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宣威市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感谢
火腿中有南腿和北腿的说法,其中的南腿就是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还有个重要的吃法,就是炖汤,因为宣威火腿的骨头一般不被重视,浪费太可惜了,骨头里面的营养却很丰富。
就好像吃烤鸭时候,鸭架和白菜、冬瓜等一起煮个汤,味道比烤鸭本身更加鲜美。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西汉武帝建元六,设郁邬县。
其后,名称多次改变。
主要的名人有:徐文礼: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浦在廷: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爱国实业家,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
浦琼英(卓琳):邓小平夫人。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工作需要改名为卓琳。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参考:
相信绝大多数人一听到云南宣威,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必然是大名鼎鼎的宣威火腿。
的确如此,位于彩云之南的宣威,以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闻名,但是除了火腿,人杰地灵的宣威,也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
周建屏周建屏,1892年生于云南宣威倘塘镇,1908年,周建屏曾在云南部队当兵。
1909年,他正式改名为周建屏,并考入了云南讲武堂,并顺利在云南讲武堂第八期毕业。
周建屏曾经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时,周建屏已经在滇军朱德元帅的部队中担任连长,后积功升至旅参谋长。
周建屏曾经周恩来介绍,在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经朱德元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9年,与方志敏等领导人一起创建了闽浙赣苏区,1930年担任了红十军军长。
1931年,被调往中央苏区的红十军被整编为红11军,周建屏依然是军长。
周建屏率领红军转战各方,屡立战功。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周建屏率部留在南方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抗战爆发后,周建屏担任了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并率部参与了平型关等战役。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则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
率部多次粉碎了日寇及汉奸部队的“围剿”,保护和扩大了根据地。
1938年6月13日,由于在军事生涯中多次负伤,再加上艰苦的环境和频繁的战斗,周建屏因旧伤复发,不幸去世,年仅46岁。
徐文烈徐文烈,开国少将,1909年生于云南宣威板桥镇,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参与领导了陆良暴动,陆良暴动准备建立红军第38军。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暴动失败。
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宣威板桥时,与党失去联系的徐文烈加入了红一方面军,并在红九军团重新加入共产党。
抗战期间,徐文烈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和曲工作团主任,宣传部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了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同盟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50军政治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率部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其他宣威的名人,如著名爱国实业家浦在廷,邓小平夫人浦琼英,教育学家朱勃,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学等等,不胜枚举。

参考:
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从云南宣威走出了两位共和国开国少将,一位是徐文烈,一位是徐文礼,名字很相近,但可不是亲兄弟哟。
△徐文烈(1909—1976),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开国少将。
他本来是一名小学教师,早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在云南省立曲靖第三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组织陆良暴动。
1935年4月26日,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长征经过板桥时,徐文烈参加了罗炳辉领导的红九军团。
此后,他浴血奋战,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一二○师河曲工作团主任、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政治委员、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十军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徐文礼(1920年2月17日一1977年11月),云南省宣威县人,开国少将。
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立后,1953年1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1师副政治委员,1954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1师政治委员。
率部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回国后先后担任师副政委、政委、师长、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当时,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经过云南宣威时,曾招募了300名红军战士,从这300名红军战士中就走出了徐文烈、徐文礼两位开国少将。

参考:
答:宣威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
浦在廷,是使宣威火腿名扬海内外的创始人,是他把宣威火腿发扬光大。
上世纪二十年代,浦在廷把宣威火腿送孙中山总统尝,孙中山总统尝到宣威火腿的色香味美,写下了“饮和食德”这四个大字,为发展宣威火腿打下了基础。
浦在廷为了宣威火腿,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昆明开办一个宣威火腿厂,为独具特色的宣威火腿广开源路,在全国各地销售,后打入东南亚国家,进入世界各国,闻名于世。
浦在廷是宣威的历史名人,现在的宣威火腿举世闻名,是浦在廷的毕生精力的付出。
宣威历史名人,据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乌蒙红霞》记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级的徐文烈、徐文礼,革命烈士红军十军长的周建屏还有黄达宵、黃克非等。

参考:
宣威6大历史名人曾经有戏言,宣威的名声是猪和女人挣来的。
为什么?
