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如何读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学习和阅读任何古汉语书籍,其中包括四书五经等等,首现要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学习古汉语作品同时可以参考相应工具书籍和原有的注释。

参考: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
怎么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都属先秦时期的著作,沒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是看不懂的,如果你的语文知识不深厚,可以到书店买带译文的\"四书五经”,这样对照译文读就能明白了。
\"四书五经”中,特别巜易经》最难读和最难懂,这就需要有恒心丶静心慢慢去咀嚼,急于求成是不行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朋友,加油!
参考:
以史为鉴,审时度势。

参考:
当然是一个字一个字老老实实地读。
没有捷径,刚开始也不要想它的意思,先读熟,读个100遍,你就开始体会到经典给人带来变化的奥妙了。

参考:
四书五经,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精华,更是全人类文化精华的精华。
其思想和文明高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人类也无法超越。
并且还是拯救人类的文化。
这不是我的观点。
1988年,75位诺奖获得者发表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持这种观点,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救人类。
可惜西方的大批有识之士呼吁,并未引起我们国人自己的
正确认识四书五经,就认识了儒家文化,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就认识了中华文化。
早在西汉时,我国考据学者刘歆,整理古书重排六艺,“六艺之文,易为原”,这一重要观点,开始纠正司马迁的历史偏差,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很大贡献。
还有郑玄,考释经文,阐发礼义,在中华文化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不会忘记。
可是疑古派,同考据派完全不同,以证伪为由,否定中华文化,否定中国历史,胡适认为,东周以前无历史。
顾继刚认为,禹一条虫,留下笑柄。
疑古派对中国研究历史伤害很大,浪费了多少精英的才华和青春,没有留下什么学术成就。
比如伏羲的争论,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但其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论不已,是人还是神说不清楚。
还有伏羲在古代典籍中出现较晚。
位列轩辕黄帝之后,神农之前,《史记》也没有为伏羲作传。
东汉班固《汉书》,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伏羲,致使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三皇首列伏羲。
继天之王,作八卦。
以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创始人。
这说明在传世的古代典籍中,伏羲文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伏羲文化记载从凌乱到系统的演化过程。
这成为疑古派否定三皇五帝整个历史的所谓理论。
其实,这正是中国历代前贤,考证中国历史,恢复中国历史本来真相的巨大成果。
胡适,顾颉刚,当然不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科学的方法论。
也没有中国前贤的智慧,他的思维方法是从西方学来的实用主义,鹦鹉学舌,套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 ,照搬西方那一套学术方法。
他的老师杜威也没有什么大成就。
所以胡适、没有读懂四书五经,不知四书五经在表达什么。
面对四书五经,胡适是茫然的。
孔子作为至圣先人,他的伟大不仅仅是他的言论。
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行不言之教。
这个不言之教就是,他把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完整地交给了中国后人,这就是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一部中国春秋战国之前,全部的历史。
是孔子首先肯定中国文明史,从7000年前的伏羲文化开始,也就是从易经理论成熟时开始。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这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易经成熟于何时?
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又没有考古资料佐证,所以中国先贤没有下结论。
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详细的考古资料,证明易经成熟化,理论化发生在7000年前,就是古籍中记载的伏羲文化时代。
易经在当时已经在甘肃,陕西,河南,江苏,等广大地区广泛流传使用,关于这方面资料,如果有兴趣,参见我的另外文章。
必须把易经成熟化,理论化的年代,在广大地区的流传的事实,办成铁案,彻底击溃疑古派的陈词滥调。
还中国历史本来面目。
7000年前的易经成熟化理论化,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的成熟化,理论化。
在中国谈史,不从易经开始,那叫天方夜谭。
从7000年前到2500年前孔子时代,经历了从无文字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的过程。
在无文字记载的时代,怎么能考证出那个时代的 详尽的文化,文明,哲学,历史的全貌,甚至能描绘出社会风貌的细节?
这些历史信息,密码,全部保留在四书五经中,读懂了四书五经,读懂了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期的文化典籍,以及后来还有一些对历史回忆的典籍,就会还原出中国的春秋战国前全部历史,甚至具体的,详尽的细节。
研究历史,当然离不开方法论,低智商的,错误的方法论,会导致你很长时间不出成果,陷在泥淖里拔不出来,浪费生命和才气。
而科学的,简便的方法论,会使你聪明,不走或少走弯路,把精力用在思考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观点,思想,理论,任何政治,制度,文化,风俗,传统,任何事物,都是前代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没有凭空掉馅饼的。
研究现行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力
老子的辩证法,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的就是这个哲学道理。
这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老子《道德经》表达的哲学思想之一。
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
老子和马克思表达同一观点,可见马克思的哲学渊源来自中国。
许多人研究老子的道,缺乏方法论,运用自己的浅显知识思考,猜想,结果都没走上正道。
如果研究老子的思想哪里来的?
就基本清楚他的道讲的是什么了。
老子思想,不过是易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易经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气生万物,天人合一,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四大哲学原理。
老子把这些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发展出他的道经,德经,他的天道,人道。
老子的道,就是前面讲的四大哲学规律,老子的非常道,就是指的五行相生相克规律。
还能有别的道道吗?
