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膛线越多步枪就越精准越容易成狙

为什么要让弹头沿轴心旋转呢?
子弹从枪管射出后,如果不旋转,在飞行过程中会以空气磨擦,子弹都是超音速的,这样的磨擦会使子弹出现翻滚。
另外子弹射击时,很容易接触到一些遮挡物,如,树叶,树支等等,子弹就会容易改变弹道。
子弹的翻滚不但使子弹的空气阻力增大,导致射程将低,而且翻滚的子弹也有改变飞行路径,使射击的精准度下降,同时子弹的存能也会下降过快,使子弹的侵切力降低,威力减弱。
膛线就是让弹头产生旋转力,类似于子弹的运动导轨,子弹的旋转原自于陀螺效应,陀螺无论怎样改变位置它始终都会沿中心轴线进行高速旋转,永不会翻滚。
膛线多了是不是就会精准呢?
其实子弹的精准度和膛线的多少影响不大,前文兔哥说了,膛线只是一个导轨,子弹的转速和膛线多少没关系,而和膛线的缠度有关系,所谓的缠度就是子弹旋转的速度,原则上子弹旋转的越快,飞行越平稳,越容易克服空气阻力,精准度越高。
但如果步枪的膛线缠度过大,子弹运动时间会长,出膛的初速就会将低,反而是射程近了。
因此,膛线的缠度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理想结果。
膛线只要保证子弹能产生旋转就可以了,步枪的口径通常都很小,通常只有4~6条膛线。
膛线分为阴膛线,和阳膛线,阳膛线就是凸出的,阴膛线是凹进去的。
我们平时说的步枪口径指的是阳膛线并非阴膛线,所以5.56毫米口径的步枪所实用的子弹通常都超过5.56毫米。
如7.62毫米口径的步枪其阴膛线的口径为7.95毫米左右,子弹弹径为7.9毫米左右。
这也就是弹头射击后会有刮痕的原因。
如果膛线多就必须要细,而细了就不耐磨,很容易磨平,枪管的使用寿命就将低了。
如果膛线少,比如两条阴膛线,两条阳膛线,子弹就不能很好的产生导轨旋转效应。
俄罗斯及我国的步枪通常是4条阳膛线,4条阴膛线。
西方国家通常是6条阳膛线,6条阴膛线。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轻武器通常使用寿命不及咱家的原因。
除了枪管寿命的问题,膛线过多,对加工难度会增大,不便于加工制造。
另外,膛线过多对于枪管的强度要求也高。
膛线的多少对弹头的稳性有影响,膛线多对子弹头造成的刮痕也多,但刮痕会很均匀,膛线少了刮痕大,子弹的稳性弱,但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响。
武器就是这样,该较真的地方不能疏忽,不该较真的地方也不能钻牛角尖。
任何的事物都是好坏相随。
步枪只要好用,耐用,皮实就是好枪。
所以膛线也是一样,能起到诱导子弹旋转产生陀螺效应,又不会对枪管造成磨损严重,即保证了射击的精准性,又保证了枪支的使用年限就是好枪。
()
这是一个高精度加工的枪管膛线
现在我们如果来考虑一个极端的例子 ——有无限多的膛线。
这样的枪叫啥呢?
滑膛枪!我们完全可以将滑膛枪理解成有无数多膛线的线膛枪。
那么膛线越多越好的说法是不是不攻自破了呢?
必然是。
对不对?
当然是对的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滑膛情况下,太多的膛线不仅仅会增加枪弹射出时候的阻力 也不会起到比更少膛线更精准的特性。
到底膛线有多少条好,缠距离是多大好,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系列的优化公式的。
并不是瞎加的。
这个计算方法和子弹的速度、质量、枪膛内部的压力、枪管口径、枪管长度都息息相关,并且有最优解。
而且膛线在枪管内还有一些不等距的设计,都是为了对精度进行优化。
所以这种手工拉膛线的方法能用,但不是最好用的。
至于公式,这就是真的要在公众场合教人造枪了,大家见谅!
