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放掉曹操

诸葛亮放的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也会被愤怒的曹魏消灭。
他放曹操,也就是放刘备一条生路。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原本是有很大的机会统一天下,结果由于他骄傲自大,最终在赤壁遭到了大败,大军损失惨重,连自己都差点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事实上,当初在华容道,若不是诸葛亮有意放掉曹操,那曹操在这一次败退中,很可能身首异处!诸葛亮放曹操很多人会奇怪,诸葛亮不是安排了关羽去守卫华容道吗?
是关羽放掉曹操的啊,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诸葛亮布的局而已!仅从诸葛亮让关羽去守卫华容道,其实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另一番用心了,因为关羽和曹操有旧,正常情况是不会让关羽去守卫华容道的!试想一下,以华容道如此险要的地势,如果诸葛亮随便调换一下顺序,让张飞或者赵云去守卫华容道,曹操的几百残兵怎么可能冲得过去?
除此之外,刘备在诸葛亮给出这番安排后,其实也提出了相应的疑惑!原文: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玄德曰:“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曹操未合身亡。
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
”刘备见关羽领了将令,带人去了华容道,对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认为关羽这人非常讲义气,当年曹操对关羽极好,此次华容道关羽不一定下得了狠手!刘备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刘备是关羽的大哥,非常了解关羽的脾气,去华容道其实可以换
可是接下来诸葛亮却说曹操此行并不该死,自己派关羽前去只是做个样子,让关羽去还
很多人看到这里不是很明白,凭什么说曹操此时命不该绝?
不过刘备却懂了,立马同意了诸葛亮的看法,并没有再多加阻挠。
那么刘备到底懂了什么?
诸葛亮到底为何会放过曹操呢?
实际上,诸葛亮选择放了曹操,主要是为了三分天下,刘备显然也理解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一、此时杀曹操,不利于三分天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北抗曹操,东和孙权,西取益州,在这份规划中,曹操和孙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此时如果击杀曹操,孙权失去了曹操的威胁,势必要和刘备争夺荆州,那诸葛亮占荆州、夺益州的战略如何实施?
以当时刘备弱小的能力,如何去与孙权抗衡?
一旦曹操被杀,曹魏内部动乱,孙权失去了外部压力,势必会往外扩张,刘备怎么可能还有立足之地,最终只能臣服于孙权。
事实上,诸葛亮没有在华容道杀掉曹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之后曹操回到后方,重新积极的备战,给孙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孙曹两军鏖战,倒是给了刘备做大的机会,使得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南四郡,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而且由于曹军给孙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孙权被迫将南郡让给刘备,以换取刘备联合抗曹,也正是因为刘备占领了南郡,才终于获得了出水口,并最终成功的到达了益州,夺取了益州!如果孙权没有把南郡让给刘备,刘备最终只可能被困死在荆南四郡!哪里还能够夺取益州,成就蜀汉基业?
二、杀了曹操,会遭到更大的灾祸杀了曹操,不仅会让孙权压力骤减,使得孙权对刘备虎视眈眈,更重要的是,刘备会吸引曹魏最大的怒火!曹操作为曹氏集团的首脑,如果他被刘备击杀,等到曹氏集团内部稳定后,矛头肯定会指向刘备,到时候孙权很可能坐山观虎斗,任由刘备和曹魏厮杀,自己渔翁得利。
而刘备集团才多少点人?
羽翼未丰的情况下如何去与曹氏对抗,即便诸葛亮才华逆天,刘备集团万众一心,能够于曹氏的打击下成功的存活下来,但他们肯定会失去三分天下的机会!吸引了曹魏的
如果曹操在华容道被杀,对刘备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可以说,诸葛亮的远见,拯救了刘备,也帮关羽报了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之人,他总能把事情想得十分周到,是刘备身边的智囊。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开始了他一统天下之梦,他先是占领荆州,然后打算顺江而下,一鼓作气消灭东吴,顺带将刘备也灭了。
当时的刘备可谓是被曹操杀得屡战屡败,丢盔弃甲,此前刘备多次败给了曹操,其主要还是实力不济,刘备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随着刘备在荆州的长坂坡一战败给曹操后,刘备只能盘踞江夏,与孙权联合抗曹。
在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孙刘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用一场大火打败了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惨重,他本人也侥幸冲出了战场,狼狈向南郡奔逃。
可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料敌先机,他算好了曹操要经过的三个地方,分别由赵云,张飞,关羽派兵把守,以逸待劳等曹军的到来。
曹操率领残部突围,在突围的路上,先是被东吴将领追杀了一阵,折损了不少人马,然后在经过赵云和张飞的防区时又被追杀一阵,经过了数次被追杀的曹操,兵力已经严重不足,此时若在半道上出现一支精兵,曹操必被擒杀。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最终曹操还是没能算计过诸葛亮,在路过华容道的时候,遇上了关羽和他手下的五百精兵。
曹操身边的谋士建议曹操向关羽求饶,毕竟此前曹操有恩于关羽,关羽则是一个知恩
果然,在曹操的一番祈求下,关羽最终放走了曹操,曹操从虎口中得以生还。
不过,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内,他料定关羽必然会放走曹操,报答昔日曹操对自己的恩情。
那么诸葛亮如此作为到底有何目的呢?
他为何要故意放走曹操呢?
其实,诸葛亮放走曹操,对刘备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可以说当时的曹操命不该绝,诸葛亮为了刘备考虑不得不放了他。
诸葛亮之所以派遣关羽把守华容道,主要还是相信关羽肯定会放走曹操,报道曹操昔日对自己的恩情。
这样一来,关羽对曹操报了恩,放走曹操后,东吴也不会说什么,这是关羽自己的行为,不代表刘备集团的行为。
诸葛亮放曹操的深意如果诸葛亮让关羽将曹操抓住了,按照当时的情况,曹操是必死无疑的。
可当时北方势力是归属曹操的,因此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经历了惨败,但根基尚在,如果此时将曹操杀死,那么北方曹氏势力会为曹操报仇,矛头直至刘备。
以当时刘备军的实力,刘备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挡住为曹操报仇的大军,而当时的孙权在曹操赤壁大败后,有了向北扩张的计划,这也不符合刘本集团的利益,因为一旦孙权向北扩张,将荆州,益州等地区占领,刘备就失去了做大的机会。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
如果曹操死在了刘备手下,那么曹氏的复仇大军会放弃东吴,矛盾直指刘备,而东吴则可能会为了利益,看曹氏与刘备搏斗,自己则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如果诸葛亮放曹操北归,曹操必然会严防死守孙权,这样给了孙权极大的压力,使其不敢快速拓张的同时,还面临曹操随时可能再次南下的压力。
迫于这种压力,孙权不得不与刘备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为自己减轻压力。
刘备在与孙权结为同盟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发展实力,还不会遭到孙权的攻击,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此后,刘备不管是攻占益州,汉中,孙权也没有对刘备开战,即使当时的刘备借着荆州南郡不还,孙权还是忍着,这是孙权没有办法的事情。
结语诸葛亮在华容道让关羽放走了曹操,这是一个聪明的举动,这既能震慑孙权,使其要与自己结盟的同时,也给了刘备一定的发展空间,促成了后来三分天下的局面。
如果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让其他将领截杀了曹操,刘备必然也会深陷曹军的报复,别说三分天下了,刘备集团能不能在曹军的攻势下存活都犹未可知。
因此,诸葛亮让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既满足了关羽报恩,也拯救了刘备,给了刘备发展壮大的空间,迫使孙权与自己联合共同抵抗曹操,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与正史无关
参考:
诸葛亮利用华容道征服了关羽,还关羽欠曹操一