因为宣威因宣威火腿驰名中外,宣威火腿是中华三大名腿之一;
宣威的女人很厉害,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涵养和耐磨功夫不得了,邓小平夫人就是宣威人。
宣威标志——街心花园和西河桥一、周建屏(1892-1938年),男,宣威倘塘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如果不牺牲有1955年授大将可能。
周建屏是我军著名的战将,因其资历深、战功大,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如果周建屏活到1955年能否授大将?
17岁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八期,师兄有四川籍的朱老总,师弟有广东籍的叶剑英。
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
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斗争。
1926 年经周恩来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战争。
1927 年春,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朱德军官教导团。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36 年到延安,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科科长。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
1938年6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旧伤复发不治去世。
遗体安葬在他战斗过的平山小觉镇。
1939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把平山县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1945年10月,又以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建屏县于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建屏县成为当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用烈士姓名命名的县。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周建屏烈士陵园二、浦在廷(1871—1950),男,宣威榕城镇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岳父,宣威火腿罐头创始人,发扬光大宣威火腿,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
浦在廷,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
著名爱国实业家,宣威火腿的“革新”者。
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
其少年时,参加马帮当赶马人,后经商任宣威商会会长。
宣统元年组建了云南较早的股份制企业——云南“宣威宣和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还受蔡锷将军的启发,引进了云南工商史上最早的罐头生产线,生产火腿、水果罐头,实现了探索实业救国之路,使“宣威火腿”声名远播,香飘海内外。
在反袁起义、护国运动中出资出力甚巨。
1917年,随滇军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战争,并随护法军入粤。
积极出资支持创办黄埔军校。
因北伐有功,被孙中山委任为全国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烟酒公卖局局长兼滇军第二军军需处处长、赠五等嘉禾勋章、授少将军衔,孙中山亲笔题书的“少将第”“戮力同心”如今就悬挂在故居。
1918年创建“浦在廷兄弟罐头食品公司”,将宣威火腿罐头打入国际市场。
海内外设立了6家分店。
1922年随北伐滇军至广州,追随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
1923年广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受到孙中山等人的高度赞誉。
同时积极支持国民革命,192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北伐滇军军需总局局长之职。
子女(其子女——长女浦代英、二女浦石英、三女浦琼英(即邓小平夫人卓琳))在其支持下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5年回到宣威,浦先生继续从事火腿罐头事业。
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款修建桥梁,参与和负责修建街道和修建滇黔公路,在东山寺修建钟鼓楼、知趣亭、海会塔。
还两次从越南购来大米,上街救济饥民。
1950年,浦先生在家中因病逝世,终年80岁。
少将第——浦在廷故居孙中山亲书“饮和食德”赠浦在廷以赞宣威火腿三、卓琳(1916年4月6日-2009年7月29日),女,原名浦琼英,宣威榕城镇人,邓小平同志的夫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处新闻材料室组长。
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校长。
1952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机要秘书。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卓琳也受到牵连。
1969年10月,随邓小平同志到江西,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
1978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
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9年,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9年7月29日,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邓小平和夫人其子女:长女邓林(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会长)、长子邓朴方(1983年创办中国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次女邓楠(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圈生物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三女邓榕(又名萧榕,小名毛毛,曾任总政组织部副处长,驻美大使馆三秘,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研室副主任,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社长,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次子邓质方(曾任上海四方公司总经理,育有一子邓卓棣是邓小平唯一的孙子)。