参考:
凡事都要有个程度,超过了这个程度就物极必反了。
就像枪械里面的膛线,现在膛线的条数普遍都是4条或者是6条,如果再继续增加那么势必会对枪械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早期枪械枪管里面是没有膛线的。
发射出去的子弹就是这样直直的飞出去,虽然说那个时候的黑火药质量不行,燃烧的效率不大。
但是也有枪管一部分的影响,后来人们发现,如果一个飞行的物体沿着它的轴线旋转的话,那么它会飞行的很稳定。
这一个最早应用在弓箭上面,一般的弓箭箭头后面都会跟着羽毛,箭矢发射出去,羽毛起到了旋转稳定的作用。
子弹也是这样的,但是子弹后面不可能跟着羽毛。
所以就在枪管中增加了膛线,子弹发射后子弹的尾部镶嵌在膛线里面,这样枪管的膛线就给了子弹一个旋转的力。
在子弹出膛之后,子弹就会旋转,增加子弹的稳定性能,也可以提高子弹的杀伤力。
但是膛线的缠绕距离和膛线的条数都不是随便来的。
它是有一个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这个公式需要考虑子弹火药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枪膛膛压的大小、枪管的长度、弹头的重量等等一系列因素,这里量子就不把这个公式发出来了,毕竟如果在公共场合放出来那无异于教大家伙造枪了(或许警察叔叔该找上门了)。
大家只需要知道在一定的程度内枪管膛线的条数越多越好,而且膛线的缠绕距离越短越好。
因为这样发射出去的子弹旋转速度更快,稳定性能更高,杀伤力更强。

参考:
在枪械中,膛线指的是在枪管内膛面上加工的螺旋槽,目的是施加扭矩。
当弹丸沿膛内移动时,枪管膛线的凸起部分与弹丸接触并施加扭矩,使弹丸绕纵轴旋转。
当弹丸离开枪管时,由于角动量守恒,这种旋转持续存在,并使弹丸具有陀螺稳定性,以防止飞行中偏航和上下翻滚。
这使得可以使用更细长和空气动力学效率更高的子弹,从而提高射程和精确度。
(膛线和运动员抛出橄榄球的作用类比)膛线通常用扭曲率来描述它的性能,它表示膛线完成一整圈所需的距离,通常较短的距离表示更快的扭转,这意味着给定速度,子弹将以更高的旋转速度旋转。
弹丸的长度、重量和形状的组合决定了稳定弹丸所需的扭转率。
用于短、大直径弹丸,如球形铅弹的枪管需要非常低的扭转率,它只需122厘米内旋转1圈。
用于长、小直径子弹枪管的子弹,如超低阻力的5.2克,5.56毫米子弹在20厘米可以在更快的时间内扭转1圈。
子弹离开枪管后,其旋转速度可超过每分钟10万转,这取决于子弹的初速和枪的螺距。
子弹的转速=MV/扭转率,例如,使用的枪管在8英寸内扭转1圈,初速为3000英尺/秒:3000 fps×(12“/(8”/转))×60秒/分=270000转/分。
但是过高的旋转速度会超过子弹的设计极限,而且过高的扭曲率也会导致问题。
过度的扭曲率会加速枪管磨损,再加上过高的旋转速率,会导致子弹外壳破裂,导致高速旋转的子弹在飞行中解体。
由单一金属制成的子弹实际上无法同时兼容飞行速度和旋转速度,因此它们在飞行中因其高旋转速度和高初速而解体。
也就是说膛线的设计要符合子弹的性能和大小形状,盲目追求数据的高低,会导致枪械无法发挥最大的杀伤力。
为了获得最佳的枪械性能,膛线的扭转率应足以使它合理预期发射的任何子弹旋转稳定,而不是过度增加。
大直径子弹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因为大半径提供了更多的陀螺惯性,而长子弹更难稳定,因为它们往往背负了和气动压力的杠杆作用。
速度的提高意味着新的问题出现了,因此子弹从软铅变成硬铅,然后变成了铜套,以便更好地接合螺旋槽而不“剥落”,就像螺丝或螺栓螺纹受到极端力时会被剥落一样。
(美国陆军的武器根据交战范围的分布使用)在某些情况下,膛线的扭转率会随着枪管长度的增加而变化,称之为增益扭转或渐进扭转。
从后膛到枪口的扭转率降低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能可靠地稳定子弹在膛内的运动。
