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景区须乘坐小交通的现象你怎么看

景区大门向外挪了十几公里,想进景区,要么你自己走路,要么另付几十元的交通车费,这是中国绝大多数景区,尤其是后期陆续建造的自然风景区敛财的通用套路或者叫“潜规则”。
他们的套路形成,是受到一些景区“先驱”的启发,但却把经念歪了。
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是没有交通车一说的。
记得儿时爬峨眉山,那是天上都是脚板印,体力好到爆,一天从报国寺到金顶可以打来回。
但是,父辈们却没有这个体力一天爬到金顶,他们玩一次峨眉山至少得三天,第一天最多也就能到洗象池,第二天爬到金顶,第三天下山,这一趟下来回到家,脚起码要痛个把礼拜。
那个年代,整个峨眉山设施也不完善,因而很多怵于峨眉山从报国寺到金顶的山高路远,对这一“天下秀”风光,仅仅只能向往一下而已。
改革开放后,随着峨眉山分段开通了报国寺-雷洞坪,雷洞坪—接引殿交通车,游客一下暴涨起来,因为这交通车的开通,着实触到了广大游客的痛点,绝大多数的人们,是非常愿意花这个钱到金顶的,一来最大限度节省了体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九寨沟风景区面积也超大,从大门检票进去直接就是景区,但在那样较高海拔的地方爬坡步行到各个景点,是绝大多数人的体力无法承受的,因为有了交通车,先直接把游客运载到海拔最高的景点,然后步行下山,当然,也可以分段搭乘交通车。
因而九寨沟的交通车,与峨眉山一样,最大的功能是帮助游人减轻体力耗费。
解决游客在景区行路难做的最好的是无锡鼋头渚景区。
大家都知道,鼋头渚景区也是超大,虽然地势很平坦,但如果靠脚力去丈量这个景区,你一天时间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管理方在鼋头渚景区内开通公交车——注意,是公交车,车票只要5元,在景区内任意地方都可以搭乘!有一个国家级景区更是另类,那就是西藏纳木措风景区,他家景区大门到纳木措湖近40公里,途中还要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垭口,人家没有交通车,只能靠你自驾进去,到了纳木措景区,最多也就收你10元停车费。
但是,全国很多后来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没学习到前述景区前辈们好的地方,倒把景区大门与景区故意设计得相隔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好利用这段距离使用交通车,其目的其实就是敛财。
但人家敛财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一切是为了环保的考量!一听这话,谁还敢说个不字?
为了环保,私家车尾气污染咋能进入景区呢?只能停在距离景区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指定停车场,停车费自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停车场或者游客中心距离景区那么远,有本事你自己走路,没哪个强迫你一定要买交通车票。
但是,距离那么远,等你走拢景区时,已经累的像龟孙一样了,还有啥体力再到景区内爬坡上坎呢?
无奈之下,你也只能再掏腰包,虽然恨的牙痒痒,但“来都来了”,也只好认了。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比如二连浩特国门景区,景区大门与国门和中国界碑相隔几公里,你有时间自己走,不想走?
那对不起,买交通车票吧;
而同为国门景区的满洲里,停车场下车后直接就步行最多10分钟就能看到国门和中国界碑。
好在,二连浩特的交通车票很温柔,就10元,可以接受;
四川阿坝州达古冰山景区,大门到景区20几公里,70元的车票,这个价格,被很多游人诟病;
早期的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木格措景区,私家车都是能开到景区外边停车场的,现在给你弄个景区大门(游客中心),车只能停在停车场,要进景区,要么你有本事自己走,没本事,对不起,请买票,自由选择坐还是不坐景区交通车还算厚道的,有些景区直接就是门票与交通车捆绑的,比如阿坝州若尔盖花湖景区;
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巴拉格宗;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等等,都是这个模式。
当然,这些地方都是民族自治,经济状况都相对较差,想法设法增加一点财政收入,也是清理之中。
我国新建的很多景区,地质、森林、湿地公园类型因为地处高山峡谷,弄个交通车方便游客节省体力和时间还有情可原,但一些人造的人文景区,本来就没啥名气,但依然加持这个套路,把景区大门(游客中心)与景区进行距离感隔离,好收取价格不菲的交通车票。
比如阿坝州红原月亮湾景区,比如四川绵阳盐亭——这个以嫘祖文化为抓手,刚刚新建了一个钢筋水泥款式的“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但景区大门距离人造的嫘祖文化广场好几公里,到了此地,你不坐交通车进入,啥也看不到。
盐亭县“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大门。
勒克儿 摄盐亭县“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就是酱紫的。
勒克儿 摄类似的例子举不枚举。
面对这样的场景,作为我
其理由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
如果真是保护环境倒也无可厚非,但其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从游客口袋里捞钱。
如果真是为了保护环境,那车票价就应定得合理,哪怕比公交高个一两倍大家也能接受。
但实际上景区交通价钱高得离谱,十几二十公里,票价往往六七十元。
它把大门设得如此远,你又不可能走进去,只能任由它宰。
将祖宗留给大家的河山圈起来收钱本就缺德,如此尚不满足,还要变着法子掏大家的腰包,真实狼心狗肺。