卓琳一家四、刘雄武(1904—1937),男,原名刘照魁,宣威板桥龙津人,红九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红二十三军军长,33岁英年赴义,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理想竭力献身,光照人间,足启来哲。
1918年考入板桥镇高小第三班读书。
1921年高小毕业。
1925年,投奔滇军,在朱培德部当上了兵。
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并升任排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朱培德与蒋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更进而参与进剿红军。
刘雄武大失所望,深痛蒋、朱的罪恶行径。
遂于1928年率全排起义,加入了井冈山红军。
先后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932年3月,任红三军九师师长,率所部编入东路军参加漳州战役,取得重大成果,同年冬,任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
1933年任赣南红二十三军军长。
是年6月全军缩编,任红一军团三师八团团长(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9月任红九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军团长罗炳辉),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协助军团首长指挥红九军团担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侧翼和后卫任务;
参加了攻占遵义、四渡赤水、枫香坝、老木孔、瓢儿井等战斗。
1935年4月26日,刘雄武随部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家乡宣威板桥,准备攻打宣威城,并宣传扩红。
5月2日,刘雄武协助军团首长指挥部队攻占了会泽县城。
在宣威、会泽,九军团把宣威和会泽新参加红军的近两千人编为1个新兵营,刘雄武兼任营长。
5月下旬,由于九军团一夜之间顺利占领天全,为主力打开北上通道,受到中央通电表扬。
1935年10月,红九团奉命改称三十二军,刘雄武仍任作战科长。
他随军南下川康,继而再行北上。
1936年秋,调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参谋长。
是年10月,长征到达甘肃。
同年11月奉命编入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
1937年4月26日,西路军西进到甘肃安西的红柳园子,与十倍于己之敌遭遇。
刘雄武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原红九团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军人部宣传部部长黄火青,在给宣威县党史办的信中说:“刘雄武同志,是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好党员,好指挥员。
坚决维护党的路线,反对张国焘的反党行为。
组织观念强,群众关系好,生活朴素。
他的牺牲,是我党的一大损失,很值得纪念。
”五、徐文烈(1909—1976),曾用名徐曾武、何坤,男,宣威板桥大堡村人,开国少将(注意不是普通少将,和李云龙一起授的),政工将军(典型代表罗荣桓),志愿军50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在1955年开国将帅的威武壮观行列中,少将徐文烈是一位鲜为人知却又独具特质的将军。
他是1928年入党的云南省为数甚少的早期地下共产党员;
他是红军中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他是创造“滚动式”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经验的政治工作大师,改造了4支起义部队,被誉为起义军的一面旗帜;
他是血染朝鲜疆场的少有的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开国将军,政工将军1924年在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
1929年在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30年任中共陆良中心县委委员,参与发起陆良暴动失败。
后回宣威在板桥成立党支部,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徐文烈1932年2月借省立第三师范同学何正坤的毕业文凭,化名何坤考入云南省东陆大学教育系。
1933年8月,被人控告“思想左倾”、“常看《向导》周报”、“有共产党嫌疑”等而被捕入狱。
因为当局找不到任何证据,关押两个月后,他被校长何瑶保释出狱。
1934年1月,毕业回宣威县立中学任教,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5月在宣威参加红九军团长征(军团长罗炳辉),同年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河曲工作团主任,120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20师教导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政治委员,总校政治部副主任。
1946年他和李毅领导改造、整编了海城起义的滇军184师起义部队,带领30多名老红军、老干部促成该师起义部队组建了民主同盟第1军,并任政治委员。
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和王振乾领导改造、整编滇军60军长春起义部队,建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任50军政委。
1949年,他和张梓桢带领几百名原60军官兵,顺利改编了在四川起义的国民党20兵团和“国防部挺进军”2万官兵。