极长的弹丸,如弗莱切特弹丸,需要高扭转率来进行陀螺稳定,而且通常采用空气动力学稳定。
这种空气动力学稳定的子弹可以从光滑枪筒发射而不降低精度。
为了发挥步枪最大的杀伤力,子弹可以根据其膛线来设计。
一些早期的步枪枪管上有扭曲的多边形膛线。
惠特沃思步枪的子弹是根据枪膛的形状来设计的,这样子弹就可以抓住步枪的枪膛并以这种方式旋转。
惠特沃思步枪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支远程狙击步枪,它使用六边形的多线膛线的枪管,这意味着子弹不必像传统步枪那样咬入膛线槽。
惠特沃思步枪比1853年恩菲尔德式步枪精确得多。
在1857年的试验中,这两种武器的精度和射程都得到了测试,惠特沃思步枪的设计以大约3比1的速度超过了恩菲尔德步枪。
此外,惠特沃思步枪能够在2000码的射程内击中目标,而恩菲尔德只能在1400码的距离内射中目标。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配备惠特沃斯步枪的南方神枪手的任务是消灭联邦野战炮兵,并用其狙杀了约翰·塞奇威克少将,他是南北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军官之一。
(惠特沃思步枪的子弹形状)此后枪支实验设计中使用了许多不同形状和程度的膛线螺旋。
尽管不常见,多边形的膛线仍然在一些武器中使用,例如发射标准子弹格洛克系列手枪。
但不幸的是,这些早期的设计中有许多容易产生危险的反作用,这可能导致武器的破坏和射击者的严重伤害。
(格洛克系列手枪)当子弹进入枪管时,它会插入膛线,这个过程会使枪管逐渐磨损,同时也会使枪管升温更快。
因此,一些机枪装备了快速更换的枪管,每几千发就可以更换一次,或者在早期的设计中,是水冷的。
与老式的碳素钢枪管不同,在极端高温导致精确性下降之前,限制在1000发左右,而现代的目标步枪不锈钢枪管耐磨性更高,可以在精度下降前发射数千发子弹。
现代弹药的铅芯硬化,外层包层或外套较软,通常是铜镍合金。
一些弹药甚至涂有二硫化钼,以进一步减少内部摩擦,即所谓的“涂钼”子弹。
在螺栓动作和半自动狙击枪之间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狙击手在特定组织中角色的具体要求,每种设计都有优缺点。
对于特定的弹丸,螺栓式膛线的制造和维护成本更低,更可靠,更轻,因为枪支里的活动部件较少。
螺栓动作由于其较高的精确度和易于维护,在军事和警察角色中最常用。
如扫雷和特种部队行动,往往使用半自动。
但是自动弹壳弹射有助于避免暴露射手的位置。
半自动武器可以同时作为战斗步枪和狙击步枪,并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的射击。
由于这种步枪可能是改装的现役步枪,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可以与已列装的步兵步枪共同作战,从而减少成本。
现代膛线最常用的凹槽有相当锋利的边缘。
早期的多边形膛线,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手枪上。
多边形膛线的使用寿命往往更长,因为膛线被切割出来的凹槽锐边的减少,减少了对枪管的腐蚀。
多边形膛线的支持者也声称速度更快,精确度更高。
多边形来复枪目前在CZ,Heckler&Koch,Glock,Tanfoglio,Kahr Arms以及沙漠鹰的手枪上看到。
(多边形膛线)多边形膛线的凸起和凹槽可以在数量、深度、形状、扭曲方向(右或左)和扭曲率上变化,使得膛线赋予的自旋显著提高了弹丸的稳定性,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由于扭转率的降低对精度非常不利,所以用膛线毛坯加工的枪械匠通常会仔细测量扭曲度,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快的扭转率。