我国汉代前贤刘歆在阅读《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春秋战国时期前的古籍时,发现,这些古籍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无不是《易经》中的气生万物,阴阳变化,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四大哲学思想。
刘歆断定,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源头。
易经的成熟化和理论化,是中华文明,中华历史的开端。
刘歆于是作出结论,“六艺之文,易为原”。
找到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的源头,这个源头是谁创造的?
根据《周易,系辞上》:“河出
”这说明伏羲之前,易经在广大民间流传,盘古开天地气生万物,表达的进化论思想,女娲捡五色石补天,表达的五行相生相克思想,这才是中国文化的最原始的源头。
伏羲不过是整理,继承,提高,从而使易经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古代哲学,科学。
中国的文化,文明,哲学,历史源头,发端于远古,成熟于七千年前,那就必须把易经的创作者,伏羲,提到黄帝之前,成为三皇五帝之首。
这就是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刘歆《世经》说,“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
所以中国前贤班固,把伏羲推至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三皇首列伏羲,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实乃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由于7000年前没有文字记载,文化,文明是靠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
并且这些口头流传并不是处于一个时代,一个地区,后人在回忆论述中就有所不同,所以在细节上必然有些失误,矛盾,冲突的地方,由于对中国先贤的崇拜,民间对伏羲进行了神化,这些都是历史进程必然发生的。
这些小枝节问题,鸡蛋里挑骨头,丢下西瓜捡芝麻,居然成为胡适,顾颉刚的所谓层垒制理论,否定中国三皇五帝时期全部历史,否定一个民族对整个历史的追忆,把中国7000年文明史拦腰斩断为2000年。
并且在一个时期,在中国学术界流行,成为奇葩。
这种研究方法在当今应当停止了。
这种研究对中国历史伤害极大。
把它当做中国历史研究的一段笑柄。
假如不把易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文化的源头,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切断源头的历史,还能研究吗?
还是真实的历史吗?
易经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全部历史。
而易经作为中国历史的源头,假如不找出他的创作者,而像《史记》那样,把伏羲,这位易经的创造者,排出在外,而把黄帝排在首位,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所以我国前贤,这些我们祖先的智者,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恢复中国历史本来面目,必须要纠正司马迁的误解。
重要的是,易经做为中华民族的智慧,或许是集体智慧。
但这是中国文明历史的开端,这一点必须实事求是地肯定下来。
伏羲记载的混乱,重要吗?
易经表现出的超人类的智慧,爱因斯坦,黑格尔,莱布尼茨,波尔只能学习,不能破译。
爱因斯坦称易经为哲学理论,科学理论。
黑格尔学习易经发展出他的辩证法。
莱布尼茨学习易经,创造出二进制。
波尔是狂热的易经崇拜者。
易经表现出来的文明高度,人类至今不能破译,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社会,我们为什么不敢肯定?
易经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发端,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发端,也是科学的发端,当然,这个科学不同于现代科学。
易经成熟的时候,西方还是类人猿。
胡适的研究方法实不可取,用他的研究成果否定中国历史,实乃闹剧。
当代中国国人,必须重新认识到易经的价值。
重新认识到四书五经价值,恢复四书五经的历史地位。
读史,读中国历史,读中国文化史,文明史,哲学史,首先要把四书五经读明白,中国春秋战国前的文化文明的基因,密码,全部都在里面。
包括历史细节,这是中国至圣先人孔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留给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经表现出来的社会风貌,不仅仅是西周社会,而是从伏羲文化时代到西周的整个社会。
礼纪表现出来的整个社会风俗,不仅仅是西周社会,而是从伏羲文化实在到西周的整个社会,尚书和春秋对社会的描写,不仅完全真实,而且表现的是从伏羲文化,到西周那个时代的整个社会。
诸子百家以及汉代后来的对伏羲文化到西周那个时代的描绘, 完全都是真实的。
胡老师,顾老师的流毒甚广,以至于研究历史,我们不敢引用这些资料。
对自己老祖宗家谱,产生怀疑。
这实在令人沮丧,悲哀。
我们民族还没有来得及对自己历史的思考。
用西方的方法论写出的历史,那是自己欺骗自己。
按照孔子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去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
那才是真实的。
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哲学,中国历史,它的成熟标志就是易经的出现, 再往前追溯,它的原始源头就是盘古开天地,气生万物,女娲捡五色石补天。
中华民族在万年前,就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人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的生命的关系。
从而产生伟大的道论,气论,产生伏羲,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圣人。
告诉人类如何生存的规律。
这些研究必须作为中国的正史,堂堂正正的写进中国历史中。
三皇五帝不但不是神话传说,而且是一段真实的中国历史,夏朝之前的唐尧虞舜时代,按照韩非子说存在两千年,这就是6000年,再往前推1000年,就是伏羲时代。
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只能记住对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领袖人物,不可能族谱式的一一记住。
但中国姓氏族谱,这种人类唯一的传承,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还有依稀的伏羲时代。
当代中国学者有能力还原这段历史,给中华民族一个交代。
一万年前气生万物,同二千年前西方的神造一切,就是全部人类不同的两个历史。
必须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历史。
西方的殖民文化教育,整整坑惨了一个时代,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胡老师,顾老师,作为历史人物,都有必然的历史局限,包括我们的一些民族英雄,民族志士,在当年 民族屈辱时反思中华文化,都说过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这是历史必然付出的代价。
作为后人,我们只能谅解。
不能用今天思想去解读前人思想。
《礼纪》在如何写铭文时说,“铭文,颂扬其先祖的美德,而使后世名扬后世。
作为祖先,没有无美德的,也没有无缺点的。
铭文的意义在于,称扬美德而不提缺点,这体现了孝子孝孙的心意,只有贤德的人才能这样做到。
铭文是记载祖先的美德,功业,勋劳,所获得的庆赏和声誉,布列于天下。
”(《礼记,祭统》:,自名也,自名以称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也。
为先主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
铭者,论撰其先祖之德善,攻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
)记住祖先的话,弘扬中华文明美德,不管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要读一读四书五经,应当成为风尚。
文化是没有阶级性的,只有民族性。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父慈祥子孝,永远是人类的天伦之道。