参考:

首先要说明的是正史上根本没有华容道这回事,完全是《三国演义》杜撰,我们就结合《三国演义》来分析这件事。
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丧失了最后一次统一华夏的机会,从而魏蜀吴争汉鼎。
三国正式拉开帷幕。
诸葛亮之所以让明明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而让关羽守华容道。
无外乎三点。
第一,派别人守华容道,把曹操处死,但曹操的整体实力尚在。
病没有受到损失,假设曹操被杀,曹操的嫡系会全力报复刘备,而当时刘备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而获益最大的将是孙权,而曹操集团的坍塌,西川刘璋、西凉马腾也会迅速发兵,去占领和蚕食曹操集团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即便曹操集团不报复刘备集团,曹操集团的覆灭最大的获益集团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刘备集团。
第二。
放掉曹操,得利最大的恰恰是刘备,让曹操牵制孙权,西川刘璋与西凉马腾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曹操也不敢轻易讨伐刘备。
这样就给刘备修养生息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给刘备占领荆州后
为诸葛亮隆中对战略计划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为了控制关羽而采取的厚黑手段,在刘备麾下主将里,最瞧不起诸葛亮的就是关羽,而且此人自傲。
多少有些桀骜不驯,恃才傲物。
让关羽有短处和错处掌握在诸葛亮的手里,再饶恕关羽,一打一拉,一紧一松、先严后放,让关羽有所畏惧,让关羽有所愧疚。
这样就使得诸葛亮彻底掌控刘备集团,坐稳二把手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诸葛亮是故意让关羽守华容道。
最大的获益者是刘备集团。
曹操,以及诸葛亮本人。