而膛线很少的步枪也不是一无是处,看似闲庭信步的增益扭转或渐进式膛线,开始的子弹扭转速率缓慢,在子弹进入喉道后的最初几厘米内,子弹的角动量几乎没有变化。
这使得子弹基本上保持稳定,并在弹壳口处保持原样。
在枪口与膛线啮合后,子弹在被推进枪管时,逐渐受到加速角动量的理论上的优势是,通过逐渐增加旋转速率,扭矩会沿着更长的孔长传递,从而使热机械应力能够扩散到更大的区域,而不是主要集中在喉部,而枪支喉部的磨损通常比枪管的其他部分快得多,通过降低喉部的磨损来提高枪械的可靠性。
军方已经在多种武器中使用了增益扭转膛线,比如目前一些战斗机使用的20毫米M61瓦肯加特林枪,以及A10使用的更大的30毫米GAU-8复仇者加特林枪。
在这些应用中,它通过使用低初始扭转率来降低膛压,从而使枪管结构更轻,但确保子弹离开枪管后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在每100码的射击距离中,经过训练的优秀狙击手的准确度通常比普通狙击手的误差相差在0.3码之间。
可见如果使用相同的枪械,通过刻苦训练,还是可以提高精确度,而在枪械技术存在代差时,也可以在不同人使用时可以弥补差距。
枪械只是工具,而决定其命中率的人为因素也占据关键作用。
在一战的最初几个月里,德国在狙击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在此之后,狙击手的训练才被视为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随着瞄准镜的使用,可以提高狙击枪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尽管膛线的形式不同,但膛线的共同目标是将子弹准确地射中目标。
除了使子弹旋转外,枪管必须在子弹沿枪管向下移动时,牢牢地、同心地固定住弹丸。
这需要膛线必须满足:它的大小必须使射弹在发射时能够冲撞或封闭以填充膛内;
直径应一致,且不得在枪口增加直径;
膛线在膛长方向上应保持一致;
不改变横截面,如沟槽宽度或间距的变化;
它应该是光滑的,没有与膛垂直的划痕,以让其它不会磨损弹丸上的材料;
枪膛和枪口的口径必须使子弹能顺利地进入和离开膛线。
膛线能够为步枪提供的杀伤力和精准度会出现边际效应,还得依靠子弹的改进,和其他配套工具的使用而突破性能的瓶颈,而且决定枪械精准度的主要是人,而不是工具。

参考:
不是,枪管内膛线数量的多少跟弹丸的出膛速度和命中精度没有直接的联系,枪口初速跟子弹的装药量、枪管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而影响枪械的精度的因素同样也有很多,比如弹头的形状、质量、闭锁机构以及枪管长度和装药量等,但如果要说到膛线对枪械精度的影响,那也是跟膛线的缠距有关,因为膛线的缠距是决定弹丸转速的,而弹丸的转速又决定了弹丸飞行时的稳定性,即弹道系数的高低,最后,弹丸的飞行时的稳定性基本上就决定了其精度和打击目标时的角度!▲枪管内的膛线什么是缠距?
缠距就是膛线旋转一周时的长度,或者说是弹丸完成一次完整的旋转所需的膛线扭转长度,弹丸在枪管内每行进一个缠距的长途,就会旋转一圈,所以,当枪管的长度一定时,缠距越小,弹丸在枪管内旋转的次数就越多,旋转的速度就越大,反之,膛线的缠距越大,弹丸的旋转次数就越少,相应的旋转的速度就越小;
弹丸的旋转速度大小是会影响弹道稳定性的,一般情况下,弹丸旋转速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好,理论上精度也就越高,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弹丸的旋转速度过大,弹头就会进入一个“过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同样会影响弹丸的弹道和射击目标时的角度,为什么?