1950年,曾泽生和徐文烈率领50军入朝作战(1948年长春起义的国民党60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是唯一与美军劲旅较量过的起义部队,汉江阻击战50昼夜,其顽强作风和辉煌战绩,获得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司令员交口赞誉,朱德委员长誉为“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战功卓著,获朝鲜国旗勋章,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4年2月由朝鲜调回国后,协助刘伯承元帅开办南京军事学院。
1959年12月调军委总政治部任副秘书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
1976年12月28日在北京含冤逝世,享年67岁。
1979年3月15日得以平反昭雪,4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补开追悼会。
志愿军50军,被称为“50凶”六、徐文礼(1920-1977),男,宣威板桥龙津黑松林村人,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少将,曾被誉“军政全能”。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
6岁丧父,7岁帮人放牛,尔后念了两年私塾并进入小学读书。
母亲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到县衙告状反被关进大牢,他每天往返60里路进城给母亲送饭,因此被赶出校门,靠帮人干活糊口。
1935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九军团长征途经宣威,年仅15岁的徐文礼毅然投奔红军,被分在红九军团特务营当宣传员,参加红军长征。
1936年7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月,中央决定将红九军团改为红三十二军编入左路军归四方面军指挥,徐文礼任红三十二军九十四师二八二团政治处青年干事,随队从卓别基北上松潘草地抵阿坝,参加了绥、丹、崇樊战役,继而又投入了攻打宝兴、天全、芦山等地的战斗。
于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编为八路军一二0师,开赴抗日前线,徐文礼随部队北上抗日,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指导员,独立第二旅四团营教导员,七一五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随部队转战于晋西北、晋绥、冀中、太岳和陕甘宁地区。
1937年9月至1940年8月,他先后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同蒲铁路北段破袭战、黄岭村伏击战、唐北口和山口村遭遇战、神池伏击战、滑石片地区伏击战、曹家庄伏击战、大曹村阻击战、黑马张庄伏击战、齐会战斗等;
1940年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3年6月,徐文礼所在部队由晋西北调往陕甘宁边区,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徐文礼先后担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一军一师一团政委。
1947年3月,参加了延安保卫战,还参加了羊马河、清化砭和潘龙三次著名战役;
在西北战场大反攻作战中,率部先后参加了陇东、沙家店、岔口、延清战役和两次榆林战役,随后参加了新式整军运动。
1948年2月,他率部参加宜川战役,并担任主攻团政委,战斗中身负重伤,伤好归队后,先后率部参加了澄命战役、荔北战役、西北冬季攻势战役。
1949年初率部参加了西北春季攻势战役、进军陕中战役;
7月率部参加了西北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役、兰州战役和解放青海的战斗。
1952年徐文礼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副政委,1953年率部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4年任一军一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57年改任一师师长,1958年从朝鲜回国。
1962年徐文礼奉命率部奔赴东南沿海执行轮战任务,1963年任一军副军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任一军军长,1968年改任一军政委,1974年调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逝世后获平反。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11月14日21时32分,身患重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在北京302医院与世长辞。
终年57岁。
八十年代初,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鏖战东南山》的军事教学片,专门介绍宜川战役中瓦子街战斗的情况。
影片还详细反映了徐文礼在战斗中的事迹,并给予高度评价:“政委徐文礼,军政全能。
”15岁参加红军,军政全能
参考:
惠我春(1877~1948年)惠我春,字云岑,别号大我,1877年出生于云南宣威。
虽然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考入了云南陆军小学堂国文教官。
1911年辛亥革命,他积极宣扬民族英雄,歌颂民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技术,发展实业。
1915年,惠我春创办《义声报》,揭露袁世凯罪行。
1917年10月,章太炎奉孙中山命到云南准备北伐工作时,惠我春为表示
1921年,惠我春和唐继尧逃亡香港,与孙中山商量北伐相关事宜。
1922年,惠我春和唐继尧回到昆明,坚持反对北洋军阀。
1927年,《义声报》被查封,部分主编被捕入狱,从那以后惠我春退出报界,隐居于昆明,在西郊龙院村创办学校,疏通河道以灌溉,热心善良乐于助人,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尊重与爱戴。
惠我春的一生勤俭节约,真诚谦虚待人,从无不良嗜好,1948年病逝于昆明家中。
柴灿国(1917年-1948年)柴灿国出生在宣威的一户农民家庭,6岁在本村读小学,从小成绩优秀。
15岁时考上了曲靖中学,在校期间深受先进思想影响。
19岁时毕业回到家乡,参与组织的爱国活动,对村民进行革命思想宣传。
1943年在昭通工作时,积极支持地下党员的工作。
1945年春,我党打算在宣威宝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柴灿国以教书为掩护,参加了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10月,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求,柴灿国等主要负责宣威一带的工作。