参考:
诸葛亮恐曹操一死,北方会大乱,对老百姓没有好处。
再说,三国鼎立也少不了曹操制衡孙权,谁也吃不了谁,不然的话刘备取西川还要防备孙权,这也是诸葛亮送给镇守荆州的关羽“南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最大政治意义所在!
参考:
我以为,这里可以想到这样二点:一,诸葛亮深信凭自已的才能,一定能助刘备兴汉室,成大业。
就是放曹操回去,也不是问题。
二,让关羽去掉心中的包袱,关羽一直以为自已亏欠曹操的厚意,一直感到曹操待自已不薄,如果关羽这个心头压力不除,无论今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对曹操作战,关羽肯定不会下狠劲,不会去拼杀。
因为只要他看到曹操出场,就会手软,这样不仅对刘备的统一大业不利,而且还会让关羽白白送命,丢了一世英名。
权衡之下,诸葛亮还是把华容道让给关羽去守,他算定曹操赤壁兵败,最后肯定会从华容道逃跑,让关羽捉放曹,还了曹操人情,卸了关羽包袱,让关羽以后能够轻装上阵,真正发挥出实力来,无论对刘备还是对关羽都有益处。

参考:
曹孟德兵败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阿瞒,这个故事情节并不见于正史,很大程度上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臆造的一个场景。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借《三国演义》来说一说诸葛亮为什么会让关羽去华容道。
诸葛亮自然是不想放过曹操的,但是当时的状况下,诸葛亮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只能选择放跑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新败,刘备在孙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拿下了荆州。
如果此时曹操被杀,刘备集团极有可能面临两种情况:第一,曹操死后,曹丕顺利继位,掌控时局,北方大地没有再次分裂。
曹丕随后肯定会率大军进攻刘备,已报父仇。
以刘备当时的力量,纵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天纵奇才,也难逃覆灭的下场。
第二,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后不能顺利掌控时局,北方大地再次陷入纷乱之中。
一旦北方战火重燃,自然无暇南顾,孙权的江东失去了来自的北方的威胁。
在少了北方的威胁之后,孙权肯定不会再需要和刘备结盟,也不会坐视刘备强大,肯定会着手消灭刘备集团。
同样,刘备集团自然也是无法对抗孙权的。

以诸葛亮之聪明,绝对能想到曹操活着会比死了更好。
因此诸葛亮才会派关羽去华容道,以来保证三国鼎立的形成,二来是也是成全关羽忠义之名。

参考:
一要想谈这个话题,我们还是从三国演义中间说起吧。
赤壁大战中,老将黄盖的一把大火将曹操的83万大军烧了一个屁滚尿流。
曹操被迫仓皇逃窜,到达华容道前,天降大雨,道路泥泞。
曹操命令手下将士砍伐树木,铺平道路,以方便大军通过。
到达华容道时,曹操身边只剩下300多骑兵。
曹操大笑:天下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想来也不过无能之辈。
如果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队,大概我们就全军覆没了。
正在这时,不是说曹操曹操到,而是说关羽,关羽到,关羽率领500军士杀了出来。
这时候的曹操就比较尴尬了。
然而曹操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心理素质还是比较稳定的。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对关羽说:想当初我曹某人对你不薄,听说将军很喜欢读春秋,春秋中的人物大多都重情义讲仁义。
关将军不会是假仁假义之辈吧。
这句话正击中了关羽的软肋,打中了关羽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
关于一生孤傲,最重名节,最怕别人说自己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于是曹操成功撤退,躲过了一劫。
二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放过曹操呢?
在我看来,背后是大有文章的。
刘备从来就不是一个善茬,他想当皇帝的心思由来已久。
处在当时的形势下,汉朝已经回不去了。
所谓的匡扶汉室、还都洛阳对各路军阀来说,都是一个借口,为了抢占道德的高位。
刘备也不例外。
在当时的汉室政治格局中,拥护汉献帝的老臣们和支持曹操的势力展开了长期若暗若明的斗争,两派基本上势均力敌,曹操也只是稍稍占了上风。
如果在这个时候,曹操死掉了,那么汉献帝极有可能死灰复燃。
汉献帝的政治势力就有可能掌握天下大势,想办法让江山一统。
如果是这样,不管是孙权还是刘备,就很难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更不要说称帝。
因此留曹操一条命,对刘备是有利的。
可以给刘备一个继续北伐的机会和借口,让他有可能统一天下,坐上皇帝的宝座。
作为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老大的心思一定要懂,还要做得很巧妙。
在这方面,诸葛亮确实是个老手,他明白,关羽一定会放过曹操,所以不妨留一个顺水人情给关羽。
三当然在三国志中不是这样介绍的。
在三国志里边,曹操的军队因为战船被毁,军中有多有瘟疫传播。
在赤壁并没有展开大战曹操就撤兵了,所有其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后人杜撰。
当然在山阳公传中间有另外的记载。
山阳公是谁呢?
就是汉献帝退位以后的封号。
其中这样写道,曹操在撤退时,确实经过了华容道。
当时的道路也确实泥泞,曹操就命令手下军士砍伐树木,铺平道路。
甚至将老弱兵士也垫入路中。
但在撤退过程中,曹操的大军基本上还是阵容严整,主力还在,尤其是曹操旗下的骑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的部下追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也就是说,关羽在华容道截击曹操的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参考:
如果诸葛亮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北方就会群龙无首,这样北方必乱。
对于称霸一方的江东孙权集团来说,就有机可乘。
而对于还未站稳脚跟弱小的刘备集团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没有曹操统领的强大的北方,孙权就没有必要和刘备联合,而且最有可能先灭掉刘备集团,再去夺取混乱的北方,如果杀了曹操的话,对孙权最有利。
诸葛亮不杀曹操还有一利,因为在《三国演义》中,直接放走曹操的是光羽,这样即可以刹刹关羽傲气,又可以帮助关羽还了曹操的人情,以后可以尽心杀曹魏的敌人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谋和格局有多高。

参考:
《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战败后,一路逃跑。
逃到华容道时,却被诸葛亮安排在这里的关羽截住。
结果重情重义的关羽,私自放走了曹操。
而这个结果,是诸葛亮预知了的,并且是诸葛亮特意安排关羽来走完这个过场。
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在华容道放掉曹操。
首先,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关羽私放曹操这个桥段,更没有先知一样的诸葛亮特意安排这一桥段的神话。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立足《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来推测作者的一些创作原因和思路。
第一、正统为尊。
作为接受传统教育的儒生,罗贯中的价值观中,正统为尊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三国时期,自称是皇叔的刘备及其集团,因与正统的皇室刘氏沾上了关系,被认为是正统的一派。
即使立足历史事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情感上也是偏向于刘备蜀国的。
刘蜀既然是正统,罗贯中当然要扬刘抑曹。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有意夸大刘备及其集团人物的智慧和功勋,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就赤壁之战而言,打败曹操,起决定性因素的,当然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吴国。
但在《三国演义》中,却硬塞了诸葛亮进去,安排了一系列神一般的操作,似乎他对这场胜利起到不小作用。
而在追击曹军过程中,也放大了蜀军的作为与功劳。
第二、美化诸葛亮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人物时,认为作者的人物塑造做得过火了:“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显然,罗贯中为了尊崇刘蜀集团,重点就是竭尽所能地美化刘备和诸葛亮。
诸葛亮预知结果而仍然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这样的情节,就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服务的。
诸葛亮第三、丰富关羽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可见,陈寿认为关羽的缺点是:刚直、自傲。
但在后世的文化演变中,关羽却成为重情重义的典型人物。
罗贯中安排关羽私放曹操的情节,一是彰显了关羽还报于恩公曹操,义薄云天的性格;
二是体现了可以不听诸葛亮号令的自傲特性。
华容道关羽放曹操第三、丑化曹操三国斗争中,曹操虽然是占了上风的赢家,但从作者的正统立场来说,必须压制曹操。
因此自然会有丑化曹操的情节安排。
逃跑是人生处于低谷的狼狈时期,当然也是丑化一
赤壁逃跑一段,虽然保留了曹操一代枭雄的一些风貌,但也将他放在关羽的刀下,羞辱了一番。
第四、曹操当然要放掉如果华容道上,作者将曹操送到阎王殿,让关羽斩杀了他,那就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三国演义》恐怕也写不下去了。
因此,不管是换成张飞还是赵云还是其它哪位将领,曹操都得被放走。
只不过,作者三思之后,将放曹这一荣耀与耻辱并存的桥段,放在关羽的身上。
的确,这个C位,关羽最合适。

参考:
一,曹操不能死,如果他死了,刘备就没有机会干大事了。
只有曹操不能死,刘备诸葛亮才有机会实行自己的抱负。
曹操死了,对汉献帝有好处。
汉献帝坐稳了皇帝位。
最大的“奸臣”又没有了。
汉朝的忠诚们卷土重来。
汉朝就稳稳当当了。
刘备诸葛亮在这件大事中是有功劳的人,朝廷会大加赞赏的。
刘备已经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
再加官,封顶为王,不得了啦!只要汉献帝在,汉献帝的儿子活着,刘备的远大抱负就没有办法实行,硬要“封顶”就是篡位了。
所以说,曹操不能死,留着他有用。
曹操活着,汉献帝的日子不好过。
汉献帝“郁郁而终”,不仅刘备有机会,曹操有机会,孙权也会有机会了。
诸葛亮在华容道上派关羽去,明显就是借关羽的“义气”把曹操放走,这样,刘备才能够在天下人面前有台阶下。
谁不知道关羽义薄云天?放了就放了。
二,刘备诸葛亮是不想让曹操死的,那怎么办呢?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牛逼得藐视天下了。
他号称八十万大军下江南。
降服荆州刘琮后,一路追杀刘备于江夏。
孙权和刘备组成孙刘联军,由大都督周瑜统一指挥,在赤壁和曹操八十万大军对峙。
周瑜和诸葛亮联手,定下连环计,火烧赤壁,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
北方军队土崩瓦解,曹操在张辽、许褚、文聘等人的帮助下,仓皇而逃,败走华容道。
一条十余里的华容小道,曹操残兵败将先后被赵云、张飞等人围追堵截,十分狼狈,多次险些丢了小命,关羽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曹操如此摸样,心生人生无常的悲观之情。
又听曹操低声下气祈求,关羽不忍,让开一条路,曹操这才破围而走这就是关羽放了曹操于华容道的大致情况。
《三国演义》,描绘得十分传情: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
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
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
刘备诸葛亮一听关羽空手来归,刘备诸葛亮大喜。
面对前来献功的将军们。
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已经放了曹操,却还要催着关羽把曹操拿出来。
关羽自然是拿不出来的。
于是,关羽拿不出,被诸葛亮的武士推出斩首,大家都来求,诸葛亮不准。
后来刘备来求,诸葛亮才饶了关羽。
曹操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会怎么想?其他人会怎么想。
后来,刘备打汉中,曹操马上就跑了,关羽在荆州,曹操也没有要打关羽,是刘备诸葛亮为了减轻汉中方面的压力,命令关羽出战的。
曹操就只好应战了。
曹操死了,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三,曹操死了,谁把汉献帝耗干曹操对于汉献帝,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打着汉献帝的名号去对付自己看不惯的那些人。
汉献帝与曹操的矛盾深刻。
汉献帝要反抗,曹操要压制。
为了压制住汉献帝,曹操是费进心思了。
曹操把汉献帝身边的人差不多都在换来换去。
把汉献帝的老婆儿子都杀了。
再把自己的几个女儿都送给汉献帝。
目的就是为了把汉献帝看住。
同时希望这些女儿把汉献帝耗住,磨失汉献帝的多余的精力。
一句话,曹操死了,谁去把汉献帝耗尽最后的一点生命之光?而汉献帝不驾崩,或者不被其他人掀翻。
任何一
诸葛亮刘备就是让曹操活着,让他们翁婿去较劲,去内耗,等待有利于刘备诸葛亮的机会
四,曹操死了,会冒出无数个曹操来 ,北方要混乱不堪,各地诸侯会立刻冒出来搞“割据”。
这些人与刘备没有过去的关系,对待刘备就更狠。
曹操要是在华容道上被关羽抓住了或者杀死了。
对刘备都是弊大于利 ,曹操被抓住了,朝廷一定会乱,因为汉献帝没有军队,与大臣的关系又不大好,曹操的反对派又多,曹丕兄弟争曹操的位置又激烈。
如果冒出来的人又是个枭雄,对刘备诸葛亮不客气。
刘备诸葛亮的处境会更艰难。
荆州的刘琮还在,他回来恢复父亲的地盘天经地义,还有刘备诸葛亮的份份吗?益州的刘璋,最怕曹操,曹操一死,刘璋就不会找刘备入川了,刘备诸葛亮还有希望得成都吗?
何况刘备诸葛亮这个时候,还没有捞到一个立锥之地,还受到孙权周瑜的制约。
刘备诸葛亮希望的是更乱更复杂,他们才能浑水摸鱼。
再说能够制约孙权的人也就只有曹操了。
曹操一死,孙权的势力最大,以刘备诸葛亮当时的水平和实力,显然抵挡不住孙权的进攻。
只有曹操与孙权长期地对抗下去,刘备诸葛亮才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土地。
所以,刘备诸葛亮不希望曹操马上死去,他们设计让关羽放了曹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