▲稳定轴方向变化草
再来了解一款拥有8条膛线的枪械——国产W95式12.7毫米重机枪,该型机枪全长1995毫米,枪管长1003毫米,枪口初速约为850米/秒(与Tac-50狙击步枪基本相同),线膛为8条右旋等齐膛线,缠距为380毫米,1600米的有效射程弹散布≤60厘米(使用白光瞄准镜情况下的单发射击)。
同为多膛线枪械,射击精度竟然天差地别,可见枪械的射击精度并不是随着膛线数量的增加而得到提高,膛线固然能保证枪弹的射击精度,但前提是膛线必须与枪械匹配,贸然增加枪管膛线数量将会改变枪弹导转侧的受力条件,反而会降低射击精度和枪口初速。
▼下
可见在增加2条膛线的情况下6条膛线的步枪子弹枪口初速并不比4条膛线的步枪高出多少,如果需要提高枪弹的初速,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枪弹发射药数量,以达到提高膛压的目的,而不是增加膛线。
▼下
比如我国95自动步枪使用的DBP-87式5.8x42mm普弹和钢芯弹膛压为284.3Mpa,属于低膛压枪弹;
而美国M16自动步枪使用的SS109型5.56x45 mm北约标准步枪弹膛压为380Mpa,属于高膛压枪弹。
很显然北约标准弹的膛压远超我国的87式普通弹,那么为什么M16的枪口初速却与95式相差无几呢?
原因就是M16多出来的那两条膛线了。
▼下
为降低初速,只能给枪管增加两条膛线,膛线数量的增加将提高子弹在枪管内的受力面积,从而起到减速的作用。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将枪口初速控制在950米/秒的最佳范围内,否则小孔径步枪将毫无意义。
▼下
由于枪械在射击时会受到弹药击发和弹头摩擦产生各种应力影响,枪管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会出现震颤现象,震颤幅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子弹的射击精度。
为了克服震颤幅度,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厚枪管厚度,而高精度狙击步枪则直接使用专用的重型枪管。
也就是说枪管越厚,击发子弹时枪管的振幅越低,子弹也就打得越准。
比如95式枪族,使用重型枪管的95式班用机器射击精度往往比使用轻型枪管的95式自动步枪要高,以至于我军士兵在参加国际军事赛事时不得不为95式自动步枪更换95式机枪的枪管。
▼下
比如文前提到的麦克米伦Tac-50狙击步枪,加拿大狙击手在使用本国生产的狙击专用弹时最多只能精确命中距离2270米的目标,而改用美国生产的高精度狙击专用弹时才创造出3450米的世界狙杀记录。
▼下
机枪弹当狙击弹用的野蛮路子造成79式狙击步枪射击精度远比越军手中的SVD狙击步枪差得多,因此在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的狙击战成绩并不出彩。
可见在提高枪械射击精度的措施中并没有增加膛线数量这一项,普通步枪和狙击步枪的膛线只会是4条和6条,绝对不会有人为了提高射击精度而将膛线增加到8条或者10条,因为那样只会让射击精度降得更低。
▼下
我们做一个假设:把一款原本只有6条膛线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将膛线数量增加到8条,那么原本800米/秒的初速可能会降低到700米/秒;
而原本只会留下6条膛线纹的子弹将会增加到8条,子弹外形的巨大变化将会严重降低弹道性能,高精度狙击就此降级为精确射手步枪,得不偿失了。

参考:
膛线数量过多, 那么每一条膛线的宽度就变窄了, 更容易磨损, 对枪管的寿命很不利;膛线过少, 为了保证提供给弹头足够的回转力, 就只能增加膛线侧面与子弹的接触面积, 也就是把膛线加深. 结果是弹头变形更大, 而且阴线部分得不到充分的密封, 燃气泄漏, 造成初速上下波动, 对精度很不利.实际中, 总是从加工能力考虑, 在保证弹头自转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膛线数量. 最少的只有一对(2条), 斯登和春田 03A3/A4步枪等战时应急武器就采用过这种膛线.同时子弹的稳定性和膛线数量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和膛线缠距密切相关,自转速度是跟膛线的缠距有关系(膛线的\"缠距\"就是指: 弹头旋转一周所走的路程). 而且膛线缠距不是越密越好, 缠距过密, 子弹自转速度过高, 陀螺稳定效果过强, 弹头轴线始终指向弹头出膛时的方向, 结果就是弹尾先落地, 俗称\"过稳定\". 而且会出现\"横弹\", 对射程和精度都是很不利的.另外, 膛线是成对加工的, 几乎没有单数, 不要闹出 5根或 9根膛线这样的笑话. 单数的膛线加工起来需要更高的工艺水平, 更长的工时以及更高昂的成本, 铁了心要做单数的膛线那是跟自己过不去.另外,影响初速的主要因素是枪管长度,越长越快,当然发射药燃烧完毕子弹还没飞出枪管的变态不算。
所以膛线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想打的又远又准,需要的不仅仅是膛线数量还有缠距,枪管长度,发射药等经过计算达到最佳配比的方案才能做到。
不是单纯提高某一项就能解决的。
最后附
要是膛线数量多就精准,那么气枪就比其他的枪准了,因为气枪一般是12条膛线。
所以你的问题是错的。

参考:
枪的膛线多少与精准没有关系,它是涉及到子弹出膛后的转速有关,减少弹头与空气的磨擦度,增强子弹的飞行速度。

参考:
膛线是根据枪械的设计性能来决定的,理论上膛线的条数越多越浅,那么气密性就越好,飞行姿态就越稳定,精度越高。
但是加工起来就越复杂。
子弹在空中的飞行状态时旋转的,枪筒里的膛线就相当于导轨,一般来说膛线越多子弹的旋转就越厉害,子弹在膛线中受的总挤压力是相同的,那么6条膛线,每条膛线施加的力就是1/6,4条膛线就是1/4,6条膛线,子弹在枪膛中飞行时受力更加均匀,出膛后飞行姿态稳定,沿轴心旋转也会更准确,偏移误差就较小。
但是你膛线多了不能深,否则摩擦力太大容易爆管,平时注意枪管的清洁很重要,你训练时带进枪管的扬尘风沙,都可形成枪管厚度增加使子弹的摩擦系数加大,实践中发现很多冲锋枪有枪管膨胀现象,所以爱枪的人要懂得配戴专用枪帽。
枪只要你对他好了就拿得顺打得准没毛病。

参考:
是不是膛线越多,步枪就越准,越容易成狙?
现在的人,不管用过枪的,没用过枪的,都知道每把枪的枪管里都有很多膛线。
也知道膛线的作用是引导子弹旋转后,使子弹飞出去后,更能撕碎空气的阻力,自动校平衡,自动定心,更精准的击中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那几根线是怎么使发射的子弹旋转的,其实是子弹发射经过枪管时,和枪管的内壁产生摩擦,旋转式的膛线引导子弹旋转的。
膛线就像火车轨道一样,子弹就像火车,当火车开动时,轨道怎么走,火车就跟着往哪里走,当轨道是弯了,火车也跟着弯走。
当轨道是直的,火车也跟着直走。
当然火车过弯道是有一定要求的,弯道越弯,火车的车速就得降低,车速不降低,火车巨大的直线惯性就会带火车冲出轨道,造成事故。
膛线就是轨道弯道,由于子弹是爆炸飞出去的,速度非常的快,所以膛线设计就不能太弯,太弯了,子弹会直接越过膛线飞出去了。
膛线起不到引导子弹旋转的作用。
膛线越多,也不一定是好的,膛线越多,和子弹接触面积就会被减少,这样子容易造成子弹被划伤表面,在高速飞行中,就会受力不平衡,容易打偏。
还有膛线太多,容易划伤子弹,造成卡在枪管里,会炸膛的。
所以膛线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