参考:
四书五经是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和代表作之首,
而如何阅读,并取得最大的效果,是一项对于四书五经的总结和归纳行为,首先推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而之所以从《大学》开始阅读,也是因为古人根据四书五经的思想深度来划分的,《大学》可以很直观的告诉学习者,究竟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和行为来规整自己的学习情况,检阅自己的思想理念是否正确。
而《中庸》《论语》是通过孔子的种种话语来启示大家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追去,从而确立自己的追逐目标。
经书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更多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礼仪,还有对人生的演算,了解周朝的各种制度等,希望大家可以按照顺序进行阅读,然后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哦。

四书可以读《南怀瑾四书精读》,比较诙谐幽默又阅历满满。
读完再读原著就容易些。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周易》可以读南怀瑾《易经杂说》,《春秋》是几本春秋时期不同国家史官的史书,

参考:
不需要全部掌握,毕竟我们不是做学术研究的。
可以结合大师的视频,比如:百家讲坛。
也可
或者是,边看边度边理解,这样才有自己的体会。

参考:
经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实践。
古代的经典虽然离我们很远了,语境有了变化,但不论时代怎么变化,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总有古今相通的东西,而经典只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其阐释了这些相通的东西。
所以读经典就是一个用心的过程,用心体味,用心感悟,我们流着祖先的血,对祖先的话不会毫无感受的,多接触多读,慢慢就会理解就会领会中国文化的。
人熟为宝,同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参考:
“以经解经”由来学术诬先贤,四书五经的孔孟思想被讲解错了。
这不是现在才开始,从唐宋以后,乃至远从汉唐以来,许多要点,就一直讲解错了。
国民义务教育施行以后,讨厌四书五经的情形,是无以复加了,症结在于我们误解孔孟思想。
讲一个实际的故事:十七八年以前,好几位先生在一起谈起,大家认为要救中国就要复兴文化。
于是有些教授学者主张把四书重新编辑。
他们认为四书杂乱无章,要分门别类编在一起,讲孝的归到孝,讲仁的归到仁,回家拿出四书重读一遍后,发现这个改编方法有问题。
第二天开会,我就反对,不赞成改编,因为,以全部《论语》来讲,它本身就有一贯的系统,完全是对的。
问题出在过去被一般人解释错误了。
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
这叫做“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
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论语别裁》南怀瑾摘选
参考:
知道部分就可以了 不是专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