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先进而近代却远落后西方

一学优只为做高官,官俸高达百万钱。
工匠置身下九等,国人谁肯去钻研。
二封建官员只认钱,娇妻美妾舞红衫。
高宅深院朱门阔,百姓忍饥受苦寒。

参考:
中国古代在很多实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但龙哥不赞同“中国古代科技先进”一说。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外国人建立的。
只有一个“中医学”源自中国,还受到包括部分中国人在内的一些人怀疑。
怎么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先进”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劳的民族之一。
从古至今有许多能工巧匠,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器物。
商代的后母戊鼎、战国时代的水晶杯、越王勾践剑……到龙哥家乡的三星堆看看,也会看到许多5000到3000年前的金杖、青铜器等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
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但中国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对技术保护的制度。
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仅在家中传承,甚至在家中也仅传给个别后代,还普遍传男不传女。
稍有变故,导致技术失传。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热衷于科考,进而做官,幻想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普遍钻研的是“四书五经”,鲜有人站在科学的高度对已有的各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导致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科学。
直到“五四”运动,中国才开始在学校中教授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
中国人也才开始学习到所谓的“科学”。
至于近代(包括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仍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近期的中国科技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研究单元核安全所90多人集体离职,也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参考:
道先要搞清楚,是中国古代的手工技术很先进,而不是科技很先进,为什么呢?
因为技术是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技术,没有形成技术理论,是靠师徒来传承技术的,所以这类技术最容易断代和失传,为什么呢?
因为自古以来,师傅怕徒弟背叛自己或越越自己,都都会在传授技术经验吋,故意隐藏留一手,所以中国的手工技术是越来越落后,有的还断代和失传了。
中国的技术为什么不能发展,那是因为只继承了技术,而没有发展技术,而继承的技术由于师传的留一手,所以继承的技术是越来来差,这是中国技术不能发展的一个原因。
中国技术不能发展第二个原因就是,不准徒弟有违反师祖训,不准徒弟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否则就是逆不道,背叛师门,欺师灭祖,这个是要家法治重罪的,一但家法制了罪,在江湖社会将无人敢收留,也就是说在江湖社会就混不走了所以就没有人敢违背祖训,当然也就断了技术的革新发展之路。
而科学技术又不一样了,科学技术是靠理论技术知识,来传播学习技术知识的,所以科技知识是通过先学习理论技术,后在用理论技术来研发知开发实用的技术,这不但不会断代,而且是这类的科学技术,通过理论来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又将新研发的理论技术和实用的技术,不断的去完成科学的理论数据,所以科学技术只要一打开科技的大门,就会探索出更多的科技理论和科技的实用的技术。
经验技术全靠师傅传授,而同祥的技术不同段位的师傅,他们教出来的徒弟的级别也不一样。
而理论技术是统一的技术标准,就不存在着师傅段位的不一样,教授出来的学生们的技术级别不一样,他们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科技产品都会有标准的技术等级标准,这就是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技术区别。