后来,部队接到去越南河阳整训的任务,到了越南后,气候恶劣,士兵很多发生水土不服反应,再加上劳累过度,许多战士纷纷病倒,柴灿国也是天天带病坚持工作。
1948年10月的回国路上,柴灿国带领战士们边走边打,巧妙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但艰苦的条件和持续作战,让他的病越来越重,最终没能扛过病情,倒在了路边的草丛里,为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1岁。
耿介 (1920~1950年)耿介,1920年生于四川泸州,宣威榕城十字街人。
幼年在泸州上小学,15岁时在昆明虹山中学读初中,高中就读于昆华工校,后转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1941年2月18日,21岁的耿介在云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从云大经济系毕业。
1947年秋,耿介在昆明峨岷中学担任校务主任。
耿介学识渊博又精力充沛,尊重学生,思想民主,他总能得到学生们的连连称赞。
1949年被派任宣威县政府秘书,同年12月,耿介担任宣威县工委书记。
1950年3月,宣威成立中共县委,由耿介任职县委副书记。
同年5月遭叛匪攻击,耿介身中弹身亡,年仅30岁。
缪祥烈缪祥烈,1917年出生在宣威榕城的教育世家,年幼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了古汉语知识。
从小烂漫可爱,勤学奋进,深受周围人喜欢。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缺乏劳动力,回家务农3年。
1934年秋,缪祥烈就读于小学时,深受红军影响就萌发了革命思想。
1937年9月,缪祥烈进入宣威县立中学读书,他深受鲁迅、郁达夫等先进思想的影响,爱国情绪高涨,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活动。
1940年3月缪祥烈成为共产党员,入党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民众抗日情绪。
1945年,缪祥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运动,在这场爱国民主运动中,他奔波于各学校之间进行宣传,动员师生一同加入反内战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他一直走在最前线,与国民党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军警镇压干涉时,冲在最前面的缪祥烈身负重伤,手榴弹片穿入他的左腿膝盖骨,血管破裂导致大失血。
经过一番抢救后,不得不截去左下肢,从此终身残疾。
1946年,缪祥烈为揭露国民党迫害爱国民主人士奔波,他还受到过特务的威胁,因此他不得不搬出联大。
1949年4月,他就职于新一区党总支委员会,在此期间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
全国解放后,廖祥烈病情恶化,左腿自从截肢后肌肉萎缩,1972年伤口严重复发,进行了第八次手术,把左腿又锯了一截,右腿后来还被确诊为滑膜肉瘤。
每次手术,他都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进行斗争。
重病期间,他仍然心系祖国,临终前忍受剧痛交代后代:祖国青山何处不可埋忠骨,人间理想共产主义蜜心睥,年过花甲成绩很少心不安,希望诸儿多多努力齐向上。
1981年11月28日,病魔还是带走了缪祥烈,享年64岁。
乔传藻乔传藻1939年生于一户农民家庭,云南宣威人。
1964年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创作以少年散文为主,出版多种散文集,作品曾四次荣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他的作品《山野之魂》获《儿童文学》散文类一等奖;
作品《醉麂》荣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哨猴》、《太阳雨》、《野猴》等作品先后在台湾出版,荣获少年儿童最佳读物奖;
散文《望天树》、《大象树》、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生语文阅读教材。
作家乔传藻先生说:散文是有声音的。
浦在廷(1871-1950年)浦在廷,1871年出生于宣威榕城镇,女儿是卓琳,也是电视剧《商贾将军》的原型。
浦在廷不仅是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志士。
1916年开展护国运动,浦在廷通过捐助物资支持征讨袁世凯的护国大军。
1917年,参加孙中山展开的护法战争,并出资创办黄埔军校。
1918年创建浦在廷兄弟罐头食品公司,声名远扬海内外。
1922年追随孙中山支持国民革命,受到革命人士高度赞扬。
1925年回到家乡继续火腿罐头事业,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捐钱修建桥梁,还购买大米救济难民饥民。
1950年,80岁的浦在廷先生在家中病逝。
你还知道哪些宣威历史名人呢?

一九三二年任九军团师长,同年任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一九三三年任赣南二十三军军长。
一九三四年参加红军任红九军团作战科长,协助罗炳辉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迷惑敌人,重创敌人,使红军主力甩开敌人。
一九三五年随红九军团来到宣威板桥,为制定作战方案和扩红宣传,离家仅五里而不入家门。
徐文烈、徐文礼两位将军就是当时参加红军的。
一九三六年调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师长。
十一月编入西路军,在西进甘肃安西与十倍于己的敌人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参考:
云南宣威历史上有,徐文烈 ,徐文礼,还有卓林女士等等名人啊
参考:
看你们当地的地方志。

参考:
我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宣威市人,但对于宣威市历史上的名人还真的所知有限,首先想到的便是离我家将近一公里左右的浦家山,说起浦家山,乖乖,那可了不得,它可是出过邓小平夫人卓琳的地方,卓琳的父亲浦再廷老先生也很有名,是电视剧“商贾将军”的原型人物,现在的“德和”牌罐头就是由其一手创造,宣威火腿的名扬海外他功不可没,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为“德和”罐头题词“食德饮和”。
浦家山还出过一个战斗英雄浦恩绍。
我知道的还有距我家十多公里的地方叫龙津沟,这里出过徐文烈、徐文旅两个将军,这些都是近代人物,至于其他的宣威历史名人应该还有不少,但自己实在回答不上来了。

参考:
孔彩梅,孔垂柱,张耀武,李正尧,李正祥,陈式贵

标签