必要舱段的研制和发射任务,美国主要负责框架上的科研舱段的研究和发射以及后期的国际空间站运营任务。
其他的包括加拿大制造的用于抓取联盟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的大型机械臂,以及欧空局和日本、巴西研制的一些科研舱室。
国际空间站作为人类迄今为止发射过的最大的航天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包括外太空的星际穿越和未来人类星际航行等一些远大项目提供了先前基础条件。
不过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再加之多次出事和一些其他问题后,最迟十年后就要退役了,退役的方式很可能和其他航天器一样坠入大气层烧毁。
未来最有可能的接替者就是我国计划明上半年年由长征5B发射入轨开始建造并计划于2022年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不过受长5火箭的影响首飞时间可能要推迟到明年下半年或者2020年上半年),虽然规模没有国际空间站大,重量也只有90吨左右,但是其意义深远重大。

参考:
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太空机构合作开发,它能够在400千米的高空以每小时27000千米的速度飞驰,是人类制造出的最昂贵的物品。
国际空间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实验室,能够容纳六
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在地面上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大多数食物都是装载真空密封的容器中,被宇航员煮过后,才是相对正常的食物。
宇航员吃东西也需要非常小心,遗留下一点点事物,都有可能进入空气过滤设备中,从而引发故障。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可能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肌肉和骨质的长期退化等等。
国际空间站也有预防这一问题的设备,包括模拟重力训练来锻炼肌肉的设备,还有跑步机,宇航员必须拿弹力绳把自己绑在机器上才能跑步。
国际空间站由多个太空舱组成:“星辰号”服务舱(Zvezda) 这个舱也叫作DOS-8舱。
它由俄罗斯制造,是第三个组装到空间站的太空舱。
“星辰号”加入后,空间站才能供人居住。
“星辰号”中有氧气过滤装置、先进的通信系统、睡眠区、卫生间以及健身设备,还有用于调整轨道的引擎。
“哥伦布号”实验舱(Columbus) 该实验舱有欧洲航天局制造,被用于进行各种研究活动。
该实验舱和ISS几个其他部分共同为综合设备平台——国际标准载荷架(international standard payload rack)的安装提供支持。
自发射以来,该实验舱中又增加了好几个组件。
“命运号”实验舱(Destiny) NASA制造的这一实验舱包含一系列生命支持和科学研究系统。
和“哥伦布号”类似,“命运号”的载荷架可以被重新配置以用于进行新的实验。
它最著名的特点是设有一个51厘米宽的纯光学窗,通过这个窗口,空间站的宇航员已经拍摄到了许多极具科研价值的地球的照片。
穹顶舱(Cupola) 在这一观测舱中可以用360度的视角看地球,同时也可以透过80厘米宽的主窗看到地球,这是人造宇宙飞船中用过的最大的窗户了。
宇航员可以在穹顶舱内检查空间站外部进行的工作,同时观察对接飞船的到达和脱离。
“希望号”服务舱(Kibo) 它的正式名称是“日本实验舱”,主要用于进行科研,在2008年加入了空间站。
在太空站内部和大片的外部区域,也就是所谓的“暴露设施”(Exposed Facility),“希望号”都在进行着一系列重要的实验。
“希望号”是至今为止最大的太空舱。
这些舱当然是分批次被送上太空然后被组装到一块儿的。
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感觉?
Expedition 18飞行工程师Sandra Magnus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她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的日记。
她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当地许多人提前(实际上是几年)计划了一个宇航员的日子。
“我们在船上有一个调度计划,里面有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细节,以便做一天的工作。
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起床,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运动什么时候吃我们的饭菜,何时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信息来做我们的任务“。
虽然这听起来非常严格,但马格努斯指出,有一些灵活性,并不是每项任务都必须在时间表规定的确切时间进行。
微重力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
无论你是睡觉,换衣服还是工作,除非它固定到位,否则你周围的国际空间站内的一切都会浮动。
即使是早上起床和穿衣服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打开你的衣柜只是让它的内容飞向你。
在早上做好准备时,马格纳斯说,“当我取下我的PJ时,他们在船员宿舍里漂浮,直到我把它们收起来并立即将它们固定在乐队或其他东西后面。
我只想说它很容易丢失事情在这里!“醒来后,每个宇航员都有一个睡眠后的时间来为这一天做准备。
在此期间,宇航员可以淋浴,吃饭,锻炼和准备工作。
锻炼很重要; 在微重力中,骨骼失去钙质,肌肉减少质量。
因此,宇航员必须锻炼一定时间。
Magnus喜欢在早上第一件事,每天在固定自行车和跑步机之间交替。
接下来,有一个早上的会议,他们与船员和地面管理员讨论每
会议结束后,他们开始工作。
对于工作,宇航员进行实验或维护。
像大多数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停下来吃午饭 - 但他们的午休时间有点不同。
国际空间站上的食物主要是冷冻,脱水或热稳定,饮料脱水。
宇航员收集食物托盘和器具,从储藏室中找到他们单独包装的食物,准备物品(必要时补充水分),加热物品,将它们放入托盘中并进食。
用餐后,他们将用过的物品放入垃圾压实机中,清洁并存放餐具和托盘。
午餐后,预定的活动继续进行。
在工作日结束时,会有一个晚会,然后是2小时的睡前期。
在此期间,宇航员吃晚餐,完成任何未完成的任务并放松。
根据Magnus的说法,有很多选项可以填补这2小时的时间,“还有电子邮件,电话,新闻,照片和其他活动占据这个时间。
星期五是电影之夜,有时也是星期六”。
2017年的时候,谷歌地
其实对于空间站,大多数人都想象过在失重的环境里如何生活。
但其实,很少有人真的知道空间站里的资源到底是怎样循环利用,资源短缺了又该如何补给,还有从太空俯瞰地球到底是何种景象。
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普及,人们普遍接受了自己处在无穷空间中的一个小小星系里的小小恒星上这一既定事实,可这并不会使我们停止对太空的探索。
对于国际空间站而言,其实还在不断改建之中,从舱体框架到传感器电池,都是随时在变化中的,由航天飞机携带组件送到舱内,再由舱内科学家们进行组装改造,不断地提高舱体的功能,据说这样的改建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太空站退役为止。
而此次谷歌推出的国际空间站街景就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好奇者,其街景所用
据谷歌街景地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明白,一向注重用户体验的谷歌也做出了详细注解,这其中就包括宇航员的食物种类、空间站内完成的实验记录等等,可以说相当的详细。
而这也让宇航员托马斯发出了感慨:这给了普通人与我们宇航员一起共同遨游太空的绝佳机会。
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国际空间站可真够乱的,不过能从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