参考:
有人说,中国古代拿得出手的就那四大发明。
其实不然,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青铜冶炼和铸造青铜器具。
其中的后母戊大方鼎,代表了中国那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一、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原来错称司母戊大方鼎。
铸造于商朝。
它重832kg,高133cm,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考古》一书中这样描述大方鼎的铸造流程:1.铸造者是一位化学家。
他对铜、锡的调剂比例娴熟,十分准确地控制在铜84.77%,锡11.64%。
2.他又是一位工艺美术设计师。
他能勾画出精美的铜鼎
3.他还是位风力机械工程师。
铸造大方鼎的铜要达到1200°C熔点,必须有鼓风机。
4.他一定是一位冶炼家。
大方鼎须在短时间内连续灌注才能。
当时使用的炼埚熔铜量为12.7kg的将军盔。
方鼎832kg的重量的铜,需80个将军盔同时化铜。
5.他是一位优秀的管理学家。
如一个炼埚配备3~4人,则共需要250人同时作业。
从场地来看,一个炼埚占地起码209km2,因此其工作场地至少是2000km2的大平台。
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铸造后母戊大方鼎,必须300~400人的工匠团队,进行科学的工种分配,协同操作,掌握好火候、铜液灌注时间,才能保证质量。
二、从大方鼎看出,中国工商业发展2000年几近陷于停滞从殷商到20世纪中期2000多年来,中国的工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几乎陷于停滞。
生于1930年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他撰写的《汉代农业》中说:在1949年以前,中国农村变化不大,他看到的农村基本上跟书上汉朝的农村差不多。
各地所用的机械农具,如水排等都是那个时候就发明出来的。
在工商业方面,改变也许要比农业多很多。
在一些关键产业,进步是令人称奇的。
以农耕及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产业-铸铜冶铁业为例,早在商代,已经能够组织300人
从日后出土的汉代冶铁作坊看,其规模已可达1000人
到清朝末年,冶铁作坊的规模也与此相仿,几乎没能扩大。
汉至清,户均用铁一直是2kg,这就意味着2000多年来,中国家庭用铁量没有增加。
世界经济史上,汉民族是特别早慧的一族,可是却在一个高起点的水平上徘徊了2000年。
这一景象,举世无二。
三、由大方鼎引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发生?
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因素又是否已经彻底排除?
导致一个文明体的发展停滞,有几种可能性:1.灭绝性的自然灾祸;
2.外患的入侵;
3.内部的长期分裂暴乱;
4.自身的制度安排。
就中国而言,灭绝性的自然灾害从未发生。
外患的威胁一直存在,但每一次都是被汉文化所消融。
内部的分裂暴乱,只在短暂的某些个时段,大一统的局面没有改变。
那么,制度安排就成了最后一个需要审视的问题。
中国制度,总的来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在人类历史上,保持这一体制长达2000多年的 ,世界只有一个中国。
早在殷周时期,中国就能铸造如此精美的后母戊鼎。
为什么2000年跨不过这只铜鼎?
要回答这一问题,对治理制度的思考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如工农业、科技和教育导向,等等,都值得深思。

参考:
说起中国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都是骄傲的,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也造就了勤劳勇敢善良聪慧的中国人民!但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先进,而近代却远落后西方呢?
下面我从内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明朝中期是中国与西方在科技等领域逐渐拉大距离的分水岭,所以有必要把明中期前后的国内和国外发展状况做一说明)第一,明中期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是很强盛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
尤其在汉朝,秦朝,唐朝更是数一数二的国家;
唐朝是中国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唐朝历经289年,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极盛的开元盛世;
那时唐朝疆域辽阔,超过了现在的中国,是版
第二,明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主义社会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农民起义暴动增多,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此时西方国家正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奠定了依法治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越来越接近民主。
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西方逐渐的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机器大生产和社会分工更加细密合理,随着蒸汽机的运用,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工厂制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迅速壮大起来。
而此时的中国依旧在原地踏步,闭关锁国,隔断了与外国的联系,渐渐地落后西方世界越来越远。
第三,清朝后期各方面矛盾交集,外敌入侵,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灭亡,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一方面落后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产生与发展;
另一方面多年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安逸现状,闭关锁国的思想更加僵化,发展自然科学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苗头被严重打压扼杀,清王朝走向灭亡!其实我们不是落后了,而是没有创新,多年躺在老祖宗留下的祖业上功劳薄上一味索取,也正是这个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超越了我们,并把我们远远的甩在身后,这也是后来我们遭外敌入侵,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初创—兴盛—衰落—灭亡,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也是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让中国倍受欺辱,付出惨痛代价的王朝,值得我们深思!清朝,我们还是小农经济,文字狱让人们思想更加封闭,吏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重农抑商越发严重,科技生产力更加落后,大部分机器设备和军事武器都靠仿造西方或购买劣质产品,极其缺乏创新创造。
西方国家用我们制造的指南针找到我们,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来攻击我们,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订不平等丧国辱权条约,割地赔款,一让再让,一退再退,最后被动应战,结果当然是惨败!历史不会忘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发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把一个本就矛盾重重岌岌可危的清王朝顷刻践踏、蹂躏、肢解、破碎...落后就要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世界在发展变化,中国也不是那个百年前的中国,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区块链以及5G技术引领下的新时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前进的步伐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坚定,只有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用智慧和科技武装我们的头脑,相信经历痛苦磨难的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科技梦中国梦,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
最初人们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什么都没有,要想生存就需要开动脑筋,社会整体水平都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和人们思想的改变,部分有权势的人满足于现状,形成阶级,统治阶级只是想延续自己的统治
参考:
中国古代的科技是生产经验总结,而近代科技依靠科学理论的突破。
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是与封建制度相匹配的,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所以封建时代的科技都是建立在经验的总结上的,没有实质性的理论突破。
步入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西方国家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科学理论作用于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力,推动了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西方国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发展同时的中国明清时期,恰恰又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君主专制极端强化、思想领域万马齐喑的时代、外交上闭关锁国的时代,与西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我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却被顽固的封建制度给吞噬了,我们错过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所以近代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参考:
在古代有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家族不愿意把秘密传给外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家族中也没有很好的继承,到后来就失传了,2千多年来在科技上并没有进步,有说是整