参考: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别处说过几次,景区内首开小交通恶例的是四川九寨沟景区,九寨沟是一个Y型断头山谷,当时九寨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了美景再开一个小交通敛财也能接受。
现在不能让人接受的是为了敛财,规避门票提价的规定,在省道,县道,拦路收费,但是各种特权车可以随意出入,普通百姓就要乘坐小交通,个别景区还要几次换成,成了游玩一日,小交通排队半天的怪现象。
现在全国各地不怕没有人来旅游,我们的大中国13.5亿人口,你不来总有人来,在四川首开小交通恶例无人问津之后,各地已经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全国铺开了,学好不容易,学坏就一会。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民族,所以忍着吧!
参考: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是越演越烈了,全国各地的很多景区都争先恐后在干这种事,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说是要保护景区环境的、有说是提供延伸服务的、有说为了保护游客安全的,也有说为了维护景区交通秩序的。
不管任何理由,其实质绝大多数景区就是为了坑游客更多的钱而已!当然也有少部分确实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只不过这种景区真的不多。
不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真的目的这么单纯,那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收费来实现,让游客花费几十上百块的费用,坐车的距离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只有一两公里的也不鲜见,这个收费标准比出租车可贵太多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套路,但是吃相过于难看的话,说什么也没有人会相信的!很多旅游景区这些年抢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哪天游客都不去了,你们就真的把自己作死了!
参考: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专注文旅,净化心灵!进景区必须乘坐小交通,说穿了就是景区在变相敛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景区取消门票将是大势所趋,有的景区未雨绸缪,就想出各种“绝招”揽财,这其中收取“交通费”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有的是开通缆车,有的故意将停车场建在离景区很远的地方,还美其名曰:为了游客的安全!不过也不能全怪景区,大家都要生存啊!我们国人什么事都爱跟风,现如今“乡村旅游”成了香饽饽,于是乎,各类乡村游景区景点就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有的开发者不惜血本,景点是打造得越来越漂亮了,可就是没有自己的“看点”和灵魂,而老板为了收回投资,想出各种敛财的办法也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当然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对于那些口碑极差、服务质量不好还要变相收取不当之财的,我们就要拿出自己手里的武器口诛笔伐,让它曝光在世人面前!好了,就说这些,不喜勿喷呦!
参考:
你是知道国人的素质,如果停车场就建在景区,不知道景区会遭蹋成什么样子,你懂得!
参考:

二是绝大多数景区,就是为了坑游客更多的钱而已,如:让游客花费几十甚至上百块的费用,坐车的距离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公里。
三是建议当地旅游部门,要改变服务方式,加强对景区的管理。

参考:
景区内的小交通早已变质为垄断敛财工具,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我仍然支持有必要在规范化合理化前提下发展小交通,理由有如下几点:1,景区的最主要功能是游览休闲,旅游公司大巴和大量私人汽车走马灯一般排队穿行于景区内,噪声和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景区大量被挤占的停车面积,哪一样不是在危害着景区的环境?
2,一辆小交通按20座计算,至少代替5辆小轿车,且环保车专业熟练司机往返载运游客,无论占道占停,排放污染,交通安全,运行效率等和5辆小车分别自驾入景区作比较,谁更有合理性,小学生都能答得出来。
3,游客有相当比例是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对小交通有刚性需求,若不更充分发挥载运功能,是不是资源浪费?
4,经济性方面,自驾车进入景区就没有油耗磨损成本吗?
若景区内对停车场实行经济杠杆的计时累加管理(这绝对是景区合法定价权限),你还能有踏踏实实悠闲悠哉的好心情吗?
(当然部分土豪除外)综上所述,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小交通,而是如何定价,如何监管,如何真正成为一项以服务功能为目的,而不是名为载客,实为宰客的垄断暴利赚钱工具。

参考:
有的景点必须坐摆渡车,如:长白山。
山路太危险了,摆渡车安全高效,全是私家车的话,我估计每天都会有交通事故。
有的景点没必要,如:海南的南山寺,东北的一眼望三国。
有的要看身体情况和心情。
如:贵州的万峰林。
绕一圈估计得几个小时,如果是两口子溜溜哒哒的,边看边聊,真是享受。

参考:
景点为了银子,可谓费尽心机。
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旅游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不健康的。
尤其是在山区,不掏钱坐摆渡车要走十里公里路的景区,
现在几乎所有大一点的景区或者说几A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