参考:
封闭。
保守。

参考:
中国近代过分强调文学、诗歌、小说、文化等语言文字类科目,闭关锁国,忽略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创新,让西方近代科技水平远远超越了近代中国。

参考:
中国人聪明勤劳,但骨子却讲究实用、现实,这是埋头实干型的优点,也是不肯抬头远望的缺点。
因而古代重视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对于科学理论的建构是被忽视的,有技术,无科学。
中国古代有遥遥领先的技术成就,特别是对自然的观察和农业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方面,可谓成就斐然。
但这种领先却在近代被打破了,确切地说,在大航海时代就已初见端倪,更在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时就已注定被打破了 :一、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农业受到了过度保护。
在古代,农业资源和人口是衡量国家发展和强大的主要因素。
当时的技术几乎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天文、历法、工具创新、地理勘察,甚至于长城的修建也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对于农业生产之外的技术与创新并不得到支持,如四大发明对于近代西方的变革贡献甚大,在古代却相当于玩物,古代中国科学理论的建构几乎等于零。
二、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人文的。
向内是
对于科学技术,则是属于工匠所为,在知识分子看来是“贱工”,远不如琴棋书画来得高雅和受人尊重。
这使得知识与技术脱钩,科学理论没有实践基础很难创立。
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带来的是“够用就行”的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
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的生活,在没有农药和化肥的年代,在产量上确实没法有大的追求,看看牛耕技术,从两千年前沿用到现在,有些地方仍然用得很惬意。
人们最大的诉求就只是农业赋税的减少,评价当者是否仁德的标准也在于此。
四、日益闭关锁国的政策,夜郎自大的天朝心理,阻碍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入。
开放的程度,在唐朝达到了极限,自此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最该开放的清朝,这历史老人还真是调皮,反而闭关锁国了。
于是,先进的贸易方式、军事技术、政治制度、科学知识都统统地挡在门外,犹如“掩耳盗铃”般耳不听就不存在,试
回顾历史,古代中国技术的先进在于全球都是农业社会,而近代的落后则在于西方在近代的工业转型。
从大航海时代与同期的文艺复兴,再到几次工业革命,资本的蠢蠢欲动使技术革新成为可能,西方哲学科学般地逻辑思考为探究世界提供了思维方式,古希腊多样性的政体为西方提供了政体素材。
于是,一股以向自然资源攫取为主的浪潮席卷全球,即使大如天朝般的航船也被迫在其中做出改变。
这些,都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但,科学素养可以培养,技术可以购买、学习和创新,人却日益忙碌了。
人们创造了社会,却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社会,正如让落后的原始部落保持原样,还是让他们进入现代社会的思考一般,是非得失之间,恐只能交与